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排行
-
水泥工阿鴻親授30年實戰工法學:基礎放樣、排水設定到進階泥作,完整解析步驟流程,監工、施工不出錯!
-
為無聲者發聲:達賴喇嘛的七十年和平抗爭,守護西藏及其人民的自由與權利【首刷限定尊者扉頁印簽】
-
超圖解!木作工法百科:從基礎到進階工法,按流程照步驟逐一拆解,施作要點×監工細節×設計一次到位
-
西藏女性上師的隱密世界
-
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慶功破萬限量筆記本版】
-
查無此史:哥倫布沒有發現新大陸?印度其實沒有咖哩?西班牙人沒有滅掉阿茲特克?深度尋訪歷史上最「偉大」的謊言與真實
-
黃金的傳奇史:拜金6000年,黃金如何統治我們的世界
-
什麼是灌頂?──灌頂意義.大手印修持問答
-
以為無人傾聽的她們:台灣首部人工流產文集
-
空間之外OUT OFF THE SPACE:沈中怡的空間學,以品牌為核心結合設計策略,打破地產建築的界限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暢銷書!
◆《芝加哥論壇報》專文專訪!
◆美國亞馬遜網友五顆星好評!
◎不含三聚氰胺、塑化劑、香精的食品就能安心吃?
◎只要有清楚的食品標示就是安全食品?
◎低脂、素食比較健康?
◎如果二選一,喝果汁比喝汽水好?
◎用蔗糖沖泡的飲料比果糖無負擔?
以上問題,你的答案都是「是」嗎?如果是,那麼你正走在讓自己變得又胖又病的危險道路上!
身為雜食者,什麼都能吃成了一種恩賜,因為人類在任何環境都能存活。當人類不再煩惱下一餐在哪裡,走進超商就能看到食物,人們開始「擇食」,而非覓食。錯,不對,除非自己種、自己養,否則我們三餐都得依賴食品業供應食物(早餐的烤吐司;中餐的漢堡肉;晚餐的雞排便當),什麼該入你口,其實你已經沒有選擇。而業者更將食物加工成讓人上癮,你吞下超多毒物,吃了還想再吃。這是我們身為雜食者的詛咒。
我們不想吃進脂肪,因為現在是崇尚瘦身的時代。食品業者確實把脂肪從食物拿掉,但沒了脂肪食物變得無味,畢竟文明社會裡食物早已超越其原始的必要性,人人都變成美食家,所以業者開始添加某種跟酒精一樣危險的物質──糖。糖不僅人體難以代謝,還會改變身體的荷爾蒙,我們不但沒比較瘦,更換來一身病痛(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癌症、心臟病)。
本書作者魯斯提醫師,16年來致力於肥胖兒童的診治,在他遇到第一位患者時,他只能對孩子說:「少吃多動。」隨著愈來愈多兒童來到他的診所,甚至連1歲的孩子體重就胖到近20公斤,還伴隨有膽固醇過高和高血壓問題,他開始察覺情況不妙,比起變肥,人們更該擔心患病。他好奇為何人們吃低脂食品、不喝汽水改喝果汁,體重仍直線上升?甚至吃素、運動、少吃都沒用。他深入問題根本,發現問題不在吃與不吃,或者鎮日不動而發胖(科學研究證實坐在沙發上消耗的熱量還比運動多),而是我們吃進的食物品質,決定了吃進去的量,更影響身體想燃燒它的渴望。
拜食品業之賜,我們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買到食物;也因為他們,我們才沒有均衡的飲食。他們是肥胖普遍流行的主要煽動者。相信嗎?幾乎所有的加工食品都有糖,它們以各種變體與名稱存在,只是你不知道(也不想讓你知道)。
除非每天瘋狂健身,否則當今的肥胖問題,不是少吃、無油、下班騎腳踏車就能解決,因為卡路里不是吃進多少就能減掉多少,何況難保你不是外瘦內肥(脂肪堆積在內臟,如脂肪肝)。肥胖已成全球流行的疾病,這不只是美國現象,中國也正出現兒童肥胖流行問題;而巴西肥胖人口增加的比例,估計不到2020年就會和美國不相上下;印度,這個一直有極大營養失調問題的國家也淪陷了,自2004年開始過重兒童從17%增加至27%;台灣不僅是亞洲第一胖,兩成家庭更出現「派大星兒童」。
藉由本書,魯斯提醫師希望喚醒大眾對於食品安全的關注,雖然食品業者做的是合法生意,但是那些便宜的加工食品,卻害得人類又胖又病。任何改變,都需要所有人們的積極參與,有了大眾的持續關心與發聲,革除陳腐的政策不再是狗吠火車。而你的聲音,可以改變世界。
【專業推薦】
「病媒敬而遠之,獨人類掉進的『甜蜜陷阱』」
──文長安(食品安全專家、前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技正)
「在本書中,魯斯提博士不僅提出諸多糖具有毒性的具體證據,也詳述現代的工業化食品對人體造成的災難性影響。他不僅提供寶貴建言,同時也呼籲政府該採取何種公共政策,以防止問題不可收拾。本書是我讀過探討肥胖流行病中,論述最詳盡的一本。」
──安德列.威爾(Andrew Weil,美國知名健康書作家)
「一本了不起的著作。關於肥胖的成因、對健康的影響、預防方式等都非常複雜,但魯斯提博士這本極富洞見與字裡行間不乏幽默的作品,對以上問題都有一番獨到且高明的見解。如果你想了解這場肥胖流行的演變與解決之道,絕對不能錯過本書。」
──鮑伊德.依頓(S. Boyd Eaton,美國艾莫瑞大學放射與人類學教授)
「本書告訴我們肥胖是如何流行,又該如何自救。無論你是政治人物、老師、一般讀者甚至企業領導者都該讀這本書,因為這關乎你我的未來。」
──馬克.海曼(Mark Hyman,美國知名代謝疾病醫生、醫學博士)
「魯斯提博士從科學角度檢視肥胖,並提出是因為我們的飲食(太多糖,太少纖維質)才讓人們體重增加和罹患疾病。他提議我們應從個人改變做起,接著擴展到公共領域,並強力呼籲政府提出對策來因應這場苦難。」
──山捷.顧普塔(Sanjay Gupta,CNN特派醫療記者、神經外科醫生)
「魯斯提博士讓我們開始警覺隱藏在飲食中的糖的潛在危險,堪稱半世紀以來最偉大
的科學成就。」
──蓋瑞.陶布斯(Gary Taubes,美國科普書作家)
「為了因應目前的健康威脅,所有人都要從減少吃糖開始。」
──亞歷.鮑德溫(Alec Baldwin,美國知名演員)
目錄
◎前 言 胖,和你想的不一樣
◎第一部 胖是文明造成的,不是好吃懶做
.第1章:瘦瘦的等於健康?
.第2章:吃進多少就要減掉多少?卡路里可不能這樣算!
.第3章:6個月大的嬰兒,就得學會負責?
◎第二部 吃或不吃?問題不在這
.第4章:老是吃不停?也許是荷爾蒙失調
.第5章:人除了有酒癮、菸癮,還會有食物癮?
.第6章:想減肥,你得先試著減壓
◎第三部 我們該拿內臟脂肪怎麼辦?
.第7章:脂肪細胞多寡天註定,胰島素才是關鍵
.第8章:別再看體重計了,當心自己外瘦內肥
.第9章:因為代謝症候群,肥胖才變成一場苦難
◎第四部 不是少吃多動就好,我們的環境充滿致胖因素
.第10章:低脂更健康……嗎?
.第11章:小心!這種毒,甜又可口
.第12章:多吃蔬菜、水果,真的能幫你「解毒」
.第13章:不保證讓你瘦,但你有動起來的理由
.第14章:營養品的最大功用──讓你心安
.第15章:高度文明的環境下,真的「光喝水就會胖」
.第16章:「放心,沒事的……」──食品業者的回應
◎第五部 我們該如何自救?
.第17章:改變你的飲食習慣
.第18章:改變你的荷爾蒙
.第19章:如果你做了改變,卻還是不夠
◎第六部 公共衛生解決方案
.第20章:個人的健康,也是整體社會的健康
.第21章:監督政府,別讓它失靈
.第22章:召開全球減糖會議
◎後 記 從個人做起,發起一場由下而上的行動
延伸內容
病媒敬而遠之,獨人類掉進的「甜蜜陷阱」
◎文/文長安(食品安全專家、前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技正)
民國75年,筆者進入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現在已更名為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服務,同年獲邀參加一場與食品相關的學術研討會,一同與會的某位學者,在會中大力推廣食品工業研發成功的「人工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漿),之後果糖工業迅速發展,造成台灣糖業公司業績年年衰退,在商業競爭之下不得已改成如今的多角化經營模式。
由於人工果糖有製造方法簡單、價格便宜、高水溶性及高甜度的特性,使得台灣人工果糖愈來愈普及,想必許多人都還對一句電視廣告的台詞有印象:「○○果糖是好糖」,然而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果糖是造成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痛風等疾病的「甜蜜陷阱」。
根據筆者的稽查經驗,餐飲業幾乎每一個廚房內都存有果糖,一桶50公升的果糖價錢便宜得不得了,街上的飲料店更是堆滿調味的果糖,便利商店內的飲料,也幾乎都是以果糖做為甜味劑的唯一來源。我的住家樓下就有一家手搖沖泡式冷飲店,店裡更是隨時備有15桶的果糖,雖然生意好得不得了,但這家沒有窗戶也沒有門的冷飲店,從未見過蚊蠅飛舞與蟑螂進出,可見病媒也蠻愛惜自己的身體健康。
果糖,戒不了甜的聖品?
果糖是一種單糖,而人工果糖主要從玉米或甘藷澱粉酸化水解而製成。依照過去學者專家的看法,因為果糖甜度較高,故自然會斟酌用量,進入人體代謝循環時胰島素需求量一定少,所以果糖是糖尿病人擋不住甜食誘惑時的救星,也是想減重又戒不了甜的人的調味聖品。
不過近年研究發現,果糖會擾亂人體的正常代謝,對健康危害不淺,當我們吃進果糖,人體會開始啟動一連串的代謝機制,首先須先經酵素轉化為葡萄糖後方可在肝臟進行能量代謝反應,因此吃愈多果糖就會使肝臟的負擔愈大。
根據「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金惠民的彙整與研究,果糖雖不刺激人體分泌胰島素及瘦體素(leptin),卻會增加類生長激素(ghrelin)的濃度,可能造成胰島素抗阻及暴飲暴食,提高第二型糖尿病的罹病風險;另外也會促成三酸甘油脂的合成,導致血脂、體脂都上升。不僅如此,常吃果糖的年輕人血壓會明顯升高。如果每天攝取高果糖糖漿超過74公克,高血壓風險將增加30%;另外高糖飲食也使產生痛風、腎結石的機率上升,更有人懷疑會提高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人工果糖已逐漸危害台灣的國民健康,負責國民健康業務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前身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應負起責任加強宣導,呼籲台灣人減少化製果糖的食用量;教育部更應修訂〈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規定果糖在食品中之含量,以保障學童之健康,並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率。
《雜食者的詛咒──當一卡路里不是一卡路里,食品工業的黑心糖果屋》是一本相當好的翻譯書,書中明確指出導致現代人罹患文明病的真正原因:內臟脂肪與果糖的關聯性,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詳加閱讀,確實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作者資料
羅伯.魯斯提(Robert H. Lustig)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內分泌科之小兒科榮譽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主修主修營養生物化學,並於康乃爾大學取得醫學博士,於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取得法學碩士學位。魯斯提教授是一位享譽國際的小兒科醫師,為患有肥胖症的兒童診治,行醫超過40年,並且深入研究糖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新陳代謝、疾病造成的影響。 他也是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貝尼奧兒童醫院「青少年與兒童體重評估健康計畫」前任主席、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肥胖評估、研究與治療」成員以及「內分泌協會」的肥胖專門小組成員,並著有《雜食者的詛咒》、《糖有56個名字》(Sugar Has 56 Names)、《美國思想的入侵》(The Hacking of the American Mind)等暢銷書。
基本資料
作者:羅伯.魯斯提(Robert H. Lustig)
譯者:連緯晏(Wendy Lien)
出版社: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2013-09-26
ISBN:9789865797034
城邦書號:A1290016
規格:平裝 / 單色 / 336頁 / 17cm×22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