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金錢決定歷史,我決定好好讀史:國家能否強盛,隔壁鄰居是關鍵;我若要有錢,就別跟央行作對;致富的答案,都藏在歷史裡。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金錢決定歷史,我決定好好讀史:國家能否強盛,隔壁鄰居是關鍵;我若要有錢,就別跟央行作對;致富的答案,都藏在歷史裡。

  • 作者:洪椿旭(홍춘욱)
  • 出版社: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2021-05-27
  • 定價:380元
  • 優惠價:9折 342元
  • 書虫VIP價:323元,贈紅利16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306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YES24韓國網路書店年度最佳書籍! ★上市3個月,狂銷10萬冊! ◎19世紀的英國海軍為何這麼強?因為英國王從不拖欠該發給人民的利息。 ◎清朝政府禁鴉片、美國引爆南北戰爭,主因不是維護人權,都是因為經濟。 ◎光是改變一條稅收政策法令,就讓清朝的人口成長40倍!突破四億。 ◎德國濫印鈔票不只導致通貨膨脹,最大的「負」作用是養大了希特勒。 原來,決定國力的,不是政府法力(執法能力)、不是軍力,是「錢」──財力。 本書作者洪椿旭,是韓國YouTube頻道「洪椿旭的經濟課筆記」主持人, 粉絲人數十萬以上, 致力將艱澀的經濟及金融市場知識,用簡單的故事傳達給大眾。 他說,國家能否強盛,隔壁鄰居是關鍵(例如隔壁的有錢國家帶動旅遊經濟), 人民要有錢,就是千萬別跟中央銀行作對(利率高低會影響股市房市和投資設廠)。 因為,決定世界歷史(和你的發跡史)走向的, 是經濟,貨幣,和決定這所有一切的中央銀行。 ◎想贏得戰爭,船堅炮利不如雄厚財力! 19世紀稱霸歐洲的拿破崙,最後為何慘敗?原來輸在財政。 明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啟了大航海時代,為什麼是荷蘭人掌控世界貿易? 一切要歸功於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銀行。 ◎自給自足,弱了漢;稅收政策,強了清 漢武帝征服朝鮮,還派張騫出使西域,但為何到了東漢就一整個弱掉? 原來,問題出在「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人民不想再遷徙與移動, 大大弱化了當時的市場力和生產力。 而造就出太平盛世的康熙皇帝,則利用「攤丁入地」的稅收政策, 讓人民願意生孩子又養得活,迅速將中國人口推向四億,創造出太平盛世。 ◎人口充裕是紅利,還是技術發展的阻礙? 工業革命不會在中國和日本發生? 因為康熙讓中國人口過剩,根本沒必要製造昂貴的機器替代人力, 日本則出現了「勤勉革命」,以勞動力實現經濟增長。 英國呢?因小麥產量不足影響人口成長,只好發展技術,反而引爆工業革命。 ◎大蕭條曾出現的危險信號,現代也通用 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前,曾出現兩個重要訊號,其中一個臺灣目前也看得到。 泡沫經濟使日本停滯20年,這個政府犯了那些錯?臺灣可以避免嗎? 1997年外匯危機後,韓國經濟得到了增長,但失業率和自殺率還是居高不下? 金錢和歷史分開讀,很乾;擺在一起讀,你就能過得很滋潤, 美國股票現在到底能不能買?哪些指標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 又是誰,將主導你錢包的厚薄?讀史唄。 推薦者 「歷史說書人」團隊/柯睿信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版主/Freddy 時空偵探・文化工作者/宋彥陞

目錄

推薦序一 檯面下的祕密,從「錢」說起/柯睿信 推薦序二 掌握歷史脈絡,可以更自在的度過每一次的景氣循環/Freddy 推薦序三 錢為什麼變薄了?經濟邏輯和你我大有關係/宋彥陞 序言 用金錢了解世界史 第一章 想贏得戰爭,船堅炮利不如雄厚財力 01 英國為什麼能有強大海軍?他們不拖欠給人民的利息 02 最早的證券市場,和荷蘭的土地政策有關 03 軍隊強悍、經濟羸弱的西班牙 04 16世紀的物價革命,使資本主義開始發展 05 阿姆斯特丹銀行,荷蘭掌控世界經濟霸權的原因 06 信心、信譽與金融危機 07 千年老二法國,輸在「財政戰爭」 08 利率高的國家往往不是最佳投資選擇 第二章 自給自足莊園經濟,弱了漢;稅收政策,強了清 01 明朝倭寇猖獗,其實很多都是中國人 02 美洲大陸的白銀,推動了一條鞭法 03 莊園經濟使漢朝開始了500年的下坡路 04 直到明朝,中國一直比西方富裕 05 明朝滅亡的原因──氣候變化 06 改變稅收政策,使清朝的人口突破4億 07 貨幣供應減少時,經濟會出現疲軟 第三章 人口是紅利,還是技術發展的阻礙 01 為什麼清朝時,中國沒有發生工業革命? 02 人口過剩,阻礙了技術發展 03 英國為什麼沒出現「人口爆發」?原因出在小麥 04 工業革命的資本,來自毒品 05 為了奴隸制宣布獨立,一切都是經濟! 06 有錢的鄰居很重要 第四章 大蕭條曾出現的危險信號,現代也通用 01 第一次世界大戰,純屬偶發事件 02 德國的超級通貨膨脹,造就了希特勒 03 1929年美國股市暴跌,槓桿投資惹的禍 04 金本位制,限制了中央銀行的作用 05 股價暴跌的應對方法,下調利率 06 銀行危機引發了金融恐慌 07 減少財政支出,會引發更嚴重的經濟蕭條 08 拋棄金本位制,德國才能夠迅速崛起 09 經濟蕭條露出端倪時,一定要果斷行動 第五章 金本位制崩塌以後,美元主導的世界 01 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憑什麼? 02 狂印美鈔,都是為了發展世界經濟 03 黃金本位制的消失,造就了「美金」 04 國際油價,得看美國臉色 05 油價下滑,和低油耗汽車有關 06 不要和央行作對! 第六章 從能買下整個美國,到失去20年的日本經濟 01 《廣場協議》,日本步入泡沫經濟的第一步 02 美國「黑色星期一」,捅破了日本的泡沫 03 想賣的誘惑高於想買時 04 加拉巴哥現象,日本的房地產市場危機 05 房地產價格泡沫化的逆財富效應 06 20年了,為何日本政府束手無策? 07 一切都是財政緊縮政策惹的禍 08 寬鬆貨幣政策,各國都在做 第七章 1997年全民捐黃金運動,韓國怎麼了? 01 過去50年,人均所得提升了300倍 02 美軍推動的《土地改革法》,是發展的基石 03 低利率政策,使出口企業蓬勃發展 04 「日韓製造」風靡美國,受益於越戰爆發 05 1997年外匯危機,歸咎於固定匯率 06 海外投資者接管銀行,實現利率自由化 07 高失業率,是外匯危機的後遺症 08 不要執著於健全的財政政策

序跋

我在20年前就已曾構思這本書,但因為種種原因終究未能下筆。2018年末的某一次會議成了我著手寫這本書的契機。有一位與會者在前瞻金融市場的未來時斷言:「我相當看好2019年的全球證券市場!因為這一年是川普(Donald Trump)總統任期的第3年,為了競選連任,他一定會竭盡全力提振證券市場。」 事實上這類言論我們常常在各種媒體,以及許多演講和講座上聽到,但是把經濟狀況或前景聚焦於某一特定人物的「意圖」或「個性」加以闡釋,這合適嗎?我認為並不妥當,以這種方式來預測本身就帶有很多的局限性。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在19世紀初,曾經稱霸歐洲的拿破崙(Napoleone Buonaparte),他曾在歐陸戰場贏得無數次戰役,甚至有人稱他為「戰無不勝」的軍事奇才,不過他的結局卻很悲慘。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一役中敗於英國威靈頓公爵(Dukeof Wellington)統帥的聯軍,後被放逐到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直到1821年孤苦的在島上去世。 如此天才的戰略家,最後結局怎麼會如此悲慘?有些觀點認為,在滑鐵盧戰役中,只要普魯士軍隊晚到戰場一個小時,法國就會取得決定性勝利,歷史也會改寫。但我看未必。因為滑鐵盧戰役之前,在西班牙的薩拉曼卡(1812年)、俄國的博羅金諾(1812年)以及德國的萊比錫(1813年)等戰場上,拿破崙的軍隊就一直節節敗退。 那麼,把拿破崙引向敗亡的因素究竟是什麼? 當然,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二十多年的連綿戰火,使兵力資源枯竭這一點可視為直接原因,但是也絕不能忽略當時英國具有壓倒性的經濟優勢這一條件。 俄國違背拿破崙的「大陸封鎖令」(按:continental system,1806年於柏林宣布啟動,旨在禁止一切來自英國的貨物登陸歐洲大陸),恢復對英貿易,西班牙人也幫助英軍展開游擊戰,所有的一切,歸根結柢都是因為英國提供了價廉物美的工業產品與充足的糧食。 拿破崙的戰爭留給我們的教訓也適用於證券市場。美國的卡特(Jimmy Carter)和老布希總統分別於1981年和1993年競選連任失敗,原因是什麼?難道他們在執政第3年(1980年和1992年)不想提振證券市場以助競選連任成功嗎? 然而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粉碎了他們的夢想。1993年末,布希的競爭對手柯林頓的競選口號——「笨蛋,問題在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之所以引發人們強烈共鳴,也正是因為經濟不景氣。 當然,我並不認為近期證券市場會崩潰。任何人只要對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後,全世界的中央銀行應付經濟不景氣的方法有所了解,同時看到我們現在這種相對來說「強勁期長,萎縮期短」的經濟景象,就會認同這一點。 最近的例子就是美國,美國經濟從2009年3月觸底以後到現在,也就是在我寫這本書的此時此刻(2019年),一直在保持著強勁趨勢。因此,現階段世界經濟因極端萎縮而陷入困境的可能性並不大。我只是反對僅僅以美國總統的個性或競選連任的動機來預測世界經濟的未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我著重於觀察那些決定世界歷史進程的大事件及其背景,以便拓寬和加深我們了解世界的廣度和深度。當然,僅靠這一本書是難以解答所有疑惑的,我只是希望這本書有助於讀者了解世界史的另一面,即不要僅限於研究那些歷史英雄人物所起的作用,也要關注更為深層的其他因素。

內文試閱

英國為什麼能有強大海軍?他們不拖欠給人民的利息 對19世紀初稱霸歐洲大陸的拿破崙來說,最為危險的敵人是英國。為了牽制法國,英國不僅主導了7次針對法國的同盟,也持續的支援了當時被稱為「法國後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叛亂(以下稱「半島戰爭」)。在1812年的薩拉曼卡戰役中,戰敗法國軍隊的也是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國大軍。 在半島戰爭中英國海軍取得了令人仰視的存在感。他們保障了從英國到葡萄牙的海上供給線,在軍糧、火藥等必需的軍事物資供應,也比地理位置上較為相近的法國更具優勢。而這是因為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海軍司令納爾遜(HoratioNelson)擊敗了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掌控了制海權。 讀到這裡,讀者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英國為什麼能夠培育出一支戰無不勝的海軍? 拿破崙一世登上皇位後的法國,統治了除了俄國和英國之外的歐洲大部分地區,不僅人口比英國多,而且也具備了培育海軍所需要的經濟力量。雖然人均收入較英國低,但因人口基數大,1780年法國的國民生產毛額(GNP)達到英國的兩倍以上。 如果僅僅從可投入擴充軍事力量的財力看來,法國很顯然更為有利,可以製造出更多的戰艦,即使在局部戰鬥中失利了,也有很大的可能成為戰爭的最終勝利者。 所謂戰艦是一種可以排成一列並向對方進行炮擊的戰鬥船。而在當時,想打造可以發射火炮的船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許有人認為,只要把火炮放在甲板上開炮不就完了嗎?但如果真那麼做了,船舶就很可能因失衡而導致沉沒,所以必須把火炮安裝在吃水線(船浮在水上時和水相接的警戒線)下的船體內部進行發射。 而這裡也有工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要在船體兩邊做出經防水處理的炮門,二是要處理好開炮時產生的強烈的後座力。解決後者的技術來自荷蘭和葡萄牙發明並改良的卡拉維爾帆船(caravel)。這類船以超群的平衡能力吸收了火炮發射時產生的後座力,並且具備了用輪子緩衝的發射臺裝置,在戰艦中使用這一技術,後座力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 這在當時被視為最尖端的技術,所以戰艦的價格當然很昂貴。而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司令所乘坐的「勝利號」戰艦(HMSVICTORY)就裝有104門大炮。 還有一個問題則是造船的木材要從瑞典和北美進口。建造一艘「勝利號」戰艦,單是松樹一種木材就需要6千棵,費用可達6.3萬英鎊,如果按照現在的價值換算,超過110億韓元(按:約新臺幣2億7,550萬元)。況且,這只是建造船隻的費用,還不包括火炮的生產以及士兵的費用(木制帆船使用30至40年後,會木爛水漏,因而不能繼續使用,實屬價格昂貴且使用期短的資產)。 那麼英國是如何做到建造和維護其龐大的艦隊的呢?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 North)注意到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以光榮革命為起點,英國的國債利率急劇下降,因此在與法國等敵對國家的競爭中能夠占據優勢。 光榮革命以前英國政府的國債利率遠遠超過10%。利率之所以如此高,是因為英國斯圖亞特王朝(The House of Stuart)頻繁不履行債務。 這裡可以舉個典型的例子:1671年,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停止支付債券的利息和本金,這對那些大量購買政府發行的債券,再小額銷售給富有階層的倫敦金融業者們帶來了致命打擊。 而英國王室會宣布不履行債務的原因,是當時國家財政並不穩健。查理二世的父親查理一世(Charles I),之所以會引起當時的國會議員奧立佛.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率軍發起內戰並被處死(清教徒革命),也是因為建造戰艦徵收的特別稅——造艦稅,導致貴族和金融業者們的反抗。 雖然英國的清教徒革命帶來了共和制,但是克倫威爾逝世之後,1660年皇室又復辟了。繼查理二世後登上王位的詹姆斯二世(James II)並未吸取教訓,反而開始恣意徵收「壁爐稅」等眾多稅種,導致了以議會成員為首的納稅者們的強烈反抗。其結局是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們發動了光榮革命,並攆走了詹姆斯二世。 英國議會將荷蘭的威廉三世(Willem III van Oranje)推崇為新的國王,條件是徵收新的賦稅必須經過議會同意,以及不能隨意掠奪國民的財產。從此,英國政府再也沒有一次延遲支付過債券的利息和本金,這是因為政府認識到,如果國王隨意課稅或者延遲支付債券利息,就可能會立即引發人民革命。

延伸內容

推薦序一 檯面下的祕密,從「錢」說起
◎文/柯睿信(「歷史說書人」團隊) 在我們過去所學的歷史中,總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國家忽然興盛起來,成為當地呼風喚雨的霸權,但又因為幾個錯誤的決定,或者不重要的小事,轟然倒下,荷蘭與西班牙帝國崛起都是典型的例子,不過我們似乎把這些興衰輪迴看得太尋常,以致在觀看歷史時,總不將眼光拉得更深,只是做出一貫的嘆息,並將所有原因歸咎於膚淺的表面原因。 如果只盯著歷史的表皮,並不能清楚了解真正的情況是如何,舊時代的史書往往以個人,或者政治作為出發點,比較複雜且宏觀的「經濟層面」常被視而不見,然而想要清楚解釋社會發展的脈絡,絕對不能缺少它。 以金錢的角度來看待歷史,可以發現許多檯面下的祕密。美國經濟大蕭條為什麼會持續那麼久?為什麼有些國家在二戰結束後經濟無法迅速恢復往日水準?許多人只會簡單用「當時的金融體制尚未成熟」一筆帶過。不過歷史哪有那麼簡單? 其實這背後隱藏著諸多複雜的專業經濟知識,例如廢除金本位制、下調利率、擴大基礎建設等政策;各個國家有不同的應對方法,而這些方法是否有效,也決定了國家在未來20 年內是衰敗還是興起。 此書最吸引我目光的地方,在於作者並非正統的歷史學者,洪椿旭是經濟學博士,具有專業的股市金融分析能力,出版的相關著作也甚為眾多,至今已經出版了十餘本著作,在韓國本地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在本書中,作者以專業的經濟學角度回首過往歷史事件,用簡潔有力的方式建立了流暢的時間與空間脈絡,並以完整的資料呈現出來。 從西漢後期中國以迂腐的莊園文化取代活絡的市場流通,到19世紀初英國看似僥倖得勝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乃至1997年導致韓國宣布破產的亞洲金融風暴。作者跨足東西方,以經濟剖析局勢發展,藉此推導出歷史的演變與興衰,繁雜的知識立刻變成了清晰的脈絡,躍然紙上,讓我們一目了然。 作者也在一些小細節上,彰顯出自己獨特的觀史魅力,比如1760年的工業革命,作者認為使英國人邁向成功的因素來自於穩定的資本力量,而這些經濟收入來源,與中國的鴉片貿易有非常大的關係。 早在鴉片戰爭之前,英國便已經開始進行鴉片販賣,由英屬殖民地印度生產的巴特納鴉片,源源不絕的從沿海輸往內陸各地,成為英國平衡對清朝貿易逆差的重要商品。工業革命不是偶然,技術發展雖至關重要,但背後也得擁有促使進步的原動力。 仔細想想,歷史上發生的一切災難或革新,其背後所牽扯到的,其實都是錢的問題。相信讀者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能激發出不一樣的見解,看出經濟學的趣味,以及歷史學的廣博。
推薦序二 掌握歷史脈絡,可以更自在的度過每一次的景氣循環
◎文/Freddy(「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版主) 如果把我個人的藏書做個統計,經濟金融史應該會占有相當的分量,很高興《金錢決定歷史,我決定好好讀史》也成為我書架上的一員。身為一個曾經夢想成為經濟史學家的現役投資機構研究員,只要看到市面上有不錯的經濟金融史著作,我都會忍不住翻閱並且帶回家閱讀,除了興趣使然,經濟金融史總是能為我的投資思考帶來更有意義的洞察,並且轉變為能說服專業投資機構的內容。 談到歷史,就得先區別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我們所見的歷史,往往是前人對歷史事實的解釋。解釋相當於自身觀點的陳述,當閱讀更多各自獨立的觀點,我們就會越趨近於歷史事實的樣貌。本書和其他優秀的經濟金融史著作一樣,是以金融制度為經緯,跨越國別與年代,帶領讀者編織出人類發展進程的樣貌。 運用經濟與金融視角來解釋歷史有個好處,那就是能夠在盡可能排除主觀因素的情況下,更清晰的看到世界歷史發展的因果關係。 17世紀西發里亞體系確立主權國家與現代國際秩序後,國家與政府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要角。而政府的政策制定,不僅要考慮到社會與文化情感的因素,甚至可以說經濟與就業可能才是更主要的思考面向。 另一方面,金融總是往潛在經濟報酬率與生產力最高的地方流去;反過來說,追蹤金融流向,往往能判斷經濟與生產力的發展方向,甚至能預測以這個主權國家為主體之地區的大致走向。 如果從人類和市場的自利行為出發,你也會發現科技會為了提升生產力而不斷進步,金融同樣會流向潛在報酬與生產力最高的產業與企業,而這些產業與企業造成的壟斷局面,總是會被政治與法律規管,讓政府抑制逐漸升高的貧富差距。 由此可知,不論是從國際政治這種由上而下的觀點,還是人類自利行為這種由下而上的視角,金融和經濟都在中間扮演加速器的角色。研究金融和經濟在歷史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理解人類過去如何發展,未來又將何去何從的錨點。 不過,我們研究經濟與金融的歷史,也不是為了要從中複製貼上某一段發生過的事情,然後直接套用為判斷依據,這是想運用歷史作為力量者的大忌,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更是做出不良決策的因素。 不論是個人投資、企業營利、政策制定,過程中一定有非常多的變數,所以很難把歷史經驗直接套用,畢竟時空背景不同,科技有所差異,市場制度也因為過去的錯誤發生了變化。 但我們可以找出某些再三發生的模式,從中發現不論科技與環境再怎麼進步與變化,人性總是在恐懼與貪婪之間擺盪的現實,並學習如何從某些規律中跨越這些恐懼與貪婪,做出更好的決策。 而更進一步,以經濟與金融史為基礎,再逐步加入科技、政治與制度、社會與文化,你會發現當知識層層堆疊上去的同時,自己也會對局勢產生獨到且全面的見解。當多數人因為資訊科技進步,變得更難以辨識訊號與雜訊的差異時,掌握多面向歷史脈絡的人,可以更自在的度過每一次的景氣循環。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每一個人,尤其是投資者需要研究經濟與金融史的原因,而本書是建立經濟與金融歷史視角的一本入門好書,在這邊推薦給大家。
推薦序三 錢為什麼變薄了?經濟邏輯和你我大有關係
◎文/宋彥陞(時空偵探・文化工作者) 在美國歷任總統當中,老布希(George H. W. Bush)堪稱是「成也經濟,敗也經濟」的代表人物。1988年,他以著名的「聽好了,不加稅」宣言打贏總統大選,並在波斯灣戰爭、冷戰等重大事件領導美國邁向勝利,成功把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提升到嶄新高度。 另一方面,老布希為了改善龐大的財政赤字,被迫違背不加稅的承諾,卻仍然無法重振國內的低迷景氣。到了1992年,競選對手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抨擊他過度輕忽經濟議題,甚至推出「笨蛋,問題在經濟」作為競選口號。最後,老布希便以202張選舉人票的巨大差距黯然退場。 關於經濟這回事,相信大家都聽過「一文錢逼死英雄漢」這句話,用來形容金錢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不過,想要弄清楚金融體系如何發展成現在這副模樣,我們不能僅僅只關注臺灣的經濟現況,還要進一步了解當前的國際局勢。 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各地區的經濟活動逐漸整合進國際市場,導致世界各國越發休戚與共。是故,一旦發生區域性的金融危機,幾乎所有國家及其人民都無法完全置身事外。 話雖如此,多數民眾並不具備經濟學的專業知識,我們也未必熟悉國際局勢的發展和走向。有鑑於此,本書作者洪椿旭先生透過金錢的角度解析近代歷史進程,嘗試幫助讀者釐清許多關鍵事件背後的經濟邏輯。 就以大家耳熟能詳的「工業革命」來說,很多朋友知道中國的社會總生產量,曾經長期領先西方國家,卻不清楚為何工業革命發生在相隔萬里的英國而非中國。 對此,本書精闢的指出英國之所以出現工業革命,在於當地工資相對昂貴,資本家有充分的動機研發機器設備,以減少對於人工的依賴。與此相對,同時期的中國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可以透過長時間、高強度的勞動實現經濟增長,故而缺少生產機械化的強大誘因。 又以三十多年前的日本泡沫經濟為例,本書詳細分析了1985年的《廣場協議》如何對日本的匯率、股市和房地產造成影響,接著闡述日本的中央銀行在危機發生時,採取哪些錯誤的財政政策,終於讓日本陷入長期不景氣的泥淖。看在今日的國人眼中,無疑具有強烈的警世意義。 身處萬物皆漲、薪水不漲的時代,我們不時會發出「錢變薄了」的無奈喟嘆。即使金錢並不是解釋日常生活乃至國際局勢的唯一答案,一味無視經濟邏輯,則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思考窠臼。相較於多數學者習慣用艱深難懂的術語和圖表解釋經濟現象,本書透過大家熟悉的歷史事件講解其背後的經濟邏輯,幫助我們搞懂甚至預測現代經濟的發展趨勢,誠摯推薦給關注金融體系或是國際局勢的讀者朋友。

作者資料

洪椿旭(홍춘욱)

韓國頂尖經濟學家,高麗大學經濟學碩士明知大學經營學博士。 從1993年12月進入韓國金融研究院開始,先後任職過KB國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國民年金基金運用總部投資運用組組長、KIWOOM證券研究中心投資戰略組組長等,目前是EAR Research的代表,也是崇實大學金融經濟系兼職教授。 《朝鮮日報》和fnguide於2016年評選為「最受信賴的分析家」,作為房地產、金融領域、國際經濟前景的專家,多年來一直是各種媒體的頭號採訪人物。著有《匯率的真相》。 透過部落格〈看待市場〉和讀者進行第一線交流:blog.naver.com/hong8706

基本資料

作者:洪椿旭(홍춘욱) 譯者:金勝煥 出版社:大是文化 書系:Biz 出版日期:2021-05-27 ISBN:9789865548605 城邦書號:A9400226 規格:平裝 / 單色 / 272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