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瑪莉詠的遺書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就算我的心臟不再跳動,還是沒人能瞭解……」 十三歲正璀璨的青春年華,為什麼選擇中止自己的生命? 少女遺書血淚指控,揭露校園霸凌黑幕 一樁校園暴力結合現代網路社群霸凌造成的悲劇 掀起軒然大波,震驚全法國學生、家長、教育界 引起無數中學生討論,立即改編為電視電影的轟動之作! 「瑪莉詠,我的女兒。2013年2月13日,13歲的你,在房間裡,用一條絲巾上吊自殺了。從此,我們一家四口,被判了無期徒刑。」 發生在瑪莉詠身上真實且殘忍的悲劇,是所有家長心中最深沉的恐懼 13歲的國二女學生,瑪莉詠是校園暴力與網路霸凌的受害者。在2013年2月13日,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只留下一封寫給加害者的信。這些惡意、羞辱和侮辱絕大部分源於快速便捷的社群網路。乖巧貼心的瑪莉詠選擇隱瞞家人,獨自承受。最終,無處可逃的她以最激進的方法讓自己永遠不再受苦:將自己垂掛在一條絲巾上。 瑪莉詠的遺書中寫下:「就算我的心臟不再跳動,我的人生已經很糟糕但沒人明白……」 痛失愛女的母親,諾拉為了尋求女兒自殺的真相展開調查,試著了解發生在女兒生活中,極端痛苦的事件經過,也深入刻畫現代校園內霸凌藉由網路社群媒體,匯聚成更龐大而且無孔不入、無處可逃的惡意:在網路上,瑪莉詠獨自一人面對多達3000封的手機簡訊騷擾、私人臉書洗版的謾罵留言;在校園須承受著非自願觸摸身體的羞辱、朋友持續排擠的精神暴力,甚至是被圓規刺進大腿的肢體傷害。就在自殺前一日,導致瑪莉詠選擇放棄生命的理由是,她收到了來自同學的死亡威脅……但這些霸凌行為並未隨著瑪莉詠的死亡平息,即使她死後仍被許多荒謬的謠言污衊,不得安寧。 母親挺身追查真相,對抗息事寧人的學校、僵化怠惰的政府機構 誓言守護更多孩子,「零容忍」所有霸凌 諾拉直到悲劇發生後,才驚覺到自己竟然對孩子的生活一無所知。 過去放心地將心肝寶貝交給學校,忽略了瑪莉詠許多異常的行為,其實是她無聲的呼救,期盼這個世界有人能夠拯救她逃離現狀。 在追求真相、正義的過程當中,諾拉除了必須面對其他家長的冷漠忽視與抱怨,還必須努力從試圖息事寧人,將所有問題全推給家長的校方尋找線索;同時也突顯出政府教育機構的僵化與惰性。 隨著諾拉追尋真相的過程,喚起了更多家長以及有同樣遭遇校園霸凌的青少年,集結分享自己的經驗,迫使政府單位正視校園霸凌現象,一同推動改變。 這本書,不只是為了紀念瑪莉詠,更是一場和校園暴力、網路霸凌的長久抗爭。 為了讓校園霸凌現象能夠嚴肅看待。為了保護更多的孩子不被任何形式的霸凌推向死亡,防止更多瑪莉詠的悲劇產生,作者諾拉誓言: 「我不要再有哪個父母體驗我所體驗到的那一切。」 「從此,這就是我的戰鬥。」 瑪莉詠自殺前的異狀徵兆 別輕忽這些無聲的求救信號 隱藏成績單,成績大幅下滑 不願意讓家長和學校聯繫 手機收到陌生簡訊 說學校、朋友一切都很好 時常身體不舒服,不想上學 無故遲到頻率增加 身上有不明傷口 小心!你的小孩也可能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推薦人 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 專文導讀 【感動推薦】(依照姓氏筆畫排序) 立法委員 王婉諭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哈捏口推特翻譯 作家 黃大米 【外方媒體盛讚】 「『我的女兒結束了她的生命,我們必須拯救他人。』悲劇發生兩年後,諾拉.弗雷斯開戰了」 ——《巴黎競賽》畫報 「一位母親的心被痛苦破碎後仍決心為這場瘟疫戰鬥。」 ——《巴黎人報》 「諾拉.弗雷斯在書中向她的女兒說話,解剖了壓碎女兒暴力源頭的所有步驟和機制。」 ——《VSD》雜誌 「諾拉出版了《瑪莉詠的遺書》,以證明她女兒忍受的苦難」 ——《亞爾薩斯》新聞

目錄

1. 2013年2月13日星期三 「被判無期徒刑」 2. 令人頭暈眼花的問題「你是我的血肉,我卻無能為力」 3. 寫給霸凌者的信「就算我的心臟不再跳動」 4. 學校的沈默「太太,日子還是要過」 5. 我們孤獨無依「為什麼你要找答案?」 6. 一束紅玫瑰「我不再穿洋裝」 7. 二年C班「你是太嚴肅還是想怎樣?」 8. 該死的那三天「我怕明天去那裡」 9. 建築師的夢想「我們會稱呼你世紀女士。」 10.矛盾的情感「去上吊吧!」 11.我的錯「別聽那些謠言。」 12.那個毀謗的女性「我們想要過我們自己的生活」 13.得談一談「她已經展開翅膀」 14.行動,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導讀

導讀專文:瑪莉詠,永遠停在13歲的少女
◎文/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瑪莉詠的遺書》,並不是一本很厚重的書,但所講述的事情,卻沉重地讓我多次需要停下來,沒有辦法一口氣看完。 瑪莉詠,一個十三歲的少女,在學校遭受同學的霸凌,包含性騷擾、言語貶低與攻擊,甚至還有肢體上的傷害等。 最後,她的同學說她不該活在這個世界上,而她相信了這些傷害她的人說的話。 《瑪莉詠的遺書》,是她的母親,為了喚起法國社會對學校霸凌的重視,將瑪莉詠的遭遇、還有當瑪莉詠過世後,媽媽希望尋求「真相」而被社會、鄰舍與學校排拒的故事,一一記錄下來。 也就是說,在瑪莉詠因為長期不堪霸凌而離開人世;媽媽在追求真相與呼籲大家重視這件事的過程中,在權力結構下,也遭受了學校、甚至整個社會的霸凌。 一模一樣地,學校同學中不是沒有對瑪莉詠友善的人,就像發生這件事後,不是沒有對瑪莉詠的母親友善的人,但大家被有發聲權的校長、甚至更大的聲音壓迫與噤聲,不敢發生,不敢表示,或是被掩埋。 感覺到孤單、「難道是我這樣不對嗎」的自我懷疑、「為什麼大家會這樣對我」的憤怒與悲傷……反覆地出現在生活中。 直到有更大的支持聲音出現,當我們感覺到被支持、被關心,了解自己並沒有錯,是被愛的……才有機會脫離「被霸凌」的循環。 許多人在求學時期、甚至在職場、網路等其他人際場域,都有被霸凌的經驗。霸凌其實牽涉到三個非常重要的要素 : 1. 權力位階的不對等 2. 受害性的存在 3. 持續性 此三元素交互下可能造成許多樣貌,因此,觀察「被霸凌者為什麼會被霸凌」,幾乎沒有特定的原因。有些人可能會說:「因為我特別奇怪」、「因為我人際能力不好」、「因為我很不會說話」……,甚至有些人是「因為太聰明」、「成績太好」、「某方面優秀」等,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對被霸凌者來說,把「為何會被霸凌」的問題怪在自己身上,其實是對自我的二度傷害。必須要了解的是,對於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形成,觀察相關現象,其中一個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原因: 霸凌者必須藉由貶低、傷害被霸凌者,感受到自己是好的、優秀的。也就是說,霸凌者將自己的不滿、痛苦以及自卑等,投射到被霸凌者身上,藉此奪回自信與生活具有控制感的能力。 因為,當一個人能夠影響、傷害另一個人時,會感受到「權力」,而這權力可以讓自我感覺良好、獲得滿足。 所以,在求學生涯,有些霸凌現象出現在看似強勢與弱勢的人身上,卻也有看似在某方面突出,例如學業或其他表現的學生,會遭受霸凌。 因此,對某些人來說,「霸凌」是一種不需靠自我努力,也不需覺察,更不用面對自己不如他人的羞愧感,藉由貶低與傷害對方,就可以獲得成就感與控制感的人際互動方法。 所以,當被霸凌者越容易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時,這個互動就會越牢不可破。 看到這裡,或許你我會浮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一般人,容易成為霸凌者嗎?」 因為,這麼說起來,要能夠如此傷害別人,應該是很沒有同理心的人才會做的吧? 但實際上,就我的觀察,霸凌還有一個在環境中很常出現的現象,那就是會把被霸凌者「物化」、「非人化」、「去人性」,甚至是貼上「非我族類」的標籤。 也就是說,霸凌者透過把被霸凌者當成「和我們不一樣的物品」,所以我不需對他產生同理心,也不用考慮他的感受與心情,只要能夠用他來滿足我的需求與慾望即可。 而,若被霸凌者越會考慮別人的感受、需求與評價,就越容易深陷在這個循環中,因為越可能相信霸凌者對其的貶低與攻擊,囫圇吞下之後,變成被霸凌者的世界。 當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世界如此運轉,或許是因為害怕霸凌者、考慮所在體制的結構、不想惹禍上身等……「旁觀者」沒有發聲,自然成為霸凌者的共犯。 讀著《瑪莉詠的遺書》,我不停想著,一個十三歲的少女,或許並非人生每個行為都可圈可點,但她做了什麼,值得被這樣對待? 不,沒有人該被這樣對待。 任何言語與行為的瑕疵、或是每個人的特殊性,不該成為我們傾盡全力、用來貶低傷害一個人的理由。 實際上,要成為霸凌者、被霸凌者或是旁觀者,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們需要去意識,需要提醒自己、甚至他人: 無論如何,沒有人該被這樣對待。不論他與你相不相同,是否被你喜歡。 誠懇盼望,藉由這本書,能讓更多人留意到「校園霸凌」對孩子的影響,不再出現如「瑪莉詠」、「葉永鋕」這樣令人心痛的故事。 端靠你我的努力。

序跋

【序】 獻給瑪莉詠
瑪莉詠,我的女兒。2013年2月13日,13歲的你,在房間裡,用一條絲巾上吊自殺了。 在房間上方,你的床底下,我們發現你的手機綁在一條線上,同樣垂在半空中,象徵性地切斷那些在學校以羞辱與威脅折磨你的人的話語。 我寫這本書,是為了要獻給你,也是為了要說出我對於一個你不再與我、我們所共同分享的未來所懷有的憂傷。 我寫這本書,是為了讓每個人能夠自你的死之中獲得教訓;讓父母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像你一樣的受害者——或是像那些令你茫然無措的人一樣的劊子手;也是為了讓學校行政部門能夠警惕、致力於傾聽那些受苦的孩子,並對他們表達善意。 我寫這本書,是為了讓校園霸凌現象能夠受到嚴肅看待。 我寫這本書,是為了再也不要讓任何一個孩子想要吊起自己的手機,或是中止自己的人生。

作者資料

諾拉.弗雷斯(Nora Fraisse)

瑪莉詠的母親。在瑪莉詠在學校遭受同學透過網路社群霸凌自殺後,諾拉於2017年創立了「瑪莉詠基金會」,致力防止其他校園霸凌案件發生。

賈桂林.雷米(Jacqueline Remy)

基本資料

作者:諾拉.弗雷斯(Nora Fraisse)賈桂林.雷米(Jacqueline Remy) 譯者:黃琪雯 出版社:木馬文化 書系:木馬人文 出版日期:2020-11-04 ISBN:9789863598305 城邦書號:A0500718 規格:平裝 / 單色 / 2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