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套書館 > 文學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作品集(3冊)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我的名字叫紅(十週年紀念版)》 ◆十週年紀念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奠定國際名聲之作 ◆榮獲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法國文藝獎、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BBC改編廣播劇 紅色是死亡的鮮血,也是忠誠的信仰與熱烈的愛情。 這本書讓世界知道—— 帕慕克是土耳其最好小說家,也是世界一流的說書人! ◎特別收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川流臺灣研究講座教授】廖炳惠導讀〈故事的拼圖〉、【小說家.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阮慶岳談帕慕克〈哀傷男孩與魔法師〉 我是一具屍體,沒有人知道我躺在這裡,但我可以告訴你,凶手當初如何誘使我走入死亡的陷阱,而且我的死背後,還有一樁更大的陰謀…… 我是布拉克,浪跡天涯十二年後,再度回到伊斯坦堡,親友已經相繼離世,我卻只渴望能夠想起愛人的面容…… 我是莎庫兒,我寫了封信給十二年前向我示愛的那人,刻意在他途經之處展現我如今的美麗。同時,還有另一個人也無可救藥地想得到我…… 我是凶手,我放棄自己身為細密畫家應有的細緻優雅,讓粗糙的手法為我抹去犯罪者的簽名,因為我亟需找到「那幅畫」,否則,我的信仰將陷入崩潰危機…… 十六世紀的伊斯坦堡,蘇丹下令製作一本偉大的書籍,手法高明的細密畫家加入這項作畫工程,卻也捲入難以預料的危險。這時,一位細密畫家失蹤了,在事件如漩渦般浮動之際,屍體、撒旦、畫家、少年、寡婦、返鄉者、狗、樹、金幣,全都齊聲開口,紛紛說出自己看見的故事。 *** 《白色城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首部英譯作品)》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首部英譯作品 ◆一九九○年美國外國小說獨立獎 ◆楊照(小說家.文化評論家)專文導讀 東方的大師與西方的奴隸偶然相遇, 沒有人知道他們為什麼擁有一樣的臉孔, 更沒有人知道兩人改寫了彼此的命運, 也攜手扭轉了所有人的歷史…… 「奧罕.帕慕克的身分,及其小說,具備特殊的觀點優勢。他站在那個時代真正的東方與西方、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內陸貿易與海洋貿易的交界上,以伊斯坦堡的曖昧地位來開展其敘述。 奧罕.帕慕克設計了一連串土耳其宮廷事件,合情入理地一步步引導使這兩個人的『我╱他』界線逐步模糊,兩人的『我╱他』朦朧交錯處,也就同時開出了兩種文明『自我/異己』的雜混。」 ——楊照(小說家.文化評論家) 一個從未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故事, 竟真正寫出了時代變遷的關鍵時刻…… 威尼斯商人被俘虜送往伊斯坦堡,成為土耳其人霍加的奴隸。 霍加是博學的大師,豐富所學是蘇丹最有力的輔佐。 他保住奴隸的性命,原來是為了從這名義大利人身上了解有關西方的一切。 霍加想知道「他們」知道哪些事?對於天文學,「他們」會怎麼想? 對於哲學,「他們」會怎麼質疑?你,來自什麼樣的地方?而我,究竟是誰? 霍加沉醉於思索與學習的狂喜中,奴隸也對霍加無所不言,漸漸地,兩人的記憶開始混淆在一起,他們所言所寫,已經不知是誰的產物,更分不清是想像還是現實。除了他們難以分辨的外表之外,他們的思想與行動也漸漸合而為一。 為了攻下那座「白色城堡」,他們攜手合作研發武器。在達成這個目標的前夕,他們卻在城堡底下做了一個扭轉兩人命運的決定…… 現實與幻夢的對比是文明進化的動力,記憶與想像的邊界處才是創造力綻放的花園。 《白色城堡》裁剪真實歷史片段與虛構的紀錄文件,探討身分認同與文化差異之議題。 藉由「小說」這種來自西方的概念,我們重新體會到:東方與西方兩種想像出來的文化概念,如何於日常生活裡最微小的器物、習俗、故事、藝術之間,交相競爭、激盪而出。 *** 《我心中的陌生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暌違六年最新長篇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諾曼.米勒終身成就獎得主 帕慕克繼《純真博物館》以來暌違六年最新長篇小說 ◆與普魯斯特、湯瑪斯.曼、卡爾維諾、艾可等一代大師並列 ◆帕慕克親自指定大師攝影:內封照片使用萊卡名人堂攝影獎得主、「伊斯坦堡之眼」攝影記者Ara Güler作品 ◆收錄《生命如不朽繁星》作者安東尼.馬拉專文 ◆2017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決選 ◆2016年俄羅斯Yasnaya Polyana文學獎外語文學獎獲獎 ◆2016年曼布克文學獎入圍 ◆費城詢問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紐約客、首都週報、波士頓全球報、洛杉磯時報等全球媒體重量好評 城市之所以為城市, 正是因為你能將內心的奇異感覺隱藏在人群之中。 愛與理想的艱難抉擇╳悲喜交織的街頭人物群像╳伊斯坦堡五十年的風物史詩 我日夜行走,看著所有瞬間的街景綿延成漫長的五十年。 而我心中的那個陌生人,也不停編織著在這座城市留下痕跡的奇異故事…… 梅夫魯特在伊斯坦堡的大街小巷日夜行走。 他肩上挑著卜茶,沿途叫賣,遇見各式各樣的人,收工後,就回到妻子身邊歇息。 在日復一日安靜的年歲裡,他見證伊斯坦堡興衰起落的五十年,看著這座世界之都始終在古老的樣貌中展現活力。 他也傾聽著自己胸中莫名的念頭,感覺身體底下持續舉步的雙腳,走在這座古城裡,就像是走在自己腦海編織的故事裡。在這個故事裡,傳授街頭法則的父親、說謊的兄弟、有著烏黑大眼的女孩,所有人紛紛開口,說起自己的歷史…… 故事從他和女孩從鄉下私奔到伊斯坦堡的那天說起。 那個夜晚,他終於走向他寫了三年情書的那位女孩。他並不知道,他正朝著自己壯麗的未來走去,也朝著這輝煌城市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走去。 本書以梅夫魯特為主人翁,兼以他身邊人們娓娓自述,再次以多重視角展現帕慕克式的眾聲喧譁,超越《我的名字叫紅》千絲萬縷的情節編織,更勝《純真博物館》柔情細膩的傾城之戀,以人物為梭,再度敞開伊斯坦堡的神祕大門,縝密織出由無數小人物打造的偉大城市風景。

作者資料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二○○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出生於伊斯坦堡,就讀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客居紐約三年。自一九七四年開始創作生涯,至今從未間斷。 帕慕克在文學家庭中成長,他的祖父在凱末爾時代建造國有鐵路累積的財富,讓他父親能夠盡情沉浸在文學的天地間,成為土耳其的法文詩翻譯家。 生長於文化交融之地,令他不對任何問題預設立場,一如他的學習過程。他在七歲與二十一歲時,兩度考慮成為畫家,並試著模仿鄂圖曼伊斯蘭的細密畫。他曾經在紐約生活三年,只為了在如同伊斯坦堡一般文化交會的西方城市漫步街頭。 約翰.厄普戴克將他與普魯斯特相提並論,而他的歷史小說咸認為與湯瑪斯.曼的小說一樣富含音樂性;書評家也常拿他與卡爾維諾、安貝托.艾可、尤瑟娜等傑出名家相評比。帕慕克也說自己非常喜歡尤瑟娜。尤瑟娜在其傑出散文中所呈現的調性與語言,都是帕慕克作品的特質。 帕慕克時時關注政治、文化、社會等議題,一如他筆下的小說人物。近來,他關心政治上的激進主義,例如:二戰中,亞美尼亞人大屠殺事件的真相;庫德族的問題有沒有完美的解答。九一一之後,他積極參與「西方的」與「伊斯蘭的」相關討論;嚴厲反對「黑白問題」的激化。 二○一○年,獲「諾曼.米勒終身成就獎」。 相關著作:《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帕慕克哈佛文學講堂》

基本資料

作者: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7-08-03 城邦書號:RP7009SC 規格:平裝 / 單色 / 128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