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該走的路:歐巴馬如何抗拒華盛頓的政治惡鬥,重新定義美國與世界的關係
- 作者:德瑞.蕭雷(Derek Chollet)
- 出版社:八旗文化
- 出版日期:2017-01-05
- 定價:360元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分類排行
-
敬畏神,讓你無所畏懼:6 週領受改變你一生的智慧
-
博物館裡的臺灣史:博物館與紀念場址如何建構臺灣人身分認同、形塑歷史記憶,定調「臺灣的故事」
-
錢是虛構的,但我們都選擇相信它
-
上一堂思辨歷史課:瑞典提案的歷史思維刻意練習
-
多巴胺國度: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淡泊一點也無妨,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下冊,北馬其頓、希臘、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俄羅斯篇)
-
野生的東歐:偏見、歧視與謬誤,毒舌背包客帶你認識書上沒有寫的歐洲(中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蒙特內哥羅、阿爾巴尼亞、科索沃篇)
-
黃金的傳奇史:拜金6000年,黃金如何統治我們的世界
-
達賴喇嘛:1990-2024攝影記事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曾經象徵理想、充滿希望的總統,為何坐困白宮,有志難伸?
華盛頓政治菁英究竟生了什麼病,導致美國一步步走向錯誤的道路?
八年前挾著全球旋風入主白宮的歐巴馬,在卸任時卻備受批評與譏嘲。在華盛頓的名嘴與政客眼中,近年來接二連三的國際危機都是歐巴馬的軟弱與錯誤決策所導致。伊斯蘭國恐攻,利比亞內戰,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暴行導致難民流竄,更別提普丁入侵烏克蘭,習近平圖謀南海,皆嚴重威脅美國主導下的國際安全與秩序。歐巴馬政府看似束手無策,導致美國地位一落千丈。堅拒輕率動武的他,也被批評為「美國史上最懦弱的總統」。
本書作者德瑞.蕭雷(Derek Chollet)歷任白宮、五角大廈等重要官職,身處決策核心,透過親身的參與,認識到歐巴馬所有重大決策的心路歷程。他發現,歐巴馬之所以經常看似優柔寡斷,是因為他相信今日美國對內需要休養生息、兼顧各種利益的平衡,對外需要避免國力過度擴張,並在國際對話與合作上,樹立新的思維典範。然而,很不幸地,從小布希政府以降,華盛頓的政治氛圍陷入一種相互毀滅的惡性循環當中。兩黨傾軋、媒體嗜血、官僚保守僵化,訴諸民粹的政客不斷要求政府對外採取「硬起來」立場,四處出兵以證明美國的強大……事實上,這種「外交癱瘓」只會繼續拖垮美國。
危機時代的弱勢總統,創造美國外交的新典範
為了挽救美國,歐巴馬不炒短線、不譁眾取寵,堅持均衡、永續、克制、精準、耐心、彈性、謹慎、與對美國無比的信心八項原則,並採用「長線博奕」戰略,其精神在於:
1.胸有定見,沉著面對壓力,不隨媒體政客起舞。
2.眼光放遠,不追逐短期的利弊得失。
3.視野開闊,審慎評估各種利益的優先順序。
4.尋求共識,尊重國會與民眾的聲音,節制使用總統特權。
5.創立聯盟,集合國際社會的群體力量,打造永續合作機制。
德瑞.蕭雷指出,在中東、東歐、南海等多起危機中,「長線博奕」皆能以相對節省的資源,取得長期且重大的戰略成就,並改善了美國與友邦的合作關係。尤其2015年的伊朗核武談判,更是劃時代的重大外交成就。
《美國該走的路》不諱言歐巴馬曾在敘利亞「紅線」事件中犯下關鍵失誤,但在全球局勢板塊動搖、兩黨鬥爭日益惡化的八年裡,歐巴馬以一貫的耐心、審慎追求可長可久的外交政策,這是他對美國與世界的重大貢獻。
儘管任內遭到許多非議,歐巴馬謝幕在即,取而代之的是言行捉摸不定、蔑視國際外交慣例的川普。想起美國曾經有一任總統願意以耐心、審慎、負責的態度與世界各國溝通,施政不計毀譽、不炒短線,以全球世人的長期利益為念,縱然成效有待商議,我們會懷念他。
推薦人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
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
孟捷慕(James Mann,《轉向》作者)
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榮譽教授)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金融時報》首席國際事務評論員)
羅柏.卡普蘭(Robert Kaplan,《南中國海》作者)
羅柏.賈維茲(Robert Jervis,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
《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作者孟捷慕(James Mann)——
「在本書中,蕭雷從一個局內人的角度全面、深入地闡述了歐巴馬的外交政策的理念與戰略。位居要津的他,詳盡說明了美國政府在埃及、敘利亞、利比亞、伊朗、俄羅斯、烏克蘭的表現。儘管他不見得都同意這些政策,但他能忠實呈現這些政策背後的思維,並針對常見的批評做出回應。除非歐巴馬本人親自撰寫回憶錄,蕭雷這本書應該是我們理解此任美國總統的最佳著作。」
《南中國海:下一世紀的亞洲是誰的?》作者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為了避免在極度混亂失序的國際體系中迷航,二十一世紀的外交政策必須兼顧理想與現實。蕭雷見識不凡的作品讀來令人耳目一新,讓我們看見了歐巴馬政府作為背後的哲學。不管各位看官同不同意,這是我認為為歐巴馬政績辯護的最佳著作。」
《金融時報》首席國際事務評論員拉赫曼(Gideon Rachman)——
「蕭雷為歐巴馬的外交政策提出了縝密而有力的辯護。他可以說是美國政府中學者型官員的典範……從他對龐雜的政策選項鉅細靡遺、無所不知的討論中,讀者可以一窺美國外交政策的真面目與其困境。」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榮譽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
「回憶錄是歷史的素材,未來的歷史學家得仔細好好讀這本書了。」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羅伯.賈維茲(Robert Jervis)——
「批評歐巴馬外交政策者眾,知其詳情者少,而蕭雷此書不僅擊潰了人云亦云的不實指控,更有助於我們理解歐巴馬的政策思維。蕭雷不僅是美國外交的決策者也是觀察家,在總統面臨重大政策爭議而不能決斷時,他總是最可靠的左右手。」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劃下紅線:敘利亞化武危機
第二章 外交癱瘓:華盛頓的政治宿疾
第三章 平衡再出發:全球戰略調整
第四章 危機迭至:阿拉伯之春
第五章 戰火狂潮:阿薩德下台
第六章 面對宿敵:俄羅斯的反撲
第七章 打完全場:伊朗核武談判
結 論 歷史的網羅
註 釋
謝 詞
作者資料
德瑞.蕭雷(Derek Chollet)
美國資深外交、國防官員。自1993年即任職於華盛頓,曾在柯林頓時代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郝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的首席文膽,副國務卿塔波特(Strobe Talbott)的特別參謀。於2009至2011年希拉蕊任國務卿時擔任她的政策規劃重要幕僚。2011至2012年間擔任歐巴馬的特別助理與國家安全會議的資深戰略規劃主任。於2012至2015年間擔任助理國防部長,負責國際安全事務,主管美國對歐洲、北非、中東等西半球地區之政策,協助兩任國防部長潘內達(Leon Panetta)與海格(Chuck Hagel)。 目前於華府無黨派背景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擔任資深顧問與哥倫比亞大學「薩茲曼戰爭與和平研究中心」(Saltzman Institute of War and Peace Studies)的合聘資深研究員。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