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教養/育兒
我家就是大學:不靠學校,也能教出卓越孩子的終極祕訣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不是高學歷父母,不是資優孩童, 他們卻靠自己教養出一群優秀孩子, 12歲就上大學! 他們的孩子都在12歲上大學! 轟動全美,所有父母都想知道的終極祕訣! CNN、NBC《今日秀》等美國各大媒體熱烈報導! 你可能以為這是一群天才孩子的故事,但他們只是一群普通的孩子! 最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的學習生涯非常快樂!這份成就是怎麼辦到的? 這個家庭相當普通:空軍退役的爸爸、高中學歷的媽媽,以及十個資質一般的孩子。但這對父母,自行把家裡打造成充滿學習力的大學校!課程自己訂,教材自己找,教學自己來──竟然栽培出六個孩子在十二歲前上大學!如今更在醫界、航空界、學界等各領域擁有非凡成就!而其餘的孩子,也將跟隨兄姊的腳步迎向大學生活。 他們的故事轟動全美,所有的父母都想知道,他們教出優秀孩子的終極祕訣。 不可不知的祕訣摘選! .及早閱讀:孩子越早學會閱讀,就能越早獨立學習;讀得越多,寫作能力也越好!所以,他們的孩子從4歲就開始閱讀! .不要預設立場:讓孩子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學習到底有不有趣,是由孩子決定的,而非父母說了算。當孩子不想學的時候,試著找出原因,而非一昧規定或責怪。 .從小立定志向:提早問孩子「長大要做什麼」,讓他們開始思考未來,從小就有轉換跑道、重新出發的經驗。如此一來,孩子更能分辨什麼才是真正的目標! .勇於設定遠大目標:鼓勵孩子做大夢!目標越高越好,不要滿足於中等標準。夢想要大,即使最後沒有達成,依然可以有驚人的成果! 《我家就是大學──不靠學校,也能教出卓越孩子的終極祕訣》所呈現的教養方式,正是台灣父母此刻最需要的指南。這份成功經驗,將會告訴你如何打造學習環境,讓每天的親子時間變得精采,而你又能如何輕鬆掌握訣竅,走入孩子的世界,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本書重點 ◎翻轉父母的教育思維,幫助台灣父母做到真正的教養、發掘孩子天賦,讓孩子不僅不再想逃離學習,還能樂在學習、主動學習! ◎哈定家的十個孩子,不是神童,不是天才,全都是一般孩子,但是當別家小孩小學畢業時,他們家有六個都已經上了大學!剩下的弟妹則都躍躍欲試,以兄姊為榜樣,準備在十二歲上大學! ◎教育,可以很不一樣。比起學校教育,父母與孩子在家的相處時光,更是最好的教育時機!根據哈定夫婦的教養祕訣,讓現代父母重新體會,怎樣在有限的時間裡陪伴孩子、觀察孩子,並進一步真正做到「給孩子想要的」,甚至挖掘出孩子的興趣所在。 【名家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 ◎張美蘭 [小熊媽](親職教養作家) ◎彭菊仙(暢銷親子教養書作者) ◎波蘭媽媽魏多麗和台灣爸爸陳怡光(《我家就是國際學校》作者,後者為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 強力推薦!(依姓名筆劃序排列) 「這本書絕不只是一本在家自學指南,它帶給父母的,是更多與孩子互動的訣竅!」 ──《出版家週刊》 「不帶批評,不失幽默,哈定家族以自身的成功,提供給我們最珍貴的教養箴言!」 ──《圖書館期刊》 【讀者好評】 「當孩子說:『媽,陪我玩!』的時候,總令我感到不知所措;而每到假日,總令我疲倦,因為就算我渴望跟孩子相處,卻不知如何讓我們相處的質感提升。這本書相當實用且具有影響力,它以愛與理性,點醒了我的盲點,顛覆我的教養觀念,讓我更有自信掌握親子相處的時光。」 ──喬恩(美國讀者)

目錄

【自序】溫室效應 第一章:認識天才一族 第二章:如何在家自學 第三章:更有學習動機 第四章:沒有第二次機會 第五章:當心成績單 第六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第七章:引起反對聲浪 第八章:三個小淑女 第九章:家族其他成員 第十章:天才一族的家法──實用的建議 第十一章:從媽媽到媽媽──持家祕方 第十二章:生命中的某一天──側錄十三歲的大二學生 第十三章:不在家自學也需要祕訣 第十四章:點子、練習與實驗 第十五章:問題與回覆──訪問天才一族 第十六章:有夢最美 第十七章:每個人都歷經苦日子 第十八章:驚喜的教學 第十九章:我們寫書的動力 第二十章:來自母親的鼓勵 第二十一章:自豪的爸爸給家人的話 【附錄A】教育資源 【附錄B】成績單參考格式 【附錄C】孩子的行程表範例

序跋

【自序】溫室效應
  以順應心性的方式訓練孩子:就算孩子長大了,也不會悖離方向。   ──《箴言》第22章第6節   這不是關於天才的故事,也不是家長眼中只有孩子的故事;我們喜歡說這是愛的故事。一對尋常的男女在高中相識,然後有福氣與一堆很棒的子女為伴。這也是關於信仰的故事,故事情節描述信仰如何讓我們為人父母。這個故事也與夢想有關,訴說如何讓資質一般的子女充滿夢想,並讓夢想綻放。感謝上帝讓我們擁有家庭,感謝祂發明了這個稱為「在家自學」(homeschooling)的美夢。希望你從閱讀本書的過程,藉由在家自學提供的所有可能而得到激勵,這是我們懇切的期盼。   在自我介紹及描述現況前,我們想談談在家自學的原因。提到「在家自學」,人們總有負面的聯想,這點我們理解。不過在家自學一路走來,也已歷經數十載。   一九九七年,我們開始在家自學,當時沒有目前這樣的線上資源。我們必須竭盡所能準備教具,想出各種答案來滿足幼小好奇的心靈。現在孩子提出我們不會的問題,我們會說:「哇,真是好問題!」然後建議他們Google一下,並且分享答案,因為我們自己也想了解。幾分鐘過後,孩子得到的有趣解答往往多到不行。就算我們對孩子的問題不感興趣,看到新知在孩子眼中綻放的火花,也是讓人振奮欣喜。   每天,孩子總會教我們新的知識,他們也學著自己搜尋答案。我們並不擔心孩子在教育的過程中錯失了什麼。身為父母的我們,只要確定孩子能夠接觸網路資源以及優良讀物,並且得到我們的關注。   短暫時間就可以掌握的資源,真是多到可觀。在往後的章節,我們會與讀者分享在家自學所需的工具和科技。不過現在,我們想與各位分享在家自學(到二○一三年為止,已有許多其他家庭、超過兩百萬的孩子選擇在家自學!)的十一點基本理由,以下相關統計數據來自www.topmastersineducation.com/homeschooled/:   1. 在現今學校,「課程簡化」的現象所在多有,資深教師與作家約翰.泰勒.蓋托(John Taylor Gatto)在著作中如是說。在公立學校以及大部分的私立學校,孩子不被允許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因為老師要以班上中段的孩子為考量,設定共同的學習標準,其他孩子會覺得課程很無聊。就算有學生已經可以超越進度,老師也無法讓他們更進一步;其實,老師也沒有時間實際協助落後的學生。   2. 公立學校的體系正在崩壞,如果你對此質疑,只要看看教育紀錄片《等待超人》(Waiting for "Superman"),就知道此言不假。我們的大女兒很小就進入私校,後來當上高中數學與自然科教師。相較之下,在家自學享受的個別化關注,她很清楚。在二十多名學生的班級,真正的學習可說是少之又少。   3. 我們相信基督教的世界觀與創造論。我們相信,人類智力的設計有其科學根據。老美只讓學生接受單一理論,這限制意見的多元與心靈成長,將為此付出代價。   4. 就算禱告是憲法保障的權利,但在學校禱告的權利,在各處受到質疑挑戰(許多地區甚至禁止禱告)。百分之三十六的在家自學家庭聲稱,提供孩子宗教信仰是他們的首要考量。   5. 我們相信,以發展實際情境的社會技能來看,分齡的環境並不是最有效的,還會引起同儕壓力。分齡的環境也不符合真實現況。在真實的社會,我們接觸各種年齡層的人,我們希望孩子能和各年齡層的人互動。在家自學的環境,同儕相依的關係較少,較能讓孩子適應真實世界。   6. 我們夫妻倆都在公立學校長大,曉得有多少時間花在乖乖坐著、整隊排好,以及過多的反覆練習上。我們的女兒在上私校的頭四年,每天必須花四十五分鐘搭公車。但是在家裡,中午以前就可以完成學校一天的學習,下午就可以為了興趣讀更多的書、遊戲玩耍、舉辦戶外踏青,或者與家庭建立關係。老爸忙了一天回家,也不需要再幫小孩解決功課。   7. 我們無需擔心校園槍擊或霸凌暴力。媒體上唾手可得的消息,嚇壞了為人父母。   8. 我們的小孩自大學畢業的年齡,從十七歲到十五歲都有,我們不可能走回頭路。甚至連私校都不可能提供這樣的結果──讓孩子因為渴望而奮力向上的結果。   9. 面對孩子的個別興趣,我們可以自由自在設計客製化課程。舉例來說,我們可以針對某一科目進行深入且連續的探究,讓孩子看到該科與其他科目的關聯。如果孩子能掌握各科之間的整合巨觀,學習效果真的比較好。   10. 在家自學真的有效。在家自學的孩子在標準化測驗的表現,平均而言在一百個學生裡排名第十三名。百分之七十四的在家自學孩子進入大學,其他孩子進入大學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四十九。百分之九十九的在家自學孩子,在最近六個月讀了一本書;其他孩子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六十九。如同你在本書看到的,透過在家自學可以達到如此驚人的成效。   11. 在家庭之外,你不可能花點錢就可以享受更棒的教育了。在家自學的孩子平均每人每年的開銷是五百美金,但是公立學校卻在每個學生身上花了將近一萬美金,而且效果更差。   「溫室效應」又是什麼?想像一下:你的家就是溫室,小幼苗正開始扎根,以後要長成強壯的植物。一旦植物夠成熟,就算移植到戶外要面臨挑戰,你還是能放心地把植物搬出去。我們珍惜「小幼苗」上大學之前的時光,我們竭盡所能教導他們面對外界的種種狀況。   孩子的提問總是一籮筐,像是「小貝比哪裡來的?」給五歲孩子的答案,顯然不同於給十歲孩子的答案。生殖問題引發的討論,可以讓親子接觸到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為什麼要讓孩子從課本得到答案?為什麼要讓孩子從薪資低廉、不了解孩子的學校老師得到答案?更糟糕的是,萬一孩子在遊樂場上從其他孩子那裡得到答案(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該怎麼辦?   我們能夠給孩子最佳解答,這真是美好的事。不僅如此,親子間的關愛和凝聚,更在提供解答之際實現了。   這本書就像故事,描述我們實施在家自學之旅,還有如何和孩子達到成功的過程。我們並不期盼別人仿效,而是期待別人得到鼓勵。我們希望別人也能跟隨夢想,曉得早點上大學也可能是一種選擇。   以我們的家庭而言,早早念大學是我們所知的最佳選擇,而且真的靠著努力、堅持和信仰就可以達成。   最後,讓我們以印度聖雄甘地的一句話與大家分享:   沒有學校比像樣的家庭更好,也沒有老師比有道德的父母更佳。

內文試閱

  「你如何進行在家自學?」   我和丈夫到各處分享孩子的學習經驗時,這是人們最常問到的問題。首先,我想說明我們為什麼要在家自學。   我們家老大哈娜四歲的時候,吉普為了要讓她高興,教了她「微分方程式」。   當時吉普正在學微積分,他把計算過程變成遊戲,讓女兒有事可忙。這樣的親子關係很有趣,因為老爸可以告訴大家「喂,看看哈娜在幹嘛」。哈娜整天黏著爸爸,也從爸爸身上得到許多關注,並逐漸對數學產生興趣。這樣就表示四歲的哈娜是天才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她得到了個別的關注,學習行為開始萌發,培養了對數學的興趣。   這段時間,吉普一邊學習,一邊設計活動給哈娜玩,我則在醫護之家擔任晚班工作。我遇到一個大夜班護士,她家有五個在家自學的孩子。她半夜工作,早晨回家,把孩子叫起床,督導孩子做家事,準備早餐,然後上課。她的五個孩子(回想起來,當時的我覺得五個孩子真多)年紀較大,都能獨立閱讀了。丈夫離家工作時,正好輪到她上床睡覺。起床後,訂正孩子的功課,然後準備晚餐,接下來就是全家團圓時間。這位媽媽能夠擔任全職工作,還能在家自學教育小孩,我當然訝異。看到她的執著,激勵我擔負起教育自己孩子的大任。我問了自己以下的問題:   「誰可以比我更愛我的孩子?」   「誰可以比我更了解我的孩子?」   這位護士決定在家自學的理由,是她的兒子在學校被人貼上「注意力缺乏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簡稱ADD)的標籤。後來她發現,孩子不守規矩的原因,是因為感到無聊。兒子覺得功課沒有挑戰性,很短時間就能完成,接下來就在班上到處搗蛋。這樣的案例,我也反覆聽到多次(我會在書中討論ADD,只能說,許多孩子被教育專業人員誤貼了標籤,而這樣的孩子,回家自學後往往表現優異)。當然了,教育現場不見得都是如此,但是許多案例的確是這樣。雖然我的護士朋友在教育獨特的兒子時,要克服這個額外的問題,她還是得到豐碩的成果。這個獨特的孩子成為誘因,讓她把所有的孩子都帶回家。   我的另一個朋友有七名子女,同樣下定決心在家自學,我與朋友談得越多,她越認同在家自學是很棒的作法。她把年紀較小的孩子帶回家,起因是對於學校的教材感到失望。透過這位朋友的經驗,我能夠更加了解在家自學的計畫過程以及各項細節。   雖然我想讓孩子在家自學,也有志同道合的好友給我激勵與指引,但是,在哈娜到了就學年齡時,我還是因為自我懷疑而臨陣退縮了;我說服自己,還沒準備好。我決定讓她在私校註冊,進入幼稚園就讀。這是教堂贊助的基督教學校,並不需要學費。決定把女兒送進幼稚園,金錢也是考慮的數個原因之一。這讓我們不必付學費,還讓我能夠在往後幾年不必準備在家自學的事,能夠好整以暇地利用白天時間照顧家庭。我在家裡照顧羅莎娜、莎瑞娜、希斯以及幾個鄰家小孩,同時在週末擔任護理工作。   甚至直到今天,哈娜還會開我們的玩笑。她讓我們認為,當初把她「關」在學校並且讓她變得「工業化」,我們應該要感到罪惡。她覺得學校簡單的課程阻礙了她的成長,如果待在家裡,肯定會表現更好。不過,想到她十七歲就完成了學士學位,可見也沒有耽誤太多嘛!不過那段時間要和家人分離,她還是覺得很後悔。說起那四年的私校生活,白天她不在家時,我還真是想她。   坦白說,對於女兒遇到的每個老師,我都沒有負面的情緒。不過,我想以羅莎娜的老師為例,討論一個觀點。我的女兒還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單上的評語指出女兒是個「愛做夢的學生」。後來女兒在家自學,我也發現她會做白日夢,而且喜歡塗鴉,有許多次她在數學筆記本以及筆記空白處畫圖,卻沒有把功課做完。我和丈夫都曉得,這孩子從小就顯露出真正的藝術能力。就「愛做夢」這件事看來,她只是在觀察周遭環境罷了。當我們已經在進行下一步時,她的思緒還停留在上一步。她觀察事情的時候,總是悠哉悠哉的。但是她也有能力挑出眼中有趣的東西,別人可不像她這樣獨具慧眼。而這樣的特質,在公立學校卻變成了缺失。有趣的是,她居然變成了建築師,「塗鴉」成了生活的方式,而且還是一種必須鼓勵的特質!   許多孩子深陷公立學校的泥淖,喪失了學習熱忱。他們花太多時間在不感興趣的事情上面,並因此覺得無聊。讀公立學校就像走進單一尺寸的服裝店,但是在家自學的環境,處處都考慮到學生的資賦以及興趣,因此有客製化的特色。我相信如果女兒繼續待在學校,她的美夢可能會受到壓抑。羅莎娜目前表現耀眼,達成了許多任務,但如果她當時停止做夢,後續會發生什麼事呢?如果她停止了觀察四周與信筆塗鴉的習慣,她的成就會到哪裡呢?如果她照著老師的話去做呢?   當我看到高中生要待在學校四年,而這段時間扯住了向前進步的學生,就感到相當難過。我覺得,如果家長同意讓學生自由發揮,學生的成就一定更大。讓人更難過的是,有些在家自學的家長居然還要模仿公立學校的課程,而最後,可以理解的結果是,家長的壓力變得太大、學生變得太過無聊,大家覺得這就是徵兆,只好把孩子送回去給受雇者(也就是公立或私立的教育人員)。   哈娜不過五歲的時候,我們買了些幼稚園的習作,協助她在早上完成。我的丈夫吉普則在下午與傍晚完成大專的作業,同時教導女兒複雜的數學觀念,好讓女兒有事可忙。有趣的是,後來的她不但完成了數學碩士學位,還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而吉普在女兒四歲時,並沒有替她決定今後要努力的專業,她是生來就對數學產生興趣。如同羅莎娜被賦予創意與設計的天分,建築專業表現甚好,這就是最佳的驗證。   在家自學不需要家長具備特殊高級的教育背景,家長只需要關懷孩子的心,以及期待孩子向前邁進的意願。我們第三個女兒莎瑞娜充滿智慧與熱情,並且因為想時時協助他人而成為醫師。她在四歲半的時候,弟弟希斯出生了(兩人的年齡間隔是兄弟姊妹間最長的);她就像弟弟的小媽媽。我在家擔任幾個附近家庭的保母時,她幫了我好多忙。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們似乎總是可以發現孩子的人格特質,協助他們發展某些技能,而後才是順著這些特質,滋養孩子的天賦。   先前提到我們把女兒送到私校就讀,讀了幾年時間。我利用週末擔任護理工作(十二小時輪班制),週一到週五則待在家裡當保母並照顧自己的小孩。當地社工人員必須監督我的白天在家看護工作,我並不想回答一堆問題,對他們解釋為什麼小孩不在學校念書。   等到哈娜讀完三年級,吉普恰好也重返空軍工作,他告訴我,我不必再兼差賺錢了。現在想起來,我當時是害怕的;相較之下,當時的信念也沒有現在強烈。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一定會在工作與在家自學當中取得平衡。等到孩子們陸續成年,我們也會得到額外的協助,問題總有解決之道。也有一些在家自學的家庭,媽媽是必須工作的;有些家庭的祖父母會幫忙,有些家長擔任輪值性質的工作,許多家長的工作地點離家很遠。有些家庭的孩子年紀較大,能夠讓父母放心,獨立完成各項工作。還有些家庭甚至一有機會,就把孩子帶在身邊工作。我現在明瞭,如果家長有心從事在家自學,他們總是可以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最後,我們下定決心,全心投入在家自學,我們真的很幸運。   在家自學的樂趣正要開始呢。
【孩子的話】
  伸手摘星(二○一一年,羅莎娜寫於二十二歲)   我很有福氣,因為在很小的時候就決定生命的方向:我要成為建築師。我的父母總是鼓勵我追求夢想,讓我曉得夢想的距離並不像想像中難以企及,擁有他們,是我的另一個福氣。   我還記得我想要成為建築師的那一刻。打從孩童時期開始,我就對周遭環境相當注意,觀察光影穿透窗戶,比瞪著黑板更有意思。雖然如此,因為物理本質的關係,我還是偏好數學,藝術與科學交會的那一刻,在我看來最是相配。從無到有,或者從單一想法落實到成品,這個創作過程在我看來別具深意。腦海浮現的想法在最後成真了,這樣的可能性讓我悸動不已。   二○○○年初期,房屋市場頗為活絡,父親當時有個習慣,就是到加州中部的房屋展售中心參觀房子模型。我會當個跟班,模型的大小與空間比例讓我相當驚奇。在回家的路上,我還記得自己這樣問媽媽:「房間擺放在哪個位置,是誰決定的?」媽媽回答我說:「建築師。」這就對了。把生活空間變成優美的圖畫,再把圖畫變成實體,原來還有這樣的工作。我曉得,這就是我想要的職業。   當時一定十歲大了。上帝把一顆種子埋在我們心裡,種子萌芽成為夢想。你曉得的,毫無疑問,這就是人生的方向。   大多數的父母,聽到八歲大的孩子說「我以後要當太空人」(或者其他專業人士),臉上都會堆滿笑容,並且說:「好棒。」然後繼續過著一樣的生活。但我的父親不同,他會把孩子的話放在心上。他會替孩子報名下一期的太空營隊,或者把孩子介紹給清潔火箭的專家,或找到朋友的朋友。我的父母會竭盡所能,讓孩子的夢想成真。   我的父親一直鼓勵我們設定目標,目標越高越好,不要以中等標準為滿足。「伸手摘星吧,」父親會這樣說:「或許最後還能登月。」設定高水準的目標,即使最後沒有達成,成果依然驚人── 我的解讀一直都是如此。你設定的目標太低,就可能永遠沒辦法施展極致的潛能。   到了今天,這樣的心態依舊驅使我向前邁進。總有一天,我要和丈夫或大學的朋友共同經營建築公司。如果你有能力當自己的老闆並實現自己的設計,為什麼要以畫草圖為目標呢?   在母親和父親眼中,年齡並非不成熟的藉口。他們賦予我們責任,協助我們成長;他們教導我們推理思考,把我們當大人看待。因為我們從小被父母當成大人──我的意思是,父母期待我們能夠承擔較高水平的責任──所以我們通常就會達到這樣的期待,表現超乎「常態」同齡的孩子。我以許多角度思考過,我認為這樣的教養方式讓我們能夠迎接外在真實世界的決策過程,讓我們有自信與年長幾歲的同學共事。   人們常說,我們家小孩比實際年齡要成熟許多,我認為,這完全是因為「溝通」與「風險評估」這兩項無價的技巧。家長最終要將孩子撫養長大,讓他們成為真實世界中自力更生、發光發熱的人。

影音

作者資料

吉普.哈定 & 蒙娜.麗莎.哈定(Kip Harding & Mona Lisa Harding)

一對家裡有十個孩子的普通父母。吉普是退役軍人,蒙娜.麗莎是家庭主婦。他們的十個孩子裡頭,有六個在十二歲前上了大學。 這六個孩子分別是: 二十六歲的哈娜,現為工程師(十七歲時取得數學學士學位)。 二十四歲的羅莎娜,現為建築師(十八歲時完成五年的建築方案,成為「美國建築師學會」最年輕的會員)。 二十二歲的莎瑞娜,現為海軍軍醫(在十七歲時取得生物學學士學位)。 十七歲的希斯,現為企業家(十五歲時取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十七歲取得電腦科學學士學位)。 十五歲的凱斯,大四學生(現年十五歲,主修數學,也學習音樂理論及表演)。 十二歲的賽斯,現正研讀中世紀歷史(現年十二歲,成績耀眼)。 其他四個孩子,亦將依循這套學習祕訣,跟隨兄姐的腳步,於十二歲前上大學。 他們常面對的疑問就是:「你們是怎麼辦到的?」 在眾所期盼下,他們終於在2014年出版《我家就是大學──不靠學校,也能教出卓越孩子的終極祕訣》,這也是他們首次公開分享這份累積了二十幾年的成功經驗。

基本資料

作者:吉普.哈定 & 蒙娜.麗莎.哈定(Kip Harding & Mona Lisa Harding) 譯者:李弘善 出版社:寶瓶文化 書系:catcher 出版日期:2014-12-05 ISBN:9789865896942 城邦書號:A2150039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4.8cm×20.8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