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植物
菌菇博物館【台灣獨家封面版】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動物博物館》、《植物博物館》系列名家 凱蒂.史考特的精細畫筆 英國皇家植物園的紮實研究知識 勾勒出神祕奇特、深邃豐富的謎樣菌菇世界 繼植物界、動物界後,歡迎來到菌菇博物館,了解神祕又迷人的真菌與蕈菇! 真菌堪稱世界上人類誤解最多、了解最少的物種,據科學家估計,全球大約有220萬到380萬種真菌,但迄今已辨識出的種類只有5%。即使如此,真菌的世界也已經有太多值得挖掘、了解的神奇知識,在這座精巧的博物館裡,你會看見: 【構造大觀園】 真菌其實和動物是親戚,和植物關係疏遠。真菌的細胞壁,成分就和人類的皮膚和昆蟲的外骨骼一樣。 放大兩千多倍的顯微圖,畫出孢子的形狀千變萬化,長得像豆莢、蝌蚪和星星,有的孢子成熟時還可以把自己噴射出去。 柔軟的菌絲也能穿透堅硬的石頭表面,還能協助科學家判斷物品的歷史有多久遠。 【樣貌百百種】 真菌的外形多變,有的真菌小到需用顯微鏡才看得見,但也有許多菌菇鮮艷美麗,如同彩虹一樣引人注目。 有一類盤菌演化出套索,會伸出黏黏的「小手」捕捉昆蟲。還有一種木蹄層孔菌,人類曾拿來當帽子。牛排菌屬的真菌,外觀看起來像生肉,嘗起來口感像牛肉,切開還會流出紅色的汁液! 【植物、動物和人類,與菌菇的親密關係】 沒有了青黴菌,人類早就因為細菌感染而消滅大半。 少了幾種擔子菌門的真菌,漂亮蘭花的種子根本無法發芽。 但親密關係有時候也會致命,被「殭屍真菌」操控腦部的昆蟲會爬上樹木,將孢子散播出去,再感染其他昆蟲。 精彩的菌菇故事,隨著精細的外觀圖、構造圖、剖面圖,還有演化的「生命樹」一起展現,在這間奧秘無窮的博物館裡,你就能探索地球上最迷人也謎樣的生物群。

目錄

【入口】 歡迎來到真菌博物館 生命樹 【一號展示室:真菌生物學】 真菌是什麼 有性生殖 無性生殖 孢子 生長 環境:山地 【二號展示室:真菌多樣性】 盤菌 蕈菇與毒菇 多孔菌 腹菌 葉生真菌 環境:溫帶森林 【三號展示室:真菌的交互作用】 菌根 菌根網路 地衣 昆蟲寄生性真菌 螞蟻和白蟻 【四號展示室:真菌與人類】 早期的真菌學家 植物病原體 毒菇 食用菇 神奇靈藥 環境:熱帶森林 【圖書室】 索引 策展人簡介 延伸閱讀

內文試閱

蕈菇與毒菇 大家想到真菌的時候,腦中浮現的通常是蕈菇和毒菇。這些菇類是常見到生長在土裡或木頭上的肉質子實體。蕈菇和毒菇的顏色應有盡有,大小也各異;細小紫色的吸水絲膜菌有著直徑大約五公釐的菌蓋,巨大蟻傘則大上兩百倍,菌蓋的直徑可以達到一公尺。 「蕈菇」和「毒菇」並不是科學術語,只是用來形容外觀相似的子實體。蕈菇和毒菇分別屬於真菌的許多「目」。我們稱為蕈菇的子實體呈肉質,具有菌蓋、菌褶和菌柄。有時候「食用菇」這個詞只用來指可以食用的真菌,但其實也能用來稱呼毒菇。「毒菇」通常指不能吃或有毒的真菌,最廣為人知的是鮮紅和白色相間的毒蠅傘。毒菇的英文toadstool(蟾蜍凳子)源於中世紀的觀念:蟾蜍身上有毒,而且喜歡坐在這些子實體上。 蕈菇會形成一種有趣的現象——仙子圈。仙子圈是蕈菇或毒菇長成弧形或一圈的模樣,可能出現在森林地帶和草原。會形成仙子圈的真菌超過五十種,包括可食用的硬柄小皮傘。仙子圈中央就是真菌開始生長的位置,而蕈菇圈是從真菌的生長構造(菌絲體)的邊緣後方長出。 溼傘(溼傘屬)的顏色很繽紛,子實體有深淺不一的紅、橙和黃色,有些種的溼傘還會呈現綠色或粉紫色。其中有些溼傘只能在貧瘠的草原和衰退中的棲地見到。在英國,會將草原上是否有溼傘生長,視為判斷該地需不需要受法律保護的標準。 圖片解說 1.毛頭鬼傘 學名:Coprinus comatus 這種真菌時常在草坪上成群出現,美麗的白色菌蓋帶有鱗片狀外觀,成熟時菌褶會分泌一種黑色的「墨汁」。毛鬼頭傘可以殺死線蟲加以消化,得到額外的養分。 2.毒蠅傘 學名:Amanita muscaria 毒蠅傘分布廣泛,被用來捕蠅。這種真菌有致幻效果,因此薩滿會用在宗教儀式中。 3.翹鱗傘 學名:Pholiota squarrosa 常見的寄生真菌,常常簇生在樹木和樹樁基部。覆蓋翹鱗,因此很容易辨認。 4.紫絨絲膜菌 學名:Cortinarius violaceus 這種美麗的紫色大型蕈菇見於歐洲和北美洲,是最容易辨識的絲膜菌屬真菌。 5.藍色球蓋菇 學名:Stropharia caerulea 這種真菌是藍色的,因此非常醒目。藍色球蓋菇是腐生,也就是不需要寄主樹木,而是由腐爛的有機質中得到養分。 6.溼傘屬 學名:Hygrocybe spp. (a, b, c, d) 從圖中可以看出,溼傘屬的真菌鮮豔醒目,常出現於存在已久的草原和草坪。有些草原的溼傘特別罕見。

延伸內容

◎文/伊斯特.蓋亞(Ester Gaya)博士 現在學校裡很少提到真菌的事(甚至大學也是),真菌對許多人而言,仍然充滿未知。我們建構了一座專門的博物館,讓你探索神祕的真菌王國。在這本書裡,你會看到放大的微型真菌、進入動物體內、爬上山岳,也能一窺真菌居住的地下世界。 請來參觀展示室,了解為什麼真菌和動物的關係比較近,反而和植物比較遠。你能發掘真菌演化之謎,見識真菌超級多樣化的形狀和顏色:有些宛如外星人,近乎龐然大物,臭不可聞,但也有些美得不可思議。真菌的大小相差太多,所以本書的插圖並沒有按照比例尺繪製。有些真菌用顯微鏡才能看見,有些則大得驚人——英國皇家植物園有一株榆生黑孔菌的菌蓋周長大約五公尺(見26頁)! 你聽過可以控制昆蟲身體的「僵屍真菌」嗎?中藥材會用到的冬蟲夏草呢?在這間博物館裡,你可以發掘來自真菌最重要的救命藥物,其中有些藥物讓人類移植手術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此外,這裡也會介紹食用真菌和一些堪稱世間珍饈的真菌,在西方生鮮超市裡找不到的種類可多了!不過可要小心,別忘了有些蕈菇可能要人命。 讓真菌博物館帶你認識菌根網路的地下世界,它們可是陸地生態系的關鍵角色。 當你在真菌博物館遊歷,進一步見識到真菌精巧的形態、生活方式、棲地,以及真菌對我們與這世界的重要性時,相信你一定會和我們一樣受到吸引,興奮著迷。 ◎文/大英帝國司令勳章得主,大衛.L.霍克斯沃斯教授 真菌恐怕是地球上我們了解最少、誤解最多的生物。真菌和動物的關係比和植物更近,這類生物是維繫我們食物來源、健康、生態系和全球大氣化學的關鍵。真菌的生活方式和形態五花八門,有的小到只能從顯微鏡中窺見,有的則超級古怪。 真菌影響了我們生活中幾乎所有層面,而且無所不在。在你閱讀這段文字時,你也正在吸進空氣中的一些微型真菌孢子。少了真菌,我們所知的生命會是另一個模樣。森林和作物需要真菌才能欣欣向榮——少了真菌,枯木和落葉會一年年堆積,永遠不會完全腐化。牛羊和其他反芻動物的胃裡,都需要一些真菌來分解牠們吃的草。少了真菌,商店裡就沒有咖啡、茶和巧克力、各種乳酪、所有酒類和許多氣泡飲料、生物清潔劑、醬油、醋、各種菇和菇類製品等等。少了抗生素和其他真菌製造的藥品,我們的壽命也會縮短。但真菌也有缺點,有些真菌可能長在我們身體內外,殺死作物和樹木,讓食物腐敗,入侵我們的家園,甚至害我們中毒。 全球有220萬至380萬種真菌,人類已知的真菌種類僅占5%,到處都可能找到過去人類不曾知道的真菌——甚至在你家後院也可能找到。現在人們仍持續發現科學上的新物種,而且不只在遙遠的熱帶森林,在英國也一樣。過去幾年由於分子生物學研究,我們才發現真菌有多普遍。研究顯示,世上前所未見的真菌種類多得驚人,這些真菌是靠著DNA才為人所知。

作者資料

凱蒂.史考特、伊斯特.蓋亞 等

凱蒂.史考特(Katie Scott)繪出暢銷的《動物博物館》和《植物博物館》,其中後者也是和英國皇家植物園合作的成果。《動物博物館》獲得臺灣第七十一梯次好書大家讀、二○一四年《週日泰晤士報》年度童書、英國國家圖書大獎年度童書等重要獎項。史考特曾在布萊頓大學學習插畫,受到恩斯特.海克爾精緻的畫作啟發,獨特的風格讓各界爭相合作,她的合作對象包括臺北國際設計大展、Hermès、H&M、Nike、紐約時報、BBC、日本花藝藝術家東信等。 伊斯特.蓋亞(Ester Gaya)是皇家植物園的資深研究組長。她起初在西班牙研究真菌學,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之後,決定在英國定居。過去二十年來,她都在研究真菌,特別鍾情於地衣,想要了解地衣的演化。 大英帝國司令勳章得主,大衛.L.霍克斯沃斯教授(David L. Hawksworth CBE)對真菌學有著廣泛、純粹而且實用的興趣。他曾任國際真菌學組織會長,也是國際真菌協會的榮譽主席、英國皇家植物園的榮譽研究員。 勞拉.M.蘇斯(Laura M. Suz)是皇家植物園的真菌研究組長。她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挖掘樹根,研究樹根的外生菌根。蘇斯的博士學位是在西班牙研究食用塊菌(松露)。她在二○一○年搬到倫敦,研究和櫟樹共生的真菌,以及這些真菌種類多樣性受到什麼威脅。 佩平.W.科艾(Pepijn W. Kooij)在巴拿馬的炎熱熱帶地區研究會栽培真菌的螞蟻。科艾出生於荷蘭,去動物園都在看切葉蟻。他的博士學位是在丹麥取得。二○一五年,他搬到倫敦,想證明不是螞蟻在栽培真菌,而是真菌在豢養螞蟻。 凱爾.利瑪坦南(Kare Liimatainen)是芬蘭的真菌學家,擁有赫爾辛基大學博士學位,曾在瑞典和美國工作。過去四年,他和同事合作,在英國發現了數十種新的真菌。他最快樂的記憶是幾次北美之旅,那時季節正好,他置身在大量美麗的真菌之間。 湯姆.普萊斯考特(Tom Prescott)是皇家植物園的研究組長。他工作的重點是調查植物和真菌中的天然化學物質,特別注重這些物質對人體細胞和真菌的模型物種(即啤酒酵母菌)的影響。他也會去巴布亞紐幾內亞研究偏遠部落使用的藥用植物。 李.戴維斯(Lee Davies)的研究領域包括古生物學和無脊椎化石。他研究熱帶非洲植物一段時間之後,成為皇家植物園的真菌策展人。他現在住在一艘窄船上,在倫敦隨興而居。

基本資料

作者:凱蒂.史考特、伊斯特.蓋亞 等 譯者:周沛郁 出版社:大家出版 書系:小大家 出版日期:2021-06-02 ISBN:9789865562038 城邦書號:A1230123 規格:精裝 / 全彩 / 64頁 / 27.2cm×37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