分類排行
-
間隙(全四集)【加贈套書限定紀念海報】
-
期待開動【首刷贈好好吃飯,井田美食家貼紙】
-
原來,這才是拉麵:身世、流派、職人魂,尋訪日本拉麵的文化底蘊、烹調演變與極上進化
-
災難求生No.1黃金守則:地震、火災、襲擊、溺水、車禍⋯⋯從大型災害到日常事故的緊急自救全圖解
-
圖解第一次塔羅占卜就上手修訂版
-
世界妖怪大圖鑑(精裝)(日本國寶大師,鬼太郎作者,妖怪博士水木茂的全彩圖鑑!)
-
AKARI-回家的燈火-【首刷贈送「溫暖燈火」PET卡】
-
超簡單!東京排行程:7大區域x 37條路線x350+食購遊宿一次串聯!1日行程讓新手或玩家都能輕鬆自由行
-
Minecraft漫畫~探索世界的盡頭~ 2
-
Minecraft漫畫~探索世界的盡頭~ 5
內容簡介
【隨書附贈「望安靈異寫真」貼紙(一套6幀),每冊隨機贈送2幀】
全澎湖人口密度最低、鬼怪傳說密度最高的島嶼
歡迎蒞臨蒐奇
去澎湖跳島旅行 千萬別跳過望安島!
這裡有全澎湖密度最低的人口 vs. 數量破表的靈異傳說
加入《望安傳奇》的踏查漫遊
讓鄉親口耳流傳的202則怪談引路
領你走進離島望安的「幽冥人間.心靈景點」
《望安傳奇》獨家揭露.觀光指南不會告訴你的——
潭門港&布袋港|潭門港是望安的對外交通門戶,天然的布袋港灣則是傳統望安居民的生計所在,但你可知道,早年望安人泊船、採海螺、抓章魚時,竹竿鬼、攔路鬼、牛車鬼……眾鬼紛紛出沒兩港灣,嚇你一把之餘不忘幫忙推車上坡。
西安水庫|從望安國中後方的澎34道路往西安水庫方向,千萬小心通行,要是感到一陣冷風吹過,切莫左右張望,免得遇見臉皮掀開、鮮血直流的小女孩向你求救……
西安砲台|明、清留下的砲台遺跡,想瞻仰歷史最好不要摸黑前去,以免遇見一群穿著藏青長袍、頭髮繫辮的「人」垂頭四處來去,要是看到雙手捧扶頭部的人朝你走來,務必快速離開,免得雙腿嚇到無力逃跑。
目錄
【輯一.路上遇鬼(上)】
那個女孩
推車
老兵
車後座的小女孩
不讓你過
腳踏車
六呎四
日本軍隊
我要喝蔘茸酒
日本武官
我要機車
賣枝仔冰(一)
賣枝仔冰(二)
古井
洗澡
紅花旗袍
飆車族
妹妹
小姐別走
我好冷
長髮女郎
傻兵
竹竿鬼(一)
竹竿鬼(二)
竹竿鬼(三)
竹竿鬼(四)
竹竿鬼(五)
竹竿鬼(六)
竹竿鬼(七)
竹竿鬼(八)
竹竿鬼(九)
三人四影
四個人
女子
山貓
交替
【輯二.路上遇鬼(下)】
查某囝的戒指
大眼睛
監工
愛車人士
分身
高人一等
機車騎士
白衣女子
釣魚
梳髪
放手
萬善同歸(一)
萬善同歸(二)
洗頭(一)
洗頭(二)
發寶
家寶
我爸我母喂
橋墩上的女孩
弄呼倒
我要嫁尪
阿桑
千軍萬馬
別叫我的名
雙髻老婦
七月半
雞蛋眼
阿強哥
漂亮寶貝
鴛鴦窟
雞母輪
打鬼
攔車
火藥
望安女孩
水姑娘
【輯三.海域有鬼】
無目睭
烏龜蛋
圍網
撈魚栽
落下顎(一)
落下顎(二)
撿海螺
搶魚(一)
搶魚(二)
青衣長袍
惡作劇
擲石頭
人頭魚
清朝兵
你在幹嘛
是誰
收網
扒網
喝米酒
兵勇武士
嘸通落去
白色絲帶
打水針
替身
釣有嘸
遇到鬼
操營
別嚇我
巡海
【輯四.屋內鬼】
洗衣女郎
少婦
日本兵
新娘子
操練
中年男子
打撞球
這是我的位
回來看看(一)
回來看看(一)
找嘸親人
會飛
戲弄(一)
戲弄(二)
戲弄(三)
幹你娘
不怕死
捉迷藏
吊死鬼
請我吃海產
半夜捉人(一)
半夜捉人(二)
一臼二
厝尾頂
開玩笑(一)
開玩笑(二)
無頭鬼
咱家兄弟
人影
我不走
烤肉
事前通知
阿嬤的話
重疊
你怎麼不相信
急凍人
戴帽小孩
起來啦
同伴
你怎不走
【輯五.妖.精.怪】
風火輪
長臂
會飛的棉被
七爺八爺
鑿井
豬母精(一)
豬母精(二)
綁豬
黑豬
三腳貓
紅斑
黃牛
人頭馬
不信邪
火焰山
牛精
白馬
冒失鬼
怪手
土地公土地婆
奇怪
黑影
石獅
烏雲罩霧
厝邊的人
鬼壓床
珊瑚樹
鬼擋路(一)
鬼擋路(二)
流淚的雞
附身
穩死耶
跳躍燈火
不是阿娘
地藏王菩薩
老阿伯
鑼聲若響
那不是你的
蛇精
死亡筆記本
捉弄
【輯六.濱海奇談】
你還不回家(一)
你還不回家(二)
埔船垵
六人七影
查無此人
大頭鬼
圍什麼
採紫菜
釣臭肚
搶紋石
帆船
軍艦
蜘蛛人
莫名其妙
火球
刺章魚
回到老地方
拉兄弟一把
王船
將爺
內文試閱
〈後記〉
◎每個望安人心中,都有一本鬼故事——作者陳朝虹訪談
(內文)
問:請問您當時是在什麼機緣下,動念採集望安的在地奇聞?
答:我從小就非常怕鬼。早年我們鄉下的廁所都是蓋在屋外,不像現在是在屋內。而且我們這個小地方,以前晚上會限電,所以天一黑就很暗,我要上廁所時,都要我媽媽在廁所外面等,因為我不敢一個人在廁所裡待著,而且我會一直叫我媽媽不斷回應我,不回應我就會怕到哭出來。
這種對鬼魅根深蒂固的恐懼,也跟從小聽長輩口耳相傳一些他們親身經歷的鬼故事有關。在鄉下,人們常常聚在一起聊天,除了聊家常瑣事、喝酒打牌,最常聊的就是鬼。大家常常說起誰在哪裡遇到鬼,我心裡又害怕又愛聽。等到長大以後,我自己就遇過兩次。這兩次遇鬼的經驗,讓我逐漸生出記錄鬼故事的想法。
問:您自己遇到鬼?是什麼時候的事呢?
答:第一次是我四十幾歲的時候,那天我記得特別清楚,是農曆七月二十八日,因為是我們當地廟宇一尊神明的生日。早上大約五點,我就從家裡出發,步行到廟裡去拜拜。經過一間古厝(三合院),那時天已經亮了,人走路眼睛總會飄來飄去嘛,我就一邊走一邊從那三合院的門口往門埕看進去,就看到一個鄰居從廂房經過大門走過去。那個人我認識,比我年長約十歲,但他三十一、二歲的時候就往生了,如果還活著,應該五十多歲了,但他還是像生前三十歲的樣子,而且身上穿的衣服也是從前常穿的那套,一件像吊嘎的背心,搭配卡其短褲。
看到他的時候,我還試圖叫他,但他完全沒有回頭,只是一直朝前走,直到從我的視線中消失。那間厝已經沒人住了,但從前他曾住在裡面。我想,原來是這個大哥哥回來了,我看得清清楚楚。
第二次也是發生在農曆七月,那次是一位住在我家隔壁的阿婆。她過世之後,她的兒子和媳婦就遷居高雄,但因為信基督教,沒有把家裡的神主牌位一起遷走。按照習俗,七月半子孫要回來祭拜,但他們家已人去樓空,沒有人回來拜拜。到了農曆七月十四的晚上,我在房間睡覺時,聽到窗外傳來一陣陣哭聲。我家跟她家只隔著一道防火巷,聲音清清楚楚,而且哭個不停,我聽了至少半小時。
第二天早上,我把這件事告訴我媽媽,我媽立刻斥我「黑白講」,但是在我隔壁房間的伯母也聽到了,她只是淡淡地說:「昨瞑回來找子孫找嘸,哭了一晚。」我伯母本身也常遇到這類事情,但她並不害怕,也不會特別提起。
後來又有一次,我跟幾個同輩晚上一起去海邊看綠蠵龜上岸生蛋,在等綠蠵龜的時候,大夥躺在白色沙灘上,一面吸菸一面看星星,接著又講起鬼故事。其中一個人把菸頭彈了出去,掉到兩、三公尺遠的沙上,通常菸頭的火星不就會慢慢消去?但我們所有人都看到,那個菸頭開始動起來,大家心裡馬上一毛,但都是年輕人,就站起身衝過去看,結果咧?原來是螃蟹用螯把菸頭夾起來橫著走。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跟朋友說,假如我來把大家講的鬼故事蒐集記錄起來,不是很好嗎?之後我就開始著手。
問:採集工作是如何進行的呢?
答:我從二○○○年開始蒐集,一開始只是隨緣蒐集,遇到身邊的人講起我就記下來,但光靠這樣故事沒那麼多,所以就開始訪問,遇到誰就問誰,尤其是問那些長輩,結果長輩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本鬼故事,大家好厲害,遇到幾個鬼幾個鬼……滔滔不絕!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已故的鄉公所課長,我之前訪問他時,他甚至能精確地說出故事發生的年月日。當時每聽到一個故事,我就先記在筆記簿上,前前後後採訪了大約一百人,等到二○○二年蒐集採訪得差不多了,我就開始寫作。
剛剛說,我其實從小就怕鬼,所以寫作期間對我也是很大的挑戰。那時候,我晚上一個人在加油站值夜,就利用時間在辦公室寫。你知道我寫到有多害怕嗎?我不但不敢開窗戶,甚至不敢上樓睡覺,非要等到我老婆忙完家裡的事情,來加油站陪我,我才敢上樓睡覺。我就是這麼害怕!
寫作時,我會盡量讓自己「深入其境」,好像故事中的主角就是我自己,不斷思考如何措辭、如何描述,導致寫到後來,我甚至開始出現一些類似憂鬱症或恐慌症的症狀……但也是這樣子才好玩。
問:在採集故事的時候,是否有顧及區域性?例如望安島上的四個村落都要盡量兼顧採集?
答:我採集的範圍多在東安村和西安村,因為我在東安這邊生活,家在西安村,東西安是連在一起的,所以大部分人都有採訪到。在中社村,我也訪問了少部分的人,其中有位九十歲的阿婆,是從中社嫁過來我們西安的,我對她非常尊敬和疼愛。人家都說長輩疼小孩,但我是小孩疼長輩,我特別疼這位阿婆,因此她才願意跟我講這些她從未告訴別人的故事。在我訪問完她之後的四十天,這位阿婆就過世了,我的書中也提到這件事。她過世後,遺體被送往馬公,那天剛好遇到下大雨,我也特地坐船到馬公送她最後一程。
至於水垵村,則是有一位馬公調來的警察(編按:即多個故事的「採集者」林昭宏),知道我在蒐集跟寫鬼故事後,他也很感興趣,就幫我蒐集了二十個故事。其中有個年輕人帶走古厝香爐的故事(編按:詳見輯五〈那不是你的〉),就是他告訴我的,因為那個年輕人帶香爐回來望安的時候,不敢自己拿回去原來的古厝,就找了當地派出所,將整個故事告訴警察,他就陪著那個年輕人把香爐放回了原位。
問:您印象中鬼故事最多的區域落在哪裡?我們在編輯整理的過程中,發現撞鬼密度最高的似乎是望安國中往西安水庫的路上⋯⋯
答:西安水庫那條路,是連接東西安和中社村的唯一一條柏油路,它有一段很大的上下坡,那裡流傳的故事主要是跟一個小女孩有關。
民國五十幾年時,望安這裡的駐軍部隊配有一輛公務車,類似載客的公車,可以幫忙載客,到了國民義務教育推行後,這輛公車也載學生。公車司機是一位榮民,兩年前才以百歲高齡往生。當時他開車從東西垵前往中社,經過那個大坡後,在水庫附近輾到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女生。因為從頭部輾過,導致臉皮整個翻起,死狀淒慘。
我曾經採訪過她的同班同學,她們以前上課是兩人共用一張桌子,小女孩往生後,她的那半邊桌子就一直空著,老師也教大家不要動那張桌子,以表達對同學的懷念。奇怪的是,校舍厝腳頂的小燕子,從小女孩往生後就會不時飛進教室停在那張桌上,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為什麼會知道小女孩往生時臉皮翻起呢?因為我們這裡開始有醫生和衛生所之後,醫生也會利用中午時間,騎著機車、背著醫藥包去中社和水垵看診。有一次,醫生從我們這邊騎下去,剛爬上中社,就遇到那個小女孩拉住機車,拜託他幫她擦藥,隨後就對他露出臉皮翻起的慘景。(編按:即輯一〈那個女孩〉所述故事)這位醫生是從馬公來的,雖然嚇了一跳,但他見過許多生死,所以還算鎮定,後來他回到衛生所,把這件事告訴護士,護士才把小女孩的車禍事件告訴醫生,這件事就在我們這裡傳開了。
隨著時間過去,她還是一直在那條路上遊盪,但好像「長大」了,人們晚上騎機車經過,車燈常會照到她。「長大」的她總是穿著白色洋裝,就像我們以前說的鬼故事,鬼魂多半身穿白色或黑色那樣。她常會靠著路邊,或坐在橋墩上,眼睛望向路外,不會看著馬路,所以經過的人多半是看到她的背影。有一次,有人遇到她攔車託人幫她做媒,說她想「嫁尪」(見輯二〈我要嫁尪〉);也有人因為對她吹口哨而不知不覺載了她一程(見輯二〈望安女孩〉)……關於她的故事,至少有二、三十個版本流傳。
問:您在每則故事後多會附上個人注記,請問當時是如何想到用這樣的形式書寫記錄?
答:因為我要證明這些鬼故事的真實性,不是我瞎掰的,是我花了大量心力採訪來的。我會明確記錄每次訪問的對象,請他們具體說明故事發生的年分或大致時間,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的來源跟依據,不像有些書是胡編的。我總共採訪了一百多人,確實是親身投入這件事,記錄下來的也來自親身經歷者或見證者的口述。
問:《望安傳奇》編纂成書後,如今再次出版,您對此書兩度面世有何期待?
答:書稿完成、我修改到自認滿意後,去高雄找了一間印刷廠,花了幾萬元將書印出來,因為是自費出書,也沒有販售,印了不到一百本。在地的朋友都很好奇,爭相傳閱,又或是遇到像你們這樣對故事有興趣的朋友,我就會贈送一本。有一次,我記得有個陌生人打電話給我,詢問可不可以將我的內容發布到網路上,我欣然同意,他就在PTT轉載了我的故事。也有不認識的朋友徵得我同意,把書中內容重新繕打後上傳到部落格。
這次重新出版這本書,就特別感謝你們,看到之前寫的內容能再次被出版,我高興到晚上睡不著覺。以望安來說,我們的人口逐漸老化,而且大家現在多半玩手機,真正會看書的人愈來愈少。年紀較大的長輩,一方面缺乏閱讀的資源,另一方面,現代人很難靜下心來讀密密麻麻的小字,連我自己有時都覺得字太小看不清楚。如果沒有書,就無法廣泛傳播、引起人們的好奇心。
講到這裡,我想到之前我聽過一些國中、國小的鬼故事,但我怕嚇到小孩子,都沒寫到書中。等到我書寫好之後,我送幾本去給國中、國小,結果他們很高興,尤其是高年級的孩子讀了之後,等到九月開學,大學剛畢業的新老師來報到,高年級學生就會帶這些新老師去看「我們這裡鬧鬼的地方」,哈!
內文試閱
〈精采望安鬼故事節選〉
(內文)
〈車後座的小女孩〉
採訪時間—民國九十年六月三日
講述者—許清源,當事者,三十六歲
民國九十年初春某夜凌晨時分,望安鄉公所技工許岡修開車至中街仔「新復興號」雜貨店買飲料。當轎車停在雜貨店對面空地時,店內小老闆許清源看見轎車後座坐著兩個小朋友,看樣子並不像附近的小孩子。瞧許岡修開門下車,而車後座的兩個小朋友一樣端坐在車內,一動也不動地向前直視。
許岡修進雜貨店買了一瓶飲料,回頭叫許清源一起去兜風。兩人上車後,許清源發現車後座那兩位小朋友不見了,而他也沒有追問,便和許岡修開車夜遊去了。
車子繞過碼頭到達水垵,轉向後,又回到中社,進而至西安水庫上頭(尖山仔頂),忽然車子一陣抖動,一股冷風直撲兩人身上而來,轉眼車子就拋錨了。一時間四周漆黑一片,兩人都傻了眼。許清源下車,走到車後面準備推車,正當用力推時,身旁忽然多了兩個小孩一起推車。見此光景,許清源不敢出聲,靜靜走到駕駛座旁向許岡修招手,示意他下車,兩人走路回家。
隔天,兩人騎車至停車處,鑰匙一轉,車子馬上啟動,且順利地開回家。
筆者注:「許清源事後將原委向許岡修說明,而許岡修也會意到當他開車時,曾感覺方向盤好像有人操縱,他根本沒有真正駕駛到方向盤。從此情形研判,兩人可能是遇見小精靈鬼魂。祂們不會傷害任何人,但常常出現製造一些人類無解的話題。」
〈豬母精(二)〉
採訪時間—民國九十年六月十八日
講述者—藍文郎,六十二歲
民國五十年至六十年代,中社社區入口處往右邊有一條新路,就是現在通往機場方向,在入口處不遠,有一間小「宮仔」,聽說是一隻豬母佔穴成精,所以半夜常出沒街道。有時是一團綠火,整夜在馬路上追逐,由現在的望安國中後面順著水庫至尖山仔頂,再轉東邊的黑石仔頂至潭門港,然後返回至水庫旁,一次又一次地飄忽閃爍,初次看見的人都會害怕。
有時天一黑,馬路上就會出現一隻大母豬,見人就追,還不時發出「咯、咯」吼聲。但很奇怪的是,只要豬一發出「咯、咯」聲不久,從花宅廟方向就會出現一團紅火,一路追來,而母豬一見紅火,馬上變成綠火逃跑,然後一趟又一趟的來回追逐。
〈無目睭〉
採訪時間—民國九十年六月四日
講述者—許明連,三十一歲
本故事為許明連從「紅狗仔」孫兒處聽來。
民國五十年左右某天半夜,東安村民「紅狗仔」至萬善宮南邊海域扒網。按照以往慣例,紅狗仔將衣服與魚簍放在沙灘上,然後開始整理扒網,待潮汐滿漲時,便下水扒網。由於他的技術高超,扒個二、三次網就可以滿載魚簍,興高采烈挑回家,準備明兒一早可賣魚賺些零錢。哪知翌日清晨,紅狗仔打開魚簍,「哇?」魚簍內的魚全部沒有「目睭子」(眼睛),這下紅狗仔氣壞了,心想一定是好兄弟作怪。其後一連數天,都是如此。
一星期後,紅狗仔帶了四果、牲禮、紙錢及八卦網,到達海邊後,將帶來的牲禮擺上,口中念念有詞,希望好兄弟別捉弄他。祭拜一番後,將冥紙燒了,起身整理扒網,準備下水捉魚去。待一切就緒後,紅狗仔卻沒有下水,反而將手中的八卦網往祭品上一拋,瞬間,寂靜的空氣中發出「吱、吱」聲響,紅狗仔靠近一看,八卦網內有一支骨頭,於是東西一收,用八卦網將骨頭包回家。到家後,他將骨頭吊在玄關的脊樑下,而那根骨頭整整哀嚎一夜。隔天一早,紅狗仔將骨頭壓碎摻酒,一仰而盡。
從那天起,每天晚上紅狗仔到海邊扒網,只要人一到海邊,就會在空氣中聽到:「那個吃鬼的人來了」。
延伸內容
作者資料
文字|陳朝虹 1963年出生於澎湖望安,澎湖海事水產學校畢業。曾任西安村村長,現為中油望安加油站站長,閒暇時雅好寫詩作畫。民國九十年代在望安島上進行在地鄉野奇聞之實地踏查,將其中採集蒐羅的202則故事自行編纂印製成書,為澎湖望安留下極為珍貴的民俗傳說紀錄。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