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套書館 > 人文藝術
看不見的國際情勢(3冊)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世界的盡頭:從西非到近東,從伊朗到柬埔寨,一場種族與文化衝突的見證之旅》 地理戰略家羅柏.D.卡普蘭對第三世界的第一手觀察 人口壓力、環境惡化、疾病與種族文化衝突, 深入動亂紛擾的現場,直探第三世界核心問題 「這趟旅行的開始,我很天真。我還不知道答案會在一個人繼續旅行的時候消失,我還不知道隨著旅行繼續只有更加複雜,更多的相互關聯,以及更多的問題。」 ——羅柏.卡普蘭 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卡普蘭所描繪的是被忽略的另一個真實世界,這趟黑暗之旅應是我們需要了解,需要去思索的。畢竟我們是世界,世界是我們。」 資深記者羅柏.D.卡普蘭的魅力在於擅長運用旅行文學的手法處理新聞議題,這是他用以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及範例。在前作《巴爾幹鬼魂》裡,他闡述了前南斯拉夫聯邦驚悚的解體過程;在《世界的盡頭》一書中,他親身走訪戰火衝突不斷的第三世界,從西非的賴比瑞亞、獅子山國到近東埃及,再轉至伊朗、印度,最後到達東南亞,試圖透過近距離觀察來探討這些國家從過去到今日所面臨的政治、文化、社會及種族等問題的真相…… 深入現場的第一手觀察,直探黑暗世界的問題核心! 非洲,是卡普蘭觀察之旅的起點。他認為「二十一世紀的非洲就像二十世紀的歐洲,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這塊大陸聚集最多的人口、有最躁熱的天氣、最多瘧蚊引起的疾病,也是全球最貧窮的地方……而此地的犯罪率更是與人口、貧窮問題緊緊纏結著。 他以在阿必尚眼見的街頭畫面來詮釋非洲的沉重影像:一個裸體男孩在散停著巴士的終點站角落的垃圾桶裡到處覓食;一個全身只穿粉紅色內衣的女人用一支生鏽的釘子梳頭髮。她雙臂優美的曲線透露出她想在骯髒的臉上保留尊嚴的掙扎。 非洲,一個如同跳脫地圖之外的疏離世界。…… 卡普蘭深入世界上最動亂地區、造訪象牙海岸貧民區、柬埔寨死亡集中營等等,他筆下所描述的是個長久以來被忽略卻真實的世界,不論其歷史的原罪為何,人口壓力、環境惡化、疾病、文化與種族衝突,是這黑暗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 這是一本融合旅行見聞和國際觀察的作品,作者卡普蘭一直堅持的旅遊寫作是,應該必須面對真實的世界:「對於那些仍不相信我們正處於革命時代的人而言,我希望一份旅行文件能成為一種電擊治療。」 *** 《南中國海:下一世紀的亞洲是誰的?》 中美分治東西半球是否可能,關鍵在南海! 中國在南海的作為,正是踏著美國百年前的步伐—— 1823年,美國總統發表「門羅主義」,意在將歐洲勢力趕出美洲。隨後,美國在1898年打敗西班牙的殖民帝國,奪下古巴,更費時十年於1914年完成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打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交通。自此以後,美國不僅完全掌握加勒比海,更將整個中南美洲納入勢力範圍,從此實質控制了西半球,進而能夠干預全球事務。 這段百年前美國經營帝國的事蹟,今天都看在中國的眼裡。如果美國可以據有加勒比海,中國也應當據有南中國海,使之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海」! 即使沒有模仿美國的企圖,南海的交通與能源價值也是中國不可能忽視的戰略腹地。每年全世界有1/3的海上交通經過南海。從印度洋穿過麻六甲海峽、運往東亞的石油是經過巴拿馬運河的15倍。日本和台灣將近60%的能源供應,以及中國80%的原油進口要經過南海。除了波斯灣與東北亞,南海是全球第三重要的戰略據點。 從國家定位、政府改造,到建軍備戰,東南亞各國要如何面對南海之爭—— 本書作者羅柏.卡普蘭曾被《外交政策》雜誌選為全球前100大思想家,不僅是全球知名的戰略分析師,也是足跡遍及世界各角落的旅行文學家,具備深入各地民間的細膩眼光。在本書中,卡普蘭除了針對南海的戰略意義提出分析之外,更從東南亞各國的內部問題出發,討論各國的困境:對抗中國已經一千年的越南在南海問題上扮演什麼角色?李光耀在新加坡建立的威權主義固然犧牲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僅帶來了經濟成長,更奠定了新加坡面對中國威脅的硬實力基礎。歷史該如何評價他的貢獻?相比之下,民族認同脆弱的馬來西亞、貪腐肆虐的菲律賓又要如何伸張國家主權?台灣,這個「自由的前哨站」,願意犧牲目前的繁榮富庶,決心對抗中國嗎? 對卡普蘭來說,南海之爭不只是一場軍事與外交的角力,也是東南亞各國徹底檢討自身的國家定位、政府體制,以及發展策略的試煉。 *** 《我心中的陌生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暌違六年最新長篇小說)》 當人類輕視天塹地障 便是地理復仇之時 頂尖寰宇觀察家卡普蘭 出入東西 穿梭古今 剖析國際地緣情勢宏觀力作 國際觀察家卡普蘭再次為我們展開一張版塊分據、勢力縱橫的國際關係輿圖。他不懈地遊走於世界四方,落實行萬里路的實地踏查精神,結合其淵博精深的地緣理論基礎,提出對全球政治、社會、勢力角逐的精闢分析。本書旨在重申「地理因素」於國際局勢中的核心位置—天然環境極為重要,卻常遭忽視。作者由近現代各大地理學家與地緣政治思想家的發現、理論及視野為起點,一路追探地理思維的轉捩衍變,更以生動筆法及第一手經歷,帶領讀者前進世界各處角力地帶的熱區,一一檢視各大文明國家的氣候、地緣、鄰界、實體生活風景。 他直接面對紛爭,妙析全球區域危機及轉機,以過往為師,盱衡當下乃至未來處境,更行遍歐洲、俄國、中國、印度、土耳其、中東阿拉伯世界、巴爾幹半島、美洲大陸等地,預見下一輪國際勢力衝突迴圈或共生和解的可能景象。他亦強調了台灣的關鍵戰略地位,以及做為「不沉航母」的樞紐力量。 本書最終揭櫫一項永遠無法撼動的事實:要掌握全球的未來,必得從地理、自然條件、國界劃定等實際面來衡量審視,再次向地球村主義者證明,地理界線乃是不可逾越的環境決定因子,塑造人類政治、軍事、經濟、貿易、文化的命定處境。

作者資料

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美國資深記者、地緣政治專家、旅行作家。過去三十年間,他擔任《大西洋》(The Atlantic)月刊記者,撰述可見於《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等重要報章雜誌,觀點經常引發相關政治、媒體、學術界討論。 他也曾擔任美國智庫戰略預測公司(Stratfor)地緣政治分析主任、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客座教授、五角大廈國防政策委員會(Defense Policy Board)委員、華盛頓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資深研究員。《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兩度將他列入「全球百大思想家」之林。 卡普蘭曾實地採訪中東、兩伊戰爭、巴爾幹半島、前蘇聯與阿富汗戰爭等戰略要地與新聞前線,至今已有十數本關於外交事務、地緣政治及旅行相關書籍。在台出版作品包括《世界的盡頭》、《南中國海》、《地理的復仇》、《歐洲暗影》、《重回馬可孛羅的世界》、《西進的帝國》等書。 相關著作:《重回馬可孛羅的世界:戰爭、策略與二十一世紀的歐亞大陸新變局》《西進的帝國:地理如何形塑美國的世界地位》《歐洲暗影:一段橫跨兩場冷戰、三十年歷史的東歐邊境之旅》

基本資料

作者:羅柏.卡普蘭(Robert D. Kaplan) 城邦書號:RP4006SC 規格:平裝 / 單色 / 1424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