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來到二十一世紀,我們雖然享受石化業產品帶來的種種便利性,但對於植物的需求依舊強烈,植物不僅擔任地球生物能源轉換的重要任務,人類的食物、棲身之所、身上穿的純棉上衣或靛藍色牛仔褲、搭乘的車輛與船隻,甚至是各式各樣的醫藥,絕大部分來自植物。總括來說,沒有了植物,人類就無法生存。
回望這段植物史,更會發現它緊緊牽動著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以穀類為例,大約一萬一千五百年前的全新紀初期,氣候和植物地景產生劇變,小麥、大麥、小扁豆和豌豆等這些基礎作物,是讓人類適應新環境的最大功臣。植物也會產生類固醇,墨西哥山藥蘊含的廉價類固醇製成了避孕藥,是過去半世紀最重要的醫學創舉之一。書中詳盡介紹80種植物背後的精采故事,廣泛而簡述了牽動人類文明躍進的馴化植物歷史,讀起來輕鬆有趣,卻又不缺乏知識深度。
這是一本結合藝術與科學的書籍,其所收錄的手繪插圖來自英國皇家植物園授權,一張張華麗復古的擬真植物插畫,讓整本書充滿了詭譎又美麗的氣息,帶領我們踏上一場賞心悅目的植物求知旅程。
|
愛情果──番茄
番茄源於南美洲西部,是被當作蔬菜的幾種水果之一。安地斯山脈的民族恐怕把它當作一種無趣的雜草,不過自從種子向外傳播──至少有一部分靠飛鳥傳送──之後,就在中美洲被馴化。最早的番茄會長出類似櫻桃的小果實,不過到了十六世紀初,西班牙征服中南美洲時,阿茲特克的市場已經有了各種大小、顏色和質地的番茄。阿茲特克人把番茄拿來生吃,並且和辣椒混在一起製成辣醬。「Tomato」來自阿茲特克語,只不過早期的描述有時會把番茄和一種酸漿屬植物弄混──當地的原生植物,有小小的綠色果實,阿茲特克人同樣食用。 西班牙人嚐過番茄之後覺得好吃,於是把種子帶回歐洲。然而番茄並沒有馬上受到歡迎;原因之一是番茄的葉子(不可食)和致命的有毒植物顛茄(Atropa belladonna)的葉子很像,後者和馬鈴薯一樣都是茄科(Solanaceae)植物。早期有一位博物學者把番茄和曼陀羅歸為同一類,可能是因為兩者的根部很像。因此番茄一度被當作春藥。
|
|
喚醒全世界──咖啡
咖啡因是全球使用最普遍的精神刺激藥物。事實上,茶葉的咖啡因濃度比咖啡豆更高,但一杯咖啡產生的咖啡因卻是同樣一杯茶的十倍。咖啡屬(Coffea)兩種特別重要的樹種,阿拉比卡(arabica)和羅布斯塔(robusta/canephora),實際上涵蓋了全球所有的咖啡生產。前者的香氣和味道比較濃郁、細膩,而後者比較廉價、酸澀,也比較苦,是即溶咖啡最愛用的原料。大多數的商業咖啡是把兩者混合。
咖啡屬於熱帶的茜草科植物,這種灌木在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的高海拔地區生長得最好。咖啡樹的原產地是現在的衣索比亞,當地仍是栽種咖啡的地點,但也有野生咖啡生長。傳說是一位牧童發現他的山羊吃了咖啡漿果(種子或豆子)之後,開始活蹦亂跳,異常活潑。他自己後來也吃上了癮。無論傳說是真是假,吸吮咖啡豆幾乎可以確定是最早的一種用法。最後,把葉子和果實加水煮滾,產生一種包含咖啡因這種興奮劑的飲料。
|
|
鱗莖的狂熱──鬱金香
從貿易之旅或海外探險帶回來的異國植物引發廣泛的興趣,許多人熱烈地想擁有及展示自然界的奇珍異寶,對鬱金香的愛好正是其中一環。根據歐洲人對鬱金香的喜好,他們偏愛外觀比較豐滿的花朵;花頭通常很大,花莖則要修長。但激發鬱金香狂熱的動力是顏色。不是現在大量栽種和花店裡常見的那種純粹的單色鬱金香,而是經由某種神祕過程而變得色彩斑斕的精緻羽紋和火焰紋花朵。這個過程叫作「嵌紋」──看起來像是有一種顏色嵌入花瓣上的另一種顏色,彷彿是用最細的畫筆畫上去。最受歡迎的條斑有三種,黃色系(Bizarres)是黃底紅紋,紅色系(Roses)是白底紅紋,而紫色系(Bybloemens)是白底紫紋。
現在我們知道這種懾人的美是病毒造成的,病毒干擾了在花瓣上產生特定色素的蛋白質基因密碼。病毒也使植株變得脆弱,延緩了小鱗莖的形成。如果寄生的病毒和鬱金香宿主同時生存在花匠的花壇裡,也有可能再長出人們最愛的嵌紋鬱金香。因此,說來諷刺,市場上交易最熱絡的竟然是瑕疵品。 |
|
馬可孛羅編輯 陳郁侖 |
 |
閱讀推薦: |
 |
 |
 |
 |
 |
 |
 |
植物比你想像的更複雜多變,也更懂得生活的溫存與智慧 |
|
近代西方國家快速崛起與植物有關?植物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
|
|
一花一世界,一顆種子一種生存哲學!看種子如何征服植物王國,形塑人類歷史
|
|
地圖即故事,地圖即生命。從地圖看世界歷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