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保健養生
救命飲食:熱銷100萬冊,完整專業版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蟬聯亞馬遜網路書店預防醫學書籍NO.1長達250週,連續9年營養學暢銷書書籍Top20,累計逾1400名讀者5星好評 ◆博客來網書連續5年100大健康暢銷書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6個月內戰勝病魔、甩肉11公斤的救命祕笈 ◆版權售出逾18個國家、超過500家電視廣播、報章雜誌等媒體爭相報導 ◆全球最受敬重的健康權威柯林.坎貝爾博士經典鉅作,歷時40餘年代表作,參考逾750項書目,影響全世界70億人 ◆國內外70位名人、醫師、企業家強力推薦,如:諾貝爾獎得主Robert C. Richardson、世界銀行環境首席顧問Robert Goodland、美國癌症研究中心所長Marilyn Gentry、全美最大的有機連鎖超市Whole Foods執行長John Mackey、國軍台中總醫院院長王德芳、身心靈整體健康專家姜淑惠……;並新增氣功大師李鳳山、前台大醫師李豐、搖滾歌手Alicia Silverstone、CNN首席醫療線記者Sanjay Gupta、美國偶像第三季選手Jennifer Hudson……誠心推薦 疾病,100%是食物造成的! 經典中的經典,熱銷100萬冊, 史上最重要的預防醫學聖經! ◎感恩回饋,加量不加價:新增32頁,完整收錄讀者&專業醫師、營養師都在問的醫學證據、研究資料出處。 ◎白金銀色典藏書封:慶祝熱銷100萬冊,經典珍藏。 ◎2013年送禮最佳選擇:《救命飲食》可以改變你朋友和家人的一生,是投資健康最高CP值的選擇,送給所有你關心的人吧! 看過的人都說: 「每個家庭至少都該備有一本!」 收錄顛覆全球、影響每個人,甚至許多企業、醫療體制、學術界、媒體都不願讓你我知道的健康真相,並以一連串廣泛全面而精密的調查研究為科學基礎的營養學鉅作,告訴你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實——吃對食物,90%的致命重症都是可以預防的! ◎身體有致癌物不一定會發作,但若每日攝取15~16%的動物性蛋白質,就可能啟動癌症。 ◎罹患肝癌的孩子,都來自吃得最好的家庭! ◎8星期的高纖低脂蔬食療法,就讓21名糖尿病患不用再接受藥物治療…… ◎300名平均22歲的軍人,竟然有77.3%都罹患了心臟病!? ◎全國學校午餐計畫竟然將炸薯條列為蔬菜! ◎我們會接觸到環境賀爾蒙,90%至95%是因為我們吃肉。 ◎沒有任何手術和藥丸可以有效預防或治療任何慢性疾病! 坎貝爾博士不僅將許多專業的健康論述以每個人都能了解的方式讓我們知道,還揭露了相關企業如何與學術界及醫療體制呼應合作,隱瞞真正健康資訊的黑幕,使整本書讀起來更為精彩而震撼人心! 21世紀最震撼、最全方位的健康研究 《救命飲食》已經改變全世界人們的飲食 【本書特色】 ◎最完整,2013年全新增訂銀色書封版:研究出處、資料來源完全公開! ◎最突破,挑戰營養學歷史的偉大鉅作:揭露營養學黑幕,原來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健康概念都是錯的! ◎最專業,歷經40年心血的營養學研究:最頂尖的專家團隊(康乃爾大學、牛津大學、中國預防醫學院),花了40餘年的時間研究調查出來的成果,其研究範圍甚至橫跨美、歐和亞洲。 ◎最良心,不只告訴你做法,更讓你知道真相&來龍去脈:本書不是要說服你,而是將事實的真相呈現在你眼前,絕對震撼。 ◎最暢銷,不可思議的學術營養學書籍:不枯燥,將專業論述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道來,好看、易讀、深入,又發人省思。 ◎最重量,營養學界的愛因斯坦&二十一世紀最震撼的預防醫學讀物:坊間類似書籍或論點,都是在《救命飲食》的研究實驗結果上作發揮。 ◎最客觀,中立的研究立場:坎貝爾博士並無為單一食材請命,也不牽涉特定產業的商機炒作,難能可貴地以中立的學術立場,進行十分完整且全方位的飲食大型研究計畫。 【媒體好評】 ◎報紙雜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今日美國》(USA Today)、《週六晚報》(Saturday Evening Post)、《健康科學雜誌》(Health Science magazine)、美通社(PR Newswire)、《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聯合報.讀書人》、《聯合報.元氣週報》、《財訊雙週刊》、《大紀元時報》、《長春雜誌》、《醫健趨勢》、《有機誌》、《中國時報》、《30》雜誌、《聲洋防癌之聲》、《慈音雜誌》…… ◎電視:「國民大會」、「生活大不同」、「TVBS新聞」、「中天新聞」、「華視新聞」、「閱讀浮世繪」、CNN「Wolf Blitzer專訪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談《救命飲食》」、「奧滋博士秀」(The Dr. Oz Show)、HBO「 馬赫脫口秀」(Real Time with Bill Maher)、EXTRA!「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凱西.佛斯頓專訪柯林.坎貝爾」、「麥克尼爾.雷爾新聞時間」(McNeil Lehrer News Hour)、AOL、WNPR…… ◎廣播:〈台灣廣播公司.耕讀園〉、〈北宜產業電台.下班蘭陽有約〉、〈警廣.網路書海〉、〈正聲廣播電台.湘琪的桃花園〉、…… ◎網路:《Elle》官網「Elle.com」、美國「Yahoo! Sports」、「Yahoo! Finance」 【得獎和銷售紀錄】 得獎 ◎2013年AltaMed遠見獎(AltaMed Visionary Award)(坎貝爾博士個人) ◎2009年國民健康局健康好書 ◎2004年天然營養食品協會頒發:「伯頓.卡曼科學獎」(坎貝爾博士個人) ◎1998年《自我》(Self)雜誌:「與食品相關的二十五名重要人物。」(指坎貝爾和其研究團隊) ◎1998年美國癌症研究中心表揚:「終身致力於飲食、營養與癌症的科學研究,獲得重大成就。」 銷售 ◎2012年博客來網路書店,健康100大最佳暢銷書 ◎2011年博客來網路書店,健康100大最佳暢銷書 ◎2010年博客來網路書店,健康100大最佳暢銷書 ◎2009年金石堂網路與實體書店,熱門暢銷書 ◎2009年度博客來網路書店,健康100大最佳暢銷書 ◎2009年5月1日《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列入20大暢銷營養書籍 ◎2008年度博客來網路書店,健康100大最佳暢銷書 ◎2008年金石堂網路與實體書店,熱門暢銷書 銷售紀錄 ◎亞馬遜網路書店,營養學(大類)No.3→曾蟬聯預防醫學(小類)書籍NO.1長達250週,五星推薦超過1400位 ◎版權售出18個國家 ◎美國銷售逾85萬冊、台灣銷售逾20萬冊、大陸銷售逾10萬冊……

目錄

各界迴響&讚譽 序言 前言 引言 Part 1 中國營養研究 Chapter 1 什麼問題?如何解答? Chapter 2 蛋白質王朝 Chapter 3癌症不要來 Chapter 4 到中國取經 Part2 有錢人的富裕病 Chapter 5 破碎的心臟 Chapter 6 吸金黑洞肥胖症 Chapter 7 老少通吃糖尿病 Chapter 8 頭號殺手──癌症 Chapter 9 自殺的自體免疫疾病 Chapter10吃植物防病痛 Part3 最佳營養指南 Chapter11 吃得對活得好 Chapter12 怎麼吃才健康 Part4 為什麼你以前沒聽過 Chapter13科學的黑暗面 Chapter14 科學簡化論的死胡同 Chapter15 嗜錢如命的產業科學 Chapter16 愛民或害民的政府 Chapter17 醫療帝國暗黑心 Chapter18 歷史重演 附錄 附錄A大鼠實驗中的蛋白質作用 附錄B中國營養研究的實驗設計 附錄C維生素D的作用網絡

內文試閱

破碎的心臟
  請把手放在胸口,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再把手放到可按到脈搏處,靜靜感受一下……那些脈動,是你活著的標記!為你創造這些脈動的,是你的心臟!在你一生中的每個寒暑、每個日夜分秒,心臟都毫不停歇地為你工作。若你能活到統計數字上的平均年齡,你的心臟將已為你跳動了三十億次。   現在,請你花一點點時間,仔細思索一下一個事實:就在你閱讀上面那段文字時,已經有一個美國人的心血管被完全堵塞,血流因此被阻斷,導致組織與細胞快速死亡。這個過程當然有個較廣為人知的名字,那就是「心臟病發作」!等你看完這一頁的時候,又會有四個美國人心臟病發,還有另外四個人會中風或是心臟衰竭。而在接下來的二十四小時裡,又將有三千個美國人會心臟病發,相當於二○○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所造成的罹難人數。   ◎大家都一樣   心臟,是生命的關鍵,然而在美國,它也常是造成死亡的關鍵。估計有40%的美國人,都將死於心臟或是循環系統功能失調,死亡人數遠超過其他任何的損害或病痛─包括癌症!近一百年來,美國的第一大死因幾乎都是由心臟病拔得頭籌,這個致命疾病沒有性別或種族的差別,所有人都籠罩在它的陰影中。如果你去問女性朋友,對女人而言,究竟是心臟病的威脅較大,還是乳癌的陰影較大?許多人絕對會回答是乳癌,但是她們錯了!女性心臟病的死亡率是乳癌的八倍!我們甚至可以說,「最美國」的運動是棒球,「最美國」的點心是蘋果派,而「最美國」的病,非心臟病莫屬!   一九五○年,茱蒂.哈樂黛(Judy Holliday)躍上銀幕,班恩.侯根(Ben Hogan)稱霸高爾夫球界,而音樂劇《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贏得了東尼獎。同年六月二十五日,北韓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入侵南韓,所幸美國政府能及時反應─杜魯門總統火速派軍進駐,發動陸空攻勢,嚇阻北韓軍隊。三年後,即一九五三年七月,南北韓正式簽訂停火協議,韓戰正式結束。在這段期間,共計有三萬名以上的美軍捐軀。   韓戰結束之時,《美國醫學會期刊》報導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科學調查。軍隊的醫學研究人員檢驗了三百名於韓戰捐軀的男性軍人的心臟,這些軍人平均年齡為二十二歲,先前從未被診斷出有心臟病,然而在解剖他們的心臟時,研究者卻發現他們患病的證據非常驚人,且病例數奇高─研究者所檢驗的心臟,有77.3%都顯示了罹患心臟病的明確證據。   77.3%這個數字真讓人目瞪口呆!數字出現時,大家仍對這個頭號死因不甚了解,而這份研究清楚指出,心臟病會一輩子發展,每個人都有罹患的可能!這些軍人可不是懶洋洋的沙發馬鈴薯,而是處於青春年華的巔峰狀態。從那時候起,其他研究也陸續確認心臟病的確相當頻繁地出現在美國年輕人的身上。   ◎心臟病解密   話說回來,心臟病到底是什麼呢?大體來說,形成心臟病的構成要素之一,就是硬塊斑(plaque)。硬塊斑是一層油油的蛋白質、脂肪(包括膽固醇)、免疫系統細胞,以及其他累積在冠狀動脈內壁的物質。我曾聽一名外科醫生說過,如果你用手抹過覆蓋了硬塊斑的動脈,感覺就好像是抹過一塊熱熱的起士蛋糕一樣。如果你的冠狀動脈堆起了硬塊斑,那就表示你已經罹患了某種程度的心臟病。以韓戰軍人的解剖報告來說,每二十個人裡,就有一個人動脈硬塊斑的累積程度,嚴重到90%的動脈都阻塞了。這就好像花園裡的水管糾結了,只能靠著細細的水流來澆灌乾枯的花園一樣。   那麼,這些軍人怎麼沒有心臟病發作呢?動脈只剩下10%暢通,怎麼會夠用呢?其實,如果動脈內壁的硬塊斑是經過好幾年慢慢累積的,那麼血流就有時間慢慢調整。我們可以把流過動脈的血液想像成洶湧的河川,如果你每天在河邊堆幾個石頭,堆了好幾年,就像硬塊斑在血管壁慢慢累積,如此水流將會另外找路,形成小支流或小隧道,或許也會再匯聚成一條新河道,然後流向目的地。這些穿梭在附近或鑽過石頭的小通道,就叫作「支系」。我們的心臟也一樣,如果硬塊斑是經過好幾年慢慢累積而成,那麼血流就有時間可以發展支系,血液也依然能流經心臟。   然而,一旦硬塊斑累積過多,就會導致血流嚴重受阻,這時你的胸口將會疼痛難耐,這就是心絞痛。不過,這種慢慢累積的硬塊斑,很少會導致心臟病發作。   那麼,究竟是什麼才會導致心臟病發作呢?其實,那些累積得不那麼嚴重、阻塞不到50%動脈的硬塊斑,反倒常常是導致心臟病發的主因。事實上,所有的硬塊斑外頭,都包覆有一層薄膜狀細胞(Cap),能夠把硬塊斑的中心與血流分開。然而,在這些危險的硬塊斑裡面,這層薄膜狀細胞卻異常地薄而且脆弱,當血液衝過時,就會對它們造成侵蝕,甚至使之破裂。一旦這層薄膜狀細胞破裂了,硬塊斑的主要內容物就會與血液混合,之後,破裂處附近的血液就會開始凝塊,凝結會不斷增加,也會很快地堵住整條動脈。   動脈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被堵住,血流旁支來不及發展,流經破裂處的血液就會因此大幅降低,心肌也無法獲得所需之氧氣,進而導致心肌細胞開始死亡,心臟的幫浦機制也逐漸失效。此時,患者可能感到胸口極為疼痛,上至頸部下顎、下至手臂也可能產生劇痛,總之,病患這時已經面臨死亡大關。在美國,每年有一百一十萬人心臟病發的過程都是如此,而每三個心臟病發的患者中,就有一名會死亡。   最致命的其實是中低程度的硬塊斑累積,也就是阻塞不到50%動脈的硬塊斑,那麼,我們該怎麼預測心臟病發的時間呢?不幸的是,現有技術尚不足以做到這點。我們無法得知哪個硬塊斑會破裂、什麼時候破裂,或嚴重程度如何。不過,我們卻能確切知道罹患心臟病的相對風險。過去奪走許多壯年人性命的心臟病,曾經非常神祕,但是許多科學研究已經一步步解開其中的謎團。在這些科學研究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佛明漢心臟研究計畫」(Framingham Heart Study)!   ◎佛明漢心臟病研究   二次大戰之後,美國國家心臟研究所在經費有限、任務艱鉅的情況下成立。那時的科學家們已知道,不健康的心臟動脈內的那層硬塊斑,是由膽固醇、磷脂及脂肪酸所構成,但卻不知造成這種損害的起因、過程,以及導致心臟病發作的確切原因。為了尋找答案,心臟研究所決定以數年的時間,追蹤一個地區的人口,並詳細記錄人口中每個人的病歷,看看哪些人會罹患心臟病,哪些人不會,而科學研究者選擇了麻薩諸塞州的佛明漢市。一九四八年,這座城市裡有五千多名的男女市民,願意擔任科學家針筒下的研究對象,讓大家能更了解心臟病。   這些科學家們並沒有辜負這些自願者,我們確實從研究中得到了許多資訊。佛明漢心臟研究觀察了哪些人罹患心臟病、哪些人又不會罹患,並且比較其病歷,終於了解到,心臟病的風險因子包括膽固醇、血壓、身體活動量、吸菸與肥胖。許多年來,醫師們都以佛明漢的預測模式,來分辨哪些人容易罹患心臟病,哪些人不會。該研究已衍生出一千篇以上的科學研究報告,至今已研究四個世代的佛明漢市民。   佛明漢研究計畫中,最珍貴耀眼的成果就是發現了血膽固醇。一九六一年,研究者提出非常有說服力的說法,指出血膽固醇高與心臟病間的相關性很大。例如男性的血膽固醇濃度「若每公合超過二百二十四毫克,那麼這個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將是每公合低於二百一十毫克者的三倍以上!」血膽固醇濃度是否能預測心臟病,原本眾說紛紜,但這時答案塵埃落定了─膽固醇濃度確實會帶來差異!而同一份報告也證明,高血壓是心臟病的重要風險因子。   強調風險因子的重要,是一項革命性的概念。佛明漢研究展開之際,全球大多數醫師都認為心臟病是身體必然出現的「耗損」情形,因此對它一籌莫展。他們認為心臟就像是汽車引擎,隨著年齡增長,零件會漸漸失靈,甚至失效。然而,一旦我們能證明,心臟病是可以從測量風險因子而預先得知,那預防心臟病的概念便會應運而生。這個研究的研究者寫到:「……顯然預防方案絕對必要!」也就是說,只要降低風險因子,例如血膽固醇和血壓,我們就能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現在,膽固醇與血壓已是家喻戶曉的詞彙,美國每年砸下三百億醫藥費,以控制心臟病與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若能將危險因子控制在適當範圍,就能積極預防心臟病。然而,這種認知卻是在五十年前才形成的,而且多半得歸功於佛明漢心臟研究計畫的研究者與受試者。   ◎死亡,是食物造成的!   佛明漢心臟研究計畫可說是史上最知名的一項研究,但美國在過去六十年裡,還曾進行許多其他的研究。早期研究的結論都是:美國人罹患心臟病的比例居全球之冠,這點值得美國人提高警覺。一九五九年的一項研究中,比較二十個不同國家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死亡率,便可看出這種現象。   這些研究的檢驗對象皆為西方社會,但若與較傳統的社會相比,就會發現心臟病發生率的差異更為驚人。比如在研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高地人,因其心臟病例非常少見。別忘了!中國鄉下的心臟病比例也很低─美國男性死於心臟病的比例,為中國男性的十七倍。   為何在六○、七○年代,美國人容易罹患心臟病,但許多其他國家的人相對而言卻安然無恙?答案很簡單:死亡,是食物造成的!只要是飽和脂肪與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用量較少、而全穀類與蔬果的攝取量較高的文化,心臟病的比例就會較低─這些文化多靠植物性食品維生,而美國人則多倚賴動物性食品。   但是,會不會是基因作祟,導致某個族群比較容易罹患心臟病呢?其實實情並非如此,從一群遺傳基因相同的人身上,就能看出飲食與疾病的關聯,也差不多和上述情形類似。比方說,居住在夏威夷或加州的日本人,血膽固醇濃度與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比例,都比日本本土高出許多,這顯然是環境造成的,因為這些人大多數擁有一樣的基因。   此外,菸癮也不是心臟病的原因,因為日本男性可能是全球最愛抽菸的人,但是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情形仍比日裔美籍人士低。   研究者在報告中把茅頭指向了飲食,他們寫道,血膽固醇會隨著「飲食中所攝取的飽和脂肪、動物性蛋白質與飲食膽固醇」而增加,相對地,血膽固醇「與飲食中所攝取的複合碳水化合物呈負相關……」。簡言之,動物性食品與血膽固醇濃度較高有關,植物性食品則與血膽固醇較低有關。   這項研究意味著飲食可能導致心臟病,不僅如此,早期研究結果也勾勒出一致的情景:吃進愈多飽和脂肪與膽固醇(攝取動物性食品的指標),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愈高,而當其他文化的飲食方式愈美式,心臟病的比例也就跟著竄升。   ◎手術——虛幻的救星   其實,器械治療手法的效果,遠比我們所認為的還要小得多。在繞道手術變得特別普遍的一九九○年間,美國進行了三十八萬次的繞道手術,也就是每七百五十個美國人,就有一名動過這種大手術。手術時,病人的胸腔會被打開,血流則是藉由一組鐵箝、幫浦與機器導入新的路線,並從病人身上切下一段腿部血管或胸部動脈,縫到心臟生病的部分,這麼一來,血流就可繞過阻塞的動脈。   然而,繞道手術的代價非常高昂,這項手術要耗費四萬六千美元,而且每五十個動了這種非必須手術的病人中,就有一個死於併發症。手術的副作用包括心臟病發、呼吸道併發症、出血併發症、感染、高血壓與中風。在手術過程中,必須把心臟附近的血管箝住,這時硬塊斑會從血管內壁剝落,而血液會把這些碎塊帶往腦部,導致許多「小」中風。研究者曾經比較過病人在術前術後的智力,結果竟然發現,有79%的病人在手術七天之後「出現某方面的認知功能缺陷」。   那人們為什麼還要自討苦吃呢?因為繞道手術最廣為人知的好處,就是減少心絞痛,或稱胸痛。進行過繞道手術的病人,在一年內有70%到80%不會再發生難耐的劇烈胸痛,但這項好處卻無法持久!有高達三分之一的病人,在手術後的三年之內再度發生胸痛,而十年之內,有一半的病人會死亡、心臟病發或胸痛復發。根據長期研究顯示,因為繞道手術而延長生命的病人,其實寥寥可數,這些研究甚至指出,進行過繞道手術的病人,心臟病發作的次數不亞於未採取手術的病人。   還記得哪種硬塊斑的累積,會導致心臟病發作嗎?是那些較小、較不穩定、容易破裂的硬塊斑。然而繞道手術鎖定的目標,卻是最大、最明顯的硬塊斑,這些硬塊斑或許會導致胸痛,卻不會導致心臟病發作。   氣球擴張術的情形也差不多,這項昂貴且風險高的手術,是先辨識出冠狀動脈阻塞之處,然後插入氣球充氣,這樣可以把硬塊推回血管壁,讓更多血液能夠通過。然而,在每十六個接受手術的病人中,就有一名會在手術中出現「突發性血管閉合」,因而導致死亡、心臟病發或必須採取緊急繞道手術。即便沒發生這些情形,手術失敗的機率仍相當高。更不值的是,在手術後四個月內,先前經過「擠壓」而張開的血管,有四成會再度閉鎖,導致手術失效。如果不考慮這些不順利的結果,氣球擴張術確實可以暫時解除胸痛,但是,最容易導致心臟病發作的小型阻塞,當然還是無法靠氣球擴張術來徹底解決。   以進步的機器來治療心臟病,看似成效很好,但是其實相當令人失望。繞道手術和氣球擴張術不僅無法處理心臟病的根本原因,更無法預防心臟病發,最糟糕的是,除了危在旦夕的心臟病患之外,沒有人的壽命能因而延長。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雖然過去五十年來的心臟病研究似乎為大眾帶來許多好處,但我們還是得捫心自問:我們真的贏了這場戰爭嗎?我們是否能有一些不同的做法?比方說,五十年前從飲食中學到的教訓?先前提過的萊斯特.莫里森醫師所發現的飲食治療法,後來怎麼了?   那些發現後來多半被迫銷聲匿跡了,我是在近年才知道這些一九四○、一九五○年代的研究的存在。真不明白,我在五○年代末、六○年代初就讀研究所時,為什麼專家不肯承認有這類研究在進行,或是有人在認真思考這些調查?而在此同時,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卻是每況愈下,美國農業部指出,大家比三十年前吃進更多的肉和脂肪─顯然,我們走錯方向了!   過去二十年間,這些已被大家遺忘的資訊再度浮上檯面,於是,反對現狀的爭戰又再次加溫。幾個極為優秀的醫師證明,要對抗心臟病,其實有更好的方法。他們以最簡單的治療,展現出突破性的成功,再度顯示最好的藥物就是食物!   ◎勇於挑戰的艾索斯丁醫師   猜猜看,全美甚至全球最好的心臟病醫療中心在哪裡?紐約?洛杉磯?芝加哥?或是佛羅里達州裡某個住著許多老人的城市?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報告,答案是: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來自全球的病人紛紛搭機前往克里夫蘭醫院,請最好的醫師實行最先進的心臟病治療。   在這家醫院中,有位大有來歷的醫師─小克德威爾.艾索斯丁!他在克里夫蘭醫院受訓後,曾到越南擔任軍醫,因此獲頒銅星勳章。之後,艾索丁醫師在這家全球一流的醫療機構中,成為極成功的醫師,並擔任該院的院長、理事會成員、乳癌工作小組召集人、甲狀腺與副甲狀腺科主任。發表過百餘篇科學報告的他,也曾獲得一九九四年到一九九五年美國最佳醫師提名。他這輩子幾乎什麼事都做得比別人好,慈悲謙遜的他,不論是事業還是個人生活都攀上成功的頂峰。   我最欣賞艾索斯丁醫師的一點,並不是他的資歷或所獲得的獎項,而是他能堅持尋找真相。勇於挑戰體制的艾索斯丁醫師,曾邀我參加他所籌備的「第二屆脂質與冠狀動脈心臟病之根除及預防全國會議」,並為這次會議寫了下面這段文字:   「我擔任外科醫師已有十一年之久,對於美國醫學界癌症與心臟病的治療模式,我已經完全幻滅了。這百年來,癌症管理幾乎沒有改變,也沒有人認真的在預防心臟病與癌症。然而,我發現這些疾病的流行病學很值得討論:全球有四分之三的人並未罹患心臟病,而這項事實與飲食的關係非常密切。」   艾索斯丁醫師開始重新審視醫療實務:「我發覺醫療、血管造影、手術介入都只能治標;心臟病需要不同的方式,才能治本。」他決定測試全食物蔬食對已確定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患有何影響,於是開始使用最少量的降膽固醇藥和非常低脂的   植物性飲食來治療心臟病,結果獲得極為亮眼的成果。一九八五年,艾索斯丁醫師展開研究,希望病人的血膽固醇降低到每公合一百五十毫克以下,於是他要每個病人在飲食日誌中,寫下自己吃的每種東西。   接下來五年,他每兩週與病人會面一次,討論療程、驗血、記錄血壓與體重。他白天與病人見面後,晚上會打電話告知病人驗血結果,並進一步討論飲食的效果。此外,每個病人每年都會見面,彼此談談計畫與社交,也交換有用的資訊。他不僅勤奮研究,也親自給病人堅定的支持與關懷。   此外,艾索斯丁醫師與妻子安也和病人採行一樣的飲食方式,吃的食物完全不含額外脂肪,也幾乎不含動物性食品。醫師與同事報告:「(參加者)要避免油脂、肉類、魚、家禽與乳製品,脫脂牛奶與零脂肪優格除外。」計畫進行到大約第五年時,艾索斯丁醫師更建議病人連脫脂牛奶與優格也別碰了。   ◎傲人的勝利   有五名病人於頭兩年退出研究,於是剩下十八名受試者。這十八名病人來找艾索斯丁醫師的時候,原本病況都相當嚴重,在研究展開之前的八年,這十八個人曾經歷四十九次因心血管出問題而引起的痛苦體驗,包括心絞痛、繞道手術、心臟病發、中風,以及氣球擴張術。他們的心臟都非常不健康,我們甚至可以想見,他們是因為擔心自己即將面臨死亡,而在驚慌之餘參加了這項研究。   結果,這十八名病人獲得了傲人的勝利。研究剛開始的時候,病人的平均膽固醇為246毫克╱公合。在研究過程中,血膽固醇的平均值下降到132毫克╱公合,比150毫克╱公合的目標還要低得多。不好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固然大幅下降,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倒並不是血膽固醇濃度,而是研究展開之後患者冠狀動脈的病況。   在接下來的十一年裡,奉行飲食法的十八個病人中,僅發生過一次心血管狀況,而那次狀況是發生在一名兩年未採用該飲食法的病人身上:自從不採用該飲食法之後,那名病人又出現了心絞痛,於是決定恢復健康蔬食,之後病人的心絞痛就不見了,也沒有再次發作。   患者的病況不僅停止,甚至出現扭轉:七成病人原本阻塞的動脈後來都暢通了。有十一名病人願意接受心血管造影,即幫心臟的某些動脈照X光片,結果顯示,這十一個人原本動脈阻塞的情形,在研究的最初五年裡平均減少了7%。這聽起來或許算不上大變化,但如果血管的直徑增加7%,表示血流量增加至少30%,更重要的是,這表示心絞痛是否會出現,也代表生與死的界線。

作者資料

 T.柯林.坎貝爾(T. Colin Campbell)

美國康乃爾大學榮譽教授,被譽為「營養學界愛因斯坦」。40多年來,坎貝爾博士一直位居營養研究的最前線,並撰寫超過300篇的研究論文。在營養這門科學的領域上,每個人都是站在他這位巨人的肩膀上!他,是全球最受敬重的營養學權威,由他所主持的「中國營養研究」,是生化研究史上,涵蓋範圍最廣泛的一次關於人類飲食、生活型態和疾病的調查,而根據這項調查所完成的《救命飲食》,則是健康和營養領域中,最全面而完整的研究著作。

湯馬斯.M.坎貝爾二世(Thomas M. Campbell Ⅱ)

康乃爾大學1999年的畢業生,在紐約州以色佳市出生長大。他的身分多重,身兼作家、演員和長跑健將,曾參加兩次馬拉松比賽,並在倫敦、芝加哥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部分州登台表演。此外,他也愛玩美式足球、滑雪、登山,而且最愛鑽研健康品牌。他非常高興能將自己對於文字和健康的熱愛結合,擔任《救命飲食》的共同執筆人。

基本資料

作者: T.柯林.坎貝爾(T. Colin Campbell)湯馬斯.M.坎貝爾二世(Thomas M. Campbell Ⅱ) 譯者:呂亦欣倪婉君 出版社:柿子文化 書系:Thinking 出版日期:2013-11-06 ISBN:9789866191404 城邦書號:A120003 規格:平裝 / 單色 / 448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