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多重伴侶下的安全感:依附關係、創傷理論,與知情同意的開放式關係
-
心理學的40堂公開課:探索複雜的人性隱微,解密人類行為模式與思維形塑的科學之路
-
中道:未來的靈性道路
-
捨得自己:金剛經的日常實踐
-
如何好好告別生命:《斷食善終》3,一百九十個台灣個案接觸經驗、十八個故事分享,斷食自然往生的執行步驟與觀念釐清,臨終者最需要的善終指引
-
家庭系統評估與會談:在社會脈絡下探索家庭,掌握評估與會談的技巧
-
逃跑的勇氣:如果你極限到了卻無法逃離,就去另一個自在的地方
-
【當和尚遇到鑽石6】Katrin:女孩可以做得到(首刷限定:作者印刷簽名版)
-
【當和尚遇到鑽石3】瑜伽真的有用嗎?──用《瑜伽經》療癒自己和他人
-
養心日月談(改版):迎進正向能量,開啟靈性生活
內容簡介
「正是因為追求經濟成長才會不幸福!」——對自己的人生、對競爭的社會作新生活的提案,獻給還認為「非得繼續成長不可」的你。
●日本亞馬遜網站、bookmeter、BookLive……網路書店、書評網站超過80%五顆星評價。
●讀者熱烈迴響:「具說服力又能成真的幸福生活論!」
從受雇人生到由自己開創工作;從都會區的配角邁向地方上的主角;從純粹的消費者轉變為創造者。只要拋開所謂的常理常識,一切都能由自己選擇!
◼ 許多人為了賺錢而讓自己的身心都遭到耗損,所以我們才需要「不工作的自由」的選項。
◼ 與其苦苦追求難以成真的精采人生,不如踏實把握無悔的人生。
作者率先出版的《辭職就好了!》聚焦實踐個人的慢活經驗分享;此書更將慢活經驗中的個人感想擴大討論,對「GDP成長」社會現況反思,並整理出高坂勝的「Re: 哲學」。
全球化、資本主義、下滲經濟學等等帶動下,以企業為主,希望透過企業獲利、人民所得升高,生活水準也能上抬。但,實際情況是貧富差距日漸增加。高坂勝在此書中,先從己身人生經驗開始:因厭煩追求經濟成長,故嘗試反璞歸真的生活,展開食物自給自足、開設有機酒吧賺「剛好的錢」,進一步闡述自己對生活、工作所提倡的理想與新方法之概念,接續討論「教育僵化」和「長照負擔」的問題根源和可能的解決之道。並且更著重「食物自給+謀生之業」如何實現,從物質、消費、飲食到實際創設謀生之業的過程,包含:收入支出的數字計算、該怎麼起步與永續經營、投入謀生之業的目標……在這個人人幾乎都在窮忙、金融危機層出不窮、經濟泡沫化的時代,試圖找到一條嶄新道路,不僅是為了貼近慢活真諦、極簡主義,更希望能夠在號稱小確幸的生活中,真正在「生產-消費」鏈結上找回自己人生的主控權。
究竟什麼是「成長」?在朝著不存在的目標盲目奔跑、亂竄的現實社會中,高坂勝引導讀者突破既有觀念、跳脫常理窠臼,找到新價值觀、新途徑,擺脫被經濟和欲望束縛的緊繃人生。
如同內文所述:「考上好學校,進入好公司」如此一來就能得到幸福,貢獻社會,我們到現在還只能這麼相信。但實際上,有半數大學生畢業後被學貸債務追著跑,再怎麼工作薪水也不會調高,光是還學貸就已經苦哈哈了,哪有能力讓自己的生活提升!」
文句不僅引起讀者共鳴,實際案例參照與實踐方法更大大鼓舞所有小資族,內容絲毫不流於陳腐泛談與空想。而是從思慮至行動步步綴拾初心模樣,在生活與經濟上,真正獲得能安心、安全又幸福地生活。
有別於其他單以「物質斷捨離」、「新工作」、「簡單主義」的生活哲學,本書觸及課題愈加廣泛,除生活方式的新提案外,亦跨及經濟學、社會人文領域。透過一個個「Re:」主題,帶動讀者重新定義人生兩大要事:勞動、消費本質。因此觸發了許多讀過此書的人藏在內心深底的勇氣,產生了改變生活步調的衝動、相信自己能擺脫受生產消費鏈控制又汲汲營營的日子,從複雜、混濁、茫然抽身回到單純、乾淨。
「Re: 哲學」不僅帶讀者在人生各層面的發問與折返,也誠實反應出現實社會裡,我輩正掙扎的心境與困處。如作者所言:以「自己真實的大小」活下去。在雜沓的日子裡,我們的未來都需要一次桃花源記的實現。
將一切Re:過一次,重新詮釋、重新設計,率先活在下一個時代!
目錄
Introduction 前言
第1章 Re: My Story 我選擇的路
Re: My distress 上班族時期的苦惱與找尋到的希望
第2章 Re: Growth 我們得成長到何時為止?
Re: Taking the top 我們有不同的路可走
第3章 Re: Thinking 拋開常理常識,重新定義思維
Re: Education 重新向教育提出問題
Re: Company 不進入公司工作的選擇
Re: More Money 賺那麼多錢要幹麼?
Re: More Things 減少物質後得到的東西
Re: Life and Death 死亡方式
第4章 Re: Life 首先從平日生活開始改變
Re: Materials 擁有最小限度的物質就好
Re: Cook 重新定義做菜的價值
Re: Buying Food 從「購買」食物到「製造」食物
Re: Place 人群往鄉下分散的趨勢
Re: Space 發揮創意需要空間
Re: House 地方上的住家,成本低得驚人
Re: GDP 只要幸福,就算GDP 下降又何妨
第5章 Re: Work 勞動的真正意義 重新定義工作
Re: Life Cost 從生活費開始重新思考
Re: Making Job 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謀生之業
Re: Sales 什麼是不賺錢的目標?
Re: Road 該如何邁向謀生之業?
Re: Stress 該如何與壓力、不安和平共處?
Re: Humanity 渺小地活著,重建善良本性
第6章 Re: Economic Growth 揭穿經濟成長神話 背後的陰謀詭計
Re: Trickle-Down Effect 涓滴效應造成相反結果
Re: Vision 該如何看透社會問題?
Re: Safety 戰爭的受益者是誰?
第7章 Re: Future 開創一個人人皆能生存下去的未來
Ending 後記
內文試閱
第一章 Re: My Story 我選擇的路
■ 想以自己真實的大小活下去
恐怕有很多翻開這本書的人,都不知道我、高坂勝是誰吧?這裡就容我談談關於自己的經歷,順便當作自我介紹。
老實說,我不太想談關於自己的事,因為早在上一本著作《辭職就好了!減速生活,給窮忙族的樂活提案》中,就已巨細靡遺地描述過一遍。而十分感激的是到現在仍有許多媒體提起該書。
關於個人的生存之道,已說得夠多。大約三十五歲以後,我開始有一種想法:「希望從現在起,用一生的時間,讓心中的自我一點一滴地消失。」此想法日益茁壯,這也是不想談自己的一大原因。
雖然將自己的想法與實踐方式傳遞給更多人、為社會帶來幫助,都是我想細水長流、持續做下去的事,但值此同時,也想盡力讓自己一點一滴地消失。我的智慧與知識沒什麼大不了也不是能做大事的人,當我愈逞強、愈打腫臉充胖子,就愈令自己感到羞愧。一邊維持著不多不少的傳播力,一邊過著符合自己真實大小的生活,即是我的夙願。
出版本書之際,我對編輯佐佐木典士先生坦白說出這樣的想法。所以我既不想以第一人稱書寫也不想提及自己,可以的話,我想改名換姓出版。聽畢,佐佐木先生帶著不為所動的表情,悠悠地說:「如果不寫出您的實踐方式和身邊有志一同者的具體實例,這本書就很難引人入勝,也沒有說服力。不只如此,我還想請您用一章的篇幅來寫關於您的經歷!」我的計畫瞬間破滅,還落得非寫自傳不可的下場,但也只能遵從名編輯佐佐木先生的指示。因此,接下來的篇幅,我將會以第一人稱書寫下去。
■ 半農半「有機酒吧」
我現年四十六歲,在距離東京都心某車站有段距離的住宅區裡,默默地經營著一間小小的「有機酒吧」,如今(二〇一六)已邁入第十三個年頭。這是我主要維持現金收入的謀生之業。
酒吧一週僅營業四天,為了錢我只做適度的工作。休假日時,我會在千葉縣匝瑳市種植無農藥、無化肥的稻米、大豆,自給自足,也就是過著「半農半酒吧」的生活。而這種生活方式絕不會跟「喝西北風」沾上邊。不管收入再少、酒吧如何,即使天搖地動都還是能透過農作自給,所以不會「喝西北風」。
無論謀生之業或食物自給,都沒有該退休的一天。每天吃著安心、新鮮又美味的食物,保持恰好的自由時間,過著身心健康的日子。只要身體還能動,便會一直適度地工作下去,直到喪失食慾、再也動不了並撒手人寰的時候。若能這樣精神奕奕地工作到人生的最後一刻,再完美不過了;而且我也期待一窺死後會是前往什麼樣的世界。就算孤獨終老,能壽終正寢、無病無痛地自然離世就好。我可不打算把管子插進鼻子、接到胃裡,挨痛受罪地延長生命、苟延殘喘下去。
對於現在和未來有如此展望後,雖然比起十六年前辭去上班族工作時,我的收入減少一半,但卻遠比當時無憂無慮。此刻的我,正過著愜意、樂天、等身的日子,而且不是無憑無據。
謀生之業的酒吧一貫以「不成長、不擴大」為經營方針;換言之,「不賺超出必要的錢」「一旦超過了一定額度,就降低營收」。這是只要有少少的客人上門就能維持下去的謀生之業設計。因此,收支從來不曾出現赤字也不可能倒閉。這樣的「Re Design」和社會上普遍以成長導向的商業設計明顯不同。沒有過度的欲望因而能知足常樂,也可以長久經營謀生之業。
舉例來說,營收或客人比預期多時,我就停賣受歡迎的雞肉串燒,讓菜單少了肉類料理,採買和洗碗工作便會變得輕鬆。即使名為酒吧,但還是停賣了琴酒、伏特加、蘭姆酒、威士忌,於是少了庫存負擔。原本是可吸菸,但不知不覺改成禁菸。菸味沒了,攜家帶眷或過敏體質的客人也能上門。只有在營收大幅下滑時才會宣傳,即使如此,也不過是在部落格上低調的宣傳。諸如「Tabelog」、「GURUNAVI」等日本美食網站的採訪則一概謝絕。
不做提不起興趣的、多此一舉的、出賣靈魂的事,只專注在想做的事情上;專注於想讓人品嚐的食物、飲品以及想傳達的訊息。不幸的是……不,是拜其所賜,顧客數量還是透過口耳相傳而增加。起初是週休一日,但每當營收增加一定額度時,我就會減少營業日,所以現在是週休三日。雖然每月營收比剛開業時少,但盈利能力是上升的,所以這十三年來的收入幾乎沒變動過。不過再繼續休下去的話,可真的要赤字了。
■ 酒吧魅力就在小而少
自開幕後,都由我獨自經營酒吧。不知是我沒有升官發財命,還是經營方針緣故,至今仍是一人經營。座位有吧檯六席、兩張桌子共八席,總計十四席。就算客滿,一個人也勉強忙得過來(只不過常常因為忘記客人點了什麼菜而被罵)。
正因店面小,才看得見所有顧客的狀態,並以不同方式製造出與對方認識、交流的契機。像是:我刻意將菜單份數減少,迫使顧客間必須互遞菜單,進而讓顧客透過遞菜單來展開對話。客滿時,我也會將桌區顧客所點的料理或酒,交給吧檯區的顧客,請他們接力傳給對方;待顧客用完餐後,再請他們接力傳送桌上的杯盤給我。連這種偷懶行為也能製造出顧客間對話、交流的契機。
基本上,從打掃、烹飪、服務、洗碗,到會計全由我獨力完成。因為不假他人之手,所以省下了人事費用。營收不佳時,對經營者造成最大重創的就是人事支出了,因此我才選擇了一個人也能忙得過來的小店面,並建立起一個人就辦得到的運作機制。不僅如此,室內和外觀裝潢也都由我自行施工,完全沒委託任何業者,所以壞損時自己就能修復。申報所得稅也是自己來,因此利潤效率高,比全球知名的豐田汽車還要好。
一切由自己來,一切責任由自己扛。現代社會裡,無論政治上、行政機關或經濟界,都因結構太過龐大,使得責任歸屬變得曖昧不明。像酒吧這樣,將規模縮小至最低限度,選擇一切自己做、一切責任自己扛的感覺,還真不賴!
■ 一人酒吧是十分單純的商業
一人謀生之業,沒有主管也沒有下屬,因此沒有報告、連絡、商量的必要。不必疲於上下關係應對,無須作戰會議、對策會議,也不需要企劃書、檢討書、銷售計畫,更不必和去年營收做比較、訂業績目標。從營收中減去經費支出,剩下來的錢就是我自己的收入,只要過著在收入內的生活就好。是極其原始而單純的商業模式。
營業時間從下午六點到凌晨十二點。打烊後,收拾一下再回家,大約凌晨一點多就寢。因為是體力活兒,伴隨而來的是「剛剛好的」疲勞,鑽進被窩後,三分鐘內便入睡。每天早上七點左右起床,午後隨性地睡個覺,下午五點再去採買,就能趕上營業時間。日子能這麼悠閒,多虧我不斷將菜色減少的關係。
顧客人數平均為七至八人,客單價大概在三千五百至四千日圓上下。近來因為多數人的收入逐漸吃緊,所以愈來愈多顧客雖上酒吧、卻只點一杯果汁和一道料理。開業十三年來,客單價逐年下降,但其實也無所謂;大家會更常在家裡自己煮來吃,下班後連喝好幾攤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只要讓口袋不深的人也能在這裡適度地品嚐到有機料理和飲品,過程中有所收穫、最後帶著愉快的心情回家,這樣就夠了。因此,每月營業額約四十五至五十五萬日圓上下,扣除所有經費支出後,我的月收入大概是十七至二十二萬日圓左右。
■ 以「食物自給」為主題的NPO SOSA PROJECTT
一方面,我有在經營NPO,組織名稱是「NPO SOSA PROJECTT」,因為是以千葉縣匝瑳市為活動據點,所以取匝瑳的日文讀音「SOSA」為名。位置大約在成田機場與銚子市之間。從酒吧坐落的東京中心地帶開車過去,車程約兩小時。NPO SOSA Project的工作主要是教導生活在都市的人,如何耕種稻米與大豆以達到食物自給的生活。
大家往往以為種稻很難,實際上意外簡單且樂趣無窮。一年只要二十個勞動日,就能種出自給自足的稻米量;貪多的話,耕種起來就很辛苦了。畢竟專職的農家也很辛苦。由於只耕種自己、家人吃的量,因此能在恰好的小水田裡適度地勞動,並透過充滿感動、感謝與樂趣的過程中,達成食物自給的生活。
大豆只要種在水田的田埂上即可。秋天可當成毛豆食用,剩下的留到冬天採收,也剛好足夠自製成味噌、醬油、納豆。每年約有三十組人來參加NPO SOSA Project的「MY田圃」計畫。另外,目前向我們租借水田、預計明年(二○一七)開始自給自足的,共四十五組。未來將有七十五組人帶著家庭、親朋好友往來於首都圈和匝瑳之間,與泥巴、綠意、生物嬉戲,並透過食物自給蓄積真正的生存能力,找回現代人幾乎遺忘的事物。
■東京都心所沒有的匝瑳魅力
NPO SOSA Project中,除了原本的工作外,也會順便幫住都市的人接洽移居匝瑳市的相關事宜;在匝瑳當地人士的幫助下,將空屋提供給希望移居來此的人。NPO SOSA Project成立至今(二○一六)五年間,陸續有二十五組人遷居匝瑳,其中有多組又進一步移居其他地區。目前共有十二組人定居匝瑳。
NPO SOSA Project給我的酬勞是每月三萬日圓。相較於勞動量,雖然三萬是頗廉價的金額,但快樂就好。只要能看到大家因為獲得活下去的不同選擇,而露出了歡喜的模樣與滿面的笑容,對我而言就是心靈上最昂貴的酬勞了。
匝瑳市有近四萬人口。東京有的東西,這裡的幹線道路兩旁幾乎也都能看到,老街巷或較偏僻的地方也還存在一些小商店。高樓建築少,所以天空寬闊,無論在哪裡都看得到日出、日落。所以在這裡,自然而然地會把目光投向天空:浮雲無限自由地變換著形狀與色彩,夜晚是皎潔明月和滿天星斗好似向人眨眼微笑。生活配合著大自然的律動,既沒有知名景點也沒有高山、深壑或大湖,但有綠意盎然的丘陵、矮山,也有海平線上波瀾壯闊的汪洋;在淺山中,更隨處可見自然湧泉……必要東西的一應俱全。
對我而言,東京都心只剩「交通便利」而已,不再具有魅力。到了東京都心,也看不到想要的東西,除了為酒吧採買外,我幾乎不購物。何況在匝瑳市就有自給自足的稻米和大豆,能自己釀造味噌、醬油。且內人負責種菜,和我們交情好、過著「小農生活」的朋友們會經常送來新鮮的蔬菜。也因為臨海,所以魚類既便宜又新鮮美味。外食時,在匝瑳的餐廳能以同樣價格買到比東京幾乎多出一倍的份量,所以吃得更飽足。人活著最基本的樂趣就是吃美味食物,住在鄉間的人只要懂得如何生活,美味食物就手到擒來,沒必要陷入常見的消費桎梏。
人走在街上不會只購買食物等必需品,還會不自覺地開始購買一些為享受而享受的飲食、奢侈品。為了活著,除不停消費外,別無選擇。於是,就算有工作、收入,荷包也像穿孔似的錢一進來又散出去;一旦沒錢了,便苦不堪言。被不斷激起欲望又被拿來跟他人比較,還得不時設法紓解壓力,如此一來,澈底掉入「活著=消費者」陷阱之中。
人只能以「The消費者」的身分活下去嗎?只能為了消費而賣命工作嗎?天空促狹,只能透過建築物的縫隙窺見日月,星星也寥寥無幾,若要觀賞滿天星斗,還必須花錢到天文館買門票、看星空劇場。
作者資料
高坂勝(Kohsaka Masaru)
1970年生。三十歲時辭去大型企業的工作,獨自經營一間小小的有機酒吧(Organic Bar)。目前週休三日,過著往返於東京和千葉縣匝瑳市之間的雙據點生活。創立非營利組織SOSA PROJECT,以「自給/自立/自信」為主題,從事稻米與大豆的自給、移居者的支援活動。「脫成長會議」發起人、「綠之黨Green Japan」第一代共同負責人。從事許多撰寫與演講工作。著有《辭職就好了!減速生活,給窮忙族的樂活提案》(遠足出版)。 官方網頁umininaru.raindrop.jp/masarukohsaka
基本資料
作者:高坂勝(Kohsaka Masaru)
譯者:李璦祺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8-03-28
ISBN:9789869622318
城邦書號:A1490043
規格:平裝 / 單色 / 38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