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濟/趨勢 > 趨勢
通往世界的大地圖:這樣想未來,你不再感到自己困在台灣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有人很酷,有人很苦,這是唯一會說故事的世界地圖, 讓你知道這完全看你用什麼角度想未來。 你將能放大欲望,打破對世界的想像,不再感覺受困台灣。 「這些,如果你都能,你將擁有全世界,充滿一切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你將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Rudyard Kipling) 作者尚.克里斯朶夫.維克多(Jean-Christophe VICTOR)是國際知名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專家,他與另外兩位法國史地教師鼓勵青年人勇敢拋開「傳統的國家觀點」,用更大的格局看世界,便知世上沒有任何事一開始就是注定的:你用什麼地圖代表你被哪種世界觀所影響、富國在變老所以未必恆富、窮國是人治造成的、世界變得越來越不公平……,一張世界地圖就讓你知道這都是人造成的。 但你比多數人不同的是:你擁有機會。只要你從本書介紹的「地圖學」三大基本認識開始,對知識產生渴望與好奇心,對事情一定能有不凡的見解。本書在法國問世的時候,有幾大目的: ◎大地圖幫你打破對世界的想像: 地圖代表著你對世界的想像、精密的數學、你相信的傳說,誰有資格認可一份地圖、誰就握有權力。古中國、日本、歐洲的地圖跟你現在看到的哪裡不一樣?這本大地圖能幫你「站在世界的中心」想像未來。 ◎地球人越來越擠也越來越老嗎? 地球人口突破70億,還能再容納多少?人口一直在增加,但,為什麼全世界卻在講少子化?──這是你的機會、也是隱憂。你必須知道,哪些富裕的少子國才會變成「老人國」。世界的希望不在老人國,而是年輕人最多的非洲,這可能發生嗎?我們憂心貧富差距拉大,但世界青年人口集中於貧窮國,卻是更嚴重的問題。 ◎世界是平的,但所得差距讓人「不平」: 你身上穿的牛仔褲是「全球化」做出來的,但全球化其實只集中在世界上的少數城市,全球化還導致海盜再度出現在地球上,更讓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兒童成了童工,所以過去30年來,富人增加了但窮人也變得更多。這會引發戰爭嗎? ◎哪兒會打仗?哪兒在講和平? 你知道嗎?水源和水質、石油、宗教和富國窮國之間的差距,都正在為人類的紛爭加溫,往往引發戰爭。你知道伊斯蘭教的世界並不是個大一統的世界嗎?它有多少派別、影響範圍多大,一張大地圖你一目了然。除了宗教,資源更是點燃戰事的起火點,當中國開始爭奪石油,世界會怎樣?在亂世當中,還有在追求和平與分享的榜樣嗎?當然有,就是歐盟。但歐盟如此鬆散,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 人類過去的演化與遷徙,目的只有一個──遠離「受限」,看了這本掌握世界現狀的大地圖,你…… 可以做夢,但不讓夢主宰你的一切 可以獨立思考,但不以此自負 於是,你用盡生命付出的東西被毀壞,你仍能重新站起來 你的未來必不再受限,因為改變世界的大事,全都是從一個人開始。這本大地圖,用照片、事實和地圖,證明一切。 【地球人推薦】 ◎樂活地球人 褚士瑩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必榮 ◎高中歷史老師 陳惠珠 ◎國立清華大學教授 李家同

目錄


【推薦序】知識,通往世界的大門/陳惠珠

【前言】不公平的世界,正是你的機會

第一章 幫你打破對世界的想像

地圖裡的世界,需要你激發想像
演化與遷徙,人類總想遠離「受限」
地圖是一種想像、數學、傳說和權力
要站在世界的中心,想像未來
網路,改變了「世界」的定義

第二章 地球人,越來越擠也越來越老,於是……
地球人突破70億,還能再容納多少?
少子化,是機會也是隱憂
富裕國,即將變成「老人國」
誰讓農民失去土地?為謀生往都市擠
城市越來越大綿延1000公里
有一種市民被都市遺棄了,無法翻身

第三章 世界是平的,但所得差距讓人「不平」!
「全球化」的意外後果
神鬼奇航──全球化讓海盜再現
沒錢,你憑什麼要求權利?
富人增加了,但窮人也增加了
地球有13億農民,只有3000萬配備齊全
15%的人得愛滋病,這是什麼國家?
教育,是改變人生最強的力量
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兒童是童工
為了過好日子而移民,但……
異國的幸福日子是希望,還是現況?

第四章 哪兒會打仗?哪兒在講和平?
當中國開始爭奪石油,世界會怎樣
黑金致富,藍金致命
國家越來越多,紛爭也越來越多
隔離牆,從未帶來和平,卻不斷興建
窮人增加了,所以戰爭變多了
宗教為和平而生,結果帶來戰爭
國家的力量,從「介入」與「不介入」顯現
歐洲的理想,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追求和平的榜樣──歐盟

第五章 地球人想過得幸福: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因文明而即將消失的不夠文明
因消費而即將消失的物種
大自然越來越可能奪走你我的家
比法國大六倍的垃圾倒,變大中
當候鳥不南飛,人就得遠離家園
現在我們就得換種方式過日子!
替代能源,替代不了
缺水,更缺「水質」

第六章 改變世界的偉大事,都從一個人開始
他們從自己開始,卻改變了世界,你呢?
你也許說我在做夢,但我不是唯一一個
富與貧的標準,不只是錢
年輕的非洲,地球的希望
這樣做,你我將不再受限

【附錄】
通往世界的專有名詞索引

序跋


不公平的世界,正是你的機會

因為人類的欲望以及對知識的渴望,本書於是問世。

  首先:欲望是好事,記得三件事

  我們所存在的世界,是個相當有趣且充滿熱情的大千世界,從古至今,一直都有新的事物可探索,人類不斷更新改革、一再創造出新,社會不停提升進步,這些都是受到欲望所驅使,才得以改變向前。

  對於即將開始閱讀本書的諸位讀者,我們希望與各位分享關於地理學學習要領的三個運用方針,未來在人生道路上會對你有所幫助:

  ● 試著將每日所接收到的知識訊息過濾整合起來,即使有時候對蒐集到的內容不完全了解也沒關係,可事後再慢慢研讀,盡量不要浪費在蒐集一些普通、無意義、粗俗或廣泛流傳的無聊資訊上。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任何事情前,請將所需使用的工具準備好,隨時裝備自己,以便探索、跟上現今世界變幻萬千的速度。所以,你的效率必須要夠快,而且任何事都不要拖到明天,也不要老是等待其他人來幫你或和你一起完成。

  ● 最後,便是隨時給予未來有可能成為發現者、創造者或者是企業家的自己一些新奇的想法,並且循著這樣的道路往前邁進,因為或許哪天你會真的需要它!當然,生活中隨時保持一顆好奇的心是必要的,不斷發現、開拓,既創新又不模仿,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害怕別人會怎麼想!

  但是,有一件事你必須要明白:任何事想完成,都必須是自願且有極大的恆心與毅力,只因這世界充滿太多的誘惑與困難了。

  其次:對知識的渴望,將來必用得上

  由於現今的世界每天都有太多的資訊,等待我們去接收與過濾,因此必須從這些垃圾訊息和有意義的知識訊息中篩選與評估,才能蒐集到有用的資訊,除此之外還必須以淺顯易懂、正確的方式,真實呈現出現今世界的樣貌,才能讓世人得以了解,滿足求知的欲望。

  舉例來說:一直以來我們所熟悉「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的用詞,現今是否還適用呢?就以今日中國的福建省為例,已出現許多金字塔頂端層級的大富豪;而在一般人認為經濟生活富裕的法國巴黎,卻也住著一群非常窮苦的社會邊緣人。

  再者,以往的「南方國家」及「北方國家」在今日又該如何區別呢?若是以複雜的氣象學角度來探討,中國則是依舊被歸類於「南方國家」的區塊,而美國則是屬於「北方國家」。

  「南方」、「北方」、「富裕」以及「貧窮」,這些廣泛被運用的詞彙未來將變得太簡單。因為現今的世界已處於動盪的經濟體、交通運輸往來和移民頻繁的狀態,當然還有所謂「全球化」的大幅變遷。你將發現,所謂的「全球化」在許多層面並不是以「全球性」的方式進行著。

  無論你是哪個年齡層,都不會是阻礙你學習或理解這世界的屏障。你必須明白,積沙成塔,知識是一層一層逐漸累積起來的,只要透過不斷學習累積,便能沉澱內化成為屬於自己的東西。這就是為何我們要特別彙編這樣一系列的書籍,讓你可以無論是因為好奇、無聊或是在學習上有特別需要的任何情況之下,都可以隨意拿起這本書從中閱讀學習。

  本書可增加你的知識,也將激發你的創造力。會讓你明白一個觀念:任何人都有能力可以改變這世界,沒有人應該是渺小、微不足道的。除此之外,我們還會把第一手發現的資料統整出來,提出許多值得省思與挑戰的問題,供你思考、明白,讓你成為更有能力與知識的人。

內文試閱


演化與遷徙,人類總想遠離「受限」
  在人類的歷史上,已經有太多的邊界與圍牆將人們隔離開來,所以實在是沒有太大意義再去討論這些原因或問題。

  真正重要的是,了解人類的起源與遷徙。從遠古時代開始,人類便起源於非洲,而這些非洲祖先,日後卻不斷地往世界各地遷徙、拓展。其遷徙的主要原因,在於人類居住的環境人口日益增多,迫使人們必須往外擴散發展。目前我們認為,人類當初進行移民或遷徙的動機,主要是為了尋找新的領土和生活空間,以求讓自己或族群能繼續生存下去。

  以人口統計學的發展狀況來看,當時由於世界人口數不斷增加,人類糧食供應不足、氣候變遷等因素,造成人類開始第一次的大遷徙,從非洲中部開始往外擴展。而其中最有力的證據,則是根據人類DNA 的研究和古生物學的研究,以目前世界各地所發掘的人類化石為例,都證實了人類的發源地為「非洲」,以及人類從非洲向各個大陸遷移拓展的事實。

  然而,關於人類的遷移在源遠流長的歷史發展裡,事實上,早期的遷徙只能算是一小部分族群與短距離的遷移。因為真正到了史前時代,才開始出現所謂的「擴張潮」,估計當時人類的遷徙與拓展應該是以每年300 公尺的速度往世界各地發展,地球上的人口因此而迅速增加形成廣大的社群。

地圖是一種想像、數學、傳說和權力
  從很久以前,人類便開始想辦法將身處周圍,甚至是眼睛所不能及的遠方世界,依據個人經驗增添豐富的想像力,透過地圖的方式描繪出來。目前世界上公認最古老的地圖,是發現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出土的巴比倫泥板雕刻地圖,形成時間可追朔至西元前1200 年。

  在遠古時代的學者,誠如古希臘數學家兼地理學家埃拉托斯特尼,製作地圖的方式便是結合豐富的數學知識,以及旅人遊歷世界的經驗,完成第一份較具理性與科學的世界地圖,與兩河流域地圖不同之處在於,完全不包含任何神話故事或想像力在裡頭。

  到了羅馬時代,由於軍事上的需要,地圖的繪製增添了較多政治版圖的尺寸測量標示需求。同時,為了協助國家軍隊理解廣大區域的歷史淵源,地形學家在製作地圖時,也會同時描繪一些傳說於圖中,以便了解當地風俗民情。

  直至中世紀時期,由於地圖繪製的技術與內容日益豐富成熟,促使世界各地貿易逐漸繁榮發展,也促成許多地理上的大發現。因此便出現了涵蓋整個世界的世界地圖。

  在各國亟欲擴張政治版圖和增加統治領土的驅使之下,地圖於是成了權力運作的重要工具。

  即使如此,地圖在此時還尚未能如我們所認為的,真正理性、客觀地呈現出整個世界的樣貌。各個文化對世界的看法主觀地表現在地圖製作上,而地圖繪製者也選擇性地將自己想表達的樣貌呈現出來。

「全球化」的意外後果
  事實上「全球化」的情形,可以說是從古老時期就已出現的演變過程,只是以前人類沒有針對此事有特定的說法,是到了近代20世紀末葉,由於人類科技、文明、交通等多方因素的快速發展,人們才賦予這演變的過程一個專有名詞。

  在全球化的同時,出現了許多新的通訊科技發展,個人電腦以及網路連結世界各地讓訊息迅速流通,加上機票價格降低、關稅壁壘降低後也更加帶動國際間貿易的活躍。另外,通貨膨脹也幾乎擴及到世界各地,各國因為原物料等資源的需求,開始接受新的相互依存關係,雖然產生新財富,卻也增加了貧富不均、資源分配不平衡等問題。

  若是真正探究分配不均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所謂的「全球化」,並非是真正「全球性」的。實際上國際間大部分重要的決定、財富資源分配、貿易溝通網絡,以及事物改革等創新,一直以來大都是集中在北方國家的大城市裡,不過幸好現在也慢慢擴展到巴西、中國大陸、印度、俄羅斯和南非等地。

  即使如此,多數工廠都還是設置在低發展的國家內,因為這些國家工廠員工所領的薪水,平均和北方已開發國家的員工比起來低很多。因此許多西方國家的企業財團才會想把工廠設立在這些低發展國家中,希望能壓低生產成本,我們因此將工廠設置在本國以外的地區,稱為「產業外移」。

  從大多數地圖來看,能夠擁有明顯全球化的地區,都是和以下幾點有關聯:除了本身是屬於大城市的地方之外,就是沿海或港口運輸發達的地區。

黑金致富,藍金致命
  以全世界的比例來看,並不是每個地區都能分配到乾淨的水源,即使目前全世界的蓄水量是足夠的,但因為地理環境或其他因素,不同於石油或穀物方便大量儲存,水源並沒有辦法輸送到某些地區,造成某些地方缺水情況嚴重。一般來說,大約有70%的水是做為農業灌溉使用,另外有20%的水則是針對工業用途,而只有10%的水才是給一般家庭使用。用水的分配不均常引發許多人的抗議或不滿,因為全世界有四分之一人口所生活的國家是處於缺水狀態,每年全球總計有800 萬人因水源相關疾病而死亡。

  由於水資源的珍貴與重要,因此也被稱為「藍金」。有些國家想盡辦法進行水的開發與搶奪。例如在中東國家地區,約旦境內擁有豐富水資源,所以鄰國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便希望,以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合作。另外位於美墨邊境的格蘭德河,也因豐沛的水源而成為重要的地區。

  事實上,世上許多條重要大河不止流經好幾個城市,也經過好幾個國家,常常交錯、匯集在一起,造成當地經濟利益的搶奪,同時影響其國家政策走向。除此之外,一個國家內因為水而引起的衝突竟比國與國之間更為劇烈,這些情況大多是發生在一般使用者和商業利益者之間,例如:鄉村農民和大城市之間,或是遊牧民族與當地居民之間。

  所以,如果部分較廣大河流所經過的國家無法在「水權」的使用或資格上達成共識,這些河流就會成為這幾個國家船隻都可通行的「跨國水系」,例如歐洲的多瑙河和亞洲的湄公河。

比法國大六倍的垃圾島,變大中
  全球人口快速成長及土地的發展活動,增加了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開發與挖掘,根據1950 年的統計,人類在大海中一年只需捕獲1300 萬噸的魚,而當今全球對魚類的需求不斷增加,導致到每年漁獲量提高到9000 萬噸。因此部分地區的海洋生物,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繼續繁衍下一代,而面臨滅絕的危險,例如紅鮭魚和劍魚。

  於是,海洋資源的減少造成各國開始競相捕撈。傳統的漁夫與使用先進拖網的工業漁船競爭,因為通常拖網捕撈可捕獲到較大量的魚類,但是這種深入且有效率的擴張捕撈,常常會捕到許多人類根本不需要的海洋生物或過小尚未成熟的魚群,造成更多浪費。

  除此之外,海洋也因人類在沿海地區的活動和工業發展,而遭受嚴重的汙染。例如附近的河川因為土地噴灑農藥、工廠排放有毒廢水或家庭廢棄物等,將這些夾雜汙染物的水帶到海洋,影響生態發展。

  再者,當人類挖掘海中的石油或意外造成油輪漏油後,都會嚴重破壞廣大的海岸生態環境,汙染豐富的海洋資源,而且短期根本內無法恢復。即使各國對於石油汙染海洋事件有多方嚴格控管和禁止,但石油開採業者依舊我行我素,繼續以大量海水清洗油桶,並放任許多廢油流入海中。

  如今這些地區因為海面上覆蓋太多汙染物而嚴重缺氧,造成海洋生物的負擔,所以被稱為「死亡地帶」。這些地方都是集中在工業活動發達的海岸線地區,例如墨西哥灣或地中海沿岸。因此,目前國際間已出現許多條約,控管海洋資源的奪取與汙染,避免情況更加嚴重。

他們從自己開始,卻改變了世界,你呢?
  我們所見的貧窮、不公、飢荒或許多人們遭受的苦難都會讓人感到憤慨萬千,但在這當中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幫得上忙的呢?

  事實上,透過人道救援的行動,不僅可以幫助許多飽受飢餓或病痛的人民,還可以拯救因戰亂或天災而受傷的無辜民眾。目前全球有很多非政府的人道救援組織在進行協助,這些「非政府組織」主要包含三個層面:
  第一項是針對戰爭、飢荒和傳染病的即刻救援,例如無國界醫生組織(Doctors Without Borders)、反飢餓行動組織(Action Against Hunger)、國際紅十字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等。

  第二項是協助世上某些落後或受創地區訂定發展計畫和設備更新,透過國際間的救助,設立學校、醫療中心和水利引用,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例如天主教反飢餓發展委員會(CCFD)、國際關懷協會(CARE)、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Oxfam)等。

  而第三個部分則是見證人權狀況、組織不公和武力侵害等行動,藉此向當地政府施壓,要求尊重基本人權,例如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法國聯合會普世互助組織(Cimade)、以及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等。

  無論如何,即使這些人道救援行動是迫切、必要的,但一切問題背後都藏有太多國家政治因素,所以大多數非政府人道救援組織也只能盡力救急,無法真正從根本解決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無法取代當地政府掌控公共救援發展行動,或介入太多聯合國特別單位擬定的計畫。

  除此之外,在某些情況下,特別像是國家間的戰爭或內戰,就讓人道救援無法充分發揮作用。舉例來說:在索馬利亞和蘇丹就曾有引發內戰的激烈分子將國際提供的救援轉移或私自挪用,因此犧牲了許多無辜人民的性命。另外,像北韓政府,也完全霸占國際組織提供的救援,並同時對人民不斷壓榨,以更好控制國人的行為和思想。

延伸內容


知識,通往世界的大門

◎文/高中歷史老師 陳惠珠

  本書作者關心人類所身處世界的現在與未來,書中所討論的議題都是身處多變世界的我們所要關切的。知識沒有界限,人們的知識不應受限於自己所成長的社會、文化與國家,我們的知識對象應該擴及整個世界。大家理應去認識這個世界,思考與關懷各種重要議題,並試著去改善這個世界。

  有時歷史這個學科被認為關注的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事實上歷史學關注過去的目的,是為了認識現在,認識世界為什麼會變成現在的樣子。傳統的中國史家甚至指出,讀歷史的目的是鑑往知來,因此關懷世界也是歷史學的重點之一。

  認識世界的起點,即是閱讀這世界的相關知識。如何來閱讀現在世界的相關知識,在我們的習慣上是文字,透過文字傳達許多的故事。然而,這本書有趣的地方,除了使用文字來敘述故事之外,作者還利用地圖的方式來傳遞現在世界的重要訊息。就如同書中開宗明義指出「幫你打破對世界的想像」,讓地圖成為閱讀世界的重要媒介。

  地圖,是運用地理學來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一方面,透過觀察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地圖,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眼中的世界與想法;另一方面,使用地圖觀察當代的世界,也使用地圖描述過去的世界。

  雖然如同書中所言「地圖是平的,要透過平的地圖來傳達圓形的地球時難免有其失真之處」,但透過地圖了解世界仍為便捷的管道。因此,現在透過這些地圖了解當今的世界,日後世界的人們也透過我們理解的地圖,來了解我們的世界。

作者資料

尚.克里斯朶夫.維克多(Jean-Christophe VICTOR)

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專家。 他在1992年創立的研究機構「地圖與地緣政治學研究所」(Lépac,一個從事應用研究的民間獨立研究機構,專精於國際關係。提供前瞻思考、操作分析和目的性教學)擔任科學主任,並在法國和國外主持許多關於國際事務的研討會。 他也創辦並製作知名電視節目《在地圖底下》,這個常態專題節目在歐洲電視協會(ARTE)跟TV5頻道(全球第四大國際性媒體)播放。

凱薩琳.芭里妮可夫(Catherine BARICHNIKOFF)

法國初中和高中的史地教師。

多明尼克.富夏(Dominique FOUCHARD)

法國初中和高中的史地教師。

基本資料

作者:尚.克里斯朶夫.維克多(Jean-Christophe VICTOR)凱薩琳.芭里妮可夫(Catherine BARICHNIKOFF)多明尼克.富夏(Dominique FOUCHARD)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9866037955 城邦書號:A1830074 規格:平裝 / 全彩 / 208頁 / 17cm×23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