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一本浮世繪不一樣 ▌
有 構圖│色彩│紋樣意匠│視角│季節│幾何學│線の魅力
脫離門外漢,看懂真正門道
終於學會
1. 單幅導覽,教你欣賞浮世繪
2. 7大方向認識必知代表作
3. 科學分析,看懂大師的創作方法論
4. 從家紋到妖怪,包羅萬象的日式圖解力
愛畫畫,做設計,玩攝影
快跟世界級的日本國寶葛飾北齋取經!
紅富士|北齋藍|家紋幾何學|江戶超現實|圖解力|望遠、廣角、微距視角
視覺設計人最佳養分,在今天繼續活用這迷人精華
這一本,日本研究名家讚譽推薦
本書印證了視覺設計大師北齋的誕生
▌脫離門外漢,這一本帶你成為浮世繪行家
看過許多相關專書,這一本竟能翻新你對浮世繪的知識與理解?!
◎浮世繪畫家中,葛飾北齋為何獨獲世界級評價,被譽為日本國寶?
◎〈神奈川沖浪裏〉如何媲美《蒙娜麗莎》?美麗大浪背後,有何色彩祕密與構圖神邏輯?
◎當眾人皆畫白富士,他如何跳脫框架,以革命性赤富士震驚世人?
◎善用對角線、圓弧、高低反差,原來強化構圖張力有方法?
◎北齋利用弧形構圖,竟讓觀者身歷其境,同感船體搖晃?
◎日本獨有的粉色調配色,北齋是箇中高手,能為觀者帶來親近好感?
◎除了北齋藍,神祕的日本黑與紅和暈染,都是北齋的獨門色彩力?
◎北齋畫中的家紋商標、工藝品紋樣,暗藏日本設計的幾何學?
◎畫面要有現代感,可利用前景幾何形狀?逆向思考畫透視,畫面更耐人尋味?
◎北齋之眼就像一台相機,廣角、微距、景深取景,出神入化?
◎〈江戶日本橋〉分析消費者心理,利用畫題創造話題,引發熱議暢銷?
◎夏季的富士山,湖中倒映的卻是冠雪逆富士,想像力讓富士山都想泡在水中消暑?
◎設計愛用的重複效果,北齋變化大小、強弱、間距,畫面立刻充滿節奏與流動感?
葛飾北齋在日本美術史上屢屢被提及,相關研究不勝枚舉。但這一本,直入核心,在精通平面設計的作者分析下,找到7大關鍵主題:構圖│色彩│意匠│視角│季節│幾何學│線の魅力,終於破解葛飾北齋的創作、設計方法論,原來他的作品,就是日式美學神髓的精華。從紅富士、北齋藍、圖解力到廣角鏡視角,他的革命性令人吃驚,他異於常人的畫面鋪陳,給後人挖不完的靈感創意與技法。
▌以世界共通的「設計」語言,探索北齋作品的魔力
① 構圖——一幅畫若有好的構圖,等於完成了一半。
‧日本版的黃金比例構圖,北齋的著名構圖法「三分割法」
‧吸引觀者視線的「對角線構圖」
‧賦予靜態畫面節奏感的「重複」技法
‧異想天開的「江戶超寫實主義」呈現手法
② 色彩——色彩帶有直接撼動靈魂的力量
‧藉嶄新素材誕生的「北齋藍」
‧受到現代設計理論證實的「色彩調和」
‧流傳至今的「用色數的限制」
‧現代的漸層與浮世繪的「暈染」
③ 意匠——設計是視覺化的思考
‧日本幾何學設計「家徽」
‧生活器物上的連續裝飾圖樣「新形小紋帳」
‧從妖怪到建築,包羅萬象的「圖解力」
④ 攝影視角——攝影講究電光火石的瞬間判斷
‧讓創作寫實化的「快門時機」瞬間
‧拉近並排除多餘元素的「望遠鏡視角」
‧對焦於寬廣視野中的「廣角鏡頭的視角」
‧恰似透過放大鏡觀察的「微距鏡頭效果」
⑤ 季節與人——藝術必須與人性同在
‧充滿歡笑與愛的「人情味」
‧孕育出日本四季文化的「花鳥風月」、「雪月花」
⑥ 幾何學形態——藝術可透過數學式的思考加以拓展
‧對於橋與船,抑或「近代西方的關注」
‧最單純的基本圖形「圓形與三角形」
⑦ 線條魅力——素描是畫家最為直接且自發的創作方式
‧北齋多元的筆致與畫風「大和繪、漢畫、洋畫」
‧始於木版拼版畫,鑽研銅版畫線條後,最終回歸畫筆創作的世界
專業好評分享
「內行人講內行話,往往只能嘉惠同行人看到門道,外行人依然茫然難以入門。本書則不然,鉅細靡遺娓娓道來,層次分明循循善誘,在讓葛飾北齋的藝術雅俗共賞之餘,專業工作者也能因此豁然開朗,實在難能可貴。」
——謝佩霓
「經典的可貴在不管時代過去多久,總能從裡面汲取永不過時、亙久的美學意義,從葛飾北齋的浮世繪裡,能提供值得我們重新觀看與學習的視角。」
——蔡南昇
「看過這本書後再次欣賞浮世繪,就不再只是觀看圖中景致,而會從構圖、色彩、意匠(設計)、視角與季節等等不同要素去拆解日本設計中的秘密。」
——吳東龍
「北齋魅力跨越時空,不同於過去日本美術史的探索,一本以視覺設計解構的專書,帶你恍然大悟地貼近浮世繪。」
——顧盼
「從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來一場江戶時代的東京之旅,不僅充滿古今對照的樂趣,更是踏上了一場日本美學的巡禮。」
——張維中
專業口碑推薦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李取中|《大誌雜誌》《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總編輯
林素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
吳東龍|日本設計觀察作家
張維中|作家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學系助理教授
蔡南昇|薄霧書店創辦人˙書籍設計師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作家
顧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目錄
第1章 構圖
1-1 北齋的著名構圖法「三分割法」
1-2 強化方向、動作和力道的「對角線」
1-3 為浮世繪營造出動態與躍動感的「圓弧與曲線」
1-4 為靜態畫面帶來節奏感、相同形狀的「反覆」
1-5 在正面受阻擋情況下,透過縫隙來呈現的「透視」
1-6 藉由視角變化,將日常化為非日常的「高程差」
1-7 異想天開的江戶超寫實主義「超脫現實的呈現手法」
第2章 色彩
2-1 透過嶄新素材誕生的「北齋藍」
2-2 受到現代設計理論證實的「色彩調和」
2-3 讓江戶的精妙用色法流傳至今的「用色數的限制」
2-4 現代的漸層與浮世繪的「暈染」
第3章 意匠
3-1 受到全世界矚目的日本幾何學設計「家紋」
3-2 衣物、器物、建材上的連續裝飾圖樣「新形小紋帳」
3-3 透過日用品與工具展現出的「日常愉悅」
3-4 從妖怪到建築,包羅萬象的「圖解力」
第4章 攝影視角
4-1 讓創作寫實化的「快門時機」瞬間
4-2 拉近並排除多餘元素的「望遠鏡視角」
4-3 對焦於寬廣視野中所有範圍的「廣角鏡頭的視角」
4-4 恰似透過放大鏡觀察的「微距鏡頭效果」
第5章 季節與人
5-1 充滿歡笑與愛的「人情味」
5-2 孕育出日本四季文化的「花鳥風月」、「雪月花」
第6章 幾何學形態
6-1 對於橋與船,抑或「近代西方的關注」
6-2 全世界最單純的基本圖形「圓形與三角形」
第7章 線條的魅力
7-1 北齋多元的筆致與畫風「大和繪、漢畫、洋畫」
7-2 始於木版拼版畫,鑽研銅版畫線條後,最終回歸畫筆創作的世界
序跋
作者序
葛飾北齋(1760-1849)自誕生以來已逾260年,但人氣至今未見衰退,作品風靡全球,並於全世界各地舉辦過大型展覽。
「墨田北齋美術館」(すみだ北斎美術館)*1 在2016年的開館紀念展中,打著「北齋的回歸」名號,公開了彼得.摩斯的個人收藏(Peter Morse Collection)*2,讓人體會到長期典藏於海外的北齋名畫終得返鄉的喜悅。
整體來說日本國內的北齋作品數量不多,絕大多數都在歐美,理由在於西方人很早便察覺北齋的價值,以及當年北齋的畫作被廉價售至海外的緣故。浮世繪藝術也同樣流向海外,但無論是過往或現在,北齋的名字及其作品,在以巴黎為首的文化都市,都是讓人另眼相待的存在*3。可能身處於日本反而無法強烈意識到「世界級北齋」的魅力。
為何北齋的作品可以跨越國境,讓眾人為之著迷呢?雖然一般來說理解美術作品必須具備專業知識,但北齋的作品卻能跨越時代、國境、世代與年齡的藩籬,深深擄獲人心。
就這些事實來看,可以說北齋的作品在不講求專業知識的情況下,具有為人帶來自由感動的普世魔力。
本書將以世界共通的語言「設計」的視角,探索北齋作品的魔力,從「構圖」、「色彩」、「意匠」、「攝影視角」、「季節與人」、「幾何圖形」、「線條的魅力」這七個切入點來分析。探討的作品,以西方人也深受感動的《富嶽三十六景》為中心,同時聚焦於《北齋漫畫》等浮世繪版畫這類複製藝術上。
希望無論是已相當了解北齋的讀者或毫無專業知識的讀者,都能抱著自由自在的欣賞心態,發現北齋的全新魅力。
此外也希望本書能成為一個引子,讓讀者進一步對以北齋為首的浮世繪作品及日本美術的世界產生興趣。
最後,我要向帶領我認識北齋的國際性、甚至幫我撰寫推薦文的小林忠老師,以及極力勸說我務必要將北齋與設計兩種主題結合成書的藤久志老師致謝;同時,我也要衷心感謝在本書完成前,極富耐心地鼓勵我的翔泳社的關根康浩先生。
2021年2月
戶田吉彥
*1:館名中冠上北齋名號的美術館共有兩間,一間是位於北齋所出生的東京都墨田區的「墨田北齋美術館」,另一間則是北齋晚年經常造訪、並留下親筆紙本畫的長野縣小布施的「北齋館」。
*2:彼得.摩斯個人收藏的前任持有者,為彼得.摩斯的曾祖父的哥哥——愛德華.摩斯(Edward S. Morse),是一位具備製圖與木雕家經驗的異色博物學學者,在明治政府的聘請下前往東京大學授課、並於日後發現東京的繩文時代遺跡——大森貝塚。另外,在這位摩斯博士的引介下前來日本的費諾羅沙(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對於東京藝術大學的創立貢獻良多。
*3:設計墨田北齋美術館的世界級建築師妹島和世說,她在國外曾被問及有關手頭上進行中的專案內容,一回答是北齋美術館時,身旁的人展現出前所未見的訝異與關切,讓她對於北齋在海外始終保有高度評價這點感到相當驚訝。內文試閱
1-1 北齋的著名構圖法「三分割法」
近年來的北齋熱潮所外顯出的一個現象,便是大眾對於其構圖手法的關注。北齋在生前就極受歡迎,在日本有超過200名學生,並留下了許多作畫的參考範本。關於構圖,他曾在《北齋漫畫》*1中畫下一幅名為〈三分割法〉的簡單圖畫,在這幅畫中,畫面被水平切割為三等分。而有趣的是,這樣的構圖法讓人聯想到西方打從紀元前便開始使用的黃金比例分割構圖,還有與黃金比例及近似值有關的三分法構圖。運用北齋的三分割法,就能針對給人難解印象的北齋作品提出合理的解釋。
*1「北齋漫畫」 是北齋自1814年開始創作、共計15卷的繪本作品(譯註:有別於現代繪本,江戶時代繪本指的是以圖畫為主的一般通俗書籍),內容雖是作畫用的參考範本,但實際上帶給人的印象,更接近活靈活現地描繪出森羅萬象的圖鑑。繪本中雖然沒有現代漫畫中的分格畫面、故事性以及對話泡泡中的台詞,仍極富幽默感。根據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小林忠教授的解說,在漢文典籍中,「漫畫」這個詞彙最初的意義與現在不同,在北齋之前,不曾有人為繪本下過「漫繪」(漫ろな絵)這樣的標題,在《北齋漫畫》第一卷的序文中,也可見其他人所撰寫的序文中,提及北齋是第一個使用這個詞彙的人,因此北齋也可說是現代漫畫的鼻祖。由於《北齋漫畫》內容廣受好評,在北齋過世後其遺稿被彙整為15卷作品,流傳至明治時代,後續並可見《光琳漫畫》、《曉齋漫畫》等同類型作品。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神奈川沖浪裏/大都會博物館(紐約)
●最著名代表作,與《蒙娜麗莎》相提並論
這幅作品是《富嶽三十六景》(自1831年刊行/25.4×38.1cm)中最著名的北齋代表作。
隔著神奈川縣近海海面的海浪可見遠方座落於較低處的富士山,望向富士山的視角則被帶向「押送船」上,那些快船將在房總以及神奈川所捕撈到的新鮮漁獲送至江戶,船身在海浪中翻騰的景象氣勢十足。▎被拉長的變形海浪在近年來的超高速攝影驗證下,被證實是寫實的描繪。現在也可從橫跨東京灣的海上道路中的「海螢休息站」來遠眺海上的富士山。▎因為是版畫的關係,這幅作品被全世界眾多著名美術館納為館藏,每張作品的印刷跟顏色雖有些許出入,卻依舊被視為是足以與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相提並論、極具代表性的日本名畫。
全世界矚目的構圖〈神奈川沖浪裏〉
北齋過世(1849)後不久的19世紀末,原本在西方默默無名的他,之所以能在掀起日本主義旋風的藝術之都巴黎獲得突如其來的矚目,是因為他那顯而易見的傑出素描力,以及深富原創性的繪畫發想力。尤其是大幅的風景畫系列作品《富嶽三十六景》*2中的〈神奈川沖浪裏〉,在問世時便被認定為名畫,獲得極高評價。畫家梵谷相當激賞這幅作品,音樂家德布西也將這幅畫掛於書房,並在其交響詩代表作〈海〉的樂譜封面上放入了這幅作品。更驚人的是,這幅畫的構圖邏輯性強,讓人難以想像是誕生於鎖國時代日本的作品。日本國內打從柳亮於1970年代在著作《黃金分割》中分析了〈神奈川沖浪裏〉的黃金比例以來,學者們至今持續透過幾何圖形中的圓形與直線進行分析。
另一方面,北齋流傳後世的構圖法,僅有將畫面水平三等分切割的「三分割法」,但似乎沒人認為可將這個構圖法用於分析他的畫作。但其實只要在這樣的構圖中加上垂直的三等分分割線,便是為人廣泛使用、將畫面三等分分割的實用構圖,北齋若知曉這種構圖的效果,肯定也會用於作畫。因此,在此便不使用長期以來一般所援引的精密細緻的黃金分割線,而是在畫面中畫上《北齋漫畫》中所介紹的「三分割法」的水平三等分分割線,以及(通過「三分割法」中左右斜線與水平線上相交的兩點的)垂直三等分分割線。
此時明顯形成了畫面被三等分分割的構圖【分析圖1】。此外,再添加上分析西洋畫作構圖時所運用到的等分線,並在畫面中畫上貫穿交點的對角線後,畫面中各處的形狀及構圖竟與畫面分割線全部重疊【分析圖2】。《北齋漫畫》中介紹的「三分割法」與其鄰頁所提及的遠近法,長期以來都被下方看似更精采的神祕野蠻人插畫所掩蓋,未能獲得應有的重視。而北齋所介紹的「三分割法」雖然不過是西方長期以來所使用的三等分畫面的基礎,但包含〈神奈川沖浪裏〉在內的所有《富嶽三十六景》中的作品,均使用了相同的構圖手法。在此我將先透過〈神奈川沖浪裏〉來確認三等分分割手法的運用,接著再介紹同樣極富盛名的〈凱風快晴〉和〈山下白雨〉。
*2「富嶽三十六景」 以江戶時代的富士山信仰作為創作發想的彩色印刷木版畫(錦繪),於1831年開始印刷流傳,最初雖然只有36幅,但因廣受好評,日後又追加10幅,構成共計46幅的系列作品。停止印刷的年分眾說紛紜,但約莫為1832至1834年。此一系列作品與過往描繪觀光景點的浮世繪在呈現手法上相當不同,為浮世繪開拓嶄新的風景畫領域。兩年後,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開始印刷流傳,催生出彩色印刷木版風景畫的系列作品熱潮。
神奈川沖浪裏【分析圖1】——精心設計的畫面配置 將畫面以三等分分割線切割的話,將產生四個交點,富士山便座落於靠近右下方的交點處。若想好好運用三等分分割構圖,可將畫中主題安置於縱橫的四條線上,尤其是可將肖像畫的眼睛或嘴巴等重要元素放在交點附近。▎左方兩道大浪的浪頭也位於垂直的畫面分割線上,讓人強烈感受到,畫面配置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神奈川沖浪裏【分析圖2】——邏輯性的構圖法 若仿效西洋畫的分析手法,再進一步畫上分割線後,會發現這些線條與構圖的配置有多處重疊。構圖的基準是將三等分空間再進一步對分、四等分的縱橫分割線,使構圖得以有如現代的格線設計般,消除掉模稜兩可的配置,極富邏輯性。▎畫中的氣勢來自向上打的大浪,北齋為了強調出大浪,刻意將視角拉低。由富士山山腳延伸出的水平線,比三等分的下方橫線還要再低1/4,可說是利用了比海拔0公尺還要低的視角來呈現的絕佳範例。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凱風快晴/芝加哥美術館
●跳脫白富士框架,革命性的赤富士
由於標題中並未標示地名,因此關於畫家觀看富士山的方位,有山梨縣三峠、靜岡縣富士山河口、御殿場、燒津等各種推斷,眾說紛紜。▎畫面中配色明亮,搭配上空的卷積雲,呈現出相當符合「快晴」意象的富士山樣貌。▎「赤富士」指的是山麓在晨光或夕陽的照耀下顯得動人的狀態,初刷時的顏色接近褪色的紅褐色,但到了後期作品顏色卻變得鮮明,有些學者認為這樣的顏色呈現出無雪時期的紅色山體表面。
大膽簡潔且鮮豔的赤富士〈凱風快晴〉
〈凱風快晴〉畫面中的主角是富士山,與〈神奈川沖浪裏〉中的富士山呈現強烈對比。這幅畫的解說文中之所以會有「舒適的初夏微風吹拂著富士山」這樣的敘述,是因為「凱風」一詞取自於古代中國的《詩經》,將溫和的南風比喻有如為人母的深厚關愛。有句成語是「凱風寒泉」,意思是以清涼的泉水為母親潤喉以報答恩惠,對於熟悉漢文的江戶時代民眾來說,這個詞或許也跟慈母的意象有所重疊。
這幅作品帶給人明亮大氣的印象,來自於平緩延伸的稜線。北齋在有限的空間中,大膽將富士山大大地放置於右側,讓富士山占據一半的畫面,卻又不顯得擁擠。北齋利用「三分割法」將山腳處的樹海、赤紅的山腰、流淌著雪的山頂俐落地分割開來,畫面中不見任何贅物,恰似美人畫一般。
然而這個罕見的赤富士的觀賞場所不詳,因此有人質疑這幅畫是出自北齋的想像,不過英國公使阿禮國(Rutherford Alcock)卻留下了相當耐人尋味的札記內容。日本在幕末時期開國後,眾多造訪日本的外國人將富士山的景觀視為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風景,並留下了記錄。當時外國人被禁止攀登富士山,但阿禮國在不屈不撓地交涉後,最終成為了第一位登上富士山的外國人。
「在晴朗的夏日傍晚,從距離80哩外的江戶也看得見(富士山)。此時富士山的山頭高高地浮現於雲上,夕陽在其後方落下,深紅色的大大富士山山體彷彿清楚地浮現於金色的屏風上。又或是早晨時,晨光的光芒在雪上反射,讓富士山圓錐形的山體顯得閃閃發亮」(《大君之都》大君の都/阿禮國/山口光朔譯/1962/岩波書店)。
北齋畫筆下的赤富士*5之所以稀奇,是因為打從室町時代雪舟*6將富士山入畫以來,以將雪舟奉為畫聖的狩野派為首,所有畫家都是將富士山畫成白色。「赤富士」這樣的暱稱,反映出長期以來觀賞一成不變富士山畫畫作的百姓們的訝異,而初刷的淡紅色越印越深,也證實了一般民眾對於紅色富士山是有共鳴的。北齋不為權威束縛,跳脫出白色富士山的框架,透過簡單的構圖讓多色印刷浮世繪中鮮豔的紅色營造出強烈印象、尋求感動,就西方觀點來看,確實帶有近代的革命性精神*7。
凱風快晴【分析圖】——大幅右移山頂的原創構圖 北齋的原創性可見於構圖中,在此前的富士山畫畫作中,均可見左右方的稜線,且周圍的景色也會被納入畫中,但是北齋卻將富士山大幅右移,讓左方的稜線落在橫幅畫面的對角線上。▎不過北齋只利用部分的對角線,改變了左下的交點A與中心點B的角度。從A點往左下延伸的稜線最後落在將左邊畫面三等分後的下層1/2處;從B點向右上延伸的稜線則是落在將畫面上層四等分後、再平分為八份的其中一點上,位置比例為5:3。▎北齋是透過數值畫出稜線,而非憑感覺作畫。紅色色塊跟綠色色塊的交界也同樣落在相當漂亮的位置上,我推測最先讚賞北齋深富邏輯性的應該是外國人。▎此後無論是日本畫或西洋畫,描繪紅色的富士山或單純只見富士山的畫作變得稀鬆平常。赤富士可說是日本繪畫史上極具革命性的一件作品。
*5「赤富士」 開啟將赤富士入畫的先河者是江戶後期的文人畫家鈴木芙蓉與野呂介石,但是採用大面積的紅色色塊將富士山作為畫面主體,並用綠色跟藍色來營造出鮮明印象的作品,可說是前所未見。
3-2 衣物、器物、建材上的連續裝飾圖樣「新形小紋帳」
將家紋的幾何學式繪製法,與北齋充滿邏輯的構圖法之間的共通點僅視為偶然的人,只要在看過《新形小紋帳》後,相信便會徹底改觀。重複的連續圖樣從繩文時代以來便能見到,這樣的圖樣被認為是在全球各地自然產生的偶發性裝飾,而非經過構思、具有邏輯的設計。然而北齋創作的圖樣是在明確的預測下建構出來的,這樣的特徵,並無異於為現代CG或平面設計帶來影響的伊斯蘭文化圈的數理式幾何圖案(阿拉伯式花紋)。
新穎連續圖樣背後豐富創意的祕密,在於單位與規則性
《新形小紋帳》這部作品中刊登了北齋構思出的90種以上新型圖樣。大部分的人翻閱這本書時,想的可能是哪些圖樣好看;但對於有設計圖型經驗的設計師來說,想必可想像創作這本書的背後有多辛苦。筆者就讀大學時期電腦尚未問世,當時我在課堂上學到的是,在未來,圖樣的基本型態與為基本型態賦予變化的規則會被建構出來,屆時只要在超級電腦中輸入隨機的數字,便能無限地產出不同的圖型。我們還學著寫程式,試圖開發演算式設計的可能性,之後才發現北齋的《新形小紋帳》中也能見到相同的概念。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北齋以六角形為主軸所創造出的圖樣數量是何其之多。
北齋應是藉由經驗的累積學習到應用基本單位形狀的方法,他將傳統的方格、菱形以及「工」字的邊角凹折、加入弧度、扭轉重疊,並讓細微的變化反覆呈現,讓讀者們見識到截然不同的整體印象。這本書好似在告訴讀者,只要掌握這樣的思考脈絡,接著就能靠自己創造出無限的圖樣,北齋大方分享了入門與思考套路,至於圖樣的細節則需靠讀者自身去完成。
另外,書中還能見到對熟悉和服的人來說不陌生的「立涌」圖樣的嶄新變化。立涌是奈良時代自中國傳入、誕生於貴族社會的有職圖樣之一。圖樣中可見縱向的波浪線規則性地排列,其中鼓起來的區塊內還會加入雲、波浪、唐花、牡丹、紫藤等圖案,是經常使用於江戶小紋或西陣織等平安時代以後的織品上的傳統圖樣。立涌圖樣富有韻律感且相當高雅,能襯托出帶有光澤的織品,經常被用於腰帶的紋路上;此外,新娘禮服白無垢的掛下帶採用的也是菊花的立涌圖樣。北齋女兒描繪的美人畫中,也可見立涌圖樣,是女性偏好的華麗傳統花紋;不過北齋大膽地將這個圖樣加以變化,使其呈現出現代風格,對於當時社會女性使用的腰帶來說感覺太過前衛。北齋的設計反而是近似1970年代影響了全球的歐普藝術(1931-),特別是與英國女畫家布莉姬.萊利(Bridget Riley)備受矚目、帶給人晃動感的早期作品極為相似。北齋的品味出眾,他聚焦於立涌圖樣的韻律感上,將其進一步發揮,堪稱當時的異色設計。
介於家紋與圖樣間、富於時尚變化的洒落紋與伊達紋的創意
家紋據說是源於平安時代貴族使用於牛車上的裝飾圖樣,家紋與圖樣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這也是《新形小紋帳》中可以見到洒落紋與伊達紋的原因。固定的圖樣「定紋」以及小紋的繪製方法,對於會參考這部作品的工匠師傅們來說是眾所皆知的內容,所以無需贅言,北齋藉由這部作品要分享的是創作風格新穎的圖樣與小紋背後的祕訣。每個圖樣的輪廓線條,之所以看起來像是未完成的發想及草圖,為的是希望使用這本書的人自行抉擇,是要將圖樣進一步繪製成洒落紋或是將其發揮成小紋。
將鶴與花朵組合成的吉祥圖樣共有6種,帶有將既有圖案與其他圖案結合的幽默趣味。就如同透過組合水果繪製出肖像畫的義大利畫家朱塞佩‧阿爾欽博託(Giuseppe Arcimboldo、1526-1593)、創作出持續變化的連續圖樣的荷蘭版畫藝術家摩利茲‧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以及超現實主義畫家賀內‧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1898-1967)的作品,這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組合其實應屬設計領域的創意。被命名為「輪違」的一系列素描,看上去是一筆從頭畫到底,是有著連續輪廓線條的設計。若將畫具從毛筆換成鋼筆,北齋的創意其實與西方的歐文書法沒有兩樣。
作者資料
戶田吉彥
生於1952年,多摩美術大學畢業。第一屆國際北齋學會In Tokyo祕書長(2019)、創意總監。任職於日本設計中心與Hijikata Creative Unit後,自1989年開始兼任設計講師與昔日銀行集團旗下創意公司的企劃製作部長。2002退任後,就任東京設計專門學校三年制學科長、社區活動推廣室長,並兼任代理校長。自2017年後擔任多個公益團體的設計顧問,並協助推動產學合作計畫。合著作品有《第一屆資訊設計檢定官方試題》(實教出版)等書。為Eternal Glance Co., Lrd.公司代表人。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