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5年中慶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哲學
生死愛欲I:從希臘神話到基督教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生死愛欲I:從希臘神話到基督教

  • 作者:張燦輝
  • 出版社:漫遊者
  • 出版日期:2016-10-13
  •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死亡,是不確定的確定性 生存,是不必然的必然性 凝視死亡,是思考生命的開端 思考,則是超越自己無知而有限的生命之可能 香港中文大學—華人大學中改革通識教育最前線 一個哲學系的教授—中大改革並投資「通識教育」背後的推手, 《生死愛欲》—張燦輝的人文教育實踐與真實生命的哲學思考 西方思想與文化的兩大源頭--希臘羅馬神話與聖經, 所有人存在的問題也都須從這兩大思想體系中尋。 人的存在問題包含了愛、性、幸福、死亡,種種課題合而構成一個整體, 談論死亡問題,說的其實是生命問題; 談論幸福問題,說的其實是人生的價值意義問題; 談論愛欲問題,說的也是人生的掙扎與意義。 「生死愛欲」嘗試將其他課題結合起來,是屬於整體性的討論。 雖然其中課題亦多,但中心問題卻只有一個, 那就是:人的處境問題。 帕斯卡在《思想錄》中說: 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 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 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 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 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 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 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 (Les Pensèes , Part 6, section 347. ) 這段話透露了一個基本方向。 人的生命的確是脆弱的,但是思想卻令生命超越自身而反省自己的生命, 不流於宇宙萬化的擺佈。 正是「思想」,成為了人類「超越」的起點。 人類因為思考而提升或墮落。

目錄

前言 導 論 生死之間 人類的處境——生存、死亡、愛欲與超越 第一章 古希臘傳統下的愛與欲——愛若斯 第二章 柏拉圖《會飲》中的欲愛思想 第三章 古希臘傳統下的死亡——塔勒托斯 第四章 柏拉圖《斐多》中的死亡思想 第五章 欲望的治療I——伊壁鳩魯式的方案 第六章 欲望的治療II——斯多亞學派的方案 第七章 情欲——基督宗教的回答 第八章 死亡——基督宗教的回答I:《舊約》 第九章 死亡——基督宗教的回答II:《新約》 結語

作者資料

張燦輝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及研究院畢業,徳國佛萊堡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及前系主任、中大通識教育前主任。現於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現象學、愛情哲學、死亡及年老哲學、烏托邦思想。著有《海徳格與胡塞爾現象學》、《悟死共生》、《存在之思》、《為人之學》、《生死愛欲,上,下篇》、《異域》、《我城存歿》、《山城滄桑》以及《Existential Questions》等專著。有關攝相出版有:《Kairos: Phenomenology and Photography》、《Earthscape》、《Proximity and Distance》。

基本資料

作者:張燦輝 出版社:漫遊者 書系:philo-lane哲學與思考 出版日期:2016-10-13 ISBN:9789869346269 城邦書號:A1020277 規格:平裝 / 單色 / 304頁 / 16cm×23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