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這一次,你該捨不得的是自己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寫給每一個放不下、走不開、捨不得的你, 一本關於療傷、關於復原、關於蛻變、關於成長的勇氣之書 一段過期的關係,就像過期的食品需要汰換,否則只會讓你受傷 當摯友不再是摯友,戀人不再是戀人,敬重的父母卻成為痛苦的來源, 如果一段關係只剩下心力交瘁的羈絆, 你該捨不得的不應再是對方, 而是因為放不開手而遍體鱗傷的自己—— 曾經以為是天長地久的甜蜜,最後變成層出不窮的爭執, 這樣的戀情,該怎麼漂亮地放手? 曾經以為是疲憊時最終的避風港,卻成為一踏進就疲憊的地方, 這樣的家庭,該怎麼不再讓它傷害自己? 曾經以為是推心置腹的交情,最後卻落得被人予取予求, 這樣失衡的友誼,該怎麼勇敢畫下句點? 無論是不願傾聽你的朋友、始終想掌控你的父母, 不再愛你的另一半,或是不斷消磨成就感的工作, 告別那些摧毀我們精力、消耗我們情感的人事物, 我們就能夠將空出來的位置,用更美好的經驗填滿。 【本書涵蓋以下三個優雅放手的要素】 ◆放手前的心理準備: 面對這段關係的存續,我是否需要當機立斷?還是有任何修復的空間?毅然放手,會有什麼後續的問題需要面對? ◆放手步驟的處理: 先做理性的判斷,不被一時之間的情緒所左右;找其他人諮詢,以免因為處於關係裡,看不清事情的全貌;找到替代的社會支持,才不會因為生命裡空缺了一個角色,而耐不住空虛地回頭……。 ◆個案故事的溫馨分享: 每個人都與你走過同樣的沉痛,包括與手足的不睦、離開認同的團體、放棄深耕多年的職涯領域……,但如今那些沉痛已經變成美好,他們又是怎麼做到的? 完結一段關係或許會令你痛楚, 但是讓不健康的關係消失,才真正會讓你的痛楚完結。 【名家推薦】 李偉文(作家)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目錄

推薦序 擺脫桎梏,練習在乎你自己 周慕姿 前 言 用對的方式告別,讓失去不再那麼痛 第一章 所有關係,都有到期的時候 第二章 當「我們」成為曾經 第三章 面對變質的關係 第四章 是句號,還是休止符? 第五章 再也不是摯友 第六章 斷絕家庭的羈絆 第七章 從團體或社群中抽身 第八章 走出被禁錮的衣櫃 第九章 與深愛過的工作告別 第十章 離開其他不那麼重要的人事物 第十一章 被割捨的那一方 第十二章 照顧自己的練習

內文試閱

第十二章 照顧自己的練習
  你結束這段關係,一切都終結了。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和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在《保送入學》(Risky Business)這部電影裡穿著內褲跳舞時的感受一樣快活,或是覺得自己比較像是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在《雲端情人》(Her)這部電影裡,沒事就和電腦說話的感受。總之,你可以自行選擇如何享受這段關係的最後場景。   有時,告別最難的地方在於向對方說出口;有時,放手只是痛苦的開端。你可能還沒準備好,即使有所準備也不可能準備充分。因此,告別後要照顧自己會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即使告別是一件「好事」也一樣。   你可能會產生各種情緒,一些未曾預料的感受可能會開始慢慢浮現。例如,你會覺得鬆了一口氣,因為你終於開口告別;你可能會生氣,因為你覺得這段關係被迫發展到只剩下告別這個選項的局面,你很憤怒一切為何會走到這個地步;你可能會傷心,因為你失去許多;你可能會開心,因為你得到許多(你更了解怎麼照顧好自己,也更清楚自我的價值)。   哀悼因為告別而失去的人事物,有時候會比對方真的死了還要令人難過。這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死;他們的生活沒有了你,照樣能過得下去。然而,你的生活就算少了他們,其實也能過下去。   告別就像是在坐雲霄飛車,你的情緒起伏會非常大,所以之後的自我照顧是很重要的。懂得照顧自己,才能學會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第一位,並且告訴自己唯有愛、正面思考,以及讓自己好起來的渴望,才能幫助我們繼續前進。告別之後要學會照顧自己,便能挪出空間憑弔逝去的關係,同時進行省思。這是一個回顧關係、釐清自我角色的機會,也讓我們可以發揮創意、學習表達自我,同時,更能帶給我們成長的空間。等到學會照顧自己之後,我們就能找到真誠面對自我的自由,也能開始享受生命中更多的美好關係。   提出放手後,不管你覺得自己處理得很好、很差或是不好不壞,都要給自己掌聲。因為告別真的很不容易,而你現在已經可以慢慢走出來了。   「不要期待告別之後,就能得到關係還沒結束前得不到的東西。你無法用告別來改變對方,這種方式不可能永遠有效。」   ——巴青斯基,人際關係指導   相信自己可以度過難關   你必須全心全意志地熬過告別;你需要不斷試著前進,直到前進變成一個自然的舉動;你必須想像一切都會好轉,雖然可能要想好幾個月,才會真正到達那個境界。當你已經能夠明白整個狀況,或是接受你永遠不可能弄清楚一切的來龍去脈時,你其實就已經在慢慢度過這個難關了。接著,你就可以決定自己是要選擇自由、原諒、忘記或「大發雷霆」。   既來之,則安之   歡迎來到此時此地。你可能因為告別而感到重獲新生,也可能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分崩離析」了。不論如何,接受自己的現況,既來之,則安之。如果你和我一樣容易想太多,或是覺得痛責自己一番會比較好過,你要停止這些行為,做你自己就好。   這不容易,但是其實也相當簡單。你只要說:「我現在就是在這裡。」或是其他類似的、對你有效的句子。如果不想處於現況,就努力前往他方。慢慢來,你總有一天可以抵達;如果不願前進,就永遠也到不了。   你並沒有崩潰瓦解   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曾與家人、朋友或事業夥伴告別。沒錯,你可能會覺得很孤單;沒錯,你可能覺得生氣或難過。但是,你會走出來的。現在,你得記住,你沒有哪裡不對勁;你很堅強,這一點已經在你做出告別時就已經證實了。你並沒有崩潰瓦解;恰恰相反,你已經自我修復了。   好好感受   無論你有什麼感受,重點是要好好地感受。你的情緒可能就像飛上雲端一樣快活,也可能像是沉入海底一樣覺得快要窒息。無論如何,都要好好摸索這些情緒。把頭埋進枕頭尖叫,或是把最強烈的感受訴諸文字;試試冥想或是自我表達的其他形式。不管選擇用什麼方式來處理你的失去,既然已經失去了,就要好好面對自己的情緒。在斷絕關係的這段期間內真切地感受,這樣便可以更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覺。   感受自己的身體。你的身體感覺如何?少了這件事或這個人帶給自己的沉重壓力,是不是覺得身體更輕盈了?肌肉會不會很緊繃?是否覺得變得自由了,四肢可以自在活動?你是否準備好登上最高峰,在山頂上唱著《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電影原聲帶專輯裡的歌曲?   還是你很訝異自己覺得全身像洩了氣一樣?你是否對關係的結束感到極度傷心?你是不是跌入絕望的深淵,不知道要怎麼爬出來?   你可能介於中間的位置,在悲喜的兩端搖擺。當然,你也可以什麼感覺都沒有,繼續過著自己的生活,順著自己的步調慢慢走出告別後的時期。   無論你有什麼感受,世上並沒有一個最直接的策略能讓你悼念失去的關係。這些感受如果變成阻礙,你一定會找到方法度過。感覺都是短暫的,就連那些我們希望能永遠存在的感覺也一樣。記住這一點,並且利用其他工具幫助自己平復情緒,像是與心理治療師聊一聊、做瑜珈、走出家門把一切拋諸腦後,或是聽你最愛的樂團所唱的歌曲。總而言之,面對自己的感受,你就一定能度過難關。   跟隨直覺   直覺非常神奇,直覺不受拘束,而且經常清楚有力地表達出我們的感受。我們應該聽從直覺,因為直覺是對的。直覺提醒我們一件事:唯有我們自己才會知道什麼是對我們最好的。不管是這本書,還是其他的書籍、人或媒體,可能都會告訴我們「應該」擁有什麼感受。但是,只有我們自己才會知道自己的真實感受。   聽從你的直覺,直覺真的在告訴你一些事情。這不表示你不應該徵詢他人的意見或建議,但是這些意見或建議必須先進入你的內心世界,經過一番處理。聽從你的心,但傾聽你的直覺。因為你的內心總是想要什麼就要什麼,可是你的直覺卻能辨別出什麼才是對你最好的。   因此,隨著你走出關係斷絕的期間,要學習內省。你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事?自我的動物本能在告訴你什麼事情?你的大腦所說的和你的內心想要的有什麼不同?如果你能碰觸自己的「內在」,就會發現你其實正處在可以幫助自己的絕佳位置。這聽起來很耗費心力,但是也可能提振你的士氣;全都要視你如何看待。   設定自怨自艾的時限   一段關係結束後,我們通常會花費好一陣子自怨自艾。為了幫助你度過悲傷的循環,身為婚姻與家庭心理治療師的雪莉.梅爾斯(Sheri Meyers)提出「自怨自艾節食法」(Obsession Diet)1。她建議,分配一些固定的時間,例如:每小時五分鐘,允許你自己陷入告別造成的負面情緒。設定計時器,五分鐘一到,等到下一個小時前都不能再自怨自艾。每天都要減少時限。所以,如果一開始設定五分鐘,接著就要減少為四分鐘、三分鐘,直到完全不給自己時間自怨自艾。   這不僅是學習控制自我情緒的好辦法,也讓自己有發洩這些情緒的權利與時間。   你可以舉辦同情派對,也能練習設定自怨自艾的時限。邀請一些好友參加,並讓自己在派對上痛哭一晚。畢竟,這是你的派對。請朋友帶一些可以幫助你忘卻告別的禮物,像是桌遊或外出邀約等。讓賓客在簽到簿上寫下一些勵志的文字,以及好玩的活動建議。這樣一來,就算派對結束,你也仍然會有許多有益處的句子和活動,可以幫你度過這段困難的時期。   進行淨化的儀式   聽起來好像有點古怪,但做出一些特殊的舉動是清空過去的好方法。我和朋友曾經到某座島嶼附近的一座小島度假(是的,那裡很偏遠),我們圍了一個儀式聖圈,藉此幫我走出與朋友絕交的痛苦。在這場儀式中,我們燃燒鼠尾草,藉此淨化彼此,也淨化我們圍出來的圓圈(譯注:燃燒鼠尾草的舉動在古代的西方世界常被用來做為淨化的儀式。古希臘羅馬人認為,鼠尾草的煙可以賦予人們智慧與敏銳的心智;阿拉伯人也認為鼠尾草具有永生的效果。現今仍有一些人會進行這類象徵的儀式,忘卻過去、洗滌心靈)。   我把這個動作視為必須繼續向前的標誌。我用鼠尾草做為一種象徵,引導我進入更清晰的思維之中,這個動作也象徵性地讓我從痛苦的思想中釋放。   如果你不喜歡燃燒鼠尾草這個儀式,你可以找一個適合你自己的。例如,把你和摯友的照片全部埋在後院;或是清理房屋,把嫂嫂上次造訪時殘餘的負面能量清除乾淨;如果是和事業夥伴拆夥,或許就可以燒掉所有的文件(前提是你不再需要這些東西)。   淨化儀式可以讓你反思一些事,提醒自己,你是自由的,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一切都是因為愛   芭芭拉.佛列德里克森(Barbara L. Fredrickson)博士在著作《愛是正能量,不練習,會消失!》(Love 2.0)中曾經說過,戀愛以外的關係對於人類的成長與生存至關重要。她說:「愛是你身體內每一個細胞渴求的重要養分——與其他人連結、溝通的正能量。」   愛就像陽光:我們需要愛,才能健康成長。現在,你有更多空間可以容納生命裡的愛,所以你會更加茁壯、更加堅強。萬歲!   聆聽音樂   音樂具有強大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前進,美妙的旋律能瞬間療癒我們的心靈、改變我們的心境。有沒有哪些歌可以讓你覺得世界就在你的腳下,或是讓你情緒好轉?建立一份播放清單,收錄那些可以讓你提振精神的歌曲,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聽聽這些歌。   不要去想復合的可能   要讓自己不抱復合的希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即使你現在很討厭他們,想到他們已經不在身邊,你可能還是馬上想把他們找回來。(這就好像在第一天進行節食時,杯子蛋糕對你造成的影響。)或者你可能會希望,對方要是可以改掉那個讓你非常不爽的一點該有多好。你可能會幻想,有一天你們可以放下這些爭執,看見彼此在關係中犯下的錯誤。我們每個人都會希望生命中的一切順利進行,但是有時候結束關係反而可以幫助我們導回正途。   在可以繼續前進前,你必須先走出傷痛。時間是療癒的過程中相當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你才可以清楚知道下一步要往哪裡走。   雖然針對戀愛關係中,一般並不建議這麼做;但是在非戀愛的關係中,雙方的確可以在日後重新建立連結,好友與家人尤其如此。關係斷絕後再重新恢復,事情通常都已經好轉了,至少和告別前有所不同。恢復之後的關係可能不再產生過度的羈絆,而這對情緒容易走向極端的關係來說,其實反而是好事;重新恢復之後,關係也可能變得不那麼親密。然而,結束關係並不表示關係不能進化或更新,一切都要看彼此有了時間和距離時會發生什麼事。   我曾與兩位朋友和一位家人重新恢復關係,在這三次經驗中有兩段關係都好轉了。而在第三個例子中,我們的關係則改變了。我們已經不再是摯友,好吧!甚至幾乎稱不上是朋友。但是,直到今天,我們還是很喜歡在極其稀少的機會下,互相聊聊彼此的近況。   在提及重新恢復關係時,絕對不可能事先計畫。時機如果對了,就會發生。即使我很希望找出方法重新恢復關係,也不認為可以馬上做到。破碎的關係不可能一下子修復,只有可能繼續保持破碎的樣子。所以,剛告別時不要急著貼OK繃,讓傷口自行癒合。之後如果錯誤修復了,再看看自己有什麼感覺。

延伸內容

【推薦序】擺脫桎梏,練習在乎你自己
◎文/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我第一次遇到這個女孩,是在一個下著雨的陰冷冬天。   她有些吞吐地告訴我,她的母親如何控制她的生活、掌握她的行蹤,母親要求她凡事順從,包含所選的對象。   「我為妳付出那麼多,妳要孝順、要當個好孩子」,是這母親最常對女兒說的話。女孩為了不讓母親失望,不論是學業、工作、生活,她都盡量妥協、取悅母親,以求成功扮演母親心中「孝順女兒」的角色。隨著時間過去,女孩長大變成女人,擁有獨立的經濟生活與思考能力,她才發現,母親理應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卻也慢慢變成了現在她生命中,最亟須面對的痛苦與問題。   尤其,母親在女孩不順從她時,所採取的言語、肢體暴力與激烈手段是如此傷人、毫不留情地折磨著女孩,這使得女孩非常寒心。   「她真的愛我嗎?還是說,她愛的是,可以滿足她的我?」   望著女孩強忍著不願掉下的淚,看著她扛此重擔、卻仍強撐著的單薄身軀,我,覺得不忍。   「……我沒辦法完全不管我媽,她讓我覺得,我如果不理她、不照她的方式去做,我就是個很不孝的壞女兒,可是……照著她的話去做,我真的覺得好痛苦,好痛苦,而且她好像永遠都沒辦法滿足。」   對女孩而言,如果要留在這段「毒性關係」裡,她將犧牲所有的自尊、自我價值和愛人的能力;而為了維持這段關係,她必須一直妥協、取悅對方,直到她自己被消磨殆盡為止。   但如果直接逃離、放棄這段關係呢?女孩或許也會被巨大的罪惡感給吞噬。如果她想要保護她自己,甚至,保有她自己,是否還有其他選擇?   面對這樣折磨的親子關係,是否能與一段痛苦的伴侶關係一樣,也有選擇「分手」的可能?   拒絕/被拒絕以後,我們能做些什麼?   《這一次,你該捨不得的是自己》這本書,說的就是關於「分手」的課題。   這本書談的「分手」,指的不只是伴侶關係,還包含與朋友、家人、社群、工作、性別認同/性向,甚或是任何關係、環境或信念。   書中所提的「分手」,我認為,是我們從小很少有機會好好學習的議題:關於「拒絕與被拒絕」。   當面對一段讓我們覺得痛苦、無法忍受的關係時,我們要如何尊重自己的感受,鼓起勇氣跟對方說明「我們想要結束這段關係」?又或者,當我們是「被分手的一方」時,我們要如何面對強烈的挫折感、失落感以及被否定的感覺?   「拒絕別人」或是「被拒絕」,原本就是人際關係中相當困難的課題;而「分手」或「被分手」,代表我們拒絕/被拒絕的不只是一個行為,而是一段關係,因而更加困難。   但是,「分手」,卻也是在我們生活中相當常見的事情。當我們決定換跑道/換工作/改變生活環境/轉學/升學/與家人減少或不聯絡/改變宗教信仰或政治信念/決定不跟某些或某個朋友聯絡……這在我們生活中,是時常有的經驗,但通常對我們而言,卻也都不是個容易的決定。當我們要做抉擇時,總伴隨著各種掙扎,例如:擔心對方的心情、自己是否做錯決定,或懷疑自己是否有勇氣提出;而如果我們是「被分手」的一方,更是覺得突然、驚訝或難以接受。   當然,考慮到被分手方的心情,或許我們會覺得,如果因自我的需求而提出分手,是種自私的行為;這想法可能使得我們有強烈的罪惡感,甚而無法鼓起勇氣提出這項需求。但如果經過評估,「分手」的提出,可能讓兩邊都有機會重新思考、調整彼此的關係,因而獲得更多成長、更好的生活;那麼,提出「分手」,或許也不是件如此罪大惡極的事情。而,如果想讓「分手」有機會將傷害降到最低,讓彼此在這個經驗中獲得最大的幫助,那麼「如何分手」,還有「分手/被分手後我們能做什麼」,就成為我們需要學習的技能。   《這一次,你該捨不得的是自己》一書,除了提醒我們,什麼時候我們需要「分手」之外,其清楚的說明與步驟,也讓我們在面對「分手/被分手」這困難的議題時,減少混亂、焦慮與慌張;使我們有機會穩定下來,不僅是責怪對方或自己,而是學會理解、安撫自己的情緒,甚至真正地「好好照顧自己的感受」;而當照顧好我們自己的感受後,我們才有機會、有能力地真正理解對方的感受與處境。   當你身陷一段泥淖般的關係時,你選擇留在原地繼續忍受,抑或願意盡力一搏、努力掙脫?「這一次,你該捨不得的是自己」,或許,當你翻開這本書,也等於給了自己一個機會,開始練習尊重、在乎自己的感受。藉此機會,好好檢視自己的生命;鼓起勇氣,做出能讓自己用「真實的面貌」生活的決定,擺脫不健康關係的桎梏,以獲得心靈的自由!

作者資料

婕咪.瓦克斯曼(Jamye Waxman)

認證婚姻與家庭治療師、性治療師兼伴侶諮商師,擁有聖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諮商心理學碩士學位。身兼講者、作家、播客、電影製作人、前廣播和電視製作人,經常接受媒體採訪,包括《富比士》(Forbes)雜誌、《女性健康》(Women’s Health)、《男性健康》(Men’s Health)、《花花公主》(Playgirl)、《柯夢波丹》(Cosmopolitan)、《魅力》(Glamour)和《自我》(Self)等等。

基本資料

作者:婕咪.瓦克斯曼(Jamye Waxman) 譯者:羅亞琪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商周其他系列 出版日期:2016-02-03 ISBN:9789862729687 城邦書號:BO0238 規格:平裝 / 單色 / 30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