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套書館 > 人文藝術
哲學與存在主義套書(3冊)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那些關於自由、哲學家與存在主義的故事》 ★《紐約時報》、《衛報》、《泰晤士報文學副刊》、《觀察家報》、《星期日郵報》 2016年度十大好書 ★知名書評網站 Five Books 2016年度最佳哲學書 ★美國國家書評獎、英國庫伯獎雙料桂冠得主最新力作 ★阮若缺│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葉浩│哲學星期五資深志工/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專文導讀 二戰前後的歐洲風起雲湧,眾哲學家用盡生命演出一場哲學饗宴,他們的思想如此精彩,他們的故事更是趣味橫生、歷久不衰! 人生,就是一座存在主義咖啡館。 身處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存在主義的誕生與殞落, 而如果你是個存在主義者,眼前這杯杏子雞尾酒,就能讓你大談哲學和自由。 本書講述了存在主義的源起,由「存在主義天王天后」沙特和波娃領銜主演,牽引出當代學術圈中的朋友和對手——卡繆、海德格、胡塞爾、雅斯培和梅洛龐蒂等才華橫溢的哲學家輪番出場。直至今日,他們的哲學讀來依舊發人深省,只因為它攸關生命。 存在主義帶來的不只是哲學的變革,更是一場席捲全世界的革命,戰後的六八學運、反殖民、女權運動等等追求自由、民權的解放呼聲,再再都留下了現代存在主義的烙印。 莎拉.貝克威爾巧妙交織了傳記、哲學思想、歷史、文化分析和個人省思,帶領讀者踏上這段生動而有趣的旅程,與哲學家和他們的朋友們一同經歷這場令人著迷的思想運動。 *** 《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 我選擇,所以我自由?! 當代最暢銷的天才型哲普作家朱立安.巴吉尼 , 繼《吃的美德》後,再度以哲學的棒子,敲響我們對生活的省思! 喝咖啡或喝茶、升學或求職、結婚或單身、換工作或咬牙苦撐、搭火車或搭公車、拿起這本書或放下這本書,我們每天都在做大大小小的各種決定。我們都知道也相信自己可以自由做出各種決定,然而從人們開始進行哲學思考以來,就不斷有人否定這樣的說法,也就是否定「自由意志」。 隨著科學進展,越來越多人拒絕自由意志,認為那不過是一種錯覺。達爾文說過:「自然界的每樣東西都是固定法則的結果。」愛因斯坦也說:「所有事都是被我們無法控制的力量預先決定的,不論開始或結束。」科學家以為,以自由意志這類事物來欺騙我們自己,便是演化出來的適應性行為。神經科學進一步助長對自由意志的否定:我們的行為並非意識和欲望所決定,而是腦部的神經反應和傳導過程。 知名的腦神經科學家山姆.哈里斯提到,一般對於自由意志的概念,奠基於兩個假設:一、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可以不同於過往;二、我們的現狀是我們有意識的思想和行為所產生的結果。但這兩種假設剛好都無法通過科學檢驗,看來自由意志是玩完了。我們對於自由意志的一般認知無法適得其用,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它被放在過於天真和簡化的假設上。 於是,「自由意志不過是種幻覺」變成顯學和常識。但這個主張的支持者也承認,儘管如此,每個人還是都覺得自己有自由意志,儘管明知道沒有。而如果我們都接受我們的行為是由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結果,那我們就很難繼續堅持要人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起道德責任。如果沒有自由意志,看來責任和懲罰都得閃一邊去,而那可是法律和道德的基礎。舉例而言,一九八四年,聖地牙哥有名男子槍殺了21個人,他主張他的憤怒是因為吃了麥當勞的食物而裡面含有會讓神經興奮的傳導物質所致,加上他從事焊接工吸入過多的鎘。 關於自由意志的討論,對於社會亦造成很大的影響,不論是對於懲罰、尊重人性、社會正義、人際往來。支持自由意志者主張,現在我們太容易把過錯怪罪給社會、基因、成長環境和大腦,而不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的想法很容易驅動一些公共政策,例如刪減社福支出、加強刑罰,英國前首相梅傑就曾說過,我們的社會應該:「譴責多一點,同情少一點。」反過來說,也有不少政府相信意志是可操控的,採取「推力理論」(nudge theory),藉由操縱人們潛意識的反應,以機制的作用來讓人們做對的事。好比說,告訴人們9/10的人都準時繳稅,會讓更多人準時繳稅,這不是因為他們選擇這麼做,而是因為受到資訊誘導和從眾的心態。 自由意志是哲學中最被討論、論辯和書寫的議題。好處是,我們。 本書分五部:首先是簡短介紹西方哲學世界對於「自由意志」的探討和質疑,以便找出核心的議題。了解論述背景後,接下來才能理解現代科學對於自由意志的威脅與衝擊。第三部則是回到生活面,探討自由意志的問題。第四部則要談自由遭到危害的例子,藉此顯示自由意志何以不成問題,真正的重點是我們實際上擁有多少自由。最後一部分,什麼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自由。 *** 《道德可以建立嗎?:在麵包香裡學哲學,法國最受歡迎的19堂道德實驗哲學練習課》 有時候,不需要什麼,就能讓人表現得像個魔鬼; 也有時候,只需要更少的一點什麼,就能變成聖人 沒有哪個學說是不能推翻的,沒有哪種道德是絕對的! 法國長銷哲普書——19個道德難題,人人都可練習的哲學思辨 一項學術研究發現,熱麵包的香味會讓人更願意慷慨助人,提高道德感。 那麼,我們得到一個十分經濟的結論:只要等可頌芳香劑上市就可以了? ◎為什麼要有道德?對那些道德體系中的「寄生蟲」,有什麼可行的改造計畫? ◎侵犯一個人的權利和侵犯更多其他人的權利比起來,前者「不道德的程度比較低」? ◎把好事最大化、壞事最小化,用「數量」來討論「道德價值」,在哲學上站得住腳嗎? 這是一本討論道德的書。然而,它沒有要教導人如何生活的遠大抱負,也未抱持傳授道德思想史的神聖使命。本書的志向謙虛多了。 作者提出一個邀請,邀請讀者用不同角度探討道德哲學,自由思索何謂倫理。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十九個道德難題,第二部分針對第一部分提到用來解釋這些難題的理論和實驗進行系統性論述。 讀者會在書中發現暗藏著罪行的故事:如果不犧牲救生艇上的一人則小艇就有翻覆的可能、沒人想要使用能讓人感到快樂的機器、無論如何都要讓失去控制的電車停下來。大家將讀到不少實驗紀錄,有些讓我們看見不需要什麼就能表現得像個魔鬼,還有些則證明了只需要更少的一點什麼,差不多就能變成聖人:在街上偶然撿到的一枚硬幣、經過店面聞到剛出爐麵包的香味。 大家也會面對一些道德上的難題。「我這一生很值得,但我寧願沒出生」,這種說法合邏輯嗎?可以任由某個人死去只為了把他的器官移植給五個需求孔急的病人?即使是工業養殖雞短暫而可悲的一生,也好過從來沒活過? 本書的目的不在表達知道什麼是善或惡、公平或不公平是件很難的事,而是要提供某種智識的工具箱,在正視道德爭論的時候不致於讓那些偉大的字眼,諸如尊嚴、美德、義務等等,以及崇高的原則嚇到。 來點哲學不會有壞處的! ◎道德難題練習 【緊急狀況:為了不讓救護車上的五名重度傷患死去,可以因此讓某個冒失的路人喪命嗎?】 .一號劇本:見死不救 你正以高速往醫院衝去,車上載著五個爆炸事件的重傷患。分秒必爭!如果你浪費太多時間,他們就會死。 突然你看見路旁有個可怕車禍的受害者,流了很多血。你大可以把他也救上車,如果不這麼做,他必死無疑。可是如果你這麼做了,就會耗掉不少時間,原來的五個人會死。 你是否還是得停車呢? .二號劇本:撞過去 你正以高速往醫院衝去,車上載著五個爆炸事件的重傷患。分秒必爭!如果你浪費太多時間,他們就會死。突然你看見路中央有個冒失的行人穿越馬路。如果你緊急煞車,車子會打滑,就要損失不少時間,你載的那五個人會死。如果你不煞車,就會撞死那個行人。 你是否還是得煞車呢? 【面對脫序的人群:為了避免屠殺,可以處死一個無辜的人嗎?】 .一號劇本:脫序的人群 一大群憤怒的示威者來到法官面前。他們居住的社區裡有人遭到殘忍的謀殺,於是要求趕快把罪魁禍首找出來,並揚言要是再找不到,就要攻擊當地的另一個社區,因為他們懷疑凶手受到該社區的庇護。凶手是誰,法官毫無頭緒。為了避免城市一隅遭到破壞、眾多市民被屠殺,他決定判處某個無辜的人有罪並將他處死。 法官的考量是:侵犯一個人的權利,是為了避免侵犯更多其他人的權利。法官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正當的,因為他已盡力把基本權利受到侵犯的總數化為最小。我們能不能因為這樣而譴責他? .二號劇本:盡責的機師 在快要墜毀的飛機上,機師將飛機開向該地居民最稀少的區域,他知道自己一定會造成好幾個居民死亡,但這麼一來可以避免更多人受害。 犧牲一小部分人以避免大量死亡,這想法似乎並不違背我們的直覺。我們極有可能把這樣的做法看成是理性的表現,甚至說那是道德職責所在。這個論點在哲學上站得住腳嗎?

作者資料

莎拉.貝克威爾(Sarah Bakewell)

一九六三年生於英格蘭南岸的伯恩茅斯(Bournemouth),有著一個漂泊的童年,經常與雙親一起在世界各地旅遊。十六歲時閱讀沙特的《嘔吐》,深受影響,於是進入英國艾賽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主修哲學,從此對人文主義產生濃厚興趣;大學後因迷上海德格而攻讀博士,認為人生就是一座存在主義咖啡館,希望能效法存在主義者,在咖啡館裡閱讀、寫作、交朋友、談思論想。某天,毅然放棄學業,搬到倫敦生活。 她曾在倫敦幾家書店打工,在展開全職寫作生涯以前,曾在倫敦的衛爾康姆圖書館(Wellcome Library)擔任了多年的古籍管理員、策展人。二○一○年出版享譽全球的《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商周,2012.06),該書榮獲英國庫帕(Duff Cooper)非小說著作首獎及美國國家書評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的傳記類首獎,並進入柯斯達傳記獎(Costa Biography Award)和英國瑪許傳記獎(Marsh Biography Award)決選書單。二○一六年的《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亦廣獲好評,入選《紐約時報》、《衛報》、《觀察家郵報》等媒體榜列的年度十大好書。二○一八年更獲頒溫德姆.坎貝爾獎(Windham Campbell prize)。 貝克威爾曾任教於倫敦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公開大學(Open University)等校,並曾在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紐約人文科學研究中心擔任駐校作家,目前在牛津大學凱洛格學院(Kellogg College, Oxford)教導創意寫作。她至今仍有著流浪的傾向,但多數時間仍待在倫敦,享受迷人的作家生活——置入逗號、取出、再放回去,最後刪掉整個句子。 相關著作:《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那些關於自由、哲學家與存在主義的故事》《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

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

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哲學家雜誌》編輯與共同創辦人,定期為《衛報》《獨立報》《泰晤士報》《展望》《新人文》等報刊撰稿,並且固定在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電台上發聲。他出版了許多哲學普及著作,是英國知名的暢銷哲普作家。《衛報》說他:「擁有一顆清明的心智,使得他在哲學普及書籍的領域中格外傑出。」麥田已出版他的《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新聞挖挖挖:頭條新聞背後的哲學思索》《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等暢銷哲普作品。 相關著作:《我們為什麼要活著?尋找生命意義的11堂哲學必修課(新版)》《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新版)》《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12道檢測思考清晰度的哲學闖關遊戲(新版)》《哲學家的工具箱:如何論證、批判、避開邏輯謬誤?一套現代人必備的理性思考工具》

胡文.歐江(Ruwen Ogien)

法國當代哲學家,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主要關注道德哲學和社會科學哲學。 曾於布魯塞爾、特拉維夫、劍橋大學、巴黎、哥倫比亞大學及蒙特婁接受教育。 1981年加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成為研究員。思想深受彌爾(John Stuart Mill)和雅克.布弗萊斯(Jacques Bouveresse)影響,發表數十部哲學相關論文及著作。

基本資料

作者:莎拉.貝克威爾(Sarah Bakewell)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胡文.歐江(Ruwen Ogien) 城邦書號:BK7073SC 規格:平裝 / 單色 / 116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