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傳記
竹聯:我在江湖的回憶。臺灣第一部幫派主持人親筆史記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竹聯:我在江湖的回憶。臺灣第一部幫派主持人親筆史記

  • 作者:柳茂川
  • 出版社: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2020-02-03
  • 定價:360元
  • 優惠價:9折 324元
  • 書虫VIP價:306元,贈紅利15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90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四海、洪門、竹聯,臺灣各幫派大老,首度聯合現身。 耗時五年親筆寫作、親自查證,超過100位幫派兄弟具名力挺真實性。 匯集文山、四海、中和、三環、萬字、竹聯、虎盟、血盟、三張犁、北聯、牛埔…… 詳實記錄各大幫派與人物間恩怨情仇, 是臺灣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由幫派主持人親筆撰寫的發展史。 你知道臺灣幫派具有哪項「全球唯一」的特色嗎? 臺灣幫派與國民政府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糾葛,源起何人? 三大懸案、一宗疑案:江南案、林義雄家族滅門案、陳文成案、華銀金庫搶案…… 誰是真兇,誰是主謀?本書作者還原現場、抽絲剝繭。 「想當兄弟?找我大哥柳茂川吧。」 民國四、五十年代,想入幫派,常常會聽到這句話。 在竹聯崛起的過程中,背後真正的謀略者, 其實是隱身幕後、江湖人士所尊稱大哥的柳茂川。 柳茂川,竹聯幫元老之一,是臺灣幫派發展史中最傳奇的人物。 多數人對這名字都感到陌生,因為現在提到竹聯,你只會想到陳啟禮。 其實,柳茂川與陳啟禮,並列竹聯「陰險」人物, 柳茂川是「陰」,總在暗處規畫籌謀,運籌帷幄,陳啟禮是險,站在前線負責行動。 臺灣早期幾大幫派,包括四海、竹聯、中和、虎幫等, 多數是學生組成(像是板橋中學、大同中學、文山、新莊、南強中學), 結幫的目的,純粹為了自我保護、好玩打鬧、追求時髦與認同感, 跟現在為了生活,而把「兄弟」當成一種職業大不相同。 所以,舞照跳、書照念、妹照把、架照打、遇到警察火速撤離…… 就是柳茂川、陳啟禮和所有這些幫派大哥,年輕時的共同回憶。 柳茂川是新文山幫的建立者,之後參與竹聯幫,懂戰術、重人和、善斡旋, 之後成為三大幫派的主持人, 在四海幫獨大、不斷突襲各幫派年代,成功整合「反四海聯盟」。 在竹聯因快速發展,導致兄弟反目,自相殘殺之際,他重整竹聯,重建道上秩序, 因此和陳啟禮並列竹聯雙龍。 從讓竹聯幫真正闖出名號的「對牛埔幫之戰」, 到四海與竹聯的最後一戰——東王西餐廳的對決。 從老舊黑社會幫派走入歷史前的最後掙扎——三張犂幫大老李存果為弟報仇事件、 四海幫大老陳永和被刺之謎、竹聯冷面殺手劉煥榮之死, 一直到江南命案——一場情治機關的鬥爭, 柳茂川成功保住陳啟禮、吳敦性命,免被政府高層透過一清專案滅口。 每個重大事件,你都可以看到柳茂川扭轉歷史與江湖的縱橫家身影。 問這位高齡80歲的臺灣高輩分的當年幫派老大, 如果人生重來,還要再走一回幫派生涯嗎? 柳茂川說:「熱血少年只知義,現代幫派只看益。」 替臺灣江湖發展史,下了最好的註解。 作者記述都是真人真事,且重要事件均由當事人、知情人士互相印證後才定稿, 為最接近真相的臺灣幫派史。 老四海三劍客之一/袁雲剛 三張犁幫老大、反四海陣營主盟人之一、中國洪門五聖山山主/李存果 與竹聯幫元老大將陳功齊名,基竹領袖之一/林建發(肥婆) 文山幫幫主、中國洪門聖文山山主/李松林 淡水兄弟、柳茂川的親信弟兄/蔡慶暉 資深社會記者/王瑞德

目錄

推薦序一 冷兵器時代的戰術奇才——柳茂川/袁雲剛 推薦序二 扭轉歷史與江湖的縱橫家,帶領竹聯崛起/李存果 推薦序三 使竹聯走向崛起之路/林建發 推薦序四 茂竹貫川岳,終究不凋零/李松林 推薦序五 智慧加上得人心,真正大哥風範/蔡慶暉 推薦序六 隱身幕後的精神領袖,為竹聯寫下歷史/王瑞德 自序 我在江湖的回憶,替世界幫派史記一筆 前言 熱血少年只知道義,現代幫派只看益 第一部 只知道義氣的青春歲月 第一章 竹聯幫與四海幫,最初都是學生幫派 第二章 結盟就是兄弟,竹聯與文山的爭戰歲月 第三章 正式加盟竹聯,組合反四海陣營 第四章 矛頭對向盟友,演變為「四幫混戰」 第五章 四幫混戰後,竹聯最大規模重整 第六章 讓竹聯幫闖出名號的「對牛埔幫之戰」 第二部 臺灣江湖要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第七章 江南命案——一場情治機關的鬥爭 第八章 四海與竹聯的最後一戰——東王西餐廳的對決 第九章 手足相殘的歐帝威事件 第十章 老舊黑社會幫派走入歷史前的最後掙扎——李存果報弟仇 第十一章 四海陳永和被刺之謎 第十二章 竹聯冷面殺手劉煥榮之死 結語 艱難與不容易的歲月 附錄 早期竹聯演變

序跋

我在江湖的回憶,替世界幫派史記一筆 民國四、五○年代,是我們這一輩人在人生上的重要旅途。與我一起征戰江湖的老兄弟向我建議,把這段值得回憶的少年往事記錄下來,作為大家的共同記憶,而我也贊同這個想法。其原因有三個,讓我應該據實寫下這段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第一是現代人不了解距今半個多世紀前,當時大部分由外省學生組成的幫派。當年,學生幫派幾乎無涉及黑黃毒賭,只為兄弟、朋友兩肋插刀、路見不平而拔刀相助。多數人信守傳統的道德、道義及倫理,不同於現今犯罪謀利性質的黑社會。 且幫派中多數人在高中畢業後都淡出江湖,進入大專就學或就業,有不少人日後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例如老四海三劍客之一的袁雲剛(剛條),以家傳草藥懸壺濟世、救人於絕症,廣受讚揚;另一劍客吳國術(以第一名成績進入空軍官校,之後成為飛官),在一次飛行任務意外中,寧可放棄在臺北市內跳傘逃生的機會,也要讓戰機飛出市外,隨機墜毀殞命;吳自強(吳大塊)退出江湖後考上船舶設計學院,畢業後在海軍船舶設計中心服務,為海軍設計了登陸艇、快艇等,一直在高雄服務直到退休,之後在桃園定居。他們都是對社會做出貢獻、值得敬佩的人。 我於民國四、五○年代,學生幫派林立,百家爭鳴、刀劍拚殺的群雄並起時期,歷經文山、竹聯、四海、血盟四幫之間錯綜複雜、血腥又長期的混戰,且跨越刀劍冷兵器至槍械火器的熱兵器時代。因此,我有責任與義務將這段真人真事的祕辛公諸於世,讓現在的世人對當年的學生幫派,有一個正面的了解。 世界幫派特例:學生幫派主宰臺灣江湖 第二是當時學生幫派的成長與發展,是世界幫派史上的特例。世界上所有老舊黑社會都控制了資淺年少的學生幫派,而臺灣是學生幫派反而強壓在老舊黑社會之上。原因是學生幫派都經過長期刀劍拚殺而脫穎而出,老舊黑社會若想壓制或打敗戰鬥經驗豐富的學生幫派,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使用大量的槍械火器,但當時臺灣實施戒嚴,當局不允許任何個人或組織使用及擁有大量槍械。 特殊的戒嚴體制,也造就經過鐵血刀劍洗禮的學生幫派,主宰臺灣江湖的舞臺。它在以前沒有發生過,以後也不可能發生,這是世界幫派史上值得記載的事蹟。 我的老兄弟左五臧說過:「和全世界黑社會不同的是,臺灣現今的主流黑社會,不但不是淵遠流長的洪門(清朝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民間祕密結社,之後衍生出天地會。洪門遍及世界各地,尤其在港、澳、臺及東南亞、南洋均有影響力)與青幫(清朝雍正四年創立,幫會人士在初期以漕運為業,之後衍生出漕幫,以師徒輩分相傳),更不是曾以前輩姿態現身的南京幫、廈門幫、青島幫之類的職業性謀利黑社會,反而是以在學學生、外省子弟為主形成的各個幫派。」 這些當初純粹出自於自我保護或好玩、打鬧的幫派,多數隨著兄弟年歲增長而淡出江湖。諸如最老牌的學生幫派文山幫、盛極一時的血盟幫、人多勢眾的虎盟幫、南昌街的七星幫、中正七雄等;也有不少有戰鬥力的學生幫派與本省角頭,逐漸轉變成黑社會幫派,如當年稱雄江湖的四海幫、後來崛起的竹聯幫、北聯幫、松聯幫、一清專案後發展壯大的天道盟,還有歷史悠久的本省最大角頭牛埔幫、華山幫、芳明館、大龍峒等。這種以學生幫派為主流而演變成黑社會的例子,是世界黑社會幫派發展史上的特例。 第三是我從未利用組織的力量或家世謀求個人的利益,淡薄名利、低調處世。跟隨我的兄弟在年歲增長後,大都就學、就業或考上公務員,全身而退。他們雖然沒有得到金錢與物質的收穫,但安貧樂道,可以安度餘年。而我沒有一物留給大家,內心感到十分慚愧。現在,我把我們當年雖以鐵血刀劍掌控了江湖的舞臺,卻沒有作奸犯科的激情歲月記錄下來,作為大家的共同紀念。基於上述三個原因,促使我寫下這段真實的冒險往事。 寫下這段往事前,也經過幾個階段的醞釀與周折。我的幾個老兄弟很久以前就提過,要我寫下這段回憶。親信兄弟蔡慶暉建議用演義的章回小說形式撰寫,他有寫作的經驗及不錯的文筆,原本計畫由我口述、他來著筆。但我當時長居歐美,兩人的時間無法配合,若以演義的方式書寫,可能要費時多年。 後來經由友人聯繫,聯絡上另一位老兄弟左五臧,我們透過電話談了許多當年的往事。他說:「近年看到不少揭露臺灣黑社會的文章,總覺得似是而非,都有點局外人講局中事的味道,往往牽強附會、以訛傳訛。其實,談到近代臺灣江湖道上各幫派、角頭的起落興衰,本來應是一部絕好的小說題材。 「若是由親身經歷這之中多數恩怨情仇的茂川哥,以臺灣主流黑道異於全世界黑社會的組成和發展方式為經,帶出不同時代的各個人物,並以這些人物為緯,穿插比較戲劇化、有震撼力的情節,就能寫出一部富有可讀性且能傳世之作。」 我覺得他說得很中肯。江湖上幫派事務本來就是祕密,或參與者也只知道片面,不可能知道全局,更何況是學生幫派的四幫混戰,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四海三面受敵,而文山、竹聯、血盟又互相激烈拚殺,其中的恩怨情仇不是他人說得清楚的。 當時,我欣然同意左五臧的建議,然而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的回憶當年打殺往事,免不了入睡時有夢話與動作,加上我那時心臟不好,家人十分擔心我的健康狀況,不贊同寫作計畫。就這樣,我有一段時間不再和左五臧聯繫,後來經過了好幾年,我的健康狀況好轉,卻聯絡不上左五臧。直到之前我才知道他已離世好幾年,感到十分遺憾與難過,但他對這本書的構思與誕生是一個契機,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到了民國104年初,蔡慶暉認為不如以回憶錄的形式,以成長的每個階段與經歷,敘述江湖游俠的人生之旅。本書的記述都是真人真事,且每件重要事件均由當事人、知情人之間互相印證後才定稿。寫起來相當不容易且費時費力。但為了保證公正性、客觀性,且希望盡量還原各個事件的真相,我還是堅持這麼做,這與坊間的江湖故事截然不同。 在此我特別感謝接受我與舍弟娃子訪談的寇為龍(寇保,民國四○年代統率老四海並稱霸江湖)、陳自奮(阿奮)、袁雲剛、陳其湘、李存果、馬祖德、王國康、陳道鈞、林建發(肥婆)、李松林、蔡慶暉、梁先宏(驢子)、吳功、童強、王華五(老五)、黃大曛(黑馬)等多位兄弟的熱忱協助,以及潘金國與藍財旺夫婦的支持。 兄弟與政治,豐富了我的冒險人生 我的一生中,兄弟與政治和我形影不離、始終相伴,為我帶來多采多姿的冒險經歷。江湖有幫派、政治有黨派。沒有幫派組織的力量,個人在江湖上難以單獨成事;政治上若沒有黨派的力量、依存及培養,無法達成任何政治目標。我在幫派的組織、管理、訓練、作戰都能取得成績,是依靠江湖與政治兩者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就是成功的最大因素。 本書原本只準備寫到我出國留學前,但隨著文稿的展延,就連帶寫出這幾十年臺灣江湖上發生的重要事件:江南案、竹聯與四海激戰東王西餐廳、竹聯歐帝威事件、李存果報弟仇而砍殺陳玉洪、四海老大陳永和(大寶)被刺之謎、竹聯冷面殺手劉煥榮之死。和這些臺灣江湖要事相關的人物,都與我關係密切。 我是一個自小喜好讀書、待人接物和善的人。但因個性倔強,有著凡事都喜歡爭強好勝的浙江臺州人秉性,且嫉惡如仇,見不得不公平的事。這種個性使我這一介書生,能在激烈廝殺的四幫混戰中,脫穎而出而縱橫江湖。 本書能順利出版,要感謝李松林、左五臧、蔡慶暉、娃子協助構思、資料收集;也要感謝娃子進行文字整理、記錄。另外,也感謝大是出版社的費心費力,多虧出版社的幫助,這本書才得以問世。在此我由衷的表示感謝。 書內的敘述,大都是半個多世紀前的事,不免會有遺誤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指正。

內文試閱

熱血少年只知義,現代幫派只看益 民國47年,當時我正就讀高中,本著一腔熱情、滿腹道義,和一群性情相近的兄弟,促成文山、竹聯、三張犁、北聯及血盟五幫協同組成反四海陣營,使竹聯能寫下以弱戰強、以寡敵眾、化被動為主動的輝煌奮鬥史,而這也是一段艱辛的歲月。雖然時間已過去六十餘年,許多當年叱吒風雲的人物已不在世,甚至於從人們的記憶中逐漸淡去,但回憶起來,我們的年輕歲月仍有許多值得敘述的事蹟。 當時由板橋中學的學生與新莊中學的學生結合的四海幫,在老兄弟寇為龍、陳自奮、馮竹語、吳國術、袁雲剛、許特上、甫國東、李政國、李可萍、焦際良、黃毛、藺磊俠等人的帶領下,稱雄於臺北江湖。 以現今的眼光來看,幫派往往只是好勇鬥狠,因為衝突造成打打殺殺的場面。但在當時的學生幫派之間,彼此並沒有什麼利益的糾葛,多以道義為重,以就讀學校、人際關係、居住地域等地緣關係,而人為或自然的結合在一起,互相幫助與團結以對抗外來的力量,而逐漸形成大大小小以自我保護為目的的眾多學生幫派。其中以四海幫實力最為雄厚、名氣最大,占據臺北市中心西門町,所以與其他學生幫派的摩擦與衝突也就更多。 民國47年7月,我以文山區內、鐵路新店線(民國54年停止營運)上、木柵與溝子口幫的同學和兄弟為基礎,共同建立新文山幫。 稱之為新文山幫是有別於已退出江湖的老文山幫兄弟,以及部分老兄弟在新店線上建立的各文山支系,如新店幫、大坪林幫、景美幫、公館幫、水源地幫、古亭庄幫等。而新文山幫是另外新組合的系統,親愛精誠、團結一致、勇敢出擊,很快在江湖上打出一片天下,立足於大臺北。對外仍稱文山幫,繼承老文山幫的正統和優良的道義與倫理之傳統精神,並開始進擊四海陣營。 在草創的環境與條件下,我加強了新文山的戰鬥力,運用隱蔽而主動出擊的戰術,在敵明我暗的狀況下,新文山幫在攻擊強大四海陣營的戰鬥中,逐漸取得戰果。 創立於永和竹林路,簡稱竹聯 竹聯幫最早稱為「竹林路聯盟」,後來順口稱為「竹聯」,但民國40年代的兄弟都自稱「中和鄉」,認為竹聯是真正繼承了「中和幫」抵抗四海的精神,並認為竹子韌性強,雖孤葉單薄,但生命力極強,所以以「竹子」為標誌圖騰。 竹林路聯盟從中和幫衍生出來後,延續了中和幫的傳統,繼續抗擊雄據臺北的四海。但相比之下,四海幫涉足江湖早了5、6年,平均年齡也大了5、6歲,且居於主動與上升局勢,在戰鬥力與戰鬥經驗都難以比較的情況下,竹聯對四海的抗擊也與其他各幫派一樣,長居下風與處於被動的局面。 當時新文山與竹聯是結義聯盟的兄弟之幫,大家經常互相往來。起因為在竹聯對四海的戰鬥中,竹聯一直長期居於下風;新文山雖組建不久,但由於我的積極進取精神,對四海陣營的作戰取得多次有效戰果。而文山、竹聯兩幫的目標都是抗擊四海陣營,有幾位有見識的老兄弟認為,兩幫應更進一步的協同作戰,也可借用我的「以暗擊明」的主動出擊戰法。 且早期竹聯有一個優良傳統:不論哪個人士加盟竹聯,只要有能力,就會被大家推舉而擔任要職。當時血盟來的王國康,頗受大家的支持與擁戴;由文山來的修幼齊(紅鵝,擔任竹葉青[竹聯的青訓部門]老大)吸收了不少優秀的兄弟,是竹聯的人才儲備庫,這種廣納人才的優良傳統,後來經過我與啟禮淋漓盡致的發揮,也是竹聯往後能走上崛起之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竹聯兄弟中最早與我往來的,是創幫兄弟的章尊良(山雞)。他的二哥大雞與我是好友,曾經來過我在溝子口的家裡幾次,我們還蠻談得來,之後不幸溺水而亡;大哥小雞哥(章尊紀)則是文山水源地老兄弟。尊良過去曾跟我說:「你來主持(竹聯)戰鬥,我們現在的兄弟都會支援你。」雖然時隔近六十餘年,我還記憶猶新,所以尊良才是最早提議我主持作戰並跟我合作的人,而不是外界認為,啟禮是我最早的合作者。尊良的這個建議,對竹聯往後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 盛年不重來,我在尚武背景中長大 一個人的童年時期經歷對塑造其人格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我的家族在我幼年時的教育,對我一生的成長帶來極大的影響。 我的家族是傳統的軍人世家。祖父柳曉青,號雲壽,前清以秀才入武備學堂,開風氣之先,任職浙江新軍,為浙江軍界先輩,早年參加光復會與同盟會。父親柳傑,字際芝,黃埔軍校五期。母親鍾文金,中央軍校15期,早期唯一的女性步兵上校,第3、4屆臺北市議員。伯父柳際明名善,保定軍校8期,對日抗戰時期,以井田阻塞戰重創日軍。 另外,我還有一個堂哥柳茂筑,陸官29期畢業,堂妹柳茂秋及小叔所生的堂兄弟柳敏。我還有一位弟弟娃子,他也是建議我儘早寫回憶錄的人之一。 民國38年,我和家人到了臺灣。從基隆上岸後,暫時住在姨父周再華位於和平島面海的小別墅裡。過了一個多星期,我們就搬到桃園民族路上一棟日式的大房子。那是大伯父的房子,是政府配給高級將領的。因為房子很大,所以伯父分了一半給我們居住。 當時桃園有兩所國民小學,一所是靠近虎頭山忠烈祠的東門國小,另一所是離家不遠的桃園國小,我當時就讀的是桃園國小。 我在桃園讀小學期間,堂哥柳茂筑正好讀桃園中學。在他的年代,有名氣的幫派有十三太保、十八羅漢、十五雄獅、海浪等。我那時候年紀還小,頂多只是打打小架,還沒有什麼幫派概念。不過茂筑哥偶爾會帶著他的腳踏車,和我一起搭火車到臺北後,騎著腳踏車載我與他的海浪兄弟見面。我因此認識了如許國、萬獅同、高遠普這幾位老哥兒們,這算是我最早接觸江湖兄弟的開始。 民國45年左右,我認識了一個小我兩屆的學妹,陳小瑛。小瑛長得甜美又親切,是大家心目中的大美女。後來我在古亭區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小瑛就讀強恕中學的哥哥——陳啟禮(民國46年陳啟禮自強恕中學初中畢業,就讀南強中學高一,之後再回強恕中學讀高中)。 啟禮小我2、3歲,但跟我同年級(因為我進桃園國小時,降級兩年級),他也是在四川出生。啟禮當時還沒開始混兄弟,是行為非常端正的人。他的家庭可說是法界世家,父親陳鐘是位法官,母親是書記官。啟禮的父親是一位斷案的能手,許多困難的案子他都能審理得很清楚,是一位難得的好法官。 江南案——一場情治機關的鬥爭 民國73年10月15日,則發生了對臺灣的政治有極大影響的江南案:撰寫《蔣經國傳》的作家江南(本名劉宜良),在美國加州的舊金山,被謀殺於其寓所的車庫外,震驚了海內外的華人,兇手是陳啟禮、吳敦與董桂森。 根據當時情報局的說法,劉宜良為在美工作的情報局人員,因屢次洩漏情報,因此才決定要制裁他。但劉宜良親友堅信,劉宜良是因為撰寫了《蔣經國傳》,揭露政府機要祕辛,又將為當時曾多次公開批評國民黨的吳國楨寫傳記,擔心書中內容會對蔣經國或政府不利,所以才會動手。 江南案與陳啟禮的江湖人生也有密切的關聯。竹聯在江湖與社會上的影響大了,啟禮也就涉入這個社會的事情深了,不然情治單位怎麼會找他去刺殺江南。 凡事都有它的一體兩面,啟禮雖然在內外皆有敵對的力量,但自民國50年代末期,他在社會上的名聲很大。由於啟禮的名氣大,社會上的各界人士也開始注意他,企業界的第二代也想認識他並進一步與他交往,在和外界互動的過程中,我想他也可能與政府體制內的一些單位有了接觸。 蔣孝勇先看上他,透過自己身邊親信向他示好、拉攏,他們就有所來往。蔣孝武與蔣孝勇從小感情就不好,蔣孝武見蔣孝勇養了陳啟禮這隻「老虎」,他當然不能坐視不管,不過那時候他們都沒擁有實權的職位,中央黨部有人想拍蔣經國的馬屁,把兩兄弟放上中央委員的候選名單,蔣經國知道了,就生氣的將兩兄弟的名字劃掉。這件事是我親聞的真事。 後來蔣孝武出任了「國家安全會議」的執行祕書,控制了情治單位,進而掌控特種部隊的裝甲兵。在那時候他也想拉攏啟禮,掌控這股民間江湖上的力量。中國自古以來朝中權貴也結交江湖人物,清初雍正是皇子時也遊歷與結交江湖人物。這時的啟禮已廣泛與社會各界來往。 ——分別摘錄自〈前言〉、〈第一章〉、〈第七章〉

延伸內容

【推薦序一】冷兵器時代的戰術奇才——柳茂川
◎文/袁雲剛(老四海三劍客之一) 茂川接受多位兄弟的建議,把當年臺灣江湖上的重要事件,翔實的撰寫成回憶錄。我也認為重現當年的歷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當年茂川和我雖然身處對立陣營,立場不同,但私下是有多年交情的老朋友。過去我們一起就讀文山中學,是高中同班同學,又有親戚關係,所以我也就欣然同意為本書撰序。 我們都是在民國四、五○年代,使用刀劍冷兵器時代的人物。那個短刀捅刺、長兵(指武士刀與指揮刀)砍劈的激情年代,也是以勇氣與技能拚殺的時代。在那段滾滾的時間長河裡,不知孕育了多少英雄豪傑。 四海幫與竹聯幫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競爭中,茂川是貫穿這個時期的關鍵人物。自民國47年起,他領軍文山幫對四海幫採取攻勢,而中和鄉(今中和區)豫溪路口小弟斷手事件促使他加盟竹聯,這是四海與竹聯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竹聯的戰力遠不及四海。四海無論在年齡、作戰經驗與實力上,都比竹聯更有優勢。四海自在寶泉冰店砍傷竹聯、多次雨夜進襲,到豫溪路口事件,都是主動出擊並占上風。 但後來茂川澈底改變竹聯的戰術,他在竹聯艱難的情況下,仍堅持採取游擊進襲的方式,以積小勝為大勝。他廣招新人、培訓新血,更以外交手段,聯合三張犁與北聯兩方人馬,合兵一處以進襲四海,又統領文山、竹聯、血盟三幫,形成反四海陣營,長期和四海周旋,讓四海面對一個跟以前完全不一樣的對手。 在刀劍冷兵器時代的拚殺中,人的素質與數量是重要的致勝關鍵。茂川把握了這個重點,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戰術奇才,且不斷廣招新人、培訓新進,在短期內,將他的兄弟組成一支能征善戰的隊伍,縱橫大臺北。 臺灣江湖從刀劍冷兵器時代,過渡到槍械火器的熱兵器時代後,茂川意識到,「人」不再是致勝的絕對關鍵,但人的素質與數量仍相當重要。他以多元建堂的方式來無限發展,使竹聯在臺灣幫派長期的發展上占有優勢。 茂川在刀劍冷兵器時代的拚殺中脫穎而出,對那個時代的留戀,自然難以割捨。但臺灣江湖世代與時俱進,槍械火器的優勢已成為戰鬥取勝的關鍵。在往後的變局中,逐鹿中原,問鼎天下,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推薦序二】扭轉歷史與江湖的縱橫家,帶領竹聯崛起
◎文/李存果(三張犁幫老大、反四海陣營主盟人之一、中國洪門五聖山山主) 回憶半個多世紀前,民國47年10月下旬的一個傍晚,茂川與陳啟禮代表竹聯,來與我等多位三張犁兄弟結盟聯拜。那時正值中和鄉豫溪路口小弟斷手事件不久,是竹聯處境艱難、亟需支持的時刻。兄弟有難,義不容辭,我於隔天下午就發兵前往西門町,進擊四海。 在那段關鍵時刻,茂川善用他的組織長才與人際關係,讓竹聯一面積極的以連續突擊來回擊四海,一面匯集三張犁、文山及北聯三幫力量,形成反四海陣營,牽制、削弱四海陣營,破解四海一貫使用而無往不利的戰術:一對一個別擊破。 於是,強大的四海落入多面作戰的被動局面。臺北江湖自此進入四海陣營與反四海陣營的合縱連橫之戰國時代。從民國四○年代後期開始,到民國五○年代中期,四海逐漸失去主導江湖、獨霸天下的地位。 茂川與我均是刀劍冷兵器時代拚殺出來的人物。這位刀劍時期的縱橫家,用鐵血與智慧,扭轉了歷史與江湖。在30年的時光裡,竹聯經過他的三次重整,慢慢走上崛起之路。 而茂川為人一向低調、不喜張揚,且每每功成身退。但近年來,多位兄弟希望他能將當年的事蹟翔實的記述下來,以作為大家共同的留念,他經過再三考慮後,才同意撰寫。 我身為當年反四海陣營的主盟人之一,認為當年很多的重要事件,都是今日人們所不知道的。將那段歷史公諸於世,使其不被歲月淹沒,是件相當重要且有意義的事。
【推薦序三】使竹聯走向崛起之路
◎文/林建發(與竹聯幫元老大將陳功齊名、基竹領袖之一) 對於茂川大哥寫回憶錄,我也是贊成者之一。中和鄉民國四○年代後期,到民國五○年代初期的老兄弟,對於那段大哥帶領我們與四海拚鬥的艱難歲月,記憶非常深刻。 豫溪路口小弟斷手事件後,在人員與武器都匱乏的情況下,大哥仍堅持帶領竹聯連續突擊四海,牢牢守住中和鄉,立場由被動轉為主動。隨後,他又以外交手段,聯合文山、三張犁、北聯、血盟各友幫兄弟,讓竹聯自此獲得雪中送炭的外援,並逐漸形成反四海陣營,與四海陣營長期拚鬥。他以合縱連橫策略,破解四海個別擊破的戰術,使四海陷入多面受敵的局面,逐漸失去稱雄臺北、獨霸天下的主導地位。 基竹(基隆竹聯)是靠堅毅的戰鬥而立足於世。自大哥來中和鄉主持的那天起,基竹就自始至終支持到底。民國56年,大哥主持竹聯第二次大重整,基竹陳系兄弟(陳功系)全部參加。吳系兄弟(吳沅新系)雖然聲明不與陳啟禮合作,但全體仍一如既往的接受大哥的調度與指揮。大哥順利促成了這次竹聯的大團結。 大哥後來從歐洲回國後,與陳啟禮共同促成竹聯多元建堂、無限發展的模式,使其走上平穩發展的道路。但之後竹聯遇到建幫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歐帝威事件,它差點造成老兄弟間自相殘殺、毀了竹聯的大好局面。 在各堂群情激憤下,加上基竹的吳系本來就與陳啟禮不合,因此陳啟禮與基竹雙方僵持不下。在如此錯綜複雜、危機四伏、千鈞一髮之際,大哥當機立斷,首先勸說、安撫基竹的兄弟,並嚴令各堂不得對陳啟禮的小弟有任何行動。他與我和另一位兄弟馬面懇談時,告訴我們要以大局為重,手足不可相殘,而我們當然接受大哥善意的指教。 隨後大哥偕同陳啟禮到我們約定的餐館,四人同聚一室,大哥說:「血濃於水,兄弟的情義重於一切!我們共同舉杯,一乾而盡!」 就這樣,一場腥風血雨的危機巧妙化解了。在當時,也只有大哥能使大家接受善言,避免一場手足相殘的悲劇,使竹聯從此走向崛起之路。
【推薦序四】茂竹貫川岳,終究不凋零
◎文/李松林(文山幫幫主、中國洪門聖文山山主) 我自幼喜歡讀武俠漫畫、小說,稍長嗜讀史學,尤其對武俠、豪傑的英雄事蹟、《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傳奇故事,心神嚮往不已。 民國47年,茂川大哥重整當時最具歷史性的學生幫會「文山幫」,我雀躍加入,成為幫中最年幼的成員之一,其後繼承老文山優良的道義與倫理之傳統精神,追隨茂川大哥爭戰江湖,學桃園義氣、逞瓦崗威風。一直至民國52年我進入軍校,才脫離當時仍群雄並起、逐鹿爭霸的煙硝江湖。 因此,當時稚齡的我對於年少輕狂的茂川大哥知之頗深,如今雖然已年逾古稀,每每思之,仍對其不畏強勢、高節卓行、豪爽意氣的行為表現,以及濟人所急、拯救人於災患危難之中,且路見不平而拔刀相助,勇敢向前的英勇作為衷心欽佩。 本書某些情節或許不盡符合常規社會的道德和法律,但茂川大哥鋤強扶弱、除暴安良、行俠仗義、拯危扶溺而不求回報的作為,是絕對值得稱許的。 史官著述歷代豪傑的英雄事蹟流傳千古,留給後人無盡的敬仰。本書亦如史書般,勾起民國四、五○年代,我們這輩人的叛逆年少時期,在臺北街頭結夥耍帥、鬥智鬥勇、爭霸江湖的共同回憶。雖然時隔近六十載,許多當年叱吒江湖的風雲人物已不在世,但在青春無悔的年輕歲月中,江湖上發生的點點滴滴,仍是年邁之時最珍貴的回憶。 謹以「盼識柳君意,茂竹貫川岳,莫嫌孤葉淡,終究不凋零」,向茂川大哥致敬,並與讀者諸君共用之。
【推薦序五】智慧加上得人心,真正大哥風範
◎文/蔡慶暉(淡水兄弟、柳茂川的親信弟兄) 我從小不愛念書,初中(按:初級中學的簡稱,即國中,初級中學一詞因民國57年實施9年國民義務教育而改名)進入復興中學就讀,當年,復興中學是有名的太保學校。我不念書、愛玩,功課當然不好,父親就聘請家庭老師幫我補習。沒多久,家庭老師看出我不是念書的料,對我說:「你既然不愛念書,我就幫你介紹一個大哥,你跟他去混好了。」就這樣,我就成了大哥(作者)的小弟。 我當時只有14歲,乳臭未乾,什麼事都不懂,大哥長我9歲,我一直跟隨他至今。大哥不抽菸、不喝酒、不吸毒、不賭錢,這沒什麼稀奇,但過去有幾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看不得別人好的幼稚心態,我的這個心態,就發生在少年時期。當時大哥在校外租房子(在淡水),我常在放學後找他玩,我們除了一起聊天之外,大哥還會教我搏擊、用刀等。 認識大哥一、兩年後,我發現大哥從來不生氣,總是笑容滿面、和顏悅色,對別人也一樣,這就讓我心存疑問,身為文山、竹聯的統領,為何對人這麼客氣?當時幼稚的我,覺得這個人好陰險,既然覺得他陰險,就會把這個看法,告訴我的朋友,甚至加醋添油的挑撥中傷,希望能看到大哥生氣、暴怒,因為那才是一般人的人性。 挑撥中傷的伎倆,很快的就被拆穿,我的心裡很惶恐,以為會被打、罵一頓,然而出乎我意料之外,大哥對此事隻字不提,對我一如往常。這種處置方式,對我的性格養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往後雖然我不至於說不動怒,但我至少做得到看到別人的好,不只不嫉妒,還能打從心裡稱讚,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大哥大學畢業前搬回家住,我去他家的次數,已經沒有大哥住淡水時來得頻繁。但我每次去大哥家,都得到柳伯母和大哥的熱情款待,我們總是天南地北的閒聊,偶爾大哥還會帶我去逛街、吃好吃的小吃。大哥完全把我當成自家人,還會問我有沒有錢,但因我有零用錢,大哥這樣問了幾次之後,就不再問了。 有一次我在大哥的房間看書,回家後過了2天,大哥打電話問我,房間內有一筆錢是不是我拿的,我聽了十分生氣,最後跟大哥吵翻。經過一個星期,大哥寄了一封長信給我,信中大意是他人有99次對你好,但有1次不好,你就只會記得不好的那次,和他人翻臉,這不是做人之道。那封信讓我很感動,也使我明白為人處世的真諦。那筆錢不久後就被找到了,大哥對我表示深深的歉意,我們之間的誤會當然冰釋,最後和好如初。此後,我對別人給予的恩情,總會銘記在心。 大哥在江湖道上有三大成就,我歸納如下: 一、大哥是文山、竹聯、血盟三個幫的統帥,同時執掌三個大幫的號令,在臺灣江湖幫派史上,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二、首創忠義同盟。這是大哥自創,也是臺灣首創的超幫派組織的盟會,成立於民國五○年代的初期,是以大哥與啟禮哥為雙龍頭的祕密同盟,後來的天道盟就是吸取忠義同盟的精神而成立。 三、被美國的華青幫尊為大哥。大哥在旅居美國期間,受華青幫頭領及兄弟的愛戴。美西華青第三代頭領人物,就是聽從大哥的建議,轉型成功,成為企業主,對社會做出貢獻。 我很慶幸從小跟隨大哥,成為大哥的小弟,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得到他的教誨,使我在人格發展上,得到很大的受益。大哥天資聰穎,又喜歡看歷史名人故事和兵書、戰史,使他累積許多的謀略,所以遇到任何事能立刻做出正確的判斷,並下達指令。他是統帥,是諸葛亮,自然不必親上火線,麾下虎將如雲,大家也都樂於聽命,奮勇向前,總能占得上風,贏得勝利。這是極具神奇的領導藝術,是他人做不到的成就,智慧加上得人心,因此大哥戰功彪炳,但又平易近人。這是江湖上大家尊稱他「大哥」而不名的原因,他是真正具有大哥風範的領袖。 我也要感謝當年的兄弟,對我的信任與支持,其中有人已經往生。過去我曾和北聯幫發生衝突,支持我的兄弟明知北聯勢大人強,照樣勇敢無懼跟我往前對敵,那份兄弟之情讓我終生難忘。之後此事由大哥出面調停,而北聯願意和解,且事後不心生芥蒂,如此豪放的氣度,也足為江湖豪傑的表率,是兄弟人的典範。 我後來皈依佛門,成為佛教徒,回顧人生年少輕狂、血氣方剛,曾憑藉著自己的一點小聰明,傷害到他人。我在佛前懺悔,如有來生,希望大家不計前嫌,再結善緣。
【推薦序六】隱身幕後的精神領袖,為竹聯寫下歷史
◎文/王瑞德(資深社會記者)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亂禁。」江湖道上、流氓、黑社會、槍擊要犯、江洋大盜,是完全不同的層次。我們不必美化道上兄弟,但就像《史記》也有〈游俠列傳〉,在臺灣歷史上,竹聯幫的崛起宛如日本山口組,而這個崛起的偶然與一號江湖人物有關—本書作者柳茂川。旱鴨子陳啟禮被竹聯幫稱為「董事長」,但竹聯幫隱身幕後的精神領袖是柳茂川。 在電影《艋舺》中,有一段幾位年輕主角被帶往山上訓練技擊和搏鬥技巧的情節,就如同當年作者在臺北訓練竹聯幫的故事。作者過去重視體能訓練和實戰經驗,要求兄弟都要能打、能刺、能跑、能閃,所以規定他們早晚要進行長跑訓練,並學習打架功夫和運用技巧避開對方武器的能力,這完全是軍事化訓練。 我因為從事社會記者採訪工作,和竹聯幫、四海幫,以及天道盟中各幫主、盟主、會長、大老熟識,有著三十幾年的交情。老一輩的道上人物仍保有義氣倫理,不像某些年輕黑道只講利益、賣毒品和逼良為娼無所不包,日本山口組、住吉會、稻川會均以俠義道自居,最主要就是建立在義氣和倫理上。 竹聯幫最早稱為「竹林路聯盟」,以「和衷共濟,扶弱抗強」為宗旨成立;一清專案後,本省原本各自為政的角頭兄弟為了對抗監獄中的竹聯人,甚至還成立了天道盟。 作者的出身很特別,他的父親和伯父都是將軍,母親為早期唯一的女性步兵上校,還曾經是臺北市議員。作者就讀淡江文理學院時,也曾在青年節時代表五百多名大專青年,在救國團所舉辦的勵志青年聯歡晚會中致詞;他到美國後,還曾一度宣布將回臺競選副總統。 雖然外界常將陳啟禮和竹聯幫劃上等號,但在竹聯幫崛起的過程中,作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就像山口組最初也是為了對抗其他黑道,在神戶碼頭成立。身為臺灣山口組的竹聯幫,和四海幫、天道盟共寫了臺灣江湖史,而作者在香港西餐廳、東王西餐廳等江湖風雲中,扮演了為竹聯幫寫下歷史的角色。

作者資料

柳茂川

竹聯幫元老、臺灣幫派發展史最傳奇人物 浙江臺州臨海人,民國29年出生於四川涪陵。自幼好學,在校成績優異。青少年時行俠仗義、縱橫江湖。曾促成文山、竹聯、三張犁、北聯、血盟等五幫聯盟協同出擊四海,形成反四海陣營,是臺灣江湖刀劍冷兵器時代著名的書生俠士,之後成長為社會、政治活動家。 民國55年畢業於淡江文理學院。大學時期當選歷任科系代表與代聯會主席,維繫淡江校園與淡水市鎮安和樂利、和諧平穩,深得人心,並素受國民黨內元老的肯定與器重。經教育部核准,於民國59年2月,赴歐洲西班牙馬德里大學留學。翌年當選國民黨駐西班牙直屬分部常委兼書記,以熱心服務、排難解困獲得僑學兩界的好評與支持。民國61年暑期主持召開全歐反共愛國聯盟會議,並當選全歐反共愛國聯盟主席,旋任全歐黨務召集人。爾後,因與當局意見不合,辭去黨務工作。 民國70年代初,在軍系元老薛岳、中央系元老周至柔、副總裁陳誠系繼承人郭驥等多位元老的徵召與支持、指導下,在黨內競選副總統提名。因理念與有關相左,遂暫居海外。

基本資料

作者:柳茂川 出版社:大是文化 書系:TELL 出版日期:2020-02-03 ISBN:9789579654548 城邦書號:A9400210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