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突破關係困境的「人格心理學」:直升機父母、控制狂情人、難搞無理上司……,看懂11種隱藏在情緒勒索中的人格障礙,重拾相處的信任與快樂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相處好累、好難……,到底我該怎麼做?」 情場糾葛、親子疏離、婆媳紛爭、職場霸凌……, 充斥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關係困境」,看似複雜難解, 實際上,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問題來源: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不是缺陷,只是與眾不同。 ★ 法國AMAZON心理學暢銷書5顆星推薦! ★ 歐洲最權威精神科醫師與心理諮商師,共同撰寫! 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感受和行為;如:害羞、活潑、熱情、多疑等特質。 人格特質會隨著其身處的環境而有所改變,以順利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 ▌什麼是人格障礙? 所謂的人格障礙,是指無法根據環境和周遭的人事物,做出適時的改變,因此經常會對自己,或身邊的人造成相處上的困難和誤解的特殊人格。 例如,一位焦慮型人格者,無論何時何地,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想要掌握對方的一切行蹤,好讓自己安心;但是這種無論事情大小、輕重都要涉入「關心」的結果,會令對方有種被「監控」的不舒服之感,進而造成雙方的關係不睦。 ▌「理解」人格障礙不是缺陷,只是與眾不同 人格障礙是一種光譜,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絕對界線。事實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某種程度上的人格障礙,只是程度不一而已。 一般而言,會造成關係困境的人格障礙,多半都是因為其存在於光譜的「最左」或「最右」;這群人無法和大多數的人格產生交集,他們就好比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說著不同語言的人一樣:他們不了解我們,我們也不了解他們。 為此,「理解」和「接受」是與人格障礙者相處的兩大重點: →「理解」人格障礙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行為、說出這樣的話;而不是認定對方是刻意刁難、找麻煩或想要引起爭端。 →「接受」人格障礙者的待人處事方式,只是與眾不同,而非某種缺陷或不正常;不要一昧地要求對方改變,而是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說話,進行溝通。 ▌不要強迫改變,而是拿捏好「可以做」和「不該做」的界線 欲改善與人格障礙者的相處關係,採取「強迫改變」的方式,是無效的,此舉甚至會讓原本就已經存在的關係困境,越陷越深。應該做的,是徹底瞭解他們的世界觀,並用他們的「語言」與其溝通。例如: ● 焦慮型人格:「你到哪裡一定要打電話給我報平安,不然我會很擔心。」 【世界觀】►世界充滿危險,唯有預先掌握一切,才能防止變故。 【不該做】► 故意不打電話、鬧失蹤,只會讓對方更想嚴密的「掌控」你。 【可以做】► 主動打電話,而不是等對方的電話來;表現出可靠形象,率先建立信任感。 ● 強迫型人格:「你看!這個碗的邊邊沒有洗乾淨,有洗等於沒洗!」 【世界觀】► 如果事情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那就是徹底的失敗。 【不該做】► 硬碰硬頂嘴,說出「小地方而已,沒關係、無所謂」的話。 【可以做】► 重新分配家務,將需要細心處理的家事交由對方。 ● 依賴型人格:「你覺得我應該穿紅色?還是藍色好?還是這兩件的顏色都不好看?」 【世界觀】► 我很弱小、能力也比別人差,遇到問題我只能求助於他人。 【不該做】► 為了強迫他獨立,而丟出「你自己決定」的話,只會讓他覺得被拋棄了。 【可以做】► 不要直接給答案,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對方自己決定答案。 本書從精神病學和心理治療的角度出發,說明11種常見的人格障礙類型。 以淺顯易懂的口吻和大量臨床案例說明的方式,期盼幫助更多人走進人格障礙者的內心世界。 只要瞭解人格障礙者看待自身與世界的方式,便能理解他們某些看似不合常理的行為,究竟為何。如此,即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情緒勒索和關係困境發生,讓人與人的相處,回歸到最單純的快樂與信任。 本書特色 (1)收錄超過80則的臨床案例分析,貼近日常生活,淺顯易懂。 (2)特別設計11種人格測驗表,花1分鐘認清自己,也讀懂他人。 (3)每個章節末皆有「相處重點」整理,快速掌握關鍵要點,讓關係不再卡卡。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林靜如|律師娘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目錄

【前言】 相處好難……,到底我該怎麼做? 序 章 被污名化的人格障礙 ⚫什麼是人格? ⚫如何對人格進行分類? ⚫什麼是人格障礙? ⚫分類的意義 ⚫理解、接受,走進他們的世界 第一章 焦慮型人格 ⚫你有焦慮型人格的傾向嗎? ⚫好壞參半的焦慮型人格 ⚫過於敏感的「預警系統」 ⚫當焦慮成為一種病 ⚫焦慮從何而來? ⚫焦慮,就一定不好嗎? ⚫如何與焦慮型人格相處? 第二章 偏執型人格 ⚫你有偏執型人格的傾向嗎? ⚫多疑、固執的偏執型人格 ⚫樹立敵人,建立安心感 ⚫敏感型偏執與攻擊型偏執 ⚫適當的偏執,是好的 ⚫若出現迫害妄想,即可診斷是疾˜病 ⚫如何與偏執型人格相處? 第三章 表演型人格 ⚫你有表演型人格的傾向嗎? ⚫誇張的表演,是一種防禦機制 ⚫女人,不都如此嗎? ⚫歇斯底里一詞的歷史 ⚫適度的表演可能會派上用場 ⚫如何與表演型人格相處? 第四章 強迫型人格 ⚫你有強迫型人格的傾向嗎? ⚫苛˜˜求自己,也苛求他人 ⚫善用「強迫」,化劣勢為優勢 ⚫強迫型人格不等於「強迫症」 ⚫什麼狀況下需採取藥物治療? ⚫適合現代社會的人格障礙? ⚫如何與強迫型人格相處? 第五章 自戀型人格 ⚫你有自戀型人格的傾向嗎? ⚫缺乏同理心、自命不凡 ⚫我是最好的,理當備受禮遇 ⚫莫名的自我感覺良好 ⚫自戀,就一定不好嗎? ⚫易陷入嚴重的「中年危機」 ⚫如何與自戀型人格相處? 第六章 孤僻型人格 ⚫你有孤僻型人格的傾向嗎? ⚫與世界斷開聯繫的孤僻型人格 ⚫無論是批評或讚賞,都不在意 ⚫為什麼「孤僻」會成為痛苦之源? ⚫如何與孤僻型人格相處? 第七章 A型人格 ⚫你有A型人格的傾向嗎? ⚫高度競爭意識、追求效率不拖延 ⚫壓力是A型人格的興奮劑 ⚫什麼是壓力? ⚫適當的壓力,能提高工作表現 ⚫如何與A型人格相處? 第八章 憂鬱型人格 ⚫你有憂鬱型人格的傾向嗎? ⚫失樂症 ⚫負面的認知三元素 ⚫憂鬱型人格與憂鬱症 ⚫遺傳和教育 ⚫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如何與憂鬱型人格相處? 第九章 依賴型人格 ⚫你有依賴型人格的傾向嗎? ⚫孤獨是「脆弱、失敗」的代名詞 ⚫追隨英雄、成就他人 ⚫依賴,是人的本性 ⚫分離焦慮 ⚫當依賴披上偽裝 ⚫家暴的惡性循環 ⚫如何與依賴型人格相處? 第十章 被動攻擊型人格 ⚫你有被動攻擊型人格的傾向嗎? ⚫順從等於失敗 ⚫存在於權威間的人格障礙 ⚫叛逆期的孩子 ⚫如何與被動攻擊型人格相處? 第十一章 逃避型人格 ⚫你有逃避型人格的傾向嗎? ⚫害怕失敗與自我貶低 ⚫乖小孩的悲劇 ⚫社交恐懼症 ⚫遺傳因素 ⚫百憂解效應 ⚫如何與逃避型人格相處? 第十二章 其他人格類型? ⚫自戀—表演型人格 ⚫逃避—依賴型人格 ⚫反社會型人格 ⚫邊緣型人格 ⚫分裂型人格 ⚫施虐型人格 ⚫自我挫敗型人格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格改變 ⚫多重人格 第十三章 為什麼會有人格障礙? ⚫人格會遺傳嗎? ⚫環境因素 ⚫人格特質是一道光譜,而非生硬的區段 【結論】 如何幫助人格障礙者走入人群?

序跋

編輯小語 你知道嗎?現代社會中許多常見的關係衝突,多與「人格障礙」有關。人格障礙不是缺陷或疾病,而是一道光譜,有輕有重(有時我們自己就是存在於光譜當中的人);但是無論輕重,若我們無法「理解」、「接受」這些人格障礙的存在,那麼生活中的關係衝突,就會一直隱隱存在,成為生活中的不定時炸彈。也許,學習如何應對人格障礙者,是現代人最重要的課題,如此,可能許多社會新聞的憾事,就不會發生了。

內文試閱

【前言】相處好難……,到底我該怎麼做? 身為精神科醫師和心理治療師,我們的工作就是傾聽患者們在感情、職場、家庭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首先,患者會介紹自己,講述他們的痛苦和期望,接著,他們會很自然地開始描述身邊的人─父母、配偶、同事等;就是這些人,造成患者的精神狀態無力招架,於是前來諮詢。 在聆聽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猜想「他們口中的那個人、那個我們不認識的人,肯定『很難搞』。」有時,我們甚至會認為「那個人」或許比眼前的這位患者更需要幫助……,但為什麼前來諮詢的,卻不是患者口中的「那個人」呢? 此外,除了接受單一患者的諮詢之外,我們也為各大企業進行壓力管理和相關心理狀態的諮詢。 在接觸過各個層級的企業員工之後,我們發現,無論是老闆、同事、廠商或客戶,當中很多人所煩惱的人際問題,多半與人格障礙有關。 因此,我們決定在本書中,和大家談一談有關人格障礙的問題:什麼是人格障礙?以及,如何與人格障礙者相處?我們衷心希望本書能幫助各位讀者,全面瞭解和學會應對生活中,無法迴避的人格障礙問題,以突破關係困境。 【焦慮型人格】 二十八歲的克萊兒跟我們說: 打從我有記憶以來,媽媽就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任何事情都會讓她心煩意亂。 今天也是一樣,我要去看她,她要我提前告訴她幾點到,若我晚了十分鐘,她就會開始擔心我是不是發生了車禍。 十四歲那年,有一天晚上,我放學後在校門口跟幾個朋友聊天,到家的時間比平時晚了半個小時(顯然,我母親把我每天的放學時間都記在了心裡)。回家時,我看見我媽正哭著打電話給警察局,讓他們派人去找我! 還有一次,我二十歲那年,那時候已經比較獨立了,我就跟一群同齡的朋友一起去南美洲玩。 在那邊要打電話回法國不是很方便,且我寄回法國的明信片在我人回去之後才寄到。 幾天沒有我的消息,我媽受不了了。 結果發生一件我不意外但是很吃驚的事情:當我跟朋友們抵達一個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處的小邊檢站時,邊檢員在查看了我的護照之後,看了看我,說我應該打電話給我媽媽! 後來我得知,我媽瘋狂地打了無數通電話給我們預計前往國家的法國大使館,讓他們特別留心注意我的行蹤。於是,大使館人員通知了所有的邊境檢查站! 可憐的老媽!我時常想對她發火,但我很清楚,她無法控制這種擔心,並為此感到痛苦。要是她擔心的只是我就好啦!可是,她什麼事情都會擔心。例如,她總是擔心會遲到。 坐火車的時候,她每次都會提前至少半個小時到達火車站;我知道她在工作備受稱讚,因為她總能按時把該檢查的資料看完,總能預料到哪裡會出問題,並採取預防措施;她一收到帳單就會先寫好支票,以免支付晚了造成電話停機,之後的幾天,她還會查看寄出支票的銀行帳單,確認支票已被兌現。 我唯一看到媽媽放鬆的時候,是我們幾個姊妹和我們的丈夫一起到媽媽家吃午餐的時候。 那天,媽媽整個上午都坐立不安,急急忙忙地準備午餐,而只有在吃完飯、喝咖啡,我們讓她坐著別動讓我們來收拾時,我才感覺到她終於放鬆下來了,她看上去安詳平靜,直到我們起身告辭。 當天晚上到家之後,我還是會以各種理由給她打個電話,因為我心裡清楚,她知道我們平安到家了才會真正放心。 我不知道她的這種擔心從何而來。我父親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意外去世了,我母親一個人獨自撫養三個孩子。也許是這種創傷和責任感讓她變得如此焦慮,但當我看到我的外祖父母時,我發現他們也會為任何事情擔心不已。所以我就想,這是不是家族遺傳?另外,我姊姊也是這樣,所以我建議她趕快去看心理醫生! 好壞參半的焦慮人格 克萊兒的母親有種自尋煩惱的傾向,也就是說,她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都慣於想到自己和親近之人可能面臨的風險。 每當她處於一種不確定的狀況時,馬上就會做出最糟糕的假設(「我女兒遲到了─或許她出了意呢?」)。 另外,在面對即將發生的狀況時,她也會傾向於預測所有的風險,以便能更好地控制這些風險。 但是,無論如何這僅僅說明此人異常謹慎,不是嗎?不是的,因為你可以清楚地感覺到,跟事件的發生或嚴重的可能性相比,克萊兒的母親這種對風險的關注過頭了。 比如,未到的信件或是寫錯的支票,這種事很少或不太可能發生。如果發生了,電信公司也不太可能不提前通知就切斷電話。 即便中間出現了什麼差錯,導致真的被斷話了,那就會是無可挽回的災難嗎?不會。那只是一件沒那麼嚴重的小事,只要讓電信公司的人來家裡一趟,就可以解決。 但是,克萊兒的母親似乎將所有的力氣,都放在某件不大可能發生的「小」,並為此時刻擔心,且為了預防事情的發生而呈現出過度緊張的狀態。 預期焦慮、對風險過於專注,正是克萊兒的母親表現出焦慮型人格的特點。話雖如此,從克萊兒母親身上,我們可以發現焦慮型人格是好壞參半的人格。 一方面是謹慎的態度和掌控一切的傾向,讓她在工作上獲得極佳的表現。 但另一方面,則是過度的緊張和痛苦,帶給她自身精神上和周邊親友的壓力與緊張。 焦慮型人格的特點 ●對於自己或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其表現的擔心過於頻繁或強烈。 ●肢體經常感到過度緊張。 ●對風險的持續專注:戒備一切可能出現的問題,以掌控狀況,即便是風險極低的狀況(不太可能發生或不太嚴重的事件)。 過於敏感的「預警系統」 克萊兒的母親好像擁有一個雷達,不停地探測身邊可能發生的變故或災禍。 我們可以這樣描述她的根本信念:「世界是個充滿危險的地方,總有災禍發生。」 事實上,憂鬱型的人格也會抱有這樣的信念,只不過他們會置之不理,以緩解可能遭逢的打擊。克萊兒的母親則相反,她會通過「掌控」身邊的一切來預防可能發生的危險。 她的第二個信念可能是:「極為謹慎地行事,就可以避免大部分的變故和意外。」 你或許會說,難道她這樣做不對嗎?世界不就是個充滿危險,隨時可能發生災禍的地方嗎?打開任何一份報紙都可以看到「一輛客車栽進了溝裡;孩子們在海水浴場溺亡;一位母親出門買麵包時被車撞了」等新聞,每天都有人在家中的廚房裡、工作檯邊或花園裡,因意外而受傷甚至死亡,所以,謹慎行事不正可以讓我們避免不少的意外和災禍嗎?說到底,媽媽做得沒錯,世界很危險,處處得小心! 話雖如此,克萊兒母親的信念和非焦慮型人格的信念之別,就在於焦慮的「頻率」和「強度」。誠然,災禍總有發生,我們都是脆弱而不堪一擊的存在,但絕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能忘記這一點,從而得以繼續生活。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可控的風險採取預防措施。 比如,開車時繫上安全帶,但不會特別地焦慮和擔心在每個十字路口都會發生意外。此外,對於我們不大可能控制的重大風險,例如罹患重病、親人遭遇車禍,如果這些事情沒有真正發生,我們就會避免去想它。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焦慮的人苦於一種對他們「預警系統」過於敏感的結果:焦慮的思維、肢體的緊張和控制的舉動,相較於事件發生得過於頻繁和過於強烈。 如何與焦慮型人格相處? 你可以做的 一、展現自己是可靠之人 對於焦慮型人格而言,世界就好像一架巨大的機器,當中的每個零件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脫節」,並引起故障。為此,如果能讓焦慮型人格者覺得會引起故障的原因不是你,那麼,他對你的擔憂就會減少,你們的關係也會隨之改善。而你給他的這種印象往往是透過生活中的小細節,而逐漸形成,例如:準時、及時回覆郵件並且表現得深謀遠慮。 這麼做並不容易,因為焦慮的人有時會讓我們喘不過氣來,甚至讓我們想要跟他的期待唱反調。但如果這個人是你的父母、上司或同事,你就必須跟他維持關係,那麼「唱反調」就不是個好方法。 「我的老闆叫羅貝爾」尚講述著。「我的老闆三十八歲,是一位資訊技術代理商,是一位非常焦慮的人。他嘗試對一切有所預防,且越早越好,事必躬親。例如:要是我們有人要出差去拜訪客戶,他總會在出發前開會,以便確認我們是否準備充足。 事實上,通常在此之前我們已經開了好幾次準備會議,有些是跟客戶一起開的,所以臨時加開的行前會議,讓不少同事都大為不悅,他們覺得不需要被別人看得這麼緊。因此他們會藉故遲遲不去或者遲到。 但我不會這樣,我在必須去見羅貝爾的時候採取了另一種戰術:我會帶上一份行程報告,並解釋其中的細節。老闆會做些批示,但因為看到行程表基本上已經放下心來,所以他就會縮短會議時間。 久而久之,由於我事前幾次的信任建立,之後我再出差時,老闆都會直接跟我說:「你肯定已經準備妥當,我們不需要再行前會議了。」 由以上案例可知,尚懂得以積極的方式去應對,而不是跟上司硬碰硬,做出他同事那樣的被動攻擊型行為。 或許,尚那些同事的父母就是焦慮和糾纏不休的人,而他們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再次經歷了童年時期的衝突。 你不該做的 一、避免成為其支配的對象 為什麼焦慮型人格者,總是讓周遭的人感到厭煩呢?因為他們會支配周遭的人,與他一同參與「風險防範」措施之中。話雖如此,由於焦慮型人格者的意圖多半看來是良善的,所以我們很容易被他們的觀點所束縛。六十四歲退休男子安迪向我們說明了這一點: 對我而言,退休意味著可以追隨自己的心意四處旅遊;很幸運,妻子在這一點上跟我趣味相投,我們打算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好好利用退休時光,四處走走。我們有兩個同齡的夫妻朋友,他們也喜歡四處遊玩。 有一年,我們一起計畫到義大利旅行。從出發的時候我就感覺到,跟亨利一起旅行不會是件容易的事,即便,他是一位挺有魅力的人。 亨利一開始就為保險的事情擔心不已,直到我們都買了他選擇的保險才停止。出發那天,他開車來接我們,我們到機場之後再由另一位朋友把車開回去。他提前半個小時就到了我們家,而我們還在準備,因為他擔心會趕不上飛機;於是我們只好匆匆收拾好東西出發。到了機場,我們也是最早換好登機證的旅客。 在旅行途中,每次做決定他都會擔心。 他提前規畫好旅行路線,不過確實規畫得很好,選擇好幾本旅遊指南都有推薦的酒店。 不過,要是我們心血來潮想要到不在計畫之內的某個地方走走看看,他就會開始擔心,害怕臨時選擇的路線走不通或迷路、害怕我們會落到某個沒有人煙的地方、害怕我們吃了某家旅遊指南上沒有推薦的小店食物而生病、害怕我們會耽擱了下一站的預訂行程。 他在最開始的時候非常焦慮,我們都沒敢「違背」他。好在慢慢地,在他妻子的幫助下,我們也開始做出決定。因為一切都進行得不錯,所以他最終也放鬆了一些。

作者資料

佛朗索瓦.勒洛爾(François Lelord)

法國知名精神科醫生及作家。1953年出生於法國,在加州大學取得學位後回巴黎執業;除了臨床心理諮詢的工作之外,也為企業輔導,講授如何消除工作壓力、增進工作成就感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第一本小說《艾克托的幸福筆記》全球銷售達兩百萬本,並於2014年改編為電影《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上映。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Christophe André)

法國著名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及暢銷書作家。1956年出生於法國,目前在巴黎聖安娜精神院工作,主治焦慮、憂鬱症,是法國採用冥想及心理治療的先驅。著有多本作品,其中《不完美,卻自由和快樂著》榮獲2006午《心理學》雜誌「助人活得更好」散文獎。另著有《恰如其分的自尊》(與佛朗索瓦合著)、《理性的情緒化》(與佛朗索瓦合著)、《記得要快樂》、《三個朋友的人生智慧大哉問》等。

基本資料

作者:佛朗索瓦.勒洛爾(François Lelord)克里斯托夫.安德烈(Christophe André) 譯者:歐瑜 出版社:一起來出版 書系: 出版日期:2018-06-21 ISBN:9789869559669 城邦書號:A1590074 規格:平裝 / 單色 / 35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