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達斯‧卡朗昌德‧甘地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年,甘地出生於印度西部,父親是當地的官員,19歲時遠赴英國留學,進入倫敦大學主修法律。畢業回國後曾在孟買執業,但表現並不特別突出。1893年,他被公司外派至南非工作,目睹當地的印度移民權利遭到剝奪,因此開始進行抗議和遊說,反對種族歧視,這是他參與社會政治活動的開端,也逐漸形成公民不服從以及非暴力抵抗的意識。
一戰爆發後,甘地回到印度,號召印度人民加入英軍,希望藉由表現忠誠,換取英國信任,同意印度獨立,可惜此舉並未成功。戰後,他參與印度國大黨的獨立運動,以不服從、不合作、絕食抗議等方式引起國際關注,多次遭到英國政府逮捕,但是服刑時間都不長。這段期間,甘地發起的抗議活動包括抵制英國貨、抵制英國學校、抵制法律機構、辭退英國政府工作、拒絕繳稅、拋棄英國授與的稱號及榮譽等等。
1930年,為了抗議殖民政府的食鹽公賣制,甘地率領抗議民眾徒步從德里走到艾哈邁達巴德海邊,總計遊行了400公里,上千民眾寧可走到海邊取鹽,也不願意繳稅給政府。這是甘地發起的抗議遊行中最有名的一次。
二次大戰期間,英國希望印度人民從軍,但甘地希望英國政府答應在戰後讓印度獨立,作為交換,而英國政府拒絕了,甚至試圖製造印度內的宗教紛爭。
1947年,他與英國駐印度最後兩任總督合作制定印度獨立與分治方案,並於8月15日公佈,印度也正式獨立,此時開始有追隨者尊稱他為聖雄。可惜這樣的獨立並不完美,印度國內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徒水火不容,最後甘地只能接受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的方案。政權交接那天,甘地沒有慶祝印度獨立,而是獨自為了分治而傷心。有人不滿分治方案,認為是甘地的錯,雙方宗教的衝突暴動不斷,甘地繼續選擇絕食抗議,雖然局勢一度因此穩定,但是1948年1月30日,一名印度教狂熱份子朝他開槍,結束了甘地偉大的一生。甘地中彈倒地時,仍然以手勢表示寬恕兇手,並加以祝福,完全貫徹自己的信念。
一戰爆發後,甘地回到印度,號召印度人民加入英軍,希望藉由表現忠誠,換取英國信任,同意印度獨立,可惜此舉並未成功。戰後,他參與印度國大黨的獨立運動,以不服從、不合作、絕食抗議等方式引起國際關注,多次遭到英國政府逮捕,但是服刑時間都不長。這段期間,甘地發起的抗議活動包括抵制英國貨、抵制英國學校、抵制法律機構、辭退英國政府工作、拒絕繳稅、拋棄英國授與的稱號及榮譽等等。
1930年,為了抗議殖民政府的食鹽公賣制,甘地率領抗議民眾徒步從德里走到艾哈邁達巴德海邊,總計遊行了400公里,上千民眾寧可走到海邊取鹽,也不願意繳稅給政府。這是甘地發起的抗議遊行中最有名的一次。
二次大戰期間,英國希望印度人民從軍,但甘地希望英國政府答應在戰後讓印度獨立,作為交換,而英國政府拒絕了,甚至試圖製造印度內的宗教紛爭。
1947年,他與英國駐印度最後兩任總督合作制定印度獨立與分治方案,並於8月15日公佈,印度也正式獨立,此時開始有追隨者尊稱他為聖雄。可惜這樣的獨立並不完美,印度國內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徒水火不容,最後甘地只能接受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的方案。政權交接那天,甘地沒有慶祝印度獨立,而是獨自為了分治而傷心。有人不滿分治方案,認為是甘地的錯,雙方宗教的衝突暴動不斷,甘地繼續選擇絕食抗議,雖然局勢一度因此穩定,但是1948年1月30日,一名印度教狂熱份子朝他開槍,結束了甘地偉大的一生。甘地中彈倒地時,仍然以手勢表示寬恕兇手,並加以祝福,完全貫徹自己的信念。
作品列表
此類別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