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最近瀏覽商品
內容簡介
要學好瑜伽,沒有標準體位,只有最適體位!
最先進的生物力學,最精準的3D透視圖,解構55種哈達瑜伽的基本體位,讓你記憶、拆解、觀想每個動作,有意識地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姿勢。
如何找出你的最適體位?
Step1一次只觀察一個體位解剖圖
仔細觀察一個體位的3D解剖圖,讓每個體位的姿勢、形態進入你的深層記憶。
Step2 拆解每個動作的關節與肌肉關係
拆解是學會的訣竅。觀察記憶之後,要進一步拆解該動作中的關節與其相連的肌肉是如何運作的。
Step3 練習時,先掌握單一大肌肉群
練瑜伽時,解剖學的知識可以讓你更專注。首先,你要將注意力放在大肌肉群上面,做出特定的瑜伽動作。
Step4 再調整小肌肉群,直到找到你的最舒適體位
擺出特定姿勢後,再使用較小的肌肉群來修正,調整時動作要緩慢溫和,將解剖學知識與身體感知結合成一體,抓到你最感舒適的體位,這就是你的最適體位。
Step5 讓大腦記住你的最適體位
找到你最感舒適的體位後,大腦就會下意識地開始記住你每次的努力成果。每次練瑜伽時,要同時觀想身體的肌肉運作,右腦就會讓身體直覺做出你的最適體位,產生喜悅感及幸福感。
【精采內容】
練習瑜伽的過程,其實就是在探索自己的身體。本書作者瑞龍醫師累積多年專業及親身體驗的瑜伽心得,精簡出五個步驟,提供讀者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從微姿勢的調整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體位,累積自己獨特的瑜伽經驗。
了解瑜伽解剖學的基本原理,是做好瑜伽任一體位的入門之鑰。就像是雕刻師父使用鑿子創作一樣,一旦摸清每條肌肉的運作,就能正確運用肌肉骨骼系統來讓身體不費力地做出瑜伽姿勢。從單純知識性的認知過程,到主動的「大腦思維」狀態,有意識地自我控制每個體位所牽動到的主要肌肉、骨骼及關節,這樣一來,不僅能在不受傷的情況下突破練習瑜伽的瓶頸,也能讓心靈進入冥想狀態,身心靈一起同修、成長。
在本書一開始,我們開宗明義先教讀者學會找出最適體位的五個步驟,並採用解剖透視圖來剖析55種哈達瑜伽基本體位,每幅解剖圖都可清楚看出主要關節和肌肉在收縮時的正確位置,以及關鍵肌群在不同體位時該如何正確伸展,讓學習瑜伽更容易上手,伸展動作更到位。
本書編排上共分為三大部,第一部探討的是肌肉伸展的生物力學和生理學理論,第二部是解剖學基礎知識,第三部則是透過解構不同的體位來實際看看這些理論的應用。透過這樣的學習過程,能讓你重新探索你的身體、喚醒身體的覺知,在安全、愉悅的狀態下好好享受你的瑜伽時間。
目錄
◎【前言】瑜伽體位:一把打開身體覺知的鑰匙 4
◎如何使用本書 6
◎如何找出你的最適體位? 7
◎Part 1 緒論 8
‧1 以生物力學解構伸展原理 10
‧2 伸展的生理學反應機制 18
‧3 肌肉張力的偵察器──肌梭 20
‧4 動作協調的關鍵機制──交互抑制 23
‧5 肌肉長度的偵察器──高爾肌腱器 26
‧6 如何做出一個完美的伸展動作 28
‧7 喚醒休眠的肌肉──以腰肌為例 32
‧8 重新掌握對肌肉的覺知 38
‧一則小故事:十隻公牛的醒悟之道 40
◎Part 2 解剖學常識 42
‧1 看看身體如何產生動作? 44
‧2 建立你的解剖學基礎 56
◎Part 3 拆解瑜伽體位
‧1 預備體位 50
‧2 拜日式 56
‧3 站姿體位 58
‧4 開髖體位 119
‧5 前彎體位 130
‧6 扭轉體位 153
‧7 後彎體位 163
‧8 手臂平衡體位 179
‧9 倒立體位 197
‧10 恢復體位 211
◎人體解剖學中英名詞對照 220
◎哈達瑜伽體位索引 222
◎如何使用本書 6
◎如何找出你的最適體位? 7
◎Part 1 緒論 8
‧1 以生物力學解構伸展原理 10
‧2 伸展的生理學反應機制 18
‧3 肌肉張力的偵察器──肌梭 20
‧4 動作協調的關鍵機制──交互抑制 23
‧5 肌肉長度的偵察器──高爾肌腱器 26
‧6 如何做出一個完美的伸展動作 28
‧7 喚醒休眠的肌肉──以腰肌為例 32
‧8 重新掌握對肌肉的覺知 38
‧一則小故事:十隻公牛的醒悟之道 40
◎Part 2 解剖學常識 42
‧1 看看身體如何產生動作? 44
‧2 建立你的解剖學基礎 56
◎Part 3 拆解瑜伽體位
‧1 預備體位 50
‧2 拜日式 56
‧3 站姿體位 58
‧4 開髖體位 119
‧5 前彎體位 130
‧6 扭轉體位 153
‧7 後彎體位 163
‧8 手臂平衡體位 179
‧9 倒立體位 197
‧10 恢復體位 211
◎人體解剖學中英名詞對照 220
◎哈達瑜伽體位索引 222
作者資料
劉志偉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社會學博士,財團法人台北糧食協進會執行長。長期關注台灣戰後農業發展議題,專長為農業政策與農業政治經濟學。著有《台灣飲食革命:麵食文化與烘焙產業》、《咖啡在雲端》等書,其中《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曾獲得第37屆金鼎獎。2014年創設「文青別鬼扯」粉絲專頁,開啟了台灣社會關於食農議題與農業論述的討論風潮,粉絲因此冠以「鬼王」的稱號。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