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停止過度的學習,只要做對5項,人生就會開始改變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停止過度的學習,只要做對5項,人生就會開始改變

  • 作者:嶋津良智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6-07-28
  •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斷捨離的40歲具體實踐版 ◆百萬暢銷書《不生氣的技術》作者嶋津良智新作 「在40歲疲勞困頓且迷惘之際,意外救贖自己的一本書。」 40歲是「夾心世代」,夾在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動彈不得。 為了過得更好,40歲之後請捨棄「一半」的事務,開始替人生卸載吧。 卸下「目前擁有的東西」,留下「對自己來說真正必要的」。 40歲以前,為了活著只能拚命向前衝、拚命吸收; 40歲以後,若要活得好,關鍵則是「減量」,用「半分」的方式生活著。 40歲的人生是不知不覺堆積的「渣滓」, 無論「好」與「壞」,都在不知不覺間如渣滓般沉澱,讓你的身體和心靈感到愈來愈沉重。 整理人生的方法和整理房間或書桌一樣,都是區分出「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然後把「不要的東西」丟進垃圾桶,如此而已。作者從人生、習慣、工作、時間、人際關係等5個面向,歸納出可具體實踐的43個需要捨棄的人生心得,只要能具體應用,人生一定會開始轉變。 30幾歲:投資;40幾歲:選擇與集中, 40歲以後,每年幫自己卸貨一次吧! 如果繼續維持20、30歲時的生活習慣,不僅無法補充體力,更有可能加快耗損的速度。捨棄30幾歲以前的生活習慣,重新養成40歲以後的生活習慣。 ◎停止在意不必要的人際關係——只要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解釋」之後,就不必再煩惱了。如何對事物「賦予意義」,決定權全在自己。 ◎請停止利用空閒時間「提前」完成工作——不要將空閒時間補上後續工作,試著在空出來的行程表中,填入過去總是一拖再拖的事,就能發現新的風景。 ◎捨棄「想要討人喜歡的念頭」——把焦點放在「貢獻」上,而不是放在「人」身上。能夠客觀地看待事情,被討厭也就不會在意。 ◎停止追求「百分之百誠實的人生」——捨棄絕對的誠實,偶爾也要撒點小謊,誠實和謊言的比例是「9:1」。 ◎如果無法採取行動的話,請停止「學習」——「學習」並不能夠化為成果,而是「行動」。因此,在學習新事物前,請先確保自己的決心。 ◎反覆地「捨棄」→「添加」,即可提升事物的「品質」——不斷捨棄之後,留下來的就是「真正重要的東西」。捨棄的關鍵不是為了不要什麼,而是為了想要補充什麼進來。 ◎用「支出(消費)」和「投資」的概念來思考與人來往的時間——必須釐清哪些是「該見面的人」,哪些是「不該見面的人」,亦或是即使不至於斷絕往來,也必須「改變與對方的相處模式」。 ◎想讓部下為你工作,請捨棄「控制部下」的念頭——如果想驅策部下工作的話,解決之道是:必須設法提高「工作」在部下心中的「優先順位」。 ◎停止所有「無法想像的事情」——人會對於「能夠在腦海中清晰勾勒的事情」才會採取行動,因此對於所有無法想像的事物,請大膽捨棄。 ◎先固定好時段,再決定「該做什麼事」——在規畫行程時,請先固定好時段的「框」,再把「該做的事情」填進框裡,而不是先決定「要做什麼事」再排出行程表。

目錄

前言:想要維持成果,請捨棄四十歲以前的自己 第一章:「勇於捨棄」,提升人生的品質 01.請捨棄長久以來對自己的「過度自信」 02.為了適應變化,請捨棄「自我的堅持」 03.請捨棄自己現在的「舒適圈」 04.請捨棄從所在地前往目的地途中不需要的東西 05.如果不採取行動的話,請停止「學習」 06.請捨棄「不必要的自尊心」或羞恥心 07.擔心太多而無法行動的人,請別再「長出犄角反怕狼」 08.請每年更新標語,捨棄「去年以前的自己」 09.請立刻停止「無關痛癢的事情」 第二章:「習慣」改變,行動自然改變 10.請捨棄「喜歡、討厭」「想做、不想做」的判斷基準 11.請停止閱讀「不能創造實績的書」 12.請捨棄「七成」收納在衣櫃裡的服裝 13.請戒掉「不自覺就想看手機的習慣」 14.為了擁有新的體驗,請捨棄自己的「選擇基準」 15.請停止所有「無法想像的事情」 16.為了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請捨棄「極端的效率化」 第三章:透過「選擇與集中」,提升工作的成果 17.如果想要培育部下,請捨棄「不需要自己也能完成的工作」 18.如欲取得先行者優勢,請先捨棄「四成的不安」 19.為了提升速度,請捨棄「明知不好的事情」 20.如果為了別人做到「十」,請捨棄其中的「九」 21.請停止追求「百分之百誠實的人生」,偶爾也要撒點「小謊」 22.交代部下工作時,請停止依賴「直覺」 23.交代部下工作後,請停止「擔心交派出去的事項」 24.為了「適度地」工作,請捨棄過度的責任感 25.制定一套接受工作的「標準」,其餘的案件請回絕 26.請捨棄在「六項準則」中只符合「兩項」以下的工作 27.請運用「三項原則」,捨棄「什麼事都想做的習慣」 28.請捨棄忙碌的藉口,養成寫「工作日誌」的習慣 29.請定期幫工作卸貨,避免「無理、無駄、無謀」 第四章:調整「時間分配」,改變成長速度 30.請停止把時間耗在八成「無所謂的事情」上 31.請先「算好」時間,減少無謂的浪費 32.請捨棄「行程必須百分之百完成」的義務感 33.請停止利用空閒時間「提前」完成工作 34.請停止區分「工作」和「私生活」 第五章:和「真正重要的人」,建立人際關係 35.請增加和「投資的對象」相處的時間,減少和「支出的對象」見面的機會 36.想要成長的話,請停止和「愛抱怨的人」往來 37.請停止在意不必要的人際關係 38「讓溝通戲劇性改變之三種應捨棄的東西其○1」 ——為了得到旁人的信賴,請停止「責人」 39.「讓溝通戲劇性改變之三種應捨棄的東西其○2」 ——若想要討人喜歡,請捨棄「想要討人喜歡的念頭」 40.「讓溝通戲劇性改變之三種應捨棄的東西其○3」 ——想要聽見對方的真心話,請捨棄「先入為主的成見」 41.想讓部下為你工作,請捨棄「控制部下」的念頭 42.扮演黑臉也是上司的工作,請捨棄「想當好人」的念頭 43.請養成閒聊的習慣,捨棄「多餘的情緒」

內文試閱

【前言:想要維持成果,請捨棄四十歲以前的自己】
◆不知不覺堆積的「渣滓」   跨過四十歲的門檻以後,你曾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最近身體好沉重……」   「只要一加班,隔天早上就很疲倦……」   「只不過是被叫去出席會議,一天就過完了……」   「一整天的待辦事項完全做不完……」   「每次部下開口提問,都覺得很煩躁……」   「三不五時就想看一下手機……」   「很擔心能不能達到業績,擔心得夜不成眠……」   四十歲到四十九歲的階段,是職業生涯的折返點。   在職場上打滾二十年的人,身上總背負著各式各樣的重擔。 ◎二、三十歲期間累積的「工作實績」。 ◎二、三十歲期間學會的「工作技巧」。 ◎二、三十歲期間取得的「公司頭銜」。 ◎二、三十歲期間養成的「習慣」。 ◎二、三十歲期間建立的「自信」。 ◎ 二、三十歲後栽培的「部下」。 ◎二、三十歲期間建立的「人脈」。   無論「好」與「壞」,都在不知不覺間如渣滓般沉澱,讓你的身體和心靈感到愈來愈沉重。不僅如此,你還要負責管理部屬或營業收入目標,愈來愈多過去不曾接觸的新工作,此時全落到了你的頭上。   這簡直和搬家時的垃圾山沒什麼兩樣。置之不理的話,垃圾會愈積愈多,總有一天你會懷疑:「這麼多不必要的東西,究竟是從家裡哪個角落冒出來的啊?」 釵h人就是在這樣幾近滅頂的工作洪流中,度過了四十幾歲的日子。 ◆孔子說的「四十而不惑」是騙人的嗎?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   四十歲,不惑之年,意指「人活到四十歲以後,便不再對自己的生存方式感到迷惑。」但現實生活中,是否「四十而惑」才是正解呢?   幾年前,我在一本叫作《四十代男塾》(高橋恭一編著/日本Business 社出版)的對談集中,有幸針對「未來的領袖」發表己見。   在《四十代男塾》中,我將四十到四十九歲的人稱為「夾心世代」。   他們被夾在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中間動彈不得。以往通用的商業模式不再通用,新的時代必須求新求變。他們從原本船員的角色,被迫成為掌舵的船長(主管)……   當肩上背負的擔子愈來愈多,卻無法再向上升職加薪時,會感到精疲力盡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因為已經預見未來的結局,所以不免開始考慮「要繼續留在公司嗎? 還是要轉職或創業呢?」這樣的念頭恐怕不會只有一、兩次。但是……實在很難下定決心。   這就是人在四十幾歲的階段會面臨到的現實。 ◆四十幾歲的階段,連不需要背負的擔子也會落到自己肩上   人會感覺肩上背負的擔子很沉重,是因為把不需要背負的擔子也攬到自己肩上的緣故。   如果能夠卸下「自己目前擁有的東西」,獨留「對自己來說真正必要的東西」,捨棄不要的、多餘的或陳舊的東西,便能夠改變「精疲力盡的自己」。   把三十幾歲以前的「習慣」、「想法」、「興趣嗜好」、「資產」、「人際關係」和「運用時間的方式」重新整理一遍,篩選出「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如此一來,或陷N能擁有「四十而不惑」的自信了吧。 ◆區分出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把不要的東西丟掉   二、三十歲是累積、學習或獲取各種事物的階段。   投入愈多,成果愈豐。這道理既單純又明快。但是,假如始終對「投入=成果」這道方程式深信不疑的話,成果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減半。   就好比一個原本能夠投出一五○公里剛猛速球的投手,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無法光靠直球壓制對手一樣,是很自然的哲理。   過了四十歲以後,請鼓起勇氣「捨棄」現有的東西。整理人生的方法和整理房間或書桌一樣,都是區分出「要的東西」和「不要的東西」,然後把「不要的東西」丟進垃圾桶,如此而已。   捨棄陳舊的自己。捨棄堆積在身心靈的渣滓。捨棄疲憊不堪的自己。然後再一次找回「價值」和「自我」。想要脫離夾心世代,「捨棄(停止、減少)」才是最好的方法。   本書總共彙整出四十三項「不要的東西」,但願能成為各位再次確認「工作目的」和「生存目的」的契機。 作者 嶋津良智
【SECTION 37:請停止在意不必要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和「線」一樣,粗細全憑自己決定   用一個東西來比喻的話,人際關係就好像一條「線」。   線的粗細或韌度,代表的是自己和對方的關係。若彼此之間的線又粗又強韌,代表關係良好。相反地,當線很細或亂七八糟地糾纏在一起時,這就是自己和對方關係正在惡化的證明。   而且到了四十歲以後,線的「數量」會愈來愈多,關係也愈來愈複雜。 自己和部下的線、自己和上司的線、自己和同事的線、自己和客戶的線……   自己和雙親的線、丈夫和妻子的線、丈夫和孩子的線、妻子和孩子的線、丈夫和岳父母的線、妻子和公婆的線、孩子和祖父母的線……自己和朋友的線、自己和鄰居的線……   隨著年歲增長,「關係的線」愈牽愈多,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有必要加以控制才是。換句話說,我們必須理清哪些是「需要變粗的線」「需要梳整開來的線」,哪些是「不需要變粗的線」「不需要梳整開來的線」。   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很有可能會找不到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線在哪裡。   以我自己為例,以前在新加坡認識的人,和我之間的線就變細了。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畢竟我已經回日本了。   另一方面,我和學生時期的同學之間的線,正在「重新加粗」當中。我們趁著在臉書上重新取得聯繫的機會辦了同學會,還互相開玩笑說:「趁著有生之年,大家再聚一聚吧!」 ◆只要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解釋」就不必再煩惱了   想要控制漸趨複雜的線,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知道自己可以選擇「不在意」。如果在意東在意西的,搞得自己每天坐立難安,只會讓身心益發疲憊而已。稍微「隨便」一點,我認為才是最適當的狀態。   比方說,在「生氣」這個選項的背面,還存在著「不生氣」這個選項。面對部下的失敗,既然能夠選擇「生氣」,當然也可以選擇「不生氣」。   同樣地,在「在意」這個選項的背面,也存在著「不在意」這個選項。   假如一位業務員在電話行銷的時候被掛電話,他可以選擇「一直去在意,搞得自己灰心喪氣」,或者是「立刻切換情緒」。   如何對事物「賦予意義」,決定權全在自己。   如果在汽車製造廠工作的人,賦予汽車的意義是「每年奪去超過四千條人命的殺人工具」,那麼這個人應該就無法興起「來製造汽車」的念頭吧。但如果賦予汽車「創造新生活型態」的意義,自此刻起他就得到了在那個職場工作的價值。  我能夠跟「討厭的人」來往,也是因為我不以好惡論人。我認為無論對方為人如何,只要和這個人來往能讓我得到成果,對我來說就是重要的人。   每個人都可以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解釋」。不要想太多,試著選擇「不去在意」吧。我認為這種方式比較能夠減輕人際關係的壓力。 ★我的行動:選擇並珍惜「想要讓線變粗的關係」。
【SECTION 39:若想要討人喜歡,請捨棄「想要討人喜歡的念頭」】
◆說不出嚴厲的話,是因為不信任對方   我捨棄的第二樣東西,是「想要討人喜歡的念頭」。   「不想被人討厭」或「想要討人喜歡」的心情,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情。不過,如果這樣的心情太過強烈,面對他人的時候,便無法採取嚴格的態度。不管是在部下的培育或日常的人際關係上,一旦捨棄了「想要討人喜歡」的心情,一切都將從那一瞬間開始改變。 我開始肩負起培育部下的責任,是在二十三歲的時候。   當時的我是個很「做作」的人,相當在意別人的眼光。「想要討人喜歡」的心情表現在外,就是每次發言總是適可而止。   「如果說了這種話,說不定會被對方討厭」「指導得太過嚴厲的話,對方可能會受傷」…… 多方顧慮之下,只好仔細斟酌我的用字遣詞。   但是,追根究柢來說,上司的目的並不是「討好部下」,而是培育部下,然後協助他們達成目標。   如果一心只想「討好部下」或「當一個好上司」的話,一輩子也無法做好培育部下的工作。於是,自從我開始思考「怎樣才算是稱職的上司?」時起,我就永遠告別「做作」的行列了。   「如果說了這種話,會不會被對方討厭呢?」這番心情的背後,隱藏著「不夠信任對方」的含義。   假使真心信任對方,那麼即使是嚴厲的話,也應該有辦法說出口不是嗎? 內心應該會認為:「接下來要說的話,對方可能會很難接受,但他一定能夠明白我的苦心。」   之前,我曾經對某個部下說:「你覺得你繼續待在這個公司會得到幸福嗎?我不這麼認為。我給了你好多次機會,還跟你做了約定,可是你並未遵守約定。能不能待在這家公司,我想這並不是你人生的一切,而且你在別的地方還有其他更能發揮的空間。我希望你把我這番話當作是最後通牒。如果過了約定期限,你還無法兌現承諾的話,我們就到此為止吧。」   我說這番話的用意,是希望激勵他加緊努力,所以才會如此不留情面。讓他知道「我說不定真的會要他辭職」,如果這樣他還是不知長進的話,只好請他捲鋪豪咫H了。但我想是他的話,一定能夠了解我的苦心的。是他的話,一定會發奮努力的……而對我來說,這是一場賭注。   他在我面前撲簌簌地流下眼瓷A然後,我贏得了這場賭注! 他從此蛻變,埋頭猛衝,變得比任何人都努力,不斷締造新的成果。 ◆以結果論,有話直說比較容易「討人喜歡」   在意他人眼光的生活方式,非常地拘束。與其在意「別人會怎麼想」,不如捫心自問:「我想怎麼做?」藉以改善溝通成效。若持續出現溝通不良的問題,則代表方式有誤,再隨時加以修正即可。   奇妙的是,當我捨棄了「想要討人喜歡的心情」,開始「不顧情面有話直說」以後,反而漸漸得到旁人的「好感」。   雖然說要「有話直說」,但也不能一天到晚埋天怨地,還是必須進退有度。不過再怎麼嚴厲、負面或難堪的話,只要是對對方有益,還是必須清楚傳達才行。 ◆焦點應放在給對方的貢獻,而非對方身上   至於如何捨棄「想要討人喜歡」的心情,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必須把焦點放在「對人的貢獻」上,而不是放在「人」身上。   如果把心思放在「人」的身上,做事瞻前顧後的我,恐怕會因為太過怯場,而無法從事現在這個必須在人群面前發言的行業。   平時,我總是把焦點放在「給願意聽我說話的人的貢獻」上,因此才能夠集中精神思考「我要提供給這些人什麼東西?」「怎樣才能讓大家開心地滿載而歸?」和「自己的行動」並且不再怯場。   這樣的思考方式,讓原本有人群恐懼症、不太擅長在眾人面前說話的我,心境上產生了巨大的轉變。 ★我的行動:擁有信念,讓我能夠直言不諱地傳達負面訊息。
【SECTION 15:請停止所有「無法想像的事情」】
◆人類的行為以形象為依歸   我的朋友A「從小就很喜歡祭典」,即使現在已經年過四十,依然年年在祭典中抬轎。 我小的時候也抬過神轎,但現在已經不再去祭典湊熱鬧了。   我的朋友B「很愛打高爾夫球」,一年至少參加一百回合。我以前也打過高爾夫球,但現在幾乎不打了。   我的朋友C「從大學時起就很喜歡衝浪」,一年至少有一半的日子都泡在海裡。我以前衝浪也衝了三年,不過現在已經不玩了。   為什麼我不再抬轎、不再打高爾夫球、也不再衝浪了呢? 我不否認自己是個「三分鐘熱度的人」,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理由。   美國的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Kenneth Boulding)在其著書《形象》(暫譯,The Image: Knowledge in Life and Society)中寫道:「人類的行為以形象為依歸。」   「堅持的人(能夠持續的人)」和「放棄的人(無法持續的人)」之間,存在著對於事物「形象強度」的差異,而「形象的強度會決定人的行為」。 ◆從想像中「放棄了也無關緊要的事情」開始捨棄   我不再抬轎、不再打高爾夫球,或不再衝浪,都是因為逐漸無法想像自己持續做那些事情的樣子。因為我對於持續下去會得到的結果沒有興趣。比起繼續打高爾夫球,然後「成為一名單差點選手的自己」,我對於「登上講台成為上司學講師的自己」有更強烈、濃厚、深刻、清晰且明確的想像,也有興趣。「想要變成那樣」的念頭也很強烈。   另一方面,當我在想像「放棄高爾夫球的自己」時,也不會有「好可惜」或是「放不下」的感覺。   這就是我為什麼會放棄高爾夫球,轉而把練習時間傾注在「工作」上的原因。   人會對於「能夠在腦海中清晰勾勒的事情」採取行動。   我會購買平板電腦,也是因為我能夠想像:「有了平板電腦以後,我應該可以在咖啡館做這樣的工作。運用時間的方式可能也會變成這樣。」   我會開始學習少林寺拳法,也是因為我在腦海中勾勒出「身心皆具爆發力的自己、強壯的自己」,所以才會「想要變成那樣的人」。   當我想像自己什麼都不做,然後變成「沒有爆發力的自己」時,心裡就會產生一股「必須採取什麼行動才行」的焦慮感。   當我有「想要得到的東西」或「想要達成的目標」時,我會找機會和「已經擁有那些東西的人」當面聊一聊,或一邊模仿那個人的習慣,一邊想像「自己也變成了那樣的人」。   因為我相信「能夠在腦海中清楚勾勒的東西,最後一定會變成我的東西」。   如果在你的想像之中,現在開始不做(捨棄)這件事情,「結果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或「不會造成任何人的困擾」的話,請試著慢慢放手吧。   取而代之地,把那些能夠清晰勾勒的、「現在開始做,自己將會改變很多」的事情融入生活當中。如此一來,便可大幅改變自己的行動。 ★我的行動:放棄對目標達成沒有必要的事,並把時間挪到工作上。
【SECTION 38:請停止利用空閒時間「提前」完成工作】
◆不要利用空閒時間提早完成工作   假如我決定「星期一的下午兩到六點是會客的時間(兩人X兩小時)」,接著把那段時間特別空了下來。   結果其中一名約好要見面的客戶,突然聯絡我說:「嶋津先生,我臨時發生了一件無法抽身的事,今天的約可以先取消嗎?」這時,我的下午行程就空了兩個小時出來。   那麼,我會如何運用這兩個小時呢? 如果是從前的我,一定會「提前」進行明天預定的工作。但愈是利用空閒時間提前工作,愈無法簡璁ㄧL的狀態。   提早完成明天的工作,雖然能夠空出明天的時間,但最後還是無法得空。因為我有「提前工作的習慣」,所以我會在明天空出來的時間裡「提前塞進後天的工作」。   不過自從返抵日本後,我重新檢討了運用「空閒時間」的方式。如果因為約會取消等原因,多出一些空閒時間的話,我就會把時間盡量用在   「沒做過的新鮮事」或「一直想做卻沒做的事情」上。   「看看別人推薦的電影」「去最近掀起熱議的商場逛逛」「找找看英語會話教室」…… 如果把「空閒的時間」用在「過去不曾嘗試過的事情」上,說不定就能激發出新的商業構想,或是遇到改變自己的契機。   或釵釣エH會擔心「如果不提前完成工作的話,可能會趕不上截止期限」。但只要在規畫時間的時候,「把工作的進度提前安排」即可。如此一來,即使「只按照行程表的進度工作」,最後還是可以提前完成工作才是。 ◆「必須禁止的事情」或「必須避免的事情」也要事先決定   無論是私事或工作,我都統一用日曆管理。統一管理預定的行程,就不會發生像取消「優先度高的私事」,然後排入「優先度低的工作」等狀況。   此外,行程表裡也會填入「必須禁止的事情」或「必須避免的事情」。比如說,我規定自己不能在講座的前一天飲酒,因此我就會在行程表中填入「禁酒」。   因為我熱愛飲酒,所以如果不定出「禁酒日」的話,我就會不小心放開來喝(汗)。   另外,我也曾在午尷漁优q填入「今天不可聚嚏]獨自吃午嚏^」。如此一來,才能夠擁有充裕的時間,靜下心來思考商業計畫。   規畫時間的時候,請預先把「該做的事」和「不做的事」都填入行程表中吧。相信如此一來,一定能夠放慢忙碌的步調,增加可處分時間(可按照自己的意思自由使用的時間)。 ★我的行動:在空出來的行程表中,填入過去總是一拖再拖的事。

作者資料

嶋津良智

大學畢業後進入IT創投公司工作,是同梯一百人中業績最好的一人,成績獲得公司肯定,二十四歲獲拔擢成為最年輕的業務部長,短短三個月,部門成績衝到全國第一。之後在二十八歲創業成立公司,擔任總經理。隔年,在因緣際會下與兩位經營者成立銷售資訊通訊機器的公司,三年後併購三家出資公司,用五年的時間讓公司年營業額成長到五十二億日圓,並在二○○四年五月公開發行股票(IPO)。 二○○五年企業醜聞頻傳,為日本領袖的為人處事敲響警鐘,讓人重新思考「領袖的存在意義為何」、「領袖應該負起的真正作用為何」、「領袖要用什麼來對人類、企業、社會做出貢獻」,他提倡獨到的領袖教育,並成立教育機構領袖學院株式會社,要培育肩負下一代的領袖。 現在將據點移到新加坡,幫助提高業績的他所獨創的課程「主管學」博得好評,也受邀演講、舉辦企業研習、提供顧問諮詢服務。另外,他也善用自身兩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經驗,以顧問、外聘董事的身分參與企業經營,提供企業經營團隊建議。 並透過個人發行的電子報「領袖學院課程」,免費分享在兩次公開發行股票的過程中獲得的寶貴經驗。此外,他與五位暢銷作家兼創投企業經營者組成志工團體『JBN(Japanese Business Network)』,為協助活躍世界各地的日本實業家、商務人士,在世界各國開辦商務研討會。 主要著作 《順利指揮女性下屬的主管力量》(日本能率協會管理中心) 《不要被主管擺布!要善用主管!》(PHP研究所) 《工作的拉筋運動》(大和書房) 《所以公司才不賺錢!》(日本實業出版) 《下雨也要開心!》(佛勒斯特出版) 《理所當然卻總是做不到 主管的規則》(明日香出版) 《所以部下不追隨你!》(日本實業出版)等

基本資料

作者:嶋津良智 譯者:劉格安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07-28 ISBN:9789863443636 城邦書號:RV1100 規格:平裝 / 單色 / 19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