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51勞動節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親子教養 > 童書 > 圖畫書
超人七號,最棒的家!
left
right
  • 新書尚未入庫
    貨到通知我

內容簡介

超人氣宮西達也×超人七號 溫暖吵鬧的超人七號家庭 「最棒的家」是怎樣的家呢? 新家、有趣的家、漂亮的家、乾淨的家…… 對超人七號來說,最棒的家就是 充滿愛與歡笑的家! 全家人在一起,就是最棒的家!本書以幽默又感人的方式,描述超人七號在家庭中的各種角色與心情,細膩描寫一家人共同生活的點滴。從爸爸下班回到空蕩蕩的家裡用餐的寂寞,到看見孩子第一次站立和行走時感動落淚;從搬家時對舊家中充滿回憶的刮痕依依不捨,到哄寶寶睡覺時自己先睡著的逗趣畫面;從泡澡、吃飯到睡前時光,爸爸、媽媽和孩子們共享平凡卻珍貴的日常。書中刻畫了爸爸對孩子未來的期待與擔心,以及在面對生活困境時,如何因為家人的愛與笑容得到力量繼續前進。家的溫暖,不只是四面牆,而是與摯愛的家人一起創造的珍貴回憶。 與前四冊的「超人力霸王爸爸」系列不同,在本集中主角換成了「超人七號」,而超人小孩的角色則由兒子變成女兒。超人七號在原本的世界觀中並沒有女兒,只有一個兒子叫傑洛(二○○九年初登場),而本書在日本出版時(一九九○年)傑洛尚未登場,因此不免與後來的宇宙觀設定有所出入。但即便如此,仍不損本書的溫暖可愛。 【本書特色】 1. 跨越世代的童年回憶 從父母小時候電視經常播放的「鹹蛋超人」,到近年仍受孩子們歡迎的「超人力霸王」系列,親子間對於超級英雄保護城鎮不受外星人攻擊的回憶,藉由閱讀宮西達也創作的「超人七號」繪本產生共鳴,增加親子互動性、創造更多共同話題。 2. 家的溫暖來自彼此陪伴 相比前幾冊強調爸爸與媽媽的奮鬥與內心,本書更加聚焦於「家」的意義,刻畫一家人共同創造回憶的溫暖時光。每個畫面都充滿了家的溫度,讓讀者在閱讀時也能感受到那份簡單卻深刻的快樂與滿足。從爸爸思念家人的孤單,到全家人相聚時的幸福,故事展現了即使生活不完美,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棒的家!透過幽默又感人的家庭互動,讓讀者感受到家的珍貴,也喚起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親情回憶。 3. 用色大膽且構圖技法高超的圖畫 超人氣繪本作家宮西達也大膽地運用不同顏色,將科幻背景的立體感活靈活現地繪製出來,帶領讀者進入那個充滿外星人的世界,一同體驗與眾不同的親子關係。 各界英雄聯名推薦(按照姓氏筆畫列名) 【英雄不再孤單.超人父母暖心共鳴】 小漁媽媽/親子繪本食堂創辦人 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親子部落客 雅婷/島遊繪本旅行指南版主 鴨捲媽/圖文部落客 【超能力培育站.教育推手全面集結】 Lulu老師/臺北市南海實驗幼兒園教師 李秀美/臺中市大坑國小校長、教育部閱讀推手 涂妙如/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游雅芸(小花姐姐)/幼兒園園長、繪本說演工作者 【熱血共讀聯盟.閱讀達人誠摯推薦】 梁玉華/資深繪本故事推廣人、教師和家長培訓導師 郭壽珍/台灣國際職業婦女協會第八屆理事長、社團法人臺灣能源與環境發展協會理事長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蠟筆哥哥/繪本工作者 【戰鬥基地啟動.書店選書強力支援】 川井深一/大香嘟嘟客廳、井井三一繪本書屋 主持人 林姿伶/日花繪本屋 樓桂花/小大繪本館 館長

目錄

各界推薦 前言 學習的原理 第一篇 觀察:向他人學習 第一章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探索 第二章 創造力來自於模仿 第三章 成功是最好的老師 第四章 經驗讓知識隱形 第二篇 實踐:從練習中學習 第五章 難度的甜蜜點 第六章 心智不是肌肉 第七章 多樣性優於重複 第八章 品質來自於數量 第三篇 回饋:從經驗中學習 第九章 經驗不代表專業 第十章 練習必須貼近現實 第十一章 進步不是直線前進 第十二章 接觸能減少恐懼 結語 練習締造完美 致謝 各章注釋 參考書目

內文試閱

我們全家一起蓋棉被睡覺。 爸爸感受到 能和家人在一起,是多麼幸福、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 爸爸是超人七號。 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 爸爸大聲嚷嚷著。 「怎,怎麼了?爸爸。」 「爸爸,發生什麼事了?」 「你,你們快看……」 我們往爸爸手指的方向一看—— 「他自己站起來了!」 那天,爸爸在日記裡寫下: 「我兒子第一次自己站起來了!我高興到眼淚都掉了下來!」 爸爸是超人七號。 我們要搬家了。 爸爸看著孩子們小時候在牆上留下的塗鴉和地板上的刮痕,感到依依不捨。從俄羅斯方塊的故事來看,進步不只仰賴天賦或毅力,還有三大要素會影響我們學習以及掌握知識的程度: 1.觀察:我們的所知大部分來自於他人,如果能輕鬆向他人學習,通常就能快速進步。 2.實踐:精熟需要練習,但不是隨便什麼練習都能達到精熟的境界。我們的大腦是一台追求省力的機器,這是天大的優勢,但也可能是一個詛咒。 3.回饋:進步需要反覆調整。不只要看老師的紅筆提出的意見,更要根據與現實世界互動的經驗反覆修正,持續改進。 當我們能從其他人的示範中學習、大量練習,並獲得可靠的意見回饋,就會快速進步。但只要有一項要素受到限制,就往往無法進步。 我們經常發現自己處於鼓勵學習或妨礙學習這兩種極端狀況之間,但其實障礙與機會並存,我們可以找出哪些環境、導師、練習法、計畫適合我們付出心力,藉此加速進步。不過要確切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往往就是問題所在。 ▎ 觀察:範例的力量 透過他人,我們可以學得最好。我們從彼此身上學習的能力遠比我們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好。一旦俄羅斯方塊的高階技法廣為流傳後,遊戲的表現也就隨之提升。哈佛人類學家喬瑟夫.韓瑞屈(Joseph Henrich)寫道 :「人類成功的祕訣不在於我們天生的智力,也不在於任何特殊的心理能力。」他認為,正是因為我們能夠很容易從他人的創新中學習,人類才能成為一種能力獨特的物種。 有時候,聰明的動物解決問題的能力比人類更出色。研究人員已經證實,烏鴉會用鉤子和金屬線取出窄瓶裡的食物;但是如果把同一個任務修改後交給5歲小孩,想出解決辦法的孩童竟然不到十分之一。雖然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比某些動物近親稍強,但我們的模仿能力卻無與倫比。在某次實驗中,研究人員把兩歲半的幼兒拿來跟黑猩猩和紅毛猩猩進行比較,做了一系列的認知測試。我們自以為優越,但研究人員卻發現,在空間、數量、因果推理的題目上,幼兒和猩猩的表現差不多,猩猩甚至在某些任務上勝過幼兒。只有社會學習是明顯的例外,幼兒在看過示範之後,就能輕鬆的解決問題,但幾乎沒有任何一隻猩猩能做到這一點。「有樣學樣」這句老生常談用來講述不動腦筋的學習方式,但用在人類身上卻正好相反,模仿是人類創造力的基礎。 然而,向他人學習也有缺點,如果接觸不到可供我們學習的對象,我們就很難取得進展。早期俄羅斯方塊的死忠玩家基本上都是孤立的,他們一個人玩遊戲,頂多跟幾個好朋友一起玩。最佳玩法的技巧傳播不出去,所以每位玩家不得不發展自己的一套玩法。電玩遊戲天才阿克朗獨自做到頗有成就的地步,這是很罕見的現象,大多數的情況是,人類的潛力無法完全發揮。上傳影片、網路直播、線上論壇等全新的科技,使得最佳玩法向外傳播的速度大幅加快。就算俄羅斯方塊不再是世界上最熱門的遊戲,但今日這個世代的玩家相互交流的程度卻遠勝過以往。 用來效法的範例品質也非常重要。煉金術轉換成科學上的化學就是個好例子。早年的煉金術士認為賤金屬有可能變成黃金,這個想法也許不正確,但煉金術士確實擁有一些可靠的化學知識。很多煉金術士努力發展物質理論,甚至還有煉金術士進行對照實驗,但由於他們不想讓經驗不足的新手得知深奧的技巧,所以故意把研究結果寫得含糊其詞。歷史學家暨化學家勞倫斯.普林西比(Lawrence Principe)寫道:「煉金術的原始資料充斥著有意的遮掩、古怪的用語、晦澀的想法、怪異的圖像,混亂糾結得令人生畏。煉金術士不想讓別人輕易了解他們在做什麼。」 煉金術士使用代號(Decknamen)來隱匿某些物質的名稱。他們把作法隱藏在奇怪的暗喻當中,後人必須解密才能了解真正的意思。為了迷惑毫無經驗的讀者,煉金術士會省略、調換步驟,或是加上不必要的步驟。這種方式確實產生預期的作用,讓知識僅限於少數特權人士,但也讓可靠的知識無法累積。想當煉金術士就不得不重複進行前輩的實驗幾十次,但實驗失敗不一定代表作法不正確,有可能只是沒有正確解密。就連牛頓(Isaac Newton)這樣出色的思想家,也花了大半輩子在追逐某則化學傳說,沒意識到那是個死胡同。相較之下,羅伯特.波以耳(Robert Boyle)的空氣幫浦實驗記錄得一絲不苟,有幾十張圖表呈現他的實驗裝置和他取得的測量值。不過,不是只有煉金術的文獻裡才會出現令人費解的說明文字以及省略步驟這種情況,當教材設計不良,迫使我們必須付出更多心力才能理解概念或掌握某個步驟時,學習往往會變得很辛苦。 知識並非平均分布。儘管網路時代看似讓知識普及,但世界上大多數的知識都沒有被寫下來並讓大家自由獲取。相反的,這些知識被鎖在專家的腦袋裡,而很多專家難以把腦袋裡的知識清楚的闡述出來。 很多知識甚至並非完全存在某個人的腦袋裡,而是具體呈現在群體的實務作法上。1980年的某部紀錄片裡,經濟學者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仿效萊納.里德(Leonard Read)早年寫的一篇文章,舉了一個木頭鉛筆的例子。「這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獨自製作這枝筆,這句話會讓人感到訝異嗎?一點也不。」傅利曼接著解釋,砍倒木頭要使用鋸子,鋸子要用金屬製作,金屬要從鐵礦提煉。橡膠、漆、膠水、石墨,這些全都需要透過極其複雜的供應鏈才能製造出來。製作一枝鉛筆這樣簡單的東西,過程中運用的知識並非掌握在任何一個人手中,而是由為了共同目標而合作的群體所擁有。隨著科學和科技進一步發展,個人想取得突破會愈來愈困難,必須由分散在各地的群體把所有知識匯集起來才能解決難題。人工智慧的新進展會加速這股趨勢,因為書籍的知識愈來愈容易取得,但還是有一些知識沒有被寫下來或明確解釋,仍然局限在專家組成的小圈子當中。在邁向精熟之路上,進入擁有知識的環境,往往比學習本身更具挑戰性。 ▎ 實踐:練習的必要性 向他人學習只不過是第一步。想要精通一項技能不只是觀察,還需要練習。想要學會一項技能,練習發揮了幾個重要的功能。首先,反覆練習可以減少執行任務時的心理負擔。研究人員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 fMRI),觀察俄羅斯方塊玩家在累積遊戲經驗時的腦部活動。與用腦愈多、表現愈好的直覺相反,玩家玩得愈久,腦神經的活動反而會隨之減少,而這種現象大致證明了以下觀點:透過反覆練習,玩家使用腦神經系統的效率會提高。如果你開車開了很多年,可能就會注意到類似的情況,以前需要全神貫注的費力任務,現在卻能不假思索完成,就算思緒漫遊到其他地方,但手腳卻能持續做著開車的動作。自動處理簡單的小任務是完成許多複雜任務的重要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只靠觀察別人的作法就能達到專家水準的原因。 之所以要練習還有另一項原因,那就是記憶提取的重要性。觀察別人操作通常是了解如何操作這項技能的必要方式。但如果練習時答案總是隨手可得,我們可能就不會印象深刻。如果你年紀夠大,還記得手機出現前的年代,那麼你經常撥打的幾十組電話號碼也許就會記在心裡。但如今,儘管每次按下撥號鍵都會看到電話號碼,還是有可能連一個電話號碼都記不住。過去與現在的差別在於,現在的聯絡資料都是直接儲存在手機裡,但過去每打一通電話,你就必須從記憶裡頭提取號碼。提取號碼比複習電話號碼更能加強你的記憶力。 最後,儘管我們是了不起的模仿者,但是技能當中有許多地方是無法模仿的。網球發球時手臂的動作,或是揮動筆刷時手腕的輕拂,這些當然都可以觀察得到,但每個人的肌肉組織都獨一無二,在實際操作時,這些觀察只能大致參考。像辨別X光片的影像或預測高爾夫球滾下果嶺的路徑,這類知覺技能只能透過實際的操作來學習,就算老師很有耐心,也很難透過語言傳授。要達到精熟的境界,實際操作那些無法透過書籍傳授的技能,非常重要。 學習時必須採取行動,這會對學習造成阻礙,因為主動練習比被動觀看影片還要費力,所以人們比較喜歡被動接收資訊,而不是主動採取行動。環境也可能會影響練習。沒有飛機,就很難成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沒有攝影機,電影製作人也很難做好工作。最後,在學習複雜技能時,要如何在「向他人學習」和「自己親自做」之間找到平衡,也可能會很棘手。支援太少,學習會變成令人挫折的試誤過程;但支援太多也會造成傷害,比如看見某種模式,就會妨礙我們透過思考辨識出那種模式的能力。我們不一定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研究人員發現,能力差的學生受惠於結構化的環境,因為他們能學習記憶裡尚未擁有的解題模式;能力好的學生則受惠於非結構化的環境,因為這讓他們能獲得更多真實的練習,並且迫使他們在腦海中翻找自己已經擁有的知識。然而,學生往往偏好對自己效果較差的學習方式!之所以會有這種反常的現象是因為學習十分費力,而我們總是試圖節省精力。能力差的學生覺得結構化的學習方式要求很嚴格,所以他們選擇靈活的學習方式,避免符合嚴格的標準要求;相較之下,能力好的學生認為按照指示操作比較不費力,所以更喜歡遵循固定的模式,不喜歡自行推導正確答案。對學習來說,適當調整難度非常重要,但我們不一定總是能正確做好。 ▎ 回饋:根據經驗進行調整 反覆練習是不夠的,沒有得到意見回饋,往往就無法進步。早在1931年,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Edward Thorndike)就做過一項實驗,他請受試者練習畫出一定長度的線條。儘管受試者已經練習了3000次(這項實驗想必很有意思吧),但受試者卻沒有任何進步。心理學家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身為這個領域的權威,發展出刻意練習的概念,用來解釋音樂、西洋棋、體育、醫藥領域的精英如何能達到巔峰水準。刻意練習的概念核心就是立即的意見回饋,精英運動員和音樂家得到高品質又立即的意見回饋,他們的技能就會日益增進;少了意見回饋,他們的表現就會下滑。在系統性文獻回顧當中,研究人員發現,醫生從業的時間愈長,醫療照護品質往往會跟著下降。患者的治療結果只有一部分取決於醫生的處置,而最佳的醫療處置與過時的醫療技術之間的差異往往很難分辨,只有透過精心控制的實驗才能看得出來。這種不穩定的意見回饋代表醫生很難投入艾瑞克森提出的那種刻意練習。但如果要維持精熟程度,刻意練習正是核心所在。 我們可以打造更好的意見回饋制度,藉此加快進步的速度。越戰期間,美國海軍和空軍每擊落兩架敵機,就會損失一架戰鬥機。為了改善這個狀況,美國海軍創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Navy Fighter Weapons School),也就是著名的Top Gun計畫。這項計畫包含模擬出擊,學員要跟頂尖的飛官進行對戰訓練。每次模擬出擊後,學員的表現就會被深入檢討,每一個決策都會在事後報告裡進行討論。結果是,空軍擊落敵機的成功率還是2比1,但海軍的成功率因為這項計畫而大幅成長為12比1,改善了6倍。艾瑞克森還描述了某次以歐洲某家銀行的外匯交易員為對象的研究,他們在模擬競爭以及事後回饋的幫助下也獲得了類似的改進。只要在你的改進行動當中納入更多令人信服且資訊豐富的意見回饋,你就能進步、不再停滯。

延伸內容

小漁媽媽/親子繪本食堂創辦人 為人父母後,才懂得,天下父母心。不管孩子幾歲,在父母的心目中,孩子永遠就是孩子。不管自己有多忙多累,回到家把孩子擁入懷裡,看孩子天真可愛的笑容,所有的疲憊都拋到腦後! 讀到這一段特別有感:「爸爸還是會有難過和痛苦的時候,也會有想放棄戰鬥的時候。但是,在這種時候,家人們的笑容和愛就是爸爸的靠山。」 還記得,孩子小學三年級下學期,重回職場的我天天加班,一回到家,女兒總抱著一疊繪本,等著媽媽念給她聽才願意睡,但媽媽我實在太累,常常念到胡言亂語甚至睡著,女兒剛開始很不能理解還對我生氣,幾次後,她知道媽媽的體力真的有限,所以貼心地說:「媽媽,換我念給你聽喔!妳累的話就躺在我旁邊睡沒關係。」 孩子第一次站起來,第一次喊爸爸和媽媽,第一天上學,第一次交男朋友⋯⋯每個第一次都是成長的軌跡,也是父母要漸漸放手讓孩子獨立的時刻。而家,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也總會有人等你回家,《超人七號,最棒的家!》。 雅婷/島遊繪本旅行指南版主 超人力霸王是日本橫跨昭和、平成到令和的經典代表,深受各個世代的喜愛。隨著中文版繪本的陸續問世,應該也會開始擄獲中文讀者,成為爸爸們最想和孩子共讀的一本書。影劇中的超人力霸王教會大家勇敢、友情及永不放棄;繪本裡的七號一家則帶給讀者們一份溫柔與守護的感動。讓我們一同跟著宮西達也筆下的七號,來感受家人間的笑容和愛,成為彼此的靠山。 李秀美/臺中市大坑國小校長、教育部閱讀推手 為什麼是超人七號啊?不是一號,也不是八號?是作者宮西達也最愛的數字嗎?我猜是因為:Lucky Seven,因為超人七號爸爸媽媽和兩個孩子全家彼此關心,超人七號爸爸媽媽堅強勇敢,但也會有流淚難過的時候,孩子很可愛但也會犯錯,但不管遇到什麼事,大家會一起用滿滿的愛解決問題、用溫暖正向的言語把大家攬牢牢、抱緊緊,所以會Lucky,所以是「超人七號,最棒的家」。為什麼是超人七號啊?歡迎快來看,找出你們的答案喔! 游雅芸(小花姐姐)/幼兒園園長、繪本說演工作者 《超人七號,最棒的家!》翻開這本繪本的大小讀者肯定會覺得似曾相識,宮西達也老師描繪的事件真的就是我們成長歷程的縮影呀!隨著新成員的加入,超人七號家裡熱鬧非凡,也面臨著成長與變化的挑戰。搬家、生活瑣事、孩子們的日常,無一不考驗著父母的耐心與智慧。然而,最棒的家並不是遙遠的宇宙基地,而是家人們彼此陪伴、互相學習的每一天。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眼中的榜樣,如何用愛與包容引導他們,成為未來的好大人,這是一場笑淚交織的修煉之旅。雖然忙碌中偶爾忘了浪漫,但那份有家人相伴的幸福,才是真正的超能力。閱讀這本書,感受一家人溫暖搞笑的日常,讓你笑中帶淚、心裡暖暖的! 梁玉華/資深繪本故事推廣人、教師和家長培訓導師 宮西達也的《超人七號》繪本系列第三冊來了!故事中超人七號的家庭,除了超人爸爸媽媽和之前出現過的女兒,還添了個兒子!我強力推薦一家大小一齊閱讀這本書,孩子一定會喜歡裡面有趣又感人的故事,並欣賞用色大膽而且構圖手法高超的圖畫,爸爸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發掘一下自己平日有哪些地方跟書中的超人爸爸的經驗和性格相似,甚至一模一樣,而至於媽媽讀者,就請帶著微笑,引導孩子發現書中的超人七號一家的故事有哪些也曾出現在自己成長過程和現時的家庭生活中,孩子有發現,就請一家大大小小過來哈哈大笑,甚至深情擁抱啊! 郭壽珍/台灣國際職業婦女協會第八屆理事長、社團法人臺灣能源與環境發展協會理事長 期待的動力源自家人的支持與愛。 超人爸爸在思念遠方家人的情感中,找到自己的動力。每當他忙碌工作,心中始終懷有「歡迎回家」的信念,全力以赴地投入每一份挑戰。對於超人七號一家來說,爸爸不僅僅是超人,也是家庭幸福時光的重要支柱。   未來充滿期待,爸爸對兒女的成長總是滿懷祝福,期待他們的每一步都能順利。這份濃厚的愛意與甜蜜,正是家庭互動中最珍貴的部分。   特別感謝宮西達也,帶給我們如此美好的祝福和故事。 川井深一/大香嘟嘟客廳、井井三一繪本書屋 主持人 〈父母詞語〉 爸爸在還沒成為爸爸之前,媽媽在還沒成為媽媽之前,我們並沒有這些父母詞語⋯⋯ 宮西達也這《超人七號》系列 由已經長大的自己,在奮戰、痛苦、流淚中的生活中,回憶「超人七號」一家,父親和母親生出情感詞語的情境。 我感到很難得,對作為父母的人來說,我們時常忙著幫孩子命名世間萬物,卻無暇去觀察彼此之間,愛的話語是怎麼生出來的。 關係的改變、距離、衝突,情感詞語定錨,讓這條無法回頭的路,走向彼此確定的幸福。 但幸福是什麼? 超人七號爸爸因為想到兒女未來的家庭生活 而被超人七號媽媽臭罵一頓。 他起身繼續和怪獸戰鬥,當一個「能為守護所愛,而對未來有所期許」的人。

影音

作者資料

宮西達也(Tatsuya Miyanishi)   一九五六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縣,日本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曾經從事人偶劇的舞臺美術、平面設計工作,現為專職繪本作家,至今創作數十冊以上的繪本,屢獲大獎。《超人力霸王爸爸回來了!》、《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吱吱》獲日本劍淵繪本大獎,《今天運氣怎麼這麼好》獲第三十屆日本講談社出版文化獎繪本獎,《超神奇糖果鋪》獲日本繪本獎讀者獎,《喵嗚》獲第三十八屆日本書籍設計裝幀競賽展 閱讀推廣運動協議會獎。   其他暢銷作品有「超人力霸王」系列、「小卡車」系列、「霸王龍」系列、「超神奇」系列、「喵嗚!」系列、「我贊成!」系列、《噠噠噠!爹地超人》、《媽媽看我!》、《最喜歡媽媽了!》、《ㄋㄟㄋㄟ(奶奶)》等(以上皆由小魯文化出版)。

史考特.楊(Scott H. Young) 《華爾街日報》暢銷書《超速學習》(Ultralearning)作者、Podcast 主持人、電腦程式設計師,也是一位狂熱的讀者。自2006年起,他每週發表文章,幫助人們更好的學習和思考。 他的作品曾在《紐約時報》、《Pocket》、《Business Insider》、BBC、TEDx以及其他媒體上發表。他不承諾提供所有的答案,只是提供一個開始。

基本資料

作者:宮西達也(みやにし たつや Tatsuya Miyanishi) 譯者:邱瓊慧 出版社:小魯 書系:宮西達也繪本 出版日期:2025-05-01 ISBN:9786267632246 城邦書號:A0700273 規格:精裝 / 全彩 / 48頁 / 20.2cm×23.6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