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51勞動節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你可以習慣不在意:不內耗、不執著、不迷惘的62個心態重整練習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你可以習慣不在意:不內耗、不執著、不迷惘的62個心態重整練習

  • 作者: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
  • 出版社:平安文化
  • 出版日期:2025-04-25
  • 定價:340元
  • 優惠價:83折 282元
  • ※本商品已最低價,恕不再打折

內容簡介

不執著任何人,就是在取悅自己。 作品暢銷突破1,000,000冊! 入選「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 博客來、誠品、金石堂「年度暢銷作家」 安放負面情緒的禪智慧! 放下,才能真正的抵達;當下,就是嶄新的開始。 別跟自己的心過不去,因為糟的是情緒,不是你自己。 轉個念,習慣也可以改變。 把習慣整理好,心就能安好。 一個人之所以會鬱鬱寡歡,或常常為了別人的一句話就開始胡思亂想,通常都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眼光。當我們對這種「心中有事」的狀態習慣成自然,就會落入情緒的惡性循環,從此難以脫身。 人生的不安很多,但你可以選擇不讓它停留;我們的內心難免執著,但你可以習慣不在意。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快樂其實源自強大的內在心靈,所以你真的不需要因對方的反應而煩惱,也不必為旁人的情緒而動怒。只要不刻意放大,他人的眼光並不存在,存在的只有被束縛的自己。 想要中止情緒內耗,找回舒適的內心,就要重新建立你的心態與習慣。本書透過62個安頓情緒的技巧,教你如何聰明放下無止境的煩惱,懂得好好傾聽自己,學會不再被周圍左右,不再因悔恨執著,活得更輕鬆、更自在!    人際關係的困擾,很多都是自尋煩惱。 把情緒顧好,你就會慢慢變好。 ▍不必過度聽取別人的意見,不必在意別人說的話。 ▍人都愛執著昨天,夢想明天,卻忘了今天。 ▍不要按照「常識」生活,要按照「理性」生活。 ▍不要把時間耗在無能為力的事情上。 ▍無止境的後悔,就是無止境的妄想。 ▍人際關係的秘訣,就是學會放手。 ▍只要專注當下,就能擺脫妄念。 ▍人生路上,要不時停下腳步。 ▍永遠都對活著這件事充滿感謝。 ▍能平平淡淡地過日子,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放下心中的執念,此刻,就是你人生的轉捩點! 一致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諮商心理師】李家雯(海蒂)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作家、廣播主持、企業顧問】吳若權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人生五書」作者、臨床心理師】洪培芸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閱讀人社群主編】鄭俊德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鐘穎 【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絢慧 ●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目錄

序言 第1章:聰明放下沒有止境的煩惱 01默默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02迷失自我太可惜 03除了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其他的全都是「妄想」 04人際關係中,幾乎所有的煩惱都源自「錯誤認知」 05即使犯了錯,也不要沮喪,繼續向前邁進 06偶爾卸下沉重的「心靈盔甲」 07一旦陷入瓶頸,不妨暫時遠離 08拖延會錯失重要的「緣分」 專欄1:一笑置之,內心就會晴空萬里 第2章:活在「當下」這一刻,才是最重要的事 09「當下這個瞬間」,才是唯一真切的事 10如果陷入了「真的會成功嗎?」的不安 11如果因為「改變很可怕」而心生猶豫 12內心的混亂反映在腳下 13克服「無法專心」的啟示 14人生路上,不時停下腳步很重要 15面對極度痛苦、悲傷的事 16懂得感謝「理所當然」,就不會心煩意亂 17能夠平平淡淡過每一天,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專欄2:竭盡全力,默默做好目前力所能及的事 第3章:不再被他人「綁架」 18不必過度聽取別人的意見,也不必在意別人說的話 19「常識」會隨時代改變,但「道理」永世不變 20相信自己的感性,隨心所欲享受人生 21持續挑戰,無論工作和人際關係都會越來越順 22培養不輸給自己的「堅強」 23「沉默」和「頓」才是超越言語的溝通術 24模仿後牢記在心,這種學習過程能夠培養真本領 25語言具有力量,所以必須重視語言 26無論工作還是其他的事,一旦視為「自己的事」,就變得很有趣 專欄3:自己的人生屬於自己 第4章:得到無可取代的良緣 27所有的一切,都從相遇開始 28整天想著自己的得失,心靈無法安寧 29分享彼此所擁有的,才能夠創造成果 30成為受人喜愛的人,心平氣和過日子 31建立更輕鬆自在的人際關係 32只有面對面,才能傳達真心想法 33無論多麼對立,必定有能夠彼此理解的事 34努力不懈的態度,能夠召喚美好的緣分 35無法得到理想的結果時,是上天的考驗 專欄4:坦誠的心可以培養良好的關係 第5章:整理紛亂的情緒 36如果發現自己容易被周圍人的意見影響 37建立「自己的尺度」 38如果認為自己不適合目前的工作 39心無旁騖,專心投入的咒語 40不要自以為了不起,認為「我什麼都知道」 41如果內心不安的種子越長越大 42放空的時間有意義 43面對「禪風庭園」,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44如果覺得「好煩喔」、「真不想看到那個人」 專欄5:只要瞭解道理,就更接近禪的精神 第6章:培養舒服自在的習慣 45因為方便而忘記的事,因為不方便而瞭解的事 46放下執著,展開簡單生活 47擁有獨處的安靜時間和地方 48修養心性的「打掃」魔法 49「早起十五分鐘」,改變一天的充實度 50享受「美食」的秘訣 51持續維持健康的訣竅 52走路可以找回心靈的平靜 53找回親筆寫信的價值 專欄6:打開窗戶,吸收新鮮的空氣 第7章:用禪的精神改變微不足道的每一天 54努力不被煩惱壓垮 55不再當時間的奴隸,不再被時間追著跑 56有時候要放下「利害得失」 57不再因為衝動消費而懊惱 58如何控制「我想要、還想要」的欲望 59有些人看起來年輕有活力,有些人顯得蒼老 60「用禪的方式老去」,就是淡然接受自己的力不從心 61永遠都對活著這件事充滿感謝 62每一天、每一年,都要「重整」嶄新的心

內文試閱

除了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其他的全都是「妄想」 莫妄想 我們來稍微深入討論一下「比較」這件事。 莎士比亞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人生就是持續不斷的選擇」這句經典名言。 從「今天要穿哪一雙鞋子出門?」、「今天午餐要吃什麼?」「要不要買這本書?」這種日常生活的選擇,到「要不要和他結婚?」、「要不要動手術?」這種影響人生的選擇,我們的生活必須持續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所以,人生就是各種選擇的累積。 選擇就是一種比較,是從對立的角度看問題。 比方說,同時接到A和B兩個工作,通常會根據薪資條件、工作的輕鬆程度等「得失」,決定要選擇哪一個工作,所以是從對立的角度看待A和B這兩個工作。 但是,原本以為A的工作對自己更有利,但是實際工作之後,發現公司的業務還不成熟,經常發生各種問題,就會覺得早知如此,應該選擇B的工作。這種情況也並不少見,於是就會為自己作出了錯誤的選擇感到懊惱。 束縛心靈的一切都是「妄想」 有一句禪語叫做「莫妄想」。 「莫妄想」就是不要妄想的意思。「妄想」通常代表胡思亂想一些毫無根據的事,幻想一些荒誕的事。 但是,禪所認為的妄想意義更加廣泛,所有束縛心靈,在心頭揮之不去的事都是妄想。禪認為「除了目前正在做的事,其他全都是妄想」。只要專注在「當下」,就可以擺脫妄想。 即使持續修行的僧侶,也無法擺脫所有的妄想,但是會努力減少妄想。 妄想的根源,在於從對立的角度思考問題。生死、愛恨、美醜、貧富、得失、優劣、好惡等等,從這種對立的角度看問題,就會產生幻想,成為內心的雜念。 只專注在眼前做的事,就沒有時間胡思亂想,也就不會產生妄想。 * 前面提到在選擇A和B這兩個工作時,完全是從「得失」這種對立的角度看問題,於是產生了選擇這個工作,對自己更有利的妄想。 在面對必須二選一的選擇時,到底該怎麼辦? 我會選擇和自己有「緣分」的選項。以工作來說,比方說,假設是朋友介紹的工作,或是工作內容和其他受到好評的工作很相似,我就會選擇這種認為和自己「有緣分」的工作。 即使工作內容很困難,也會覺得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即使工作不順利,也不至於感到後悔。 如果因為「改變很可怕」而心生猶豫 諸行無常 你喜歡「變化」,還是討厭「變化」? 人生就是持續不斷的變化。很多人雖然知道這件事,但是不太喜歡變化發生在自己身上,甚至很討厭。 尤其是目前的生活很充實,感到幸福的人,更不希望改變。 即使對生活有點不滿,但收入很穩定,也有休假,自己和家人都很健康,很希望這樣的生活可以持續下去,不要有任何改變。這種狀態下,是不是會擔心往壞的方向變化? 但是,「變化」有對自己而言負面的變化,也會有正向的變化。如果只注意到負面的變化,害怕變化,就會錯過正向的變化。 既然變化一定會出現,那就努力追求正向的變化,人生一定會更快樂。 有一句話說,「維持現狀就是退步的開始」。 雖然追求正向的變化,挑戰新的事物需要很大的動力,但如果拚了命只想維持現狀,就等於在原地踏步,無法成長。 明天不會和今天一樣 「祇園精舍鐘聲響,訴盡諸行皆無常。」 眾所周知,這是《平家物語》的第一句話。 被釋迦世尊感化的富有長者所捐贈的祇園精舍內,有一個「無常堂」,當修行僧死期將近時,就會進入「無常堂」內,走完生命的最後一段路。臨終時,無常堂會敲響鐘聲,所有修行僧聽到這個鐘聲,就好像聽到了「這個世間的一切都在持續變化」的教導。 「諸行無常」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 諸行無常教導我們,「這個世間包羅萬象的一切,隨時都在變化,所以不要受到事物變化的影響」。 即使想要維持二十歲的外表、體力和健康,也不可能做到。每個人都時時刻刻變化,即使覺得昨天和今天一樣,但其實今天比昨天更靠近「死亡」的終點。 討厭變化,想要對抗無常,就會陷入痛苦。因為無論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打敗無常。 想要對抗無常,做困獸之鬥根本是白費力氣,不如隨遇而安,更能夠輕鬆生活。不要試圖抵抗變化,更能夠悠然過日子。 不妨向花學習。昨天之前還只是花苞的花開始綻放,隔天早晨,就完全綻放,幾天後又凋零……從花的一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律動。 * 面對正向的變化,就順應變化;遇到負面的變化,不妨認為「之後會好起來」,用積極的態度生活。這種靈活的心態,是創造更美好人生的關鍵。 人生路上,不時停下腳步很重要 七走一坐 昭和時代常見的那種拚命三郎已經變成了化石,現在幾乎已經找不到那種認為「工作=人生」的人。 但是,仍然有不少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在人生路上奮力奔跑。 成功人士在分享經驗時,都會說「至今為止的人生前半場,我不顧一切地持續奔跑,從來沒有停下腳步」、「想要在競爭的社會中獲勝,就根本沒有時間休息」。 能夠全力奔跑的人很厲害,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大部分人會在人生路上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或是不得不停下腳步,甚至筋疲力盡,癱倒在地上。 不需要持續奔跑 我認為,比起像拚命三郎般持續奔跑,不時停下腳步檢視自己更重要。 「七走一坐」這句禪語,告訴了我們休息的重要性。 這句話的意思是,「跑了七次之後,就坐下來休息一下」。 毫不停歇地一路奔跑,就會忘記自己的姿勢。所謂姿勢,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前進的方向。 走樓梯時,都會在平台的位置稍微休息一下。不時停下腳步,重新檢視自己,對未來的人生也很重要。 即使被不顧一切向前衝的人超越,也不必為此緊張焦慮。因為越焦慮,越容易迷失自己。 努力到某種程度後,暫時停下腳步,反而是到達目的地的捷徑。 有一個關於中國禪僧的故事。 這位禪僧在一天結束,上床睡覺之前,都會為自己舉辦葬禮。因為今天結束了,自己今天的生命也到此結束。隔天早晨,又成為新的生命展開一天的生活。 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做「一日一止」。 意思就是「每天都要停下腳步反省自我」。「一」加「止」就可以成為「正」字,代表「每天一次停下腳步,就可以持續走在正道上」。 * 每天一次停下腳步,回顧一天所發生的事,像是「今天的報告寫得不錯」、「我對他似乎不夠體貼,下次要改正」等等。 「今天就到此結束」。為一天做完總結後上床睡覺,一定可以睡得安穩,消除一天的疲勞,養精蓄銳,充滿活力地迎接明天。只要努力做好這件事,就不會拖拖拉拉過日子。

作者資料

枡野俊明   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庭園設計師、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1953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的禪僧世家,畢業於玉川大學農學部農學科,在大本山總持寺修行之後,擔任1560年創立的古剎建功寺第十八代住持。   此外,他以樸實、溫暖、充滿智慧的文字,為現代人寫下無數化煩解憂的心靈勵志著作,系列作品全球累積銷售突破百萬冊,並榮登誠品書店年度暢銷書棑行榜TOP3,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榜TOP4。代表作有:《尋找你的牛》(與松重豐合著)、《你真的可以好好一個人》、《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別對每次事都有反應》、《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等。   2006年《新聞週刊》日本版選為「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

基本資料

作者: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平安文化 書系:Upward 出版日期:2025-04-25 ISBN:9786267650295 城邦書號:A2460249 規格:平裝 / 單色 / 27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