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其他藝術
藝術家想的跟你不一樣:如何像藝術家一樣思考,孕育出好點子,並將點子轉化成有價值的東西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藝術家想的跟你不一樣:如何像藝術家一樣思考,孕育出好點子,並將點子轉化成有價值的東西

  • 作者:威爾‧岡波茲(Will Gompertz)
  • 出版社:遠流出版
  • 出版日期:2018-08-29
  • 定價:300元
  • 優惠價:9折 270元
  • 書虫VIP價:255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42元
  • (更多VIP好康)

內容簡介

《英國BBC的經典節目 現代藝術的故事》 作者最新作品 你知道 畢卡索是如何從模仿其他畫家,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嗎? 杜象是如何從有限的藝術才能,躍身為世上第一位概念藝術家? 米開朗基羅是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懼才完成西斯汀禮拜堂的穹頂畫? BBC藝術總編為讀者來解讀 從米開朗基羅到畢卡索 這些藝術大師的智慧與創意思考 為什麼偉大的藝術家可以靈光乍現、想出超厲害的點子? 他們又是如何將這些點子轉化為有價值的東西? 我們也能夠學習刺激自己的想像力,激發出創新的點子, 產生重要且有價值的東西嗎? 藝術家跟我們想的不一樣,他們想的,也跟我們不一樣。 本書作者研究藝術發展的歷史,也長期追蹤、觀察、訪談全世界當代最頂尖的藝術家,想要解答以下這幾個問題: ♦這些古今有創新想法的藝術家,是如何想到無人想到的高明點子? ♦創意是如何激盪產生的? ♦他們又是如何靠著創造東西而名利雙收? 他發現,在這些傑出的藝術家身上,有許多明顯的特質,其中有些與我們對藝術家的想法不一樣,卻能讓他們的思考模式在創意發想中運作到極致。例如: ☞藝術家要像個生意人 安迪‧沃荷知道如何將創意變成最有價值的資產;梵谷說過:拿我的畫來賣錢,我絕對會負責到底。廣告教父大衛‧奧格威則說:如果這個點子不賣錢,那就是沒創意。 ☞藝術家永遠都有個B計畫 蒙德里安在創作出他最著名的紅黃藍格子之前,畫了十幾年的老樹跟陰鬱的天空。 ☞疊合空間思考 畢卡索找到獨特的結合方式,將從前輩大師偷來的點子,用自己的感覺與直覺重新演繹。 ☞面對失敗的勇氣 米開朗基羅冒著被羞辱的風險,把自己綁在木架上4年,接下他根本不擅長的濕壁畫。 ☞同時注意整體和小細節 維梅爾其實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嘴邊畫了一個粉紅色的小痣,讓整體圖像因此大為改觀。 在21世紀,我們比以往更需要知道如何孕育好點子,並且將點子變現,成為有價的東西。那些讓藝術大師們在創意面高人一等的思考模式,在創意產生的過程中發揮極具關鍵的作用,若是能運用得宜,也可以幫助任何想要有創意的人釋放潛在的創意,啟動想像力,大膽想出原創性的點子,為自己的人生或整個世界加值。 名人推薦 石瑞仁/盈嘉文創創意總監 李政勇/安卓藝術創辦人 施靜菲╱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教授 徐莉玲/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副董事長 傅銘傳/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傳系副教授 曾成德/教育部美感課程推廣實務工作計劃主持人、國立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鄒駿昇/視覺藝術家 謝佩霓/藝評家、策展人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推薦 專文推薦 成功的藝術家就是自己品牌的創造者。——施靜菲╱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教授 這是本介紹藝術、知識與創意的思考方式之著作,值得細細品味與賞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傳系副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傳系副教授 威爾‧岡波茲是最棒的藝術老師。——英國衛報 本書輕快穿越了藝術史與那些具有創意的心智……充滿許多趣聞軼事,非常有趣。——英國衛報 本書作者寫得非常有趣。他顯然極度熱愛藝術,而他這本書可說是寫給藝術的情書。——英國泰晤士報 我讀過最好看的非文學類的書,文字流暢,內容有趣。——亞馬遜讀者 發常具有啟發性。當我需要鼓勵時,我會一直回頭抄寫書中許多許多的名言佳句。——亞馬遜讀者 對於任何想要從事創意類工作、但又有疑慮的人,本書非常具有正面的啟發性。——亞馬遜讀者 書中有許多很棒的好點子,還可以瞭解成功的藝術大師都在想什麼。——亞馬遜讀者 本書可以幫助從事創意工作者在面對一切都不順遂時,度過那些黑暗的日子。——亞馬遜讀者 本書適合包括初學者、再學習者與有經驗的畫者,裡面有許多有用的建議與啟發靈感的點子。——亞馬遜讀者 本書提供了對於藝術家與其作品的洞察力,並且分析了這些可以如何應用到其他的人身上。——亞馬遜讀者

目錄

推薦序 前言 第1章 藝術家就是大膽的生意人 梵谷╱安迪‧沃荷╱希斯特‧蓋茲 第2章 藝術家從不會失敗 布里奇特‧萊利╱羅伊‧里奇特斯坦╱大衛‧奧格威 第3章 藝術家非常有好奇心 瑪麗安娜‧阿布拉莫維奇╱吉爾伯特&喬治╱卡拉瓦喬 第4章 藝術家會剽竊 畢卡索 第5章 藝術家想很多 傑佛瑞‧亞伯拉罕╱弗朗切斯卡 第6章 藝術家同時注意整體和小細節 呂克‧圖伊曼斯╱維梅爾 第7章 藝術家有自己的觀點 彼得‧多伊格╱林布蘭╱凱瑞‧詹姆士‧馬歇爾 第8章 藝術家膽量夠大 米開朗基羅╱艾未未 第9章 藝術家停下來思考 大衛‧霍克尼╱泰納╱杜象 第10章 所有學校都應該是藝術學校 包柏與羅貝塔‧史密斯 結語

序跋

【前言】
  創意一直是熱門話題,全世界不論是政治家、學者、聰明的男男女女,都因為這個話題熱血沸騰。大家都說創意很重要,說這是未來繁盛與否的核心。這都沒錯,但是創意到底是什麼?又是怎麼運作的?   為什麼有些人很輕鬆就可以想到高明的新點子,有的人卻無法?難道有創意是天生的特質?還是說跟人的態度或行為有關呢?   我們人類是唯一具有豐富想像能力的生物,因為要構思出複雜的想法並加以實現,需要一連串的認知過程,這是其他生物或是任何機械無法完成的能力。不過對我們來說,根本沒多困難,時不時都在進行著,例如準備餐點、傳個賣弄聰明的簡訊給朋友。可能有人覺得這些沒什麼,但仍需要想像力和創意。這項絕佳的天賦要是有適當的培育,可以達成超凡的目標。   運用我們的想像力可以活化和豐富心靈與生活體驗。當我們動腦思考的時候,我們就自主獨立了。我從沒見過哪個藝術家是冷漠不動、毫無好奇心的。同理,成功的主廚、園藝師、運動教練,甚至任何對自己領域有熱情、願意創新之人皆是如此。他們的眼中充滿光芒,閃爍著耀眼的生命力。創意就是有這樣的魔力。   創作或製作的行為本身就讓人非常滿足,覺得人生被肯定、獲得成就感。   那麼我們要如何掌握這項天賦呢?要怎麼做才能好好發揮,想出大膽的原創想法,為我們的人生、甚至整個世界加值?說更明白些,要怎麼刺激我們的想像力,激發出創新的點子,產出重要且有價值的東西?   這三十年來,我花很多時間在思考這些問題。一開始是因為有創意、有才華的人讓我好著迷。後來我成為出版者、製作人、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藝術領域的採訪記者等,這就成為我工作的一部份。   我一直很榮幸可以觀察一些現今有創意思考的最傑出人士,包括藝高人膽大英國藝術家戴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還有多次奪得奧斯卡獎項的美國演員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他們當然大不相同,但是至少在某個層面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不同。   這些年來,我開始發現,這些成功者身上有許多明顯的特質,不論是小說家、電影導演、科學家,還是哲學家皆然。我不是說那些奇異的特質,而是一些基本的操作練習和流程,讓他們的天賦發光。這些練習和流程若能運用得宜,或許也能幫助我們解放潛在的創意。   創意天賦人人都有,這毋庸置疑。不可否認有個人就是比別人擅長作曲,但這不代表其他不作曲的人就沒創意。其實我們都可以成為某種類型的藝術家。我們每個人都有構思的能力,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產生抽象的想法,將完全無關或無關當下的事物連結起來。做白日夢或胡思亂想的時候,甚至編造謊言的時候就是了。   信心很重要。藝術家不需要別人的同意才作畫、寫作、表演或歌唱,他們直接就去做了。   問題是,有些人堅信自己沒有創意,不然就是還沒找到自己的方向。對於自己有創意的信心是會減弱的,這可不太妙。信心很關鍵。就我的經驗看來,藝術家跟我們沒兩樣,總是害怕」被人猜中」。但是有時候他們能夠鼓起足夠的勇氣,克服自我懷疑,支持自己的信念。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其實只是一群有時間的年輕人,找到自信可以說服自己和全世界說他們」就是音樂家」。   披頭四沒有等人三顧茅廬,藝術家不需要別人的同意才作畫、寫作、表演或歌唱,他們直接就去做了。讓他們能夠脫穎而出、擁有力量和目標的,並不是創意本身,創意大家都有。而是他們找到了明確的焦點,這個焦點能夠引發想像力,並且為自己的天賦提供載具。   我第一次發現此現象的時候是一九八○年代,當時我二十出頭,在倫敦的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當舞台工作人員。當時我還不太了解藝術,或說對很多事情都還不太清楚。但是我的確受到劇院各種道具和幻覺呈現等事物吸引。   上戲前和演出時都特別辛苦,但是等最後的幕一落下,觀眾離開後,我們會一起到酒吧放鬆。演員和「創意人」會適時地一起加入我們。在這種時候,劇院裡嚴格的階級制度消失了。   階級和組織在當下並不重要,我可以和一個備受尊崇的傳奇人物並肩而坐,通常是跟芭蕾舞團(該劇院的強項)的大人物一起。   某個晚上,在我旁邊的可能是舞星尼涅特・德瓦拉斯(Dame Ninette de Valois),她曾是俄國芭蕾舞製作家狄亞基列夫(Diaghilev)傳奇的俄派芭蕾(Ballets Russes)舞蹈家,後來創立了皇家芭蕾舞團(Royal Ballet)。在另一個晚上,我旁邊坐的可能是編舞大師弗雷德里克・阿什頓(Sir Frederick Ashton),他會一邊講著最新的八卦,一邊敲著裝滿沙布利葡萄酒的冰酒杯。對我這個出身自鄉村的天真小伙子來說,這樣的夜晚讓人沉醉又有異國情調。   這是我第一次跟所謂」真正的藝術家」相遇,這些獨立的靈魂靠著創造東西而名利雙收。就算在鳥不生蛋的簡陋酒吧裡,他們還是鶴立雞群。德瓦拉斯和阿什頓不用刻意就吸引了大家注意,而且說話很少被人無禮打斷。他們內在有無比的力量,轉化至他們的外在,顯露出令人絕倒的自信。   就是靠著創意我們才能在這個數位化的年代獲得滿足。   這些人不是超人,他們跟常人一樣,都有很多怪癖,內心也會不安。但是他們找到了目標(在前面所說的例子是舞蹈),開啟了想像力,讓他們能利用人人都有的這項神奇天賦——創造力。但是他們怎麼找到這目標的?怎麼培養的?又有什麼可以教我們的?   我想要用本書來回答這些問題,從我棲息在作家、音樂家、導演、演員的世界裡,觀察並找出答案。我的目的是要解答這些極具創意的菁英怎麼啟動想像力,並且以其作為生產工具。   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可以學習,不過也許要藝術家——在我的定義是指畫家和雕刻家、導演或製片、行為藝術者,來教我們創意的發想過程。他們進行的方式有某個特質,可以明確指出創意腦在最巔峰的時候怎麼運作。   因此,本書的(原文)書名由此而生。我在每一章會介紹一種特別的方法,或說心態,是我認為創意過程的關鍵,並且透過某一位藝術家的歷程來探索這個特定的方式。我並不是要研究某些像是塗底漆或畫光影的技巧,而是探究讓他們在創意面高人一等的工作模式和思考模式。想要變有創造力的人都能運用這種放諸四海皆準的模式。   我個人認為,未來我們當中越來越多人會需要有創意,因為我們正面對數位革命帶來的創新衝擊。最新科技的進展在許多層面已經令人覺得非常刺激,且具有解放性:網路讓人更容易找到原始資料和各種資訊,讓有志一同的人更容易相遇,建立人際網絡。而且網路提供了低價又簡便的全球平台,讓我們得以行銷自己的製品。以上都為創意工作推了一把。   但是也有缺點:網路有點叫人難以招架。網路時代帶來的所有好處絕對不包括讓我們時間變多了些。生活變得瘋狂忙碌,日常的生活比從前更加混亂。不只原來的家務還是要做,現在我們才坐下來休息片刻就有一大堆的簡訊、email、狀態更新、臉書貼文要處理。我們的二十四小時都在開機狀態,不但覺得吃力,還沒完沒了。   而且現在的電腦還沒有真正讓人工智慧開始發揮作用。雖然進度緩慢,但是我們的生活肯定有越來越多肉眼看不到的數位網路偷偷進駐,而且未來肯定也會進入我們的工作之中。以往認為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做的事,必然會被運算複雜的電腦和靈巧的奈米軟體取代。醫生、律師、會計師可能都注意到,他們的地盤開始被數位機器佔據了。   這些對我們人生和自由的侵佔,已經開始讓我們倍感威脅。那麼最好的因應方式就是做到沒有半台電腦能夠達成的事情,亦即運用我們的想像力來工作。就是靠著創意我們才能獲得滿足又有目標,並且在這個數位化的年代找到立足之處。   在工作場合,創意逐漸受到高度重視和重賞,這是好事,但是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創作或製造的過程本身就讓人非常滿足,能夠更加肯定自己的人生、獲得成就感。當然,有時也會讓人氣憤或灰心,但是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實現自己的想法,能讓你覺得自己真正地活著,而且是和真實世界連結。我覺得這就是我們人類能獲得的最高肯定。   創意同時也是重要又有力的自我展現方式。不然為什麼專橫的獨裁者要把詩人關起來、激進份子為什麼要摧毀藝術品?他們害怕對立的想法,恐懼表達出這些想法的人。創意至關緊要,而且現在比以往更是如此。   我們現在的世界有非常多急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氣候變遷、恐怖主義、貧窮問題等。光是四肢發達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只有用腦才有辦法克服障礙,只有我們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不是像動物那樣行動才行得通。   而且,人人皆是藝術家,只是自己也要相信才行。因為藝術家就是有這樣的信心。

內文試閱

  事實上,為了要創作,你就得勇敢相信,不只是相信自己,而且要相信你的夥伴。你得相信世界會公平評斷你。沒錯,會有批評,沒錯,批評會傷到你,有時候還傷得很深。你還可能會聽到反對的聲音異口同聲出現。      但是這樣被否定的感覺,很可能其他人也經歷得一樣多,不妨就把這當作是個必經的儀式。大家都知道披頭四樂團成名前被拒絕的故事,以及有多少出版社斷然拒絕過《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他們有因此停下來嗎?沒有。他們的決心因此更強了嗎?那當然!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也說過:「祝福你的勇氣,孩子。那是通往星星的路。」      對於下面要談的這位三十二歲的義大利藝術家肯定是如此,他叫米開朗基羅。當他在羅馬中央地區,不穩地站在某個木架上畫畫時,很可能有把維吉爾說的話放在心上,一千多年前維吉爾這位古詩人就在羅馬說出這些箴言。      一五○八年,米開朗基羅這位傑出但性情暴烈的藝術家並不開心,他無所不能的贊助者教宗朱利爾斯二世(Pope Julius Ⅱ)剛剛刪掉了他一筆雕刻教皇墓的高額經費。米開朗基羅非常生氣,暴怒地離開了羅馬,回到家鄉佛羅倫斯。      後來在教宗的脅迫和諂媚之下,米開朗基羅又回到羅馬,卻發現教廷內有種令人不悅的氣氛擴散了開來。米開朗基羅起了合理的疑心:多納托・布拉曼帖(Donato Bramante)這位教宗最愛的建築師正想辦法要讓米開朗基羅失寵,讓新的藝術家取而代之,也就是最近開始受到矚目的拉斐爾(Raphael)。      米開朗基羅原先希望他回來羅馬時,教皇墓的委託案會重啟,因為對他來說這可是夢幻工作。即使對他這麼厲害、動作這麼快的雕刻家來說,這項任務還是得至少花個二十年完成。二十年的委任案對十六世紀這位三十出頭的藝術家來說,無異就是後半輩子的工作有了著落。      不過狀況沒有如他預期,教宗心裡盤算著要給他另一項計畫,因此讓米開朗基羅對布拉曼帖和拉斐爾的圖謀非常神經質,甚至到了要發狂的地步。      「靈魂永遠都該稍微敞開,準備歡迎狂喜的體驗。」——詩人艾蜜莉‧ 狄金森      朱利爾斯二世的叔叔西斯都四世(Sixtus IV)在數十年前任教宗時已經蓋了一棟華美的禮拜堂,後來這棟建築就正式以這位族閥的教宗來命名,即「西斯汀」。但是等到朱利爾斯二世掌權時,西斯汀已經開始損壞,程度嚴重到重要的結構都需要整修。其中一個區域損壞得特別嚴重,就是穹頂天花板,大概距離地板有二十公尺高。      這位教宗雖然問題很多,但是品味是絕對沒問題。朱利爾斯二世是個審美家,而且也熱衷於倡導藝術,決心要讓這個最重要、最神聖的建築有個相匹配的穹頂,而且上面要有繪圖。他指示要以濕壁畫的方式畫出十二位大型的使徒人像,並且要由米開朗基羅來執行這項任務。      不過,當專橫的朱利爾斯二世向怒火中燒的米開朗基羅宣布這項消息時,對外一向有自信的這位佛羅倫斯人,反應就是不想做、也不期待。米開朗基羅看著這位在羅馬權勢最高的人,竟然就直接斷然拒絕。米開朗基羅不願意畫西斯汀禮拜堂的穹頂,或是正廳或牆壁都一樣,他是雕刻家,不是畫家,也絕對不是濕壁畫畫家,這項專業在他是學徒的時代就選擇不學了。      若答應進行替西斯汀禮拜堂作畫,就要冒所有的險,接下這個自己不想、也沒準備好的任務。   教宗懷疑米開朗基羅是因為刪掉的教皇墓在耍脾氣。這可能有關沒錯,但是米開朗基羅會這麼生氣是因為他真心不覺得自己可以勝任。他不認為自己是個畫家。而且,他懷疑布拉曼帖和拉斐爾說服教宗讓他去執行這樣的任務,是因為深知濕壁畫超出他的能力。在米開朗基羅的心裡,他們要害自己失敗。      從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訊息來看,這似乎很難以置信,不過米開朗基羅面對一個全新、與創意發想有關的任務時,反應跟我們其他人一樣。他嚇壞了,要冒的風險可大了:包括他在這裡的地位(他已是最優秀的藝術家),以及他的生計,更慘的是,還有他的自信。若答應進行替西斯汀禮拜堂作畫,就要冒所有的險,接下這個自己不想、也沒準備好的任務。      不過,他最後還是答應了。      你可以說米開朗基羅最後是瞭解自己別無選擇,但其實他的名聲高到已經有許多工作排隊在等他完成教宗的委任。畢竟這個人為世界創作了《大衛像》這樣的名作。他可以找到理由拒絕,但是他沒有。米開朗基羅接下這個任務就像他的大衛要面對歌利亞那樣艱鉅。這個決定並不是不得不然,而是出自勇氣。      一開始米開朗基羅為了降低風險,找了幾位當地有名的畫家來畫。不過他們的動作不是太慢,就是沒有達到他的標準。米開朗基羅只好靠自己,連設計木頭支架都是自己來。支架做好了後,他就可以很靠近穹頂,結果發現自己要面對的技術問題和藝術層面的問題。這時他又再度辭職了。      米開朗基羅去找了教宗,說這個案子沒救了,他做不來。要畫這麼大一塊地方,濕答答的顏料和石膏都會滴進他的眼睛、耳朵跟嘴巴中,而且構圖還沒完成前,就會全部乾掉,這工作實在太困難了。除此之外,禮拜堂天花板本身還有結構的問題,再加上教宗自己並沒有為那個空間給出明確的設計。      教宗聽了所有米開朗基羅的憂慮和抱怨之後,一個接一個回應他,包括整體的視覺設計應該長什麼樣子,還有明白地跟米開朗基羅說,「畫你喜歡的」。      也許米開朗基羅無奈地接受這個禮拜堂就是他要被公開羞辱之地,他似乎已經決定,既然這個委任案會被當作失敗之作,他也要失敗得不同凡響。於是,他設計的穹頂畫作非常複雜,技術上也非常困難,就算最後的結果會被取笑,也沒人能質疑他的雄心。米開朗基羅要以教宗的觀點呈現聖經的故事,把主要的事件分佈在穹頂的脊柱上,包含《創世紀》裡的九幕,從上帝區分出光與暗,一直到諾亞喝醉失態。正中央的部分會以亞當與夏娃的誕生為焦點。      米開朗基羅決定,既然這個委任案會被當作失敗之作,他也要失敗得不同凡響。      接下來的四年,米開朗基羅日以繼夜在作畫,幾乎都沒怎麼睡,連酒都沒喝,甚至連洗澡都省了。他這段時間腳站在木架上、臉貼著穹頂、頭向後仰、手抬很高,對多數來人說,不論是身體上的辛勞還是心理上的疲憊,早就被擊垮了。      但是米開朗基羅卻沒有被擊倒。一五一二年十月,他三十七歲了,終於完成這項馬拉松般的鉅作。他解開木架、洗了個澡、喝了杯酒,邀請教宗和他的廷臣一同前來觀賞這位業餘濕壁畫畫家完成的作品。      對所有在場的人來說,這一定是非常驚人的時刻:對米開朗基羅來說,他看到了教宗侍從們的反應,對其他人而言,則是看到了他的作品。如果說這項作品的色彩、構圖、雄心、規模至今仍讓參觀者驚歎,我們只能想像教宗等人站在那裡是如何目瞪口呆、驚奇不已。在這個前無古人、或至少在那之前沒人創作過的傑作中,米開朗基羅純熟的畫作功力,加上足以作為典範技巧、對於透視法的瞭解、生動的想像力,一切都耀眼動人,難以超越。      創意不會單獨存在。如果不是教宗這麼堅持又頑固,世界上也不會有西斯汀禮拜堂的穹頂。      感謝這位藝術家擊敗了自己的敵人,克服了自己的技巧缺失、自信不足,並且冒了相當大的風險。套用維吉爾先前說的那句話,全世界都讚揚米開朗基羅的勇氣,還有他「朝向通往星星的那條路」前進。      不過我們不該忘記這故事還有另一個英雄人物,另一個毫無畏懼的主角。創意不會單獨存在,需要環境的滋養才能發展茁壯。這通常意味著有個贊助者或支持者,保護、啟發、勸服和委託工作給藝術家。如果不是教宗這麼堅持又頑固,對米開朗基羅的才華有堅定的信心,我們也不會有西斯汀禮拜堂的穹頂可以欣賞。      雖然米開朗基羅擔心布拉曼帖和拉斐爾有什麼陰謀,但教宗很相信自己的判斷力。雖然教宗知道布拉曼帖不相信,但他相信米開朗基羅是唯一能夠完成西斯汀穹頂畫之人,教宗可能既驕傲又權力一把抓,跟任性的米開朗基羅同樣嚴重,不過他是個有遠見的人,有勇氣支持自己看重的人可以為世界創造出最歷久彌新的作品之一。      米開朗基羅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要是有人想要探索新的想法,一定要大膽。   

作者資料

威爾‧岡波茲(Will Gompertz)

生於1965年,BBC英國廣播公司藝術總編,曾被紐約《創意》(Creativity)雜誌票選為全球五十位最具原創思考力人士之一,並曾任倫敦泰特美術館媒體總監七年,負責英國最受歡迎的藝術網站Tate Online,以及英國傳閱率最高的藝術雜誌Tate ETC。 岡波茲訪問、並長期追蹤觀察全世界許多知名藝術家、導演、小說家、音樂家、演員與設計者,曾為英國《泰晤士報》、《衛報》及《BBC》撰寫藝術專文超過二十年,也是英國眾多前衛藝術機構的專業顧問。他目前還是藝術界「唯一」一位曾經以脫口秀方式,講解現代藝術的人。

基本資料

作者:威爾‧岡波茲(Will Gompertz) 譯者:沈耿立 出版社:遠流出版 書系:創藝館 出版日期:2018-08-29 ISBN:9789573283201 城邦書號:A1200984 規格:平裝 / 單色 / 27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