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希望:教宗方濟各自傳
-
朝聖.覺旅:從西班牙聖雅各到菊島天堂路
-
苦土之囚:世上最年輕國家南蘇丹的希望與絕望
-
如何蓋一座大教堂?:學習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思維」!從重大歷史工程到日常小物,一窺創新與發明背後的故事
-
光之年代【二十世紀最傳奇的女性戰地攝影家黎.米勒的摯愛人生】
-
1分鐘圖解孫子兵法:拿破崙、曹操、李世民、麥克阿瑟、武田信玄、稻盛和夫都推崇,翻譯逾30國語言,千年兵法智慧,輕鬆掌握領導與應變之道!
-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
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第一本最接近台灣民情與文化的犯罪心理全解析,原來「罪」與「犯罪」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
我是誰?我在哪?「我」根本不存在──東方哲學奇才聯盟,帶你看穿人生bug
-
1分鐘圖解三十六計:孫武、諸葛亮、曹操都在用,拿破崙、比爾蓋茲都在讀,看透人性,輕鬆掌握商場、職場與生活智慧,人人都能靈活運用的生存計謀!
內容簡介
時至今日,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與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已成為廿世紀思想史上的兩則傳奇。沒有人曾如他們般唐突了如此多的既定想法,也沒有人曾如他們般撼動如此多的學科藩籬。如果沒有他們,今天的哲學、史學、語言學、文學批評、精神分析……都將是另一番完全迥異的風貌。傅柯曾多次寫過德勒茲,30年前他寫出底下的名言:「或許,未來將是德勒茲的世紀」。10年前德勒茲則迴身以一整本書向傅柯致敬。在思想史上,兩位大師如此惺惺相惜,恐怕絕無僅有。不讀德勒茲的《傅柯》,便不能說瞭解傅柯,因為在德勒茲之後,傅柯已不是原來的傅柯;就如佛洛依德在拉康之後,也不再是原來的佛洛依德。德勒茲與傅柯這二顆法國思想界的熠熠紅星在本書中一起迸放光芒,使傅柯成為理解德勒茲的一扇重要窗口,使德勒茲成為透視傅柯的不二法門。由傅柯到德勒茲,再由德勒茲到傅柯,兩股思想之流不斷地牽引、碰撞、發光與摺皺,《傅柯》一書所呈現的正是這般奇詭景致。
作者資料
吉勒.德勒茲(Gilles Deleuze)
吉勒.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為1960年代法國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的哲學圍繞著一系列以「差異」為基調、充滿原創能量的龐大概念﹐幾乎無法以任何形式或內容來完整重述他所曾創立的思想多樣性。德勒茲最重要的的代表作首推1968年的《差異與重複》及1969年的《意義的邏輯》。1972年﹐德勒茲與激進的左派精神分析師瓜達希(F*lix Guattari, 1930?1992)出版了《反伊底帕斯》﹐如一聲悶雷擊進了以拉康為首﹐聲勢如日中天的精神分析陣營。1980年﹐兩人再度攜手推出《千層台》﹐書中繁花迸現﹐如大江翻湧、騁馳古今的原創概念層出不窮﹐堪稱千古絕響。德勒茲哲學所涉獵與影響的領域遍及哲學、歷史學、人類學、文學批評、精神分析、語言學、電影評論、繪畫、戲劇’’等。在1991年他與瓜達希出版的《何謂哲學?》中﹐他為哲學提出了相當簡捷有力的定義:「哲學就是創造概念的學科」﹐似乎正是他一生思想的最佳寫照。1995年底﹐他於巴黎寓所跳樓自殺。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