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618特促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投資理財
進化致富本能的「金錢猛獁象」:7步驟逆轉價值思維,遠離「自毀式用錢行為」,世代財富不泡沫化的金錢腳本
left
right
  • 庫存 = 9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本書適用活動
2024愛閱節/外版火熱新書/商管理財

內容簡介

金融心理學家結合演化論、心理學、行為經濟學 讓你徹底解脫「財務焦慮」 談到「錢」,人類大腦其實還處於石器時代。研究證明,人類天生不具有適當處理金錢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儲蓄或不超支如此困難,財務自由如此難以實現。 儘管不斷有財務專家提供大量資訊和警告,但很多人的財務狀況非常糟糕。我們的本能並未比40萬年前獵捕猛獁象的祖先進化多少;甚至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五花八門的金融商品問世,現代人的理財能力不進反退。看到以下調查,你可能會大吃一驚: ●每四人當中,有三人視金錢為壓力來源; ●45%的人完全沒有存款; ●近四成的人拿不出12,000元現金,或是擁有等值存款、信用卡額度來應付緊急事件。 甚至,你可能也是羞於啟齒的其中一員: ● 一談到個人的財務狀況,你就頭大嗎? ● 你被警告過花費(或儲蓄)過多嗎? ● 與子女、父母或配偶溝通金錢問題時,是否遭遇重重阻礙? ● 有沒有人提醒過你,家中堆了太多雜物? ● 你是那種只要逛網路商店,就一定會買東西的人嗎? 再這樣下去,就會和曾經稱霸一方卻不幸絕種的猛獁象一樣,明明生活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卻忽視存亡的關鍵! 三位財務心理學療法專家透過本書要告訴你,以上所有財務行為、決策與金錢的問題,其實並不完全錯在你身上,而是與潛意識中的「金錢腳本」有關。 ▍改寫「金錢腳本」, 走向富有或滅絕的關鍵! 金錢腳本驅動我們的財務行為。人之所以會發展出金錢腳本,是為了讓自己理解金錢與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 我們在兒童時期就開始學習金錢腳本,它一部分源於家族歷史,另一部分則來自個人生活經歷。有些人會認為錢永遠都不夠用,所以不想努力了;反之,也有人因為太過擔心自己「永遠賺不到足夠的錢」,即便已經賺了好幾百萬,也無法放心享受財富。 堅持不正確的金錢腳本不僅沒有好處,還可能導致自毀式的財務行為。有專家甚至指出,你的收入高低,有九成是取決於你的金錢腳本! 你屬於以下哪一種金錢腳本? $ 金錢迴避:認為錢是不好的東西,或是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錢。例如:忽視銀行對帳單、超額消費、在財務方面縱容他人、財務依賴、無法控制預算。 $ 金錢崇拜:深信只要擁有更多錢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問題在於錢永遠都不夠花。例如:背負卡債、衝動消費、打腫臉充胖子。 $ 金錢地位:認為個人淨值等於個人價值,裝出一副自己是有錢人的樣子。例如:超額消費、成為賭徒、隱瞞日常開支。 $ 金錢警覺:警覺心很高,小心翼翼,相當在意自身財務狀況。例如:自己工作賺錢、努力存錢、不太使用信用卡購物。 想在個人財務領域有所斬獲,就必須先認清自己的金錢腳本,甚至在必要時修改腳本。 ▍七步化身為「金錢猛獁象」 邁向個人財務目標 每個人與金錢的連結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它不但會影響我們存錢、花錢與投資的方式,甚至會影響世界觀。為了讓你成為擁有雄厚實力、財務健全的「金錢猛獁象」,本書不但展示如何克服根深蒂固的演化和心理障礙,並且使用經過驗證的技巧,提出七條財務生存守則: $ 第一步:鎖定三項財務目標; $ 第二步:測試你對目標的熱忱; $ 第三步:為目標命名; $ 第四步:訂下實現目標的期限; $ 第五步:找出財務目標近身照; $ 第六步:開立子帳戶; $ 第七步:將成功自動化。 沒人能保證將來不會再爆發財務危機,事實正好相反──危機勢必再度爆發。利用本書改變自身觀念或行為,從自己與前人的錯誤中汲取教訓,進而成功做出理性決策,才是免於財務滅絕的解決之道。 ◥強力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抹布 Moboo | 「科技工作講 Podcast 」主持人 詹璇依 | 財經主播/主持人 整理鍊金術師小印 | 《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  聰明主婦 | 「聰明主婦の生活投資學」版主 「金錢該怎麼花,絕對是每個人最重要的課題。『猛瑪象』無法適應環境變化,快速滅絕。作者拿來比喻我們的金錢觀。老一輩的金錢觀常常根深蒂固,無法隨時代變化。在工作三、四十年後,有很多理財觀念早就不合時宜,但卻會影響下一代。這本書非常適合在社會中奮力求生的上班族,建立不會被時代淘汰的金錢觀。無論是跟伴侶討論價值觀,跟小孩討論理財,都非常有幫助。」──抹布 Moboo 「如果你時常為錢所困,或許不是你不會賺錢,也不是你的能力不夠,而是你的『金錢腳本』出了錯。不論資產是多是少,如果再也不想為錢煩惱,我強烈推薦一定要閱讀這本結合心理學、行為經濟學與財務規畫實務的《進化致富本能的金錢猛瑪象》!!」──聰明主婦

目錄

代序 許多問題背後,與「金錢觀」緊密扣合 前言 跳脫財務滅絕的「金錢猛獁象」 源自石器時代的財務作為 花錢的快感是人類天性 進化金錢猛獁象,勢在必行 第一部 愈賺愈窮?問題不一定在你 第一章 祖先:幾百年前就已命定的金錢觀 基因延續與家族歷史連結 金錢與觀念的貧富繼承 賺錢是天性,存錢判死罪 第二章 父母:世代傳承的財務行為DNA 出自童年教養的金錢思維 錢能助人,亦可傷人 影響孩子一生的「財務糾纏」 理財知識教育的兩難 第三章 子女:正確價值觀的刻意養育 行為脫序,錢太多的富貴病? 打破好逸惡勞本性的增強物 財務縱容與財務依賴 五步驟,切斷財務臍帶 培養財務觀念健全的孩子 養成健康用錢習慣的訣竅 第四章 伴侶:不同社經背景的親密相處 談錢吵架?問題在基因差異 收入差距的心理失衡與衝突 再親密,也會誤踩地雷 開啟不一樣的金錢對話 第五章 社群:數位時代仍存在「部落」 載舟亦能覆舟的社交群體 社群拉力,部落期待難違背 現代人仍離不開部落,為什麼? 如家人般親密的陌生人 誰妨礙你改善財務狀況? 你的成功,人人有份? 尋覓新部落的時機 第二部 免於財務滅絕命運的金錢腳本 第六章 跳脫本能反應與心理偏誤 趨樂避苦,不是你的錯 人類本能的金錢思維 財務決策失敗的六個偏誤 第七章 環境與時機,決定金錢態度 來自生活環境的金錢制約 是貧是富,「時運」很要緊 掃除心理障礙,為將來做準備 第八章 改變一生財富命運的轉折點 遠古人類的轉折點:生存危機 家庭財務的轉折點:大環境挑戰 群體社會的轉折點:文化變遷 大腦捏造的錯誤解讀 第九章 富人的祕密,來自「金錢腳本」 決定富有或滅絕的關鍵 找出你的金錢腳本 你的金錢腳本,這樣改寫 第十章 養成致富本能的「財務行為」 搶救五項「自毀式用錢行為」 改變財務行為的兩大策略 第三部 加速進化致富的金錢猛獁象 第十一章 天生的「趨樂避苦」,怎麼救? 六步驟,加速「改變」 專家實地測試的結果 把未來願景化為現實 第十二章 破解基因詛咒,即時設定願景目標 跳出迷思陷阱,找到內心渴望 達成財務目標的重要七步驟 第十三章 親密關係裂痕,財富人生大危機 別讓「小事」釀成大麻煩 當下傾聽,或日後付出代價 光有愛,還不夠 提防「破壞關係」的入侵者 共享親密關係的財務願景 第十四章 金錢猛獁象理財計畫,一次搞定 起點:奠定財務進化的基石 求生:逢凶化吉的五個策略 狩獵與採集:不主動出擊,財不理你 適應或滅絕:降低風險的事前規畫 衡量財務健康的工具 第十五章 讓你化險為夷的「財務生存守則」 存活關鍵是「七大金錢思維」 協助財務進化的「成功主題」 無法適應環境,難逃絕種命運 想致富,你選藍藥丸或紅藥丸? 附錄 保險求生守則(美國制度) 注釋

內文試閱

花錢的快感是人類天性 儲蓄並非人的天性,分享才是,這正是現代個人理財的一大阻力。理財還有另一項阻力,那就是消費的天性。我們不會將累積的事物全都分享給他人,我們會留著自己使用,或是立刻把它花掉,而不是將其投資到自身的未來上。為什麼人類會產生這種衝動?答案跟我們與肥胖永恆的鬥爭一樣,問題出在DNA上。我們的祖先可不是靠著節制才存活下來的,發現食物時,他們會拚命往肚子裡塞,而不是說:「噢,我好像飽了,剩下的待會再吃吧。」面對高油、高糖的食物時,他們也不會有所節制,而是大快朵頤。或許會有一些人認為自己應該適可而止,但在史前時代,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下一餐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出現,所以這類人的DNA通常不會被延續下去。最後,那些靠著暴飲暴食活下來的人,就成了我們的祖先。由於不知道會不會有下一餐,加上剩下的食物很快就會腐敗,所以他們會盡可能攝入更多食物,完全不管肚子是不是飽了。 這種縱情消耗的天性多少也能解釋肥胖危機,我們無法控制自己攝入多少卡路里,就和我們無法儲蓄一樣。從很多面向來看,金錢就是我們的食物,手上有多少,就會用掉多少。 只要一有機會,我們消耗的資源就會大於需求,現代人甚至還發明一種超額消費的方式:信用卡。商人們深諳人類的消費需求,設法誘惑我們花更多錢,借更多錢,再把這些錢花掉。也就是說,現代社會創造一個環境,任由人類發揮原始的天性,讓自己變胖、將自己搞到破產。 在史前時代,一個人在部落中的地位可是攸關生死的大事。對當時的人來說,被團體排擠,以及失去社群的保護,皆是對生存的最大威脅。被逐出群體的人很快就會死去,根本無法將自己的DNA傳承下去,這也是現代人如此在乎團體歸屬感的原因。我們永遠都在瞻前顧後,想知道自己是否喪失在團體應有的地位。在過去,我們的祖先必須跟上最新的八卦和傳言。一個部落通常會有一百到一百五十名成員,所有人每天的例行公事就是確認自己的地位。最重要的事就是知道誰和誰不和,以及誰跟部落領導者走得比較近。現代社會的規模比以前大太多了,我們必須仰賴社群媒體與新聞才能跟上潮流。收看新聞會觸發大腦的快感中心,使其釋放多巴胺,為我們帶來類似於進食與做愛的快感。只要我們能做到不落人後,大腦就會獎勵我們。對祖先來說,能不能接收到最新消息將決定一個人的生與死。 進化金錢猛獁象,勢在必行 過去兩個世代,人類文化徹底脫離部落式社會系統。部落成員必須互相扶持,包括照顧長者,但隨著時間推移,人們漸漸從離開小部落,投入更大的群體,照顧的責任便落到機構、企業與政府的身上。從好幾十年前開始,這類實體機構便攬下照顧部族成員的任務。你任職的公司會為你支付一部分退休金,並由社會保險福利金補足全額。你可能需要為了度假存一點錢,但卻完全不用考慮退休的時間與方式。 既然如此,為何現代人債台高築?我們的祖父母可沒有這麼多信用問題,他們根本不必為卡債四處奔波。是因為他們更有智慧或紀律嗎?有可能,但這並非他們背負的債務較少的主因。他們之所以無債一身輕,是因為想在不抵押任何物品的情況下借錢沒這麼容易,而且當時也沒有信用卡這類金錢機制。你的祖父母能獲得的唯一無擔保信貸,極有可能是在雜貨店賒賬,而且通常老闆也不會提供一百美元以上的額度。但在過去幾十年間,我們突然可以在短時間內輕鬆獲得信用貸款。 然而,近期的文化轉變徹底顛覆原本的模式,企業提供的退休金從原本的確定給付制(defined benefi¬t plans,如傳統勞退制度)改為確定提撥制(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s,即401(k),美國的一種退休金帳戶計畫),這些不起眼的轉變將退休儲蓄的責任從機構轉移至個人身上。我們將照顧長者的責任從小部落的肩上卸下,轉由政府處理,在過去幾十年間,各機構也都克盡厥職,所有部落也都走入歷史。 可是現在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這在人類的社會進化史上可謂前所未聞。COVID-19疫情爆發後,新聞每天都在提醒民眾設法自給自足,政府也不再是人民的依靠,此現象傳遞的訊息就是要眾人得自己照顧自己。這種戲劇化的轉變也可以大致解釋社會當前面臨的財務問題,看看COVID-19病毒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包括它對企業、組織、個人與政府帶來的麻煩,以及由社會個人責任轉變引發的各種後果。你覺得哪類人遭受的衝擊最大?答案是窮人與老人,他們是最無法盡到個人責任、且高度仰賴政府系統的群體。 應該怎麼做?首先,請停止教訓、責備、羞辱、怪罪、批判、找人出氣,也不要認為自己或他人有毛病(或是壞掉了)。羞恥心毫無作用,而且就像膠水一樣,只要落入這個陷阱,你就會動彈不得。其次,我們需要制定一些策略,克服人類的天性,這些天性對生活在遠古時代的人類祖先是生存的關鍵,但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本書的目的是要幫你了解自己的財務心理,釐清你用錢模式背後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們還會在每一章附上各種工具,協助你馴服內心那頭金錢猛獁象,駕馭牠的力量,以塑造最理想的財務心態。 【摘錄自:前言 跳脫財務滅絕的「金錢猛獁象」】

作者資料

布拉德.克隆茨(Brad Klontz)

心理學博士,也是一名財務規畫師。克雷頓大學海德商學院實務副教授、「財務心理學機構」(Financial Psychology Institute)共同創辦人、「您的心理財富顧問管理」(Managing Principal of Your Mental Wealth Advisors)負責人。他因為運用心理學幫助被金錢困擾的人,以及在全美為相關從業人員開發財務心理學創新療法,榮獲美國心理學會創新實踐會長獎。2018年榮獲《財務規畫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頒發的蒙哥馬利—沃紹爾獎,表彰他對財務規畫產業的卓越貢獻。2019年加入CNBC(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金融健康委員會,致力於向民眾推廣財務健康與財務心理學相關的議題。

愛德華.霍維茨(Edward Horwitz)

35年來,為個人財務與風險管理產業培養出無數代理人、財務規畫師、財富管理師與消費者。他是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克雷頓大學MBA,也是愛荷華大學金融學碩士,通過多項保險風險管理、財務規畫與應用財務行為領域的專業認證。他目前是克雷頓大學海德商學院經濟與金融系實務副教授,也是企業風險管理專案總監,財務規畫、財務心理學與行為財務學相關專案的開發者兼總監。

泰德.克隆茨(Ted Klontz)

克雷頓大學海德商學院實務副教授、財務心理學機構的共同創辦人,也是金融治療協會的創始成員之一。在國際上有豐富的私人教練經驗,擅長排除錯誤、策略規畫,提供建議和顧問服務。

基本資料

作者:布拉德.克隆茨(Brad Klontz)愛德華.霍維茨(Edward Horwitz)泰德.克隆茨(Ted Klontz) 譯者:朱家鴻 出版社:樂金文化 書系:RICH 出版日期:2024-05-31 ISBN:9786267321768 城邦書號:A5050090 規格:平裝 / 單色 / 30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