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哲學
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關於自由意志的哲學思考
left
right
  • 庫存 = 7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關於自由意志的哲學思考

  • 作者: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23-01-03
  • 定價:400元
  • 優惠價:79折 316元
  • 書虫VIP價:316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00元
  • (更多VIP好康)
本書適用活動
商周、啟示全書系66折起!

內容簡介

如果人沒有自由意志,懲罰與責任都得閃一邊去! 當代最暢銷的天才型哲普作家朱立安.巴吉尼 以哲學敲響我們對認知、自由與道德的省思 哲學雞蛋糕老闆 朱家安 台大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冀劍制 知名作家 謝哲青 好讀推薦 喝咖啡或喝茶、升學或求職、結婚或單身、換工作或咬牙苦撐、搭火車或搭公車、拿起這本書或放下這本書,我們每天都在做大大小小的各種決定。我們都知道也相信自己可以自由做出各種決定,然而從人們開始進行哲學思考以來,就不斷有人否定這樣的說法,也就是否定「自由意志」。 隨著科學進展,越來越多人拒絕自由意志,認為那不過是一種錯覺。達爾文說過:「自然界的每樣東西都是固定法則的結果。」愛因斯坦也說:「所有事都是被我們無法控制的力量預先決定的,不論開始或結束。」科學家以為,以自由意志這類事物來欺騙我們自己,便是演化出來的適應性行為。神經科學進一步助長對自由意志的否定:我們的行為並非意識和欲望所決定,而是腦部的神經反應和傳導過程。 於是,「自由意志不過是種幻覺」變成顯學。但如果我們都接受我們的行為是由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結果,那我們就很難繼續堅持要人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起道德責任。如果沒有自由意志,看來責任和懲罰都得閃一邊去,而那可是法律和道德的基礎。舉例而言,一九八四年,聖地牙哥有名男子槍殺了21個人,他主張他的憤怒是因為吃了麥當勞的食物而裡面含有會讓神經興奮的傳導物質所致,加上他從事焊接工吸入過多的鎘。 關於自由意志的討論,將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不論是懲罰、尊重人性、社會正義、人際往來。科學說,行動是因果的,人是機械的,意識是不存在的!且讓哲學領著你破除科學的迷思,尋找自由意志的可能。哲普聖手朱立安.巴吉尼,以戲劇般的鋪陳,讓自由意志變得生動真實: 首先深入探討神經學與遺傳學的極端立場如何讓我們喪失自由意志; 再以藝術家創作及異議人士追求言論自由為例,帶我們拯救自由意志; 接著實地探訪精神疾患與成癮者,看看自由意志如何被削弱; 最終以哲學思辨帶我們真正認識自由,以積極的態度看待自己的選擇與責任。 ◎作者以非常細膩的手法,提高了哲學論述的空間……我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跟隨作者在論述自由意志的步伐裡,看到了科技與人文的對話,想到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互動,驚覺哲學的功用必須以人為本,以認識自己做為努力的起點。 ——台大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自由意志的問題脈絡龐大複雜,局外人難以一窺奧祕,但所幸哲普聖手巴吉尼妙筆揮灑,寫下這本書,它將帶領你從頭至尾,清清楚楚的參觀這場思想上的重大戰役。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冀劍制 ◎一般教科書介紹自由意志時,通常會把各種自由意志理論明確地分門別類整理,並互相比較。巴吉尼不採用這種做法,而是從複數案例出發娓娓道來,為各種論點鋪陳完整的背景,再讓它們以更自然的姿態出現……可說是對極抽象的問題,進行了非常務實的說明。 ——哲學雞蛋糕老闆 朱家安 ◎一本絕妙好書,難得將自由意志的概念如此務實地闡釋。 ——英國文學理論大師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 ◎閱讀朱立安.巴吉尼總是讓人愉悅,他知道艱深的哲學論述只會讓人昏昏欲睡。而這本書可說得明白了,為了我們好,我們得好好想想自由意志對人類的意義。 ——英國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論據完整有力。儘管以哲學傳統為底,但巴吉尼往外走,實地接觸那些面臨真正且迫切的自由問題的人,帶來多樣又引人入勝的調查。他說得對,人的自由可以有多層意義,對於那些想要探尋自由真義的人,他的書深具啟發性。 ——文學評論雜誌Literary Review

目錄

導論 第一部 受威脅的自由 1惡魔 為了理解自由意志,我們必須避免把選擇說成是由大腦、心智、理性或擁有意識的自我所做成的。我們必須認為做出選擇的行動者是「我們」:整體的我們。 第二部 喪失自由 2神經學家 在鐵鎚眼中,任何東西都是釘子。如果你執著於尋找行動的神經因,你找到的行動因將只會與神經有關,於是理所當然你只會找到神經做為行動的因,然而這麼做卻不合邏輯。 3遺傳學家 科學的世界觀摧毀的只是虛偽的自由意志版本,這個天真的概念早在科學家注意到之前,就已經在理性探究下瓦解。能擺脫它是件好事。 第三部 重獲自由 4藝術家 藝術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由指的是由你選擇,無論這個選擇源自意識或無意識。自由指的不是不受先天、後天與社會的影響,也不是無中生有。 5異議人士 自由指擁有自己的決定、行動、信仰與價值。我們越能遵從自己的意志,走在自己設定的路線上,我們就比遵從他人的意志,走在他人設定的路線上來得自由。 第四部 被削弱的自由 6精神病患 從科學與機械的角度看待神經系統,會覺得責任觀念無論多寡,終究是胡說八道。無論多窮凶極惡的犯罪,原則上都應該依據被告先前的生理學、遺傳與環境狀況來指責…… 7成癮者 一旦告訴人們他們沒有力量,他們便有了好藉口不發揮自己擁有的力量。我們是自主的;如果我們了解自己能夠如此,那麼我們就能如此。喝酒是一種選擇,故態復萌也是一種選擇。 第五部 掙得自由 8哲學家 一個人既無法尋求他知道的,也無法尋求他不知道的。他無法尋求他知道的,因為既然他已經知道,又何必尋求;他無法尋求他不知道的,因為他不知道他要尋求什麼。 9侍者 自由觀念的核心是,要過好的生活就要做出正確的選擇,然而我們因為「錯誤的信念或非理性的依戀或厭惡」,而無法做出這樣的選擇。

內文試閱

  導論      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失之交臂的可能。無數的選擇構成了人生道路的分岔口,一旦走上了就難以回頭:高中畢業就好,還是繼續念大學?維持一段關係,還是分手更好?生兒育女好,還是頂客族好?接受新工作,還是繼續跟熟悉的魔鬼打交道?搭火車或坐公車?但你不知道哪一種可能會讓你喪命。而現在,你可以選擇去做許多其他的事,而不是坐在這裡閱讀這些內容。或者你可能看了一會兒就覺得無趣,於是拿起另一本書來看,或者出去散散步,又或者打開電視。      我們每天都會做出無數大大小小的選擇。即使你是習慣性的動物,也不可能一成不變。也許你每天早上醒來都得喝杯咖啡提神,不過哪天你說不定想要改喝茶。當然,你不可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你無法廢除日內瓦公約,或一躍就能上月球。儘管如此,撇開極其困難或生理上不可能做到的事,你可以選擇的事情還是很多。在一定的範圍內,你依然是隨心所欲的。      這是顯然的事實,甚至可以說是陳腔濫調。然而,自從人類有了哲學思索,有些人便反對這樣的說法。一旦科學發展臻於成熟,越來越多人相信自由意志不過是一種幻覺。看看過去數百年來偉大科學家的作品,你會不由得相信科學確實已經否定了自由意志的存在。達爾文表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固定不變的法則造成的結果」,既然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行為當然也是自然律的結果,無關乎個人的意志。(注1)一九二九年,愛因斯坦以更強烈的語氣說道︰「所有的事物,從開始到終了,全受制於我們無法掌控的力量。不管是人類、植物,還是宇宙星塵,都在遙不可見的風笛手所吹奏的神祕旋律下起舞。」(注2)二十年後,他的想法還是沒有改變。「從哲學的意義來說,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是自由的。」(注3)      更近期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寫道:「宇宙最初的型態若不是上帝選定,就是由科學定律決定。而無論何種狀況,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由科學定律下的演化所決定,因此我們實在很難說我們是自身命運的主宰。」(注4)而最驚世駭俗者莫過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他形容人類是「求生機器,是不知不覺中被輸入程式的機器人,目的在保存那些名叫基因的自私分子」。(注5)      近年來,這類觀點已逐漸成為主流。神經科學的成果又進一步壯大反自由意志者的聲勢。人類行動的源頭不是有意識的思想、欲望與意圖,而是腦子裡無意識的過程;這種過程甚至在我們尚未察覺之前就已經為我們設定好行動。近來反自由意志最力的神經科學家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總結說︰「自由意志的一般概念立基於兩項假設:一、每個人都能夠做出跟原本的決定不同的選擇;二、我們當下的想法與行動絕大多數都是意識的產物。」(注6)而由於這兩項假定都禁不起科學檢驗,因此自由意志不存在,或者至少是自由意志的「一般概念」不成立。      「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這句話已經成為一種「想當然耳」的普遍主張。但即使是支持者也坦承,自由的幻想實在太過強烈,就算否認自由的存在,對我們日常生活的行動依然沒有太大影響。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自由意志,儘管仔細思考後又好像沒有。不過這個嶄新的正統派主張,對於世界也不是毫無影響。最重要的是,它挑戰了我們的責任觀念。如果我們接受我們的一切行動都是由我們無法控制的原因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結果,那麼我們如何理直氣壯地要求大家必須為自己的行動負起道德責任。如果自由意志不存在,那麼歸咎與責任也必然不存在,這樣一來,法律與道德的基礎也將蕩然無存。舉例來說,每當謀殺案發生時,一定會有人辯解說殺人犯也是受害者,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一九八四年,名叫詹姆斯.赫伯帝(James Huberty)的男子在聖地牙哥亂槍掃射造成二十一人死亡,辯方主張槍手之所以如此憤怒,是因為吃了太多含有味精的麥當勞食物,以及擔任銲工時吸入含有鉛與鎘的煙霧。      所以,自由意志真的玩完了嗎?我跟其他許多比我優秀的人都不這麼認為。然而,一般的自由意志觀點,確實有說不通的地方。這些觀點建立在天真又過分簡單的假設上,以為人類可以掙脫生物與歷史的限制,在無條件的自由下做出選擇。自由意志面臨諸多質疑,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完全否定它的存在,而是要更審慎地思考自由的意涵,放棄那些過於簡單的假定。      ★★      自由意志的爭議具有迫切的社會與政治重要性。一方面,有些人認為,人們很容易把問題推給社會、基因、成長過程或腦袋,卻不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在一九九三年,當時的英國首相約翰.梅傑(John Major)說了︰「我們社會需要多一點指責,少一點體諒。」(注7)這種觀點促使政府採取刪減福利與國家補助的公共政策,倡議以嚴刑峻法取代憐憫同情的刑事政策。在此同時,其他趨勢則強調,人的命運是受到先天與後天的共同影響。二○一一年,一份重要的政府報告指出,「證據顯示,孩子早年的經驗將強烈影響往後的人生,不論健康與社會行為,以及就業與教育程度。最近的神經科學研究也發現,孩子在三歲之前的經驗,對日後的人生影響尤甚。」(注8)      許多政府也支持「推力」(nudge)理論,認為可以設計一套制度與流程,讓民眾在不知不覺間做出正確的事,無須經過有意識的思索。這涉及了許多小規模的操弄,繞過意識的控制。舉例來說,告訴民眾「十個人當中有九個人會準時繳稅」,會讓民眾更願意準時繳稅,原因不在於人們會依據資訊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行為,只不過是因為「人很容易受到周遭的人影響」。(注9)      種種主張實在讓人無所適從。一方面,我們認為必須鼓勵一般民眾有責任感,這樣他們才會妥善運用自己的自由。另一方面,越來越多資訊顯示,我們完全受制於自己的基因、童年與環境,所以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想。在這兩股相反力量的拉扯下,我們腦袋混沌,行為也矛盾。      幸運的是,我認為我們手中就握有可供利用的工具,讓我們重建一種改良式的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是哲學史上討論最多、爭議最大,且留下最多書面資料的主題。好處是,許多重要地標都已經被揭露與描述,而且有詳盡的分析。壞處是,標示這些地標的地圖是從古到今往復辯難留下的混亂結果,只有學院人士才有辦法按圖索驥。我的目標不在於增添新發現,而是要重新繪製這張地圖,凸顯其中的地標與路徑,讓今日的尋路人獲得最大的幫助。      我的路徑可以分成五個階段。一開始,我會簡短、選擇性地說明自由意志在西方哲學史上曾經面臨的各項挑戰,從而確立亙古不變的核心主題。這將提供一個必要的理論背景,讓我們可以檢視當代科學對自由意志造成的主要威脅。然後我會回歸基本,說明在人類經驗中自由的意義為何,而不是照本宣科把教科書裡對自由的定義再說一遍。接著,我會討論一些自由遭到危害的例子,藉此顯示自由意志其實不是問題,真正的重點在我們實際上擁有多少自由。最後,我會總結所有論點,提出什麼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自由。      思想實驗通常對哲學推論極有幫助,在本書中,我也運用了一些思想實驗。但我漸漸認為,如果現實世界有更具啟發性的例子,一味仰賴思想實驗並非明智之舉。以自由意志來說,當我們思考自由的限制以及自由面臨的威脅時,倒是有幾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觀察。在我訪查的四種類型中,藝術家與異議人士是自由的典範,而成癮者與精神病患則是自由遭到剝奪的明證。      哲學家索爾.斯米蘭斯基(Saul Smilansky)告訴我的這段話,的確反映了許多人的心聲:「在自由意志的脈絡下,許多事情變得岌岌可危。像懲罰與自尊自重的觀念;社會實踐與人際互動的理由;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們如何看待別人,無論是出於欣賞或尊敬。」的確,許多事情都變得搖搖欲墜。這是為什麼我們不能侷限在既有的自由意志觀點上。自由意志與一般人所想的不同,也與許多人期望的不同。我想要顯示的是,自由意志絕非一般人所想的那樣,人們不應期望不可能存在與充滿矛盾的自由意志。相反的,我們能夠擁有的自由意志,不僅值得我們期待,也值得我們努力去實現

延伸內容

【專文推薦】自由意志:抽象問題與務實說明
◎文/朱家安      在眾多哲學問題當中,自由意志是「就算不刻意讀哲學,也有可能忽然浮現你心裡」的那種:在寫這篇推薦序時,我選擇用「在眾多哲學問題當中」開頭,我滿確定這是我自己選的,我甚至有辦法花五分鐘跟你說明為什麼我認為它是好的開頭,但就算這樣,我真的能說它是我「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嗎?      「當然是啊!」你可能會忍不住替我這樣講,畢竟我對自己的文章有操控權:假若我當初決定不這樣開頭,我就不會這樣開頭。      然而,這個假設性的說法要有意義,似乎也得要我能夠決定不這樣開頭才行。然而,我真的能夠決定不這樣開頭嗎?時光回溯到我思量本文第一個句子的那個瞬間,如果所有條件都保持不變,我真的有可能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嗎?      「可以吧,假若你當初認為另外一個句子比較適合拿來開頭,你就會選另外一個句子了呀!」確實,但是「認為另外一個句子比較適合拿來開頭」本身就改變了當初的條件,不是嗎?畢竟我當初就是認為這個句子最適合,才選它的。      我們現在面對的,可以說是一個小規模的決定論(determinism)。決定論主張,宇宙的每個狀態,都被前一刻的狀態所決定,就像我會選擇什麼樣的文章開頭,是受到我下筆時的心理狀態決定一樣。如果決定論成立,不管時光回溯重來幾次,我都會寫出一模一樣的文章開頭、不管時光回溯重來幾次——即使回溯到宇宙誕生那個瞬間也一樣——世界的歷史都會照樣重演。      然而,如果我的選擇最終決定於我的心理狀態,我的心理狀態最終決定於我的成長背景和基因,我的成長背景和基因最終決定於……以致於不管時光回溯重來幾次,我都會做出一模一樣的決定,那麼,我還能說此決定是出於我的自由意志嗎?      上面這種決定論的想法,反映了人對於自然定律的信心:有些人相信,世界完整的狀態加上全部的自然定律,就可以充分決定世界接下來的狀態。當然也有人不這樣想,他們可能認為說,自然定律並沒有充分決定的力道,或者說有一些隨機的成分。在這種「非決定論」(indeterminism)的觀點底下,若把時光回溯個一百次,或許真的有那麼幾次,我會選擇不一樣的句子來為這篇文章開頭。      然而,這是否就代表我是出於自由意志選擇了文章開頭?在「非決定論」底下,基於隨機因素,即便從相同的條件(心理狀態)出發,我還是有可能遇上不同結果。但是,若我要說自己的自由意志就是來自於這些細小的隨機性,似乎又有點奇怪。特別是我們可能會考慮到:就如同我無法控制自然律去改變事情的結果一樣,我也無法控制這些處於自然定律夾縫中的隨機性。      這就是自由意志議題當中,難解的問題之一:如果這個世界不具備隨機性,我們難以理解為什麼自己可以一面被自然定律決定,一面具有自由意志;然而,如果這個世界具備隨機性,我們也難以想像,為什麼隨機性足以「撐起」我們期待的自由意志。      面對這個難題,以及其他直接或間接伴隨而來的問題,自由意志學者的解決方案非常多樣。有些人認為不管怎樣人都有自由意志;有些人認為自由意志必須以某種隨機性為前提;有些人認為自由意志最終是自我矛盾的概念。一般教科書介紹自由意志時,通常會把各種自由意志理論明確地分門別類整理,並互相比較。巴吉尼不採用這種做法,而是從複數案例出發娓娓道來,為各種論點鋪陳完整的背景,再讓它們以更自然的姿態出現。學術人可能會抱怨這種寫作策略不夠直接,但在我看來,這或許更能讓沒有背景的讀者體會各種理論背後的動機和獨特性。以此看來,巴吉尼的這部作品,可說是對極抽象的問題,進行了非常務實的說明。      在這本書裡,你沒辦法從目錄直接找到各種自由意志主要理論的名字,但會在一個又一個的現實故事、科學案例承接中,發現這些理論背後的理由,以及它們的要害。在書末,巴吉尼也說明了他對自由意志問題的回應:關於自由意志存在與否的陳述,是一種「裁量的真理」。「裁量的真理」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自由意志的爭議呢?翻開下一頁吧!      本文作者致力於台灣的哲學普及,著有輕鬆的哲學書《哲學哲學雞蛋糕》,人稱「哲學雞蛋糕老闆」

作者資料

朱立安‧巴吉尼 JULIAN BAGGINI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哲學家雜誌》(The Philosophers' Magazine)編輯與共同創辦人,定期為《衛報》(The Guardian)、《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泰晤士報》(The Times)、《展望》(Prospect)與《新人文主義者》(New Humanist)等報刊撰稿,並且固定在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電台上發聲。 朱立安出版了許多哲普作品,是英國知名的暢銷作家。《衛報》形容他:「擁有一顆清明的心智,在哲普書籍的領域中格外傑出。」《金融時報》讚譽:「每個社會都需要良好思維的守護者:朱立安‧巴吉尼正是我們的守護者。」 出版作品包括:《自願被吃的豬》(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And ninety-nine other thought experiments)、《新聞挖挖挖》(Making Sense:Philosophy Behind the Headlines)、《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Do You Think What You Think You Think?)、《哲學家的工具箱》(The Philosopher’s Toolkit: A Compendium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nd Methods)、《我們為什麼要活著?》(What’s It All About?Philosophy and the Meaning of Life)、《一把鑰匙,走進哲學》(Philosophy: Key Themes)、《只有這本!必讀的西方五大哲學家經典》(Philosophy: Key Texts)、《鴨子中了大樂透》(The Duck that Won the Lottery:And 99 Other Bad Arguments)、《吃的美德》(The Virtues of the Table)、《世界是這樣思考的》(How the World Thinks)。 相關著作:《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世界是這樣思考的︰寫給所有人的全球哲學巡禮》

基本資料

作者: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 譯者:黃煜文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哲學人 出版日期:2023-01-03 ISBN:9786263184855 城邦書號:BP6021X 規格:膠裝 / 單色 / 30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