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地球科學
仰望夜空:全世界最想知道的362個宇宙奧祕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Amazon UK讀者★★★★★好評推薦! ◆全世界最熱門的科普節目──BBC電視台「The Sky At Night」同名書籍! 宇宙有四季變化嗎? 為什麼土星的環幾乎是由冰組成的? 想探索宇宙的神祕之處,快打開天文世界的終極入門書! 一九五七年,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升空,點燃了大家對天文的好奇與期待,但早在半年前,BBC就已推出天文節目「The Sky at Night」,此節目開播至今已有五十六年,主持人由全世界最知名的業餘天文學家摩爾爵士擔任,也成為了全世界以同一人主持之最長壽的節目。 遼闊的天空本身就蘊含了無限迷人的知識,人類對宇宙的好奇與困惑更是無窮無盡。為了慶祝節目開播五十五周年,滿腔熱血的摩爾爵士與新生代天文學家諾斯博士,邀請全世界的觀眾提出心中最想知道答案的天文問題,並將所有問答收錄在本書中。 從彗星到黑洞、從獵戶座到日蝕、從水星到隕石,本書收錄的問題千奇百怪,來看看「大吸引子」是什麼?又是什麼讓行星成為球體?太空航行的基本原則又有哪些?我們該不該回外星人電話呢?太陽每秒鐘減少四百萬噸的重量是真的嗎? 本書將所有問題分門別類,從觀察星空開始解答,主題接著進入距離地球最近的月亮、太陽系,再延伸到遙遠的星系和宇宙未解的謎團,讓你從中了解科學家如何算出各行星的重力,如何測量地球與恆星間的距離,以及我們在太空中能移動得多快……。 摩爾爵士以他主持半世紀所累積的天文知識、諾斯以專業的天文物理及宇宙學背景,一起用最生動的方式,為有志一同的新手天文學家以及終生的觀星愛好者解惑。快翻開這本書,跟著作者來一趟刺激的太空之旅吧! 【影片連結】 The Sky at Night(BBC One) The Sky At Night 700th Episode Part 1 of 3 【專業推薦】 ◎葉李華,《胡桃裡的宇宙》譯者 「終於,中文版的天文學『一百個為什麼』出現了!分門別類的內容,讓你可以直接跳到宇宙、黑洞、外星生命等主題,就像是一本好用的天文百科。」 ──吳昌任、林詩怡,《追星族的天空奇緣》作者,台北市高中地球科學教師 「當您冬日曬著暖陽、夏夜映著涼月時,您會不會想問:太陽、月亮距離我們有多遠?當您驚呼滿天星斗、星光閃爍的同時,您會不會想問,星星為什麼會發光?對著天上的星空發問,是人類好奇心極致的表現。我們到達不了、觸摸不到日月星辰,自然會對著星空發問,問問日月星辰到底是什麼?那,誰來回答呢?於是,您就該翻開這本書了。」 ──呂其潤,星星工廠網站站長 「老節目新創意,BBC總是能製作精美的節目,在驚奇於迷幻的夜空時,腦中想的是什麼?要解答,不如只是恰當的解釋。本書解釋了一般人的疑惑,深入淺出極易吸收。」 ──林子端,高雄市天文會常務理事/高雄天文幫指導老師 「摩爾爵士一生推廣天文不遺餘力,這書蒐集了他的長壽電視節目觀眾所提五花八門的問題,饒富趣味。摩爾爵士與諾斯博士闡述功力超強,把一些複雜而且需要很多背景知識的專業問題做適度簡化,深入淺出的解說,使得就算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也能明白所以然。」 ──高仲明,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我們仰望夜空,除了欣賞讚嘆,對廣漠無垠的宇宙,心中也會產生許多問題,從天體天象的本質,到我們自己從何而來,都是人們好奇而渴望知道答案的問題,摩爾爵士在他的長青節目中娓娓道來,提供了無數觀眾宇宙奧祕的簡易說明,輕鬆溫馨,但意義深遠,累積成書,值得一讀!」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大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對摩爾一點都不陌生,書架上有好幾本由他主編、寫給業餘天文學家的天文書籍。本書以問答方式,整理宇宙天文的知識。題目來自全世界觀眾與讀者,內容深廣兼具,不流於瑣碎,也不致抽象懸疑,摩爾與諾斯清晰而生動的回答令人佩服。」 ──陳文屏,國立中央大學特聘教授 「本書收錄的問題範圍從最淺顯、最實際的(天文如何入門、如何選擇望遠鏡等)到最深奧、最抽象的(夜空為什麼是黑的、宇宙有沒有邊等);從最近的(比如地球、月球與潮汐的關係、太陽系)到最遙遠、最早的(宇宙的起源及成份等),甚至最新的發展(比如宇宙的暗物質與暗能量),無所不包。這是一本易讀並且趣味無窮的天文參考書。」 ──陳丕燊,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物理所教授/台大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中心主任及講座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卡福立中心終身研究員 「仰望星空是摩爾爵士主持,在BBC播出超過半世紀,以天文學為主的科學普及節目。這半個世紀是人類科學與天文學發展最快速的時期,所以從節目中蒐集、篩選出來的問題與回答,可以說是人類最關心的問題。而且回答不會有艱深的內容,當然也不會有繁瑣的數學公式與深奧難懂的理論。是本很適合對天文學有興趣,卻不知如何上手的入門讀物。」 ──陶蕃麟,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 「我認為本書非常迷人且具啟發性,並含有豐富的訊息,會引發你回頭去看BBC節目的興趣!它傳遞了這樣的訊息:『科學是為了每個人、夜空也是屬於每個人。』本書也提到現今天文學最奧妙的發現,以及天文學持續研究的課題。夜空是我們看向宇宙的窗,打從一開始人類初次看到太陽和月亮時,這令人驚嘆的宇宙探索之旅便已開始。」 ──賀曾樸,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所長 「繁星點點的夜空,一直是迷人的,也常使人迷惘。作者以簡潔的詞句,盡可能的解說太陽系天體、恆星演化、星系與宇宙、大霹靂、暗能量等奧祕,近乎涵蓋了整個天文領域,值得一賭為快。」 ──傅學海,台灣師範大學地科系副教授 「摩爾爵士是世界著名的業餘天文學家,主持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仰望夜空》節目超過五十年。這本同名書如同天文的一千零一問,以極淺顯的話,回答了各個年齡一般民眾所最想知道的362個天文問題,是一本能夠解答我們多數人心中長久以來,想問又不敢問之疑惑且容易閱讀的好書。」 ──管一政,中華民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這本書中用最簡單的方式回答了你能想到的所有天文相關問題,仔細的分類含蓋了整個宇宙,絕對是想了解及探索宇宙星空必看的一本書。」 ──蔡元生,天文攝影及天體搜尋愛好者

目錄


觀測
初學者應該用哪一種望遠鏡觀察天空?星星爆炸現象很常發生嗎?星星照片要怎麼樣才能拍好?……

月球
「藍月」是什麼?月球上的坑洞從哪裡來?月球暫現現象是什麼神祕的爆發現象?……

太陽系
是誰發現太陽是成千上萬恆星中的一顆?為什麼金星自轉的方向和其他行星相反?彗星是怎麼從天空中飛過的?……

恆星和星系
恆星之間的距離要如何測量?太陽系在銀河裡的什麼位置?為什麼巨大恆星的壽命比小型恆星還要短?……

宇宙學
宇宙一直在擴張嗎?暗物質到底什麼?宇宙會不會有結束的時候?……

其他的世界
「克卜勒任務」調查的區域是哪裡?宇宙任何地方有生命存在的機率有多高?如果外星人聯絡我們,應不應該回應呢?……

人類的太空探索
哪一個太空人在太空中待得最久?國際太空站裡面有什麼?人類真的可以打包去火星嗎?……

太空任務
太空船要飛行多久才能前進一光年?可以把人送上高溫又高壓的金星嗎?太空任務中最驚人的發現是什麼?……

異聞與未解之謎
光速要如何測量?重力有速度嗎?黑洞的另外一邊是什麼?……

派崔克‧摩爾與《仰望夜空》
摩爾從望遠鏡看到的第一個東西是什麼?最令人興奮的經驗是什麼?究竟是因為什麼而愛上了宇宙呢?……

序跋


前言
  這本書起源於《仰望夜空》節目的第七百集——從一九五七年開播的第一集至今,這個節目已經播放了超過半個世紀。我們開放觀眾提出他們特別想知道答案的各式問題,反應相當熱烈。我們收到了數以百計的問題,於是我們想:若是把這些問題集結成冊,將會是一本很棒的書。   發問者從嚴肅的天文學家、觀星的初學者,到對於宇宙廣泛問題感興趣的人都有。一如往常,一些很棒的問題是由年輕的觀眾提出的。這些問題來自英國各地,跨越歐洲各國——愛爾蘭、法國、荷蘭、希臘等等,還有來自加拿大、美國,甚至澳洲的。還好大部分到我們桌上的問題都是用英文寫的!

  至於回答問題呢,有些事我們得先記得。我們其中一位主持人(諾斯)是專業的天文學家與宇宙學家。而另一位(摩爾)則是業餘人士,他的專長在月球和那些離我們較近的!至少這代表我們的觀點是有點不同的。所以第一步是先把問題分門別類,這部分是諾斯做的。接下來就是分工,看看誰要回答哪些問題!顯然所有和宇宙學有關及技術性的問題都交給諾斯,而摩爾則回答關於太陽系與月球的那些較不艱深的問題。我們希望達成正確的平衡,至少讓你有很多選擇。

  既然這些問題都有廣泛的背景,答案自然也涵蓋相當範圍的背景知識。相對於每一個詳細且複雜的問題,背後都有另一個看起來比較基本的問題。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愈基本的問題,事實上可能會出現最複雜的答案。我們已經避開了數學公式,那是在本書不需要涉足的領域。我們希望這是一本大家都能拿起來、開開心心閱讀的書。   我們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了解到我們正在創作還滿新的事物,我們試著盡可能更新最新的結果,但我們也承認天文學是一個進步非常快速的領域。我們希望你們會喜歡我們的成果。如果不是這樣,請讓我們知道,我們會再次嘗試!

祝福各位
摩爾與諾斯


這本書裡用到了幾種不同的單位來表示距離,這些也是天文學中常見的單位。下面簡單列出換算公式:
一公里=○‧六二一英里
一英里=一‧六一公里
一天文單位=一億五千萬公里(九千三百萬英里,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一光年=九兆四千六百億公里(五兆八千八百億英里,相當於光前進一年的距離)
最後當我們使用「十億」(billion)這個單位時,等值於現在的一千個百萬,而不是過去英式英文中指的「一百萬個百萬」。

內文試閱


觀測
肉眼觀測


001 對於比《仰望夜空》節目年輕許多的人,你會建議他們怎麼開始從事業餘天文觀測?
席格(伍斯特郡)


  我(摩爾)是從看一些很初級的書開始的,先讓我的腦袋有些基本概念。接著我就在一個晴朗的夜晚到戶外去看星星。天上看起來有好多星星,我不知道怎麼開始將它們分門別類。我總是記得星星都太遠了,所以它們彼此之間的相對移動,也慢到過了好幾輩子的時間都無法注意到。想想看形成大熊星座的著名的北斗七星(美洲則將這七顆星的排列稱為「長柄杓」),這幾顆星星的排列方式看起來好像一直都維持一樣的相對位置,所以排列的圖形都沒改變。另外,從英國這裡的緯度來看,大熊星座也永遠不會沉下去。

  我的下一步是拿出基本的星座圖,開始把大熊星座當作「指標」。例如,這七顆星的最後面兩顆往上延伸就是天空的北極,位置非常接近小熊星座裡的北極星。而另外一端的三顆星往下對過去,有一顆很明亮的橘色星星,那就是牧夫座裡的大角星,這樣你就明白我是怎麼做的了:利用星座裡的星星排列,辨識出天空裡的方向。冬天的夜空裡還有另外一個很容易找到的星座,就是獵戶座,這也是能當作指標的重要星座。

  但是不久後,熱中於觀星的人就得使用比自己的兩眼還要強大的工具了。我建議可以買一架雙筒望遠鏡,價格不會太高,對天文觀測的好處也說不盡。雙筒望遠鏡能讓你看到月球上的坑洞、雙星、有特殊顏色的星星、星團,還有很多夜空裡的特徵。

  當你真的熟悉了透過雙筒望遠鏡看見的夜空後,你也許可以開始考慮買天文望遠鏡。不過我覺得在那之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得做:加入一個天文學協會。除了全國性的英國天文協會之外,很多城鎮或城市都有自己的天文協會。例如在西索塞克斯這邊就有「南方丘陵天文學會」,服務範圍涵蓋契赤斯特以及波格諾雷吉斯周邊所有區域。透過參加天文學會,你不只能交到很多新朋友,還能與和你志同道合的人交換想法與觀測結果。

  另外在契赤斯特這裡還有「南方丘陵天文館」,這座天文館有大型圓頂與特殊投影設備,可以模擬驚人寫實的星空畫面。除此之外,這座天文館還能做到一些本來要等待很久的事,比方說如果你希望在英格蘭看到完整的日食,原本得等上八十年左右,但是在天文館裡隨時都能讓你看到!英國各地有許多的天文館,我推薦你找一間去拜訪。

002 太陽很亮,可是太空本身又很暗。為什麼會這樣?
艾登絲(默西塞德郡,南港)


  東西要看起來亮,只能靠它自己發光,或是讓它反射光線。虛無的太空裡沒有東西能如此,所以我們看到的太空是暗的——基本上來說,就是沒有光。相反的,天空在白天的時候很亮,只是因為大氣對太陽光的散射作用。

  太空是黑的,就是宇宙並非永遠不變的第一個證據。如果宇宙真的永遠不變,那麼不管我們從哪一個方向看,都應該能看到一顆星星。往旁邊一點看,就可以看到另外一顆可能更遠一點的星星。雖然光前進的速度有限(假設非常快),但如果宇宙是無窮大的,而且在無窮的時間範圍內都維持相同的狀態,那麼我們應該就能看到無窮遠的星星。這表示整個天空都應該被遙遠星星的光照亮。所以夜空是黑色的,就表示有些光點的位置,是遠到還來不及到達我們這裡的。

  這種看法經常被稱為「歐伯斯佯謬」,一般認為是德國天文學家歐伯斯在一八二三年所提出的,不過他絕對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隨著大爆炸理論在二十世紀的出現,這個問題也有了答案。大爆炸理論為宇宙定出了年齡,因此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無法在每個方向都看得無窮遠。

003 我站在英國面對太陽的時候,太陽像是從我的左邊移到右邊。如果我站在澳大利亞,太陽移動的方向會改變嗎?
蔻沃德(希臘,雅典)


  會的,不過這只是因為你在澳洲必須面向北方,而不是南方才看得到太陽。事實上,從遙遠的南半球觀察天空挺讓人不知所措的,因為很多星座的移動方向感覺起來都錯了。事實上,我們其中一個人(諾斯)曾經和一群天文學家在法屬幾內亞開了一個半小時的車,但完全開錯方向,因為我們忘記了太陽在那裡是在北方而不是南方。我想應該會有一個笑話,是關於在南半球需要多少個天文學家,才能正確地靠太陽找到方向!

004 從北極、南極,還有赤道上某一點觀察到的夜空有沒有任何不同呢?
韋德(諾丁漢郡,曼菲德)


  如果你從北極觀測夜空,由北極星標示出天空中的北天極,天極赤道就會落在地平線的位置。從南極來看,天空中的南天極就會在你正上方。不管在南極或北極,雖然天空會圓圈式的轉動,但都只能看到一半的天空。。當然,夜晚在極地也會比較長,延續好幾個月,所以你一定要讓自己夠保暖!有好幾個望遠鏡都利用南極的地理位置,觀測某些特定區域。而在赤道上,原則上是可以看見整個天空的,只要你等得夠久。

  從不同的緯度觀察星星,會發現它們的移動似乎有所不同。例如從赤道看獵戶座,就會覺得它是從東方垂直升起,直接從頭頂通過,然後在西方落下。我(摩爾)記得當我站在很接近赤道的新加坡時,在天空的這一半看見大熊星座,而在另一半看見了南十字星。

005 為什麼沒有真的很亮的星星?在晴朗的夜晚外出時可以看到很多星星,但是它們看起來亮度都差不多。照邏輯來說,應該有一些真的特別亮的星星才對啊。它們可能非常大或非常近,以致於我們在白天都看得到它們。
施漢(倫敦)


  眼睛是很厲害的工具,特別是在充分適應了黑暗的時候。最黯淡的恆星大約比最明亮的星星黯淡一千倍,但是它們都非常遙遠。除了太陽之外,肉眼所看見最近的星星是南門二(半人馬座的α星),這顆恆星大約距離我們四光年,但它不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最明亮」的這項殊榮由天狼星獲得,而它和我們的距離是南門二的兩倍多。還有其他星星本身發的光更亮,但是距離我們數百光年,所以從地球上看起來並不是特別亮。所有的星星都很遙遠,以致於就算用世界上所有的、最大的望遠鏡來看,它們看起來還是像小小的光點一樣。畢竟太空非常大,一光年大約有十兆公里遠。

  我們用「星等」的級別來代表星星的亮度,有點像高爾夫球的「差點」,所以愈亮的星星,它的星等值愈低。明亮的星星稱為一等星,暗一些的星星則是二等星,以此類推。大部分的人用肉眼都還能看到六等星,而世界上最厲害的望遠鏡能看到大約三十等星;最明亮的星星可以達到零等,甚至可以有負值出現。比方說,天狼星的星等就是負一‧五。太陽系裡有一些行星會比這顆星更亮上許多,但那是因為它們離我們比較近,而且它們其實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而已。最亮的行星是金星,星等大約是負四,在地平線之上能和太陽一起被看見,接近凌晨與黃昏的時候特別明顯。為了讓你有比較的基準,在這個級別上,太陽的星等是負二十七!

006 在獵戶座左下方有一顆很大的星星,總是明亮地一閃一閃。從雙筒望遠鏡看出去,會看到萬花筒般的顏色:紅色、藍色、綠色、黃色。你能告訴我這個美妙的景色是什麼嗎?
湯菩森(蘭開夏,班來)


  那是大犬星座的天狼星。其實那是一顆白色星星,但是從英國看過去,它的位置總是很低,所以它的光是穿透厚厚的大氣層而來。光線經過大氣層會被扭曲,使得它看起來會閃爍著不同顏色的光芒。從比較南一點的地方看天狼星,就會是明亮的白色。

  關於這顆星還有個小小的謎:數千年前很多天文學家都描述天狼星是一顆紅色的星星,但現在卻變得一點也不紅。我確定這應該是某種錯誤或是誤譯,因為星星的顏色不會那麼快地改變。


007 我過去經常用肉眼看到國際太空站飛過夜空。有時候看起來很壯觀,但我要怎麼用更高倍數的望遠鏡觀察?它移動的速度那麼快,可以追蹤它的移動嗎? 坎寧(劍橋)

  國際太空站是夜空中最明亮的人造衛星,而且在太陽能板的排列恰到好處的時候,會比金星還要亮。不過它移動的速度的確相當快速,所以要用雙筒望遠鏡或天文望遠鏡看到它是很困難的。

  一架大型雙筒望遠鏡也許能讓你看到不太規則的形狀,而天文望遠鏡顯然能讓你看得更清楚。不過關鍵還是在於移動望遠鏡的速度要夠快,才能追上它在空中的移動,望遠鏡的視野範圍也最好夠廣。天文望遠鏡沒有預設追蹤太空站的模式,據我了解,大多數拍到太空站影像的業餘愛好者是自己手動追蹤,而不是利用自動追蹤太空站位置。業餘愛好者拍到的太空站影像可能會有驚人清楚的細節,甚至有人拍到太空梭對接的畫面!

008 我父親觀察到在北極星不遠的地方,發生像星星爆炸的現象。肉眼看起來像有一顆星星爆炸後,就完全消失了,這是經常發生的事嗎?
泰樂代替魏曼發問(漢普夏,海斯菲德)


  我幾乎可以確定那是一顆直直朝你過來,然後爆炸的流星,發生的地點也一定是在我們的太陽系內,而不是一顆星星。這種情況有時候會發生,我也同意這是非常令人困惑的。

  唯一一個別的可能是,那是某種人造衛星。有一種衛星是銥衛星,表面很平,反射力很強。它們在旋轉的時候會反射太陽的光線,光束能射到地球,投射到好幾公里寬的範圍。雖然這些衛星一般來說看起來都比較黯淡,但在反射的光線恰好對準你的所在地時,這些衛星可能會有幾秒鐘的時間,看起來比任何恆星或行星都還要亮,因為這些衛星都在繞極軌道上,所以它們看起來會很靠近北極星,而且這種「銥閃光」的確有機會在接近地球的位置發生。

009 有一個綠色圓柱體很快速地移動,不是直線也不是水平的,速度比隕石慢,看起來也比較大。那是什麼呢?
庫伯(謝菲爾德)


  這聽起來很像一顆火球,或可能是一顆重回地球大氣層的衛星。這種事件很少見,不過也不是沒聽過,現在每幾個月就會有火球的新聞。近地軌道現在愈來愈熱鬧,也有愈來愈多正在衰減軌道的衛星會回到大氣層,然後燃燒殆盡。

  大部分的衛星在這個過程中都會被摧毀,不過也可能有某些部分會回到地表。因為地球大部分的面積都被海洋覆蓋,所以這些太空殘骸的碎片大部分會掉進海裡。如果太空船或衛星有能力控制自己的運動軌道,那麼重新進入大氣層的設計會盡可能不要讓殘骸撞上地面。

  火球的顏色可能會依照燃燒的化學成分而定,例如綠色可能就是銅的成分造成的。這類的事件很少見,通常都很壯觀,你應該覺得自己很幸運!

天文望遠鏡

010 初學者剛開始最好使用哪一種天文望遠鏡?用這種望遠鏡能看到什麼?
艾爾斯(布里斯托)、史蜜絲(艾色克斯,巴休敦)、卓斯(多塞特)、德金(多塞特,三腳交叉)、芮德(斯羅普郡)、貝佛德(索美塞特,巴斯)、卡瓦納(利物浦)、威斯卡特(蘇佛克,伊普斯威治)、克立德(索立,康伯利)、克拉肯(盧頓)、瑣羅威(德比)、海塞登(威爾特郡)、梅瑞德斯(泰恩威爾,巽德蘭)、達威斯(克魯)


  首先我假設各位初學者都是貨真價實的初學者,對於天文學一無所知。我要重複先前的建議,先去看點書,用你自己的方法開始去了解天空。在這方面最佳的工具是平面天體圖(也就是星座圖),上面會畫出夜空中在一年的什麼時候,以及夜晚的什麼時候可以看到什麼星星。另外也有許多很棒的軟體可以使用。我也強烈建議在考慮買天文望遠鏡之前,天文觀測的入門者應該投資的是雙筒望遠鏡。我有一架非常好的「七乘五十」的雙筒望遠鏡,「七」是放大倍數,「五十」則表示這個雙筒望遠鏡的兩個小筒口徑各是五十毫米——我記得這個望遠鏡是我在失物招領處買的,才四英鎊左右!當然雙筒望遠鏡也有許多種類,口徑與放大倍率比較大的可以收集更多光線,也能看到更多細節。

  不過發問者問的是天文望遠鏡。天文望遠鏡主要分成兩類:折射型和反射型。折射型利用形狀特殊的玻璃鏡片收集光線,稱為「物鏡」或是「接物透鏡」。光會穿透物鏡,各種光線會「變成一束」,讓光集中在焦點上。影像會在焦點形成,由第二片鏡片——也就是「目鏡」——放大。目鏡是可以替換的,所有的天文望遠鏡都有好幾個:一個是在低倍率觀看時使用,一個用來看得更清楚一點,可能還有一個更高倍率的,可用在天氣特別好的夜晚觀測特殊物體。

  我的第一架天文望遠鏡是三英寸(約七十五毫米)的折射式望遠鏡,意思是折射透鏡的物鏡直徑是三英寸。不管在當時或現在,這對我來說都很夠用了。當然底座也很重要,因為底座如果不穩,你看到的物體就會一直動來動去,這樣一來望遠鏡就沒什麼用了。簡單的三腳架搭配我的三英寸望遠鏡就很令人滿意了。

  我曾經說過,物鏡直徑小於三英寸的折射透鏡並不實用,我也不建議購買價格低於一百英鎊的天文望遠鏡。不過現在情況有點不同了,用低於一百英鎊的價格也是很有可能買到實用的小折射式望遠鏡,這種望遠鏡能讓你看到月球的許多細節,也能讓你看到木星的四個主要衛星,甚至連土星那些可愛的環都能看得清楚。至於其他行星,金星會有盈虧,也就是說它的形狀會像月球那樣改變,不過觀察金星看不太到什麼,因為金星真正的表面其實都被厚重的大氣層蓋住了。
  用天文望遠鏡看星星,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奇景。特別是尋找紅色的星星、星團,還有星雲的特徵。有些星雲是會在裡面形成星星的氣體雲,也有些星雲是由恆星所組成的,本身就是恆星系統,或者稱為星系,就像我們的銀河系。你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用你新買的天文望遠鏡大致看過一遍夜空,因為有太多東西可以看了!你當然可以買物鏡更大的、倍率更高的折射式望遠鏡,不過這就脫離了徹頭徹尾的新手角色了。物鏡愈大,進入望遠鏡的光就愈多,而能看到愈黯淡的物體;使用這種望遠鏡需要較多的經驗,最好先從比較普通的類型開始。

  你也可以考慮購買反射式望遠鏡。反射鏡用拋物面鏡收集光,最常見的配置是牛頓式望遠鏡,最早在一六六八年由牛頓製作成功。光會往下進入開放式的管子,碰到下面的鏡子,這面拋物面鏡會把光反射回管子並聚焦,照到一面放置角度為四十五度的較小平面鏡。這面平面鏡會把光線導向管子的側邊,然後目鏡會將形成的影像放大。在牛頓式的反射式望遠鏡裡,你是從望遠鏡的側面「看進去」,而不是鏡筒的後面,反射式望遠鏡有很多種,不過牛頓式是最簡單的。比方說,經驗豐富的天文觀測者也很常用的是施密特—卡塞格林式望遠鏡,它比牛頓式望遠鏡小巧,價格也貴很多。

  現在我們來比較這兩種類型的優缺點。折射式的好處是不太需要特別維護,只要適當地照顧,這種望遠鏡可以用一輩子。相較之下,反射式就比較難伺候了。一般來說,反射式裡面的鏡子是玻璃製的,表面還會鍍上薄薄一層反射力很強的物質,例如銀或鋁。這些鏡子必須定期重鍍,這可不是你以為的簡單小事。除此之外,一般來說以相同倍率而言,反射式一開始的價格會比折射式便宜。現在全世界最大型的望遠鏡都是反射式,不過這主要是因為,比起製作超大的透鏡,製作超大的鏡子比較容易(有些望遠鏡內的鏡子直徑超過八公尺)!

  四英寸(約一○○毫米)或六英寸(約一五○毫米)的反射式望遠鏡就能讓人很開心了,很多業餘天文愛好者都很喜歡這種大小。不過你當然不需要花一大筆錢來買這些精密的設備,因為小型的反射式或折射式望遠鏡就能讓你有很好的開始。如果你確實需要額外的協助,可以聯絡當地的天文協會。因為在協會裡,幾乎可以確定你一定找得到願意並且能夠幫忙你的人。

延伸內容


◎文/芙萊契(《仰望夜空》節目製作人)

  《仰望夜空》(The Sky at Night)是全世界維持同一主持人的節目中,播出最久的一個,而且摩爾爵士持續在延長這個獨一無二的紀錄,我很懷疑有任何人能夠打敗他。《仰望夜空》節目的成功當然要歸功於摩爾爵士本人,以及他以滿腔熱情探討的迷人主題。

  這個節目於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四日首播,迎接了太空競賽的時代到來。從那時候開始,節目中的主題五花八門,從彗星到類星體等天文學的各個層面都被涵蓋。而摩爾爵士也用他絕妙的幽默感去討論一些不尋常的故事,例如不明飛行物體和小綠人等等。摩爾爵士一直堅稱,如果外星人到他家的花園,他會邀請他進入他的書房,請他坐下來,再拿杯琴湯尼請他喝;我從來不排除這件事發生的可能性。

  過去十年,摩爾爵士都邀請BBC到他家拍攝《仰望夜空》節目。每個月把他的書房,變成你在電視上看到的節目場景,是相當令人緊張的任務。他家裡有成堆的珍貴文獻與手稿,別忘了還有各式各樣的遙控器與望遠鏡,一切都維持著有秩序的混亂,而不幸的是,我的工作就是要讓一切都回到「正確」的位置。

  用這麼豐富的資產製作這麼長壽的節目,代表我們經常會達到某個里程碑。為《仰望夜空》的五十周年慶製播「時間旅行」特別節目,彷彿只是昨天的事:我們回到過去,造訪了最早的節目場景以及與克勞蕭扮演的年輕摩爾碰面;我們也前進未來,到皇后合唱團的吉他手兼天文學博士梅伊在火星奧林帕斯山上的天文台,另一位主持人,同時也是優秀的天文學家林托特則在一旁穿著太空衣打板球。我記得那時候,林托特還怪火星稀薄的大氣層影響了他的旋球。

  《仰望夜空》在二○○一年又到達另一里程碑:第七百集的播出。這次的特別節目在我心中留下兩個深刻的印象:第一個是梅伊和皇家天文學家瑞斯在鏡頭之外擦肩而過,而且瑞斯說他覺得梅伊長得很像牛頓;另外就是摩爾爵士與由克勞蕭扮演的一九八二年的「自己」話當年的場面。當時我真不知道該看哪一個摩爾才對。

  現在我們要慶祝《仰望夜空》播出五十五周年,也是我製作本節目的第十年。我很高興,也很榮幸得以和這麼優秀的主持人合作這樣一個無與倫比的節目。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並期待能收集更多。

作者資料

摩爾(Patrick Moore)

英國二等勛位爵士、英國業餘天文學家、天文研究者、廣播及電視節目主持人、英國皇家學院院士、英國天文協會前會長及普羅天文學協會前會長暨共同創辦人。他是觀察月亮的專家,曾出版七十多本與天文學有關的書籍。 摩爾主持最受英國人喜愛的熱門電視節目《仰望夜空》(The Sky at Night),於二○○一年獲頒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特別獎。摩爾於二○一二年十二月九日辭世,享年八十九歲,主持《仰望夜空》五十五年來,只缺席過一次,直到過世前仍堅守最愛的電視節目崗位。 相關著作:《仰望夜空:全世界最想知道的362個宇宙奧祕》

諾斯(Chris North)

卡地夫大學物理學與天文學學院學術研究者。研究主題為天文望遠鏡及其他儀器的設計、建造與操作。他熱衷參與面對大眾與教育的活動。曾參與普朗克衛星及赫歇爾太空望遠鏡計畫,也是廣受歡迎的線上天文學具象化工具「驗色器」幕後小組成員。 相關著作:《仰望夜空:全世界最想知道的362個宇宙奧祕》

基本資料

作者:摩爾(Patrick Moore)諾斯(Chris North)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書系:貓頭鷹書房 出版日期:2013-09-04 ISBN:9789862621691 城邦書號:YK1242C 規格:平裝 / 單色 / 51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