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排行
-
颶光典籍首部曲:王者之路.十周年紀念典藏限量精裝燙金套書書盒版(附贈寰宇磁鐵徽章「卡拉丁」款)
-
都市傳說1:一個人的捉迷藏(十周年機密檔案限量典藏版+番外篇)
-
偽善賊:北一喜多捕物帖三
-
天才雷普利【雷普利系列01】(限量附贈海史密斯逝世30週年紀念版「作者親繪酷貓」書籤):犯罪小說史上最令人不安的經典
-
閃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佛瑟 撫觸生死的震撼之作 首部繁體中文譯本)
-
不馴之翼【加拿大奇幻文學獎最高榮耀「極光獎」得獎作】
-
地獄修業旅行
-
紅眼意外調查公司之八:鬼牌(限量作者親簽套書贈品版)
-
就算殿後也照睡不誤:直木賞作家三浦紫苑的奇蹟日常
-
一念關山.卷四(完結篇,劉詩詩、劉宇寧領銜主演古裝傳奇武俠大劇同名原著)
內容簡介
睽違六年 李屏瑤最新散文集
關於那些最初的時光,及生命故事的顯影
「書寫不僅抵抗遺忘,還能封存記憶。許多事的確會愈想愈不對勁,長出能夠辨識的能力需要時間,具備足夠知識之前,先把現場保留起來,等待未來破解。」
「當你長出了發聲的能力,不需要用一生療-癒童年,可以試著用自己的聲音和語言,重述這個故事。已經經歷的,不是唯讀檔案,可以以記憶覆蓋記憶。」
人稱小光的李屏瑤,最新作品讓讀者們引頸期盼了六年!一轉眼,台灣同婚也通過了六年,當時樣貌有點「違章」的「那種」女生,很慶幸地現在已經算不上多麼「非典型」,李屏瑤則在寫作之餘,繼續讓她主持的podcast《違章女生 lalaLand》帶給大家知性、歡樂又療癒的時光。然而文字的力量還是很難完全被取代,生而為人、身為女生,每日還是有很多不合理、不公平的事要去對抗,向來柔軟且強韌的李屏瑤,不曾放棄過她的戰鬥姿態,藉由爬梳她的生命故事帶給這個健忘的世界更多的勇氣。
李屏瑤曾經將生命故事的寫作定義為「貼身衣物的洗滌方式」,至於如何逼近,卻又像是武術格鬥一般不能恐懼,「比起在遠距離不懷罪惡感的開槍射擊,越是費勁的貼身肉搏,越能拳拳到肉。」
於是這冊散文就是比近身肉搏還要貼近的顯微放大過程。每個人點滴的成長歷程決定了他日後觀看事情的角度,如同我們拍照時對於焦距與濾鏡的選擇。從這一篇篇的生命故事中,遠觀如萬花筒,如拼圖,也如洗照片時暗房沖刷後漸漸顯影,看出如何從原生家庭的形塑轉而成為現在的模樣,思考性別與性向可以是種選擇?同志只要熬過高中大學那段日子,就能在四十歲時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如果說李屏瑤的經典小說作品《向光植物》是以亮面示人、希望能極力避免死亡與罪惡的清新篇章,補上了不被標籤化的另類成長風景,這冊《顯影記》則是勇敢直面童年、青少女時期的各種成長陰影,既能看出一整個時代的風景和共鳴,也有作者獨特、聰穎而果敢的生命故事與啟示。
目錄
輯一 毛邊
萬花筒
乾爹
破窗
槍與象牙
血緣詛咒
在車上
毛邊
輯二 扮演遊戲
線裡的人
菜市場與搖搖馬
夜裡的集市
辦桌
蠶寶寶
小歇
搭電梯
扮演遊戲
作文課
一棵不開花的樹
輯三 霧中風景
跪姿練習
馴服與抵抗
反鎖的門
霧中風景
打撞球
逛福利社
無明小站
輯四 請回答1999
(可能不太像)讀中文系的人
請回答1999
於是我們決定環島旅行
有電話線的電話
松鼠之年
卻孤單的黎明
攔截
女朋友替妳找筆友
楚門的戀愛
輯五 台北租屋圖鑑
新手上路:師大路頂加,一房一衛附空中菜園
解鎖合租公寓:台大後門3+1房
有貓還有自己的房間:建國北路三房公寓,緊鄰圖書館
輯六 必有回響
不只是牆上的另一塊磚
交過女朋友的阿媽
Herstory
如果電話亭
最初的時光
俗女知識+,格物致知的人生重啟魔法
前途光明的女人們
念念不忘
而你卻用它尋找光明
後記 在暗房尋找黑貓
內文試閱
扮演遊戲
我曾經是個Vicky。
高中英語課老師一時興起,從一齊朗誦課文解散,要大家分組練習對話,先從自我介紹開始。老師剛好從身邊經過,駐足說,妳不像是Vicky。
而我是誰?Vicky從哪裡來?我為什麼會在這裡?我不知道有多少兒童想過這些問題,因而在某個上學路隊途中脫隊?有多少人的英文名字來自人生第一個英文老師?又有多少英文老師會預料到,此生需要擔負起這個重責大任。
連鎖英文補習班從城市開進鄉鎮,在校門口以及家戶信箱投放廣告傳單,引發家長們的騷動,繼「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後,學英文的需求也被打開了。那些把孩子送去鋼琴前面坐下的家長,現在把孩子們送去外國教師面前。孰料補習班的外國教師有限,外師是站在報名櫃檯的門面,教初學者的,多半還是臺灣人。
回想起來都是一些極年輕的老師,二十歲上下,猜想是打工的大學生。班上學生的年齡介於七歲到十二歲之間,有簡單的分班,與其說是補習班,更偏向安親班的性質。沒有英文名字的一群新生,在開口說出第二外語前,需要先找到自己的名字,名字是第一把鑰匙。命名過程像是抓周,老師以目光巡視在座眾人,一一唱名,每個一頭霧水的孩子都在幾十秒間有了名字,並且得到可以別在胸前的姓名牌。底下是制服或是運動服的學號欄,新的名牌夠大,別上去就看不見原本的學號。我記得還有Amy、May、Allen,想想是因為學生都小,名字都選得短。
我沒有懷疑過我是Vicky,迫不急待在嶄新的課本跟作業簿,寫下新獲得的名字,大家都是這樣做的。沒有人對名字提出質疑,那是通往新世界的第一格階梯。某次活動,英文班的同學寫卡片給我,開頭便說:「薇琪你好」,譯名突然讓我生出微微的抵抗之心,也只有一瞬。V以其尖銳的角度,在英文名字的初始設定上立足。
補習班開得風風火火,每間教室都坐好坐滿,放學時還得加開接送的小巴班次。大約是感謝祭的意思,趁著暑假,補習班舉辦大型闖關活動。活動辦在觀音山,利用登山步道與沿路的涼亭當作關卡,人手一張闖關卡片,通關集點蓋章,最後換取獎品。
山是兒時熟悉的路徑,早早就破關完畢。中途關卡不知道出了什麼狀況,臨時找已經在閒晃的學生代打,在盛夏的正午,我被套上披風與面具,臨時扮演起吸血鬼伯爵。關卡很簡單,要用英文問對方算數問題,如果答對,就得到蓋章認可。為了讓一個小學生更接近男性吸血鬼的心情,老師特地傳授,開口時先低沈地發出「ho~ho~ho~」的聲音,接著再說話。(長大後才意識到哪裡不太對勁,那是聖誕老人的發語詞啊老師。)被認識的同學發現,大喊,「是Vicky!」我持續壓低聲音,躲在面具後面說No!
老師回來後,我交還披風與面具,想帶著闖關卡片去兌換禮物。但是蓋滿章的卡片,不知道在哪個環節就遺失了。其他同學嘗試幫我找,而來往的人潮眾多,又該如何辨認出一張沒寫名字的卡片呢?我說沒關係,反正沒有想兌換的禮物。老師把伯爵的面具送給我,彩色列印的臉有點糊,耳朵上綁的橡皮筋已經脫落。我收下面具,感覺悲傷卻沒有顯露,那是初始產生有意識扮演的一天。《藍色大門》裡的孟克柔戴上張士豪的面具,在面具後與喜歡的女生跳一支舞。吸血鬼面具後的小孩,試圖融入成人的世界。
發現自己好像不適合Vicky的時候,已經是接近十年後。Vicky跟著我讀完小學、讀完國中,接著一起就讀高中,Vicky像是新買的電器外頭捨不得撕、後來忘記撕的那層保護膜。人生總有各種放著不管也沒差的事,而習慣令人感覺安全,一伸手就像是種對抗,但一口氣撕開,又會帶來那一口氣的爽快。撕了之後會是新的開始,撕完之後,就會看得見其他封膜的形狀,看見物體真實的稜角。
馴服與抵抗
在湛藍並帶著滿滿藥水味的泳池丟下浮板,不擅長水性的眾生一湧而上,已知戲水的人屬於少數,在空曠深水處炫耀般的喊出鼓勵。浮板不夠,教練丟下一些海灘球,恐懼的人太過用力,球被深深壓進水中,又噴射出水面,脫離了掌控,壓制太過,總會有反彈。
孩童是怎麼接受自己會被打的?因為考不好?遲到?上課打瞌睡?是因為在家裡被打過,所以進了校園,也就自然接受這個挨打的規則嗎?而說是規則,倒也不真的存在規則,少幾分打幾下,用什麼東西打,有多少人得被打,其實全都是浮動的。我還記得那一列長長的隊,講桌很高,老師站在講台上打人的動作恰好被遮蔽,如同天然的馬賽克,排在隊伍後端的小學生們看不見前方,只能從空氣被瞬間劃開的響聲,以及同學的哀鳴,確認被鞭笞的計數。
小學六年級時有新同學轉來,印象很深,因為那是某個學期的中間,全班都已經混熟,突然加入某種異質,一下子就成為注目焦點。老師有點嚴肅的說明,是從台北轉來的,要大家跟他好好相處。新同學在便服日穿得很像王子,白襯衫的袖口跟胸前都有華麗的蕾絲滾邊,引發班上女同學們的激烈討論,那是只有漫畫裡會出現的打扮。在一切都有點朦朧的年紀,許多暗戀的支線在此展開。
新同學的帥氣很快蒙上陰影,他被打的時候哭了,還抵抗,還跑出教室。當時可是愈哭會被打愈多下的,出聲音也是,哪一個小孩不是在忍耐,反正全班都是這樣。但新同學不一樣,隔天他媽媽還來了。應該是經歷過溝通,新同學乖乖被打,也許是心理作用,老師打他的力道似乎特別輕。這可能是一個沒什麼被打過,沒有耐受力的孩子。台北如此遙遠而高高在上,台北來的小孩很愛哭,其他同學偶爾嘲笑他,更多的是一種浮在語言之上的輕蔑態度。突然有一天他消失了,校長在朝會特別說明此事,也大概是那天,許多小學生第一次聽見「離家出走」這個詞彙。而家,原來是可以離開的地方。
班上熱烈討論已經不太新的轉學生的去向,老師要大家把想到的線索說出來。不過,在這個荒涼之地,最叛逆的場所是租書店,連網咖都還沒有出現的時代,小學生到底可以去哪裡?
幾天之後傳來消息,他在某處橋下睡了幾天,台北來的小孩零用錢很多,購入許多飲料零食自給自足過了幾天。他媽押著他回學校上課,再度迎來便服日,他那件王子襯衫不知為何變得灰撲撲的,分組跳舞要牽手,沒有人要跟他圍成一個圈。沒有待到畢業他就又轉學了,不知道他在新的學校有沒有挨打。
我後來被送去讀私立的天主教國中,那裡不打人,最多罰站或是跑操場。不過有些老師的語言能力非常驚人,某次全班考試考差了,老師對著全班女生激動地喊,妳們只能做妓女了。我想,那也是許多國中生第一次聽到真人說出這個詞彙。回想起來,依舊難以分辨哪一種暴力比較不暴力。但無論施行在肉體或是精神上,都是暴力。
住得遠的學生通常最早到。某日我又幾乎最早到校,經過聖母瑪莉亞,走上空蕩的教學大樓,赴座位放好書包,行過幾個還沒有人抵達的黑暗教室,走到末端就是廁所,當然,只有女廁。寬敞、明亮、潔白的女廁,地面與牆面都鋪滿白磁磚,如同沒有水的游泳池一樣的廁所。
踏進去之前就覺得有些異樣,身體記憶下意識地按開了燈,燈管閃爍,此起彼落地亮起,白色牆面跟地面幾乎看不見了,全都是金黃色的。嗅覺逼得我退後,立即撞上了修女。據說已經在校內發生過幾次,那一天那一刻,學生裡只有我目睹,我被找去談話,被當作嫌疑犯詢問,而我才國一,剛入學,前幾個學期怎麼潑得了?以及我住在遠得要命的公車路線另一端,是如何帶著那些濃稠合宜的液體到學校的?還有,我是全校第一名。我國一下學期就跟媽媽說要轉學,那場景再也沒有見過第二次。學期末,那個罵大家只能當妓女的老師在辦公室握著我的手哭,他問,第一名轉走了怎麼辦。
後來我猜到了兇手是誰,但我不會說出去的。在習以為常的高壓下,在行禮如儀的沉默中,如果沒有人伸出援手去拯救滅頂的人,那每個人都是共犯。
霧中風景
高一那年,我喜歡在安靜的清晨等車,如果夠早到校,教官還不會出現,可以直接穿著制服上衣跟運動服短褲走進校門,黑色百褶裙折成一個小球放在綠色書包裡。
清晨的站牌人很少,多半一臉疲憊,除了穿著制服的學生外,我常常好奇那些穿著便服的人要去哪。首班車會在五點出發,如果周遭無雜訊,偶爾能夠聽見車子在客運總站發動、轉向、加速的一連串聲響。
等車的時候通常有點恍神,你面對著未來的車,背對即將要去的方向。每一天都像是新的,又像是複製貼上。等車時我會看看遠方的山,山勢如同觀音躺像,看不到觀音時通常天氣不太好。問過外公哪邊是頭、哪邊是腳,他只說以前更像觀音。我猜他也弄不清楚。
我不知道旁邊的傳統早餐店幾點開門,冬天時蒸籠與鍋爐的蒸氣會籠罩整間店面,從遠方看過去,是一層巨大的迷霧。青春期的冬天總是很冷,不知道是溫室效應還是制服材質的關係,在學校毛衣跟外套內加幾層衛生衣都沒有用。在那樣的冬日清晨我總是喜歡站在霧中等車,缺點為眼鏡會模糊,以及上車之後,會因為水蒸氣冷卻而感到加倍的冷。
我喜歡買包著紅豆的長條型饅頭加一杯熱豆漿,拎著那一小袋早餐,放在腿上如同暖暖包。(奇妙的是,當年無論再冷,高中生也幾乎不使用暖暖包。倒是會在寒流來襲洗完手後,將如同冰塊的手伸進同學的後頸背。)我會坐在一上車的位置,景觀第一排,沿路的城市跟幾小時後截然不同。
首班車開得極快,從蘆洲穿越三重抵達台北,彼時正是興建捷運的交通黑暗期,上下班尖峰時間,同樣的路程可能會開上一個半小時。若成功坐上首班車,可能會在半小時之內抵達。
校門約莫六點半開啟,過早到校的話,就直接翻牆進去。班上的掃除區域是進門左邊的楓林道,恰好分配至外掃區,我會順手掃掉半邊的所有落葉,接著直接去佔領球場。高中時最恐怖的事不是碰到傳說中的學姐,而是翻牆進學校,發現球場上已經有人在練球。
住得遠的學生通常比較早到,整個高一我都用肉身驗證這個傳說。
撈出藏在樹上的球,坐在球場中央,就可以開始吃早餐了。很多個早晨,天尚未大亮,校內空無一人,我背靠著球場的柱子,面隊操場中央的草地,恍恍想著一些未來的未來,混雜期待跟恐懼。
在這樣空無一人的清晨,也許可以試著練習發球。彼端無人,就對著禮堂的大樓梯發出拋物線,球體跟肉體的瞬間碰撞,以及碰觸到梯面的瞬間反彈,會發出明快的響聲。你發,你撿,你練習。前臂已經不再瘀青了。
其他同學跟學姐們出現,可以進行對打。跟一些學姐熟了起來,聽見許多女校的八卦,後來自己也成為別人八卦的對象。在上課時寫了許多沒傳出去的長長紙條,高二下學期從理組轉到文組,我開始睡到七點,或是八點。母親大概會在九點多起床去開店,先是驚訝我還在家,後來也就習慣了。我會去上第三堂課,可以避開交通尖峰,還能夠在學校對面的小吃街悠閒吃早餐看報紙。
到了高三,搬到被指定為古蹟的校舍上課,建築的體感溫度特別低。我在文具部一次買滿一疊請假卡,母親下班會幫我簽。高三的課業一落千丈,在四十多人中,排行四十上下。偏頭痛發作得很厲害,一走進保健室,就會得到止痛藥跟裡側的床位。去診所跟醫院做了許多檢查都沒找出原因。持續失眠,我會在凌晨兩三點跳轉各個電影台,廣告時間很長,同時看好幾部電影,這些故事以奇特的方式在我腦中交織。
為了補強課業,我天天留校晚自習,有時候週末也去,有次遇上激烈地震,整棟古蹟的窗戶一併發出驚人巨響,如同高三生意識母體的集體尖叫。我練習如同一般高中女生一樣生活,略微過度用力地讀書,頭痛時就一個人躺在保健室流淚。再次練習早起上學,在霧中看著遠方的山。
我已經有點忘記是怎麼穿越那一層層霧,但記得某個早晨,天黑得不可思議,站牌一個人都沒有,我站在四下無人的路上,深深感受到恐懼,好像只有你一個人到了異世界。不知道過了多久,天漸漸亮了起來。
多年後捷運通了,我也多年不搭公車。站牌邊的早餐店已經換成別的店面,但是在google map地景的某個角度有bug,會出現一瞬間的早餐店照片。望向遠方,山已經被各種新大樓擋住,再也看不見了,但我知道山在那裡,在霧的後面,會有別的風景。
延伸內容
在暗房尋找黑貓
大學畢業後幾年,老家的捷運終於通車了。整個求學過程幾乎籠罩在交通黑暗期之下,每一條可以離開家的馬路都在施工,公車總是塞,高中的我在車上反覆聽CD-PLAYER裡的同一張專輯、甚至同一首歌,時間跟空間一起停滯。
等到捷運通車,我已經開始自由接案,沒什麼通勤壓力。當時租住在永和,一夜之間,坐捷運中和新蘆線就可以回家,家好像變得很近,但離家的體感是等比數列,每一天都加倍遙遠。
從最近的捷運出站,要走一段路才會到家。經過我兒時討厭的路口,在這裡要選擇一個方向,向左走是父親家,向右走是外婆家。前幾年不斷收到的法院文件中,叔公想要討回的祖產,已經成為捷運的一部分。我不確定地籍圖,若聽信長輩們所說,那麼無論站內站外,這些踏過的土地,很有可能都曾經屬於父系家族。想到這件事,就覺得腳底發燙,需要快步離開。
小學時曾試著離家出走,放學後獨自在外面晃了一天,上書店翻書,在冷氣過強的麥當勞喝冰可樂,撐了好久,直到半夜。外面太黑,車子都開得很快,無處可去,只能回家,到家時媽媽還沒回來,沒有人發現我的叛逆旅程。
我是記憶力很好的孩子,聊到某些事,大人常常驚呼,那麼小怎麼可能記得。但我都記得,記得顏色與氣味,記得季節與溫度,記得許多話語,記得太多,記憶體過載,那就試著書寫。書寫不僅抵抗遺忘,還能封存記憶。許多事的確會愈想愈不對勁,長出能夠辨識的能力需要時間,具備足夠知識之前,先把現場保留起來,等待未來破解。
還是偶爾失眠,翻來覆去睡不著,有時候比較艱險,夢見睡不著,醒了才發現那是一場夢,不斷往下墜,分不清楚是醒還是睡。在混沌之中折返跑,加倍疲憊。突然醒來的瞬間,意識跟身體還沒連上線,一切都不在掌握。試著張開眼睛,面對黑暗的房間,深呼吸,冷靜下來,就會漸漸看見物體的輪廓,從窗簾邊緣泛出的路燈燈光。幸運的話,有機會找到一隻呼嚕嚕熟睡的黑貓。
記憶在時間中顯影,在黑暗的房間裡待得太久了,我漸漸能看見。它們隱微地發光,透露過往的足跡,兒童落下麵包屑做記號,在森林裡迷了路。幸好故事不會在這裡結束,當你長出認路的能力,就能走出這一座森林;當你長出了發聲的能力,不需要用一生療癒童年,可以試著用自己的聲音和語言,重述這個故事。已經經歷的,不是唯讀檔案,可以以記憶覆蓋記憶。
作者資料
李屏瑤 文字工作者,貓派。出版小說《向光植物》,並在日本翻譯出版為《向日性植物》。劇本《無眠》《死亡是一個小會客室》,散文《台北家族,違章女生》、《顯影記》。公開演出劇作《無眠》《可寵》《家族排列》《行動代號獨角獸》等。主持podcast《違章女生lalaLand》。國家兩廳院2023-2024年駐館藝術家。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