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Reading & Living十周年,參加活動抽大獎】9月號:十年,樂當堅持分享閱讀感動的傻子書僮
如無法正常顯示,請按此
(天)
NO.121 Sep 2017
折價碼:CEJM961IY
使用期限:2017/9/30
(使用方式詳見頁底說明)
 
  虫說新語 十年,樂當堅持分享閱讀感動的傻子書僮
  書封設計 給成年人的成長小說!──《布魯克林倒帶青春》
  閱讀與生活 《寫真的日常修練:暗室凝光》帶你從心找回對攝影的初衷
  閱讀特輯 全球植物迷最想收藏的經典!──《形塑人類文明的80種植物》
  熱門話題 歡慶19周年全館1.5折起,結帳抽萬元購書金 / 9月新書延伸展75折起
 
 


若活動圖片連結無法點擊,請複製此連結至瀏覽器:https://goo.gl/un13Ps
   
 

書虫公司總經理

林福益

十年,樂當堅持分享閱讀感動的傻子書僮
  每個月的第一天,是Reading & Living電子報的發刊日。時間過得很快,同事提醒我,這份電子報已經發刊十年了。她指著一旁每期「虫說新語」單元文章列印合集,帶著有些感佩又似乎訝異的表情問我,是什麼動力讓我能堅持每月發表一篇閱讀觀點?我笑著說,是歷任編輯追稿追得緊啊。(笑)
  十年前,剛接下書虫公司的職務。當時有感於讀者所接收到的電子報,多半是側重銷售的宣傳,或是單純的書籍簡介,因此決定出一份以閱讀為核心的內容型電子報,不僅聊閱讀的心情,還希望架構一個書與生活交織的願景。

  站在行銷的角度,電子報向來被視為高「含金量」的行銷工具,有同事不太能理解為何要將電子報資源,用在無法看到下殺折扣數字的書籍內容訴求。我的主張是,閱讀的推動需要以「感動力」作為驅策,以「分享力」蔚為普及。所以,我主動提出「虫說新語」的專欄,藉由文字與讀者分享自己所看到的閱讀變化或出版走向。當時初衷,就是單純透過每月一次的交流,期望能召喚讀者的閱讀感動,找尋曾經的閱讀回憶,開啟不同的閱讀收穫。

  眼前這位年輕的同事,工作態度十分認真,是這份電子報的第八任編輯。每個月十號前要提出下一期電子報的編輯方向,並和我討論「虫說新語」的觀點。這項例行工作,看似平常,但我知道同事都很害怕帶著提案進我辦公室,經歷這每月一次的「考驗」或「震撼」。

  同事們最頭痛的是,每個月必須想出三個方向的提案。通常我會根據這些概念想法,直接在討論中架構(或演示)一篇文章的起承轉合。雖然,最後完成的文章,往往也不是原來編輯的設定。經由這樣的提案、討論,是對新進同事理解閱讀的訓練,進而讓他們在規劃電子報時,能試著找出讀者興趣的內容。

  每次發刊後,我們會定期檢討電子報的開啟表現,並了解讀者有興趣的點選的內容,作為精進改善的依據。而令人開心的是,常會收到讀者熱情地回饋心情與意見,讓我們看見閱讀的同好,在各自的領域同樣傳遞一本書對生活所帶來的美好。記得有位讀者來信分享,因為工作的關係派調中國大陸,每個月最期待的就是收到「虫說新語」帶來的閱讀省思。更有VIP不吝鼓勵我們,肯定書虫俱樂部堅持推動閱讀的執著。

  我喜歡閱讀,總希望能以各種方式引發讀者與閱讀之間的關聯。回頭看這十年來所累積的「虫說新語」,似乎也看見自己在閱讀這條路上的心路歷程。以前,為了顯現不同閱讀類型的細緻,會努力剖析層次,在意文章的用字遣詞。有些題目是有感於當下的機緣,如果是現在來寫,恐怕不知從何駕馭。不論文章是否獲得讀者青睞,還是能讀到那時的閱讀心情,感受某本書的魅力餘溫,或是感慨閱讀風氣的轉變……。

  十年後的今天,感謝所有讀者的點閱支持。邁向下一個十年的開始,重新解讀「虫說新語」的意義是,期許自己以身為書虫為樂,永遠能說出閱讀的新滋味。

書虫公司總經理 林福益
如對本電子報有任何意見,歡迎惠賜意見批評指導,謝謝。來信請寄ramson_lin@hmg.com.tw

閱讀推薦:
(cover)打字機上的繆思 (cover)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cover)靈魂不歸法律管︰給現代公民的第一堂法律思辨課 (cover)便利店人間
《娃娃屋》百萬暢銷作家令人驚豔的最新作品   得獎無數的《森林祕境》作者又一動人新作   臺大法律系教授黃榮堅,暢談獨到的法學人生經驗
  最衝擊社會普世價值,動搖「正常」與「異常」的人格界線,極具話題性的寫實小說


小編聊聊虫說新語單元提案幕後故事

  Reading & Living電子報發刊十年了,我很幸運地參與了一年六個月。對我來說,Reading & Living是很特別的電子報,完完全全地以內容為主角,提供不同的閱讀觀點與出版幕後。
  每個月月初,最燒腦的莫過於準備虫說新語提案。透過搜尋許多與閱讀相關的資訊、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提出不同方向的提案。接著就是帶著提案,走進型男老總的辦公室,一起討論下個月的虫說新語主題。每一次與型男老總交流、討論,總能激發我不同想法。準備提案時,我總會想,虫說新語寫了近十年了,還有什麼閱讀觀點是沒寫過的?我曾苦惱找不到提案方向、陷入類似觀點的侷限。幸好,在每一次提案討論中,型男老總都會點出我的盲點,從我的提案中,發展出新的、有趣的方向。型男老總與歷任Reading & Living電子報小編從閱讀觀點、近期的暢銷好書、生活趣事糗事、聊到迪士尼樂園還有外太空,在聊著笑著的過程中,虫說新語十年了!小編來許願,期待型男老總可以一直一直寫下去,與我們分享更多閱讀的有趣觀點啊~

城邦讀書花園站長 陳靖雯
「呃......我對自己的人生究竟做了什麼?」
呼應書名《布魯克林倒帶青春》與年少回憶的主題性,將整體視覺塑造得較為青春、動感,搭配螢光色色調,讓書封有種活潑、輕鬆的樣貌。英文標題設計成帶有流線性的造型,字母之間相互交連,將人物串聯在一塊,並帶入不同的音符及曲線條,仿若正演奏一首節奏感十足的搖滾變奏曲,也像在播放一段青春的倒帶,回到過去一起練團的時光。封底壓上樂譜紙張的插圖,並在四周散落不同大小的音符與曲譜記號,扣合音樂的主題。中文書名和作、譯者名字體的走向略帶彎曲,呈現出音樂的律動感。

在顏色方面,讓英文書名字體搭配螢光橘色調的Pantone 804,印刷效果相當亮眼,除了有搖滾叛逆的氣息外,也能讓整體呈現效果更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性。用紙考量搭配插圖,選用帶些手感紋理的香氛紙,使螢光橘飽滿顯眼。
                           ──書封設計 廖韡


  在四、五十歲的中年,青春活力的遠逝、人生可能性的遞減,已經足以令人喟嘆,而如果你明知自己接近過志業夢想、淺嘗過動心愛情,卻由於年少時的青澀膽怯而放棄機會,那麼回想起昔日點滴,就更加五味雜陳了。《布魯克林倒帶青春》的女主角伊莉莎白面臨的正是這樣的窘境。她多年來努力腳踏實地好好生活、不沉緬於舊日的風光幻夢,這次卻是往事主動找上門來:她和丈夫與密友大學時期共組樂團的故事,即將出現在另一位知名團員的傳記電影中。她這才驚覺自己有多麼渴望重溫舊夢,卻也同時發現,她所熟悉、深愛的人們,對這段故事的詮釋,和她有多麼不同。

  乍看之下,這個故事的主角們也許就是一群充滿第一世界煩惱的老文青,但可貴而獨特的是他們內心那些純真善感的地方,被情節中的一連串衝擊逐漸挖掘出來。在回想起特定的年少歲月片段、或是環顧檢視自我處境的時刻,作者給予這些角色清晰得有點傷人的頓悟,但同時用一種溫柔寬容的幽默讓他們最終都理解到,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是一本給成年人的成長小說,活靈活現地寫出明明已經長大成人卻仍無所適從、總是不禁衝動行事的心境,對這個青春期越來越長的世代而言,既是鋒利詼諧的嘲弄,也是溫暖知心的撫慰。
臉譜出版編輯 廖培穎

閱讀推薦:
(cover)光與暗的故事 (cover)不同版本的我們 (cover)搭下一班巴士離開 (cover)星辰的繼承者
推理大師勞倫斯.卜洛克擔任主編,與天王級作家聯手創作   愛情的選擇,巧妙的浪漫研究,編織成不同版本的人生。
  人生不一定往前,有時候可能越活越回去,有時候可能原地打轉......
  在月球表面上居然出現了一具五萬年前的人類屍體!
 
從心找回對攝影的初衷|暗室凝光
  與阿默的相遇,起因於攝影,出自於身為編輯,對於美好作品的喜愛與崇拜。
  每個人喜歡上攝影的理由不盡相同,有的純粹是為了記錄下日常,也有人是愛上了被親友稱讚的成就感。
  而攝影所帶給我們的,其實都與「生活」有關。
  在與阿默一同編撰本書的時候,他告訴我:「每個人所拍出來的照片,其實就是他(她)生活的縮影。」事後回想起來,沒錯,真的是這樣。
  每一張照片,其實都是對於自己的一種「反思」。
  成長的環境、接受的教育、生活的周遭,都造就了今日的你我,也影響了我們所拍出來的作品。
  一開始,我也曾經對於為何用底片相機來擔任本書的主軸,感到好奇。但開始編輯稿子之後才發現,因為這就是找回對攝影的熱誠與初衷的方式。
  沒有了華麗夢幻的電子濾鏡效果、少了急速狂飆的連拍快感,在一種相對受限(一卷底片只能拍36張)的情況下,我們反而更能夠聚精會神,專注於每一次快門的觸發。也因為這樣,更能夠去品味拍攝當下的環境、氛圍與感動。
  誠如書名《寫真的日常修練:暗室凝光》,它凝聚了作者10年以來對於攝影的歷練與心得,更可以幫助你我在閱讀與欣賞作品的過程中,逐漸地了解關於拍攝的技巧、思維與確切的作法。
  希望您,能透過本書,重新點燃對於攝影的熱情,在每一次的快門觸發中,找到看待這世界的嶄新方式。

“光所帶來的立體感”
「光線從哪裡來?」是拍照過程中最好的問題之一。
順著光線看過去,它對眼前的物體產生了什麼影響?它的質感和深度如何?現在的整體氛圍如何?有改變它的辦法嗎?
當你開始從各個角度看待眼前的拍攝物體,從左邊從右邊的不同光影布局,感受到光影所帶來的樂趣,就會嘗試用各種視角拍攝,表現出不同的影像氛圍。
在現場繞上幾圈,來回觀看,看看正面光、側光以及背光時的效果。 然後,想想有沒有其他更有趣的拍攝可能性,多拍並不一定能拍出想 要的感覺,但拍照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沒試過你是不會知道成果的。


當你發現了漂亮的側向光,就可以試著改變自身所拍攝的角度,對畫面進行一些調整,我喜歡從略高的角度往下拍,告訴觀眾現場的實景模樣。
拍攝的靈感是來自於事物的感受,當你凝視和觀察的時候,腦海會有電影般的景象隨著思維滑過,屬於你的拍攝想法便會隨之而來。
你腦海早已有既定的影像,透過光線的布局,在拍攝的過程重現,靈光乍現般的驚嘆號,只有經常去拍照,才會懂如此親密的感覺。


從側邊照射過來的光線,會產生明顯的亮暗,加大了陰影的作用。側向光是立體感展現的最好光線,在反覆的明暗交替中,帶給畫面更多的線條和形狀,表現出主要訴求的細節。

如何尋找側向光呢? 可以提醒自己以下三點。
①有窗戶時,請利用窗戶光拍照,柔和的光線是攝影最好的朋友。
② 早晨、傍晚,都是散步拍照的好時機,斜照的陽光將物體拉伸出長長 的影子。
③側向光的環境中,透過移動自身或物體,感覺會有什麼不同呢?

 

自然光拍攝,光的布局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是立體化照片的元素,在按下快門之前,先思考自然光如何與眼前的主配角結合,想像著如何創造出現場光的美感。比如靠著一扇窗,玻璃上的水漬營造溫暖和流動,沿著陽光生長的室內盆栽帶出生活感,簡單的畫面,表達出光影對比與靜謐的感受。
憑藉著拍攝者對於光線的敏銳度,一道光所放映出來的好畫面,能留下令人回味的影像。一個喜歡拍照的人,對生活有熱情的人,總是一位愛看故事、愛說故事的人。


尖端資深主編 王文鍵

閱讀推薦:
(cover)剖析經典,從光線、形狀、色彩解構風景攝影達人創作思維 (cover)美食攝影實戰聖經:「餐桌上的攝影師」教您拍出搶眼又吸睛的美食照 (cover)星空攝影|就算用手機也要拍出美麗夢幻的閃爍夜空 (cover)偉大攝影的基礎
日本風景攝影權威,教你拍出好作品   美食攝影實戰聖經!用攝影喚醒食物的美味,讓光影挑逗你的味蕾
  揭開「星空攝影」的神秘面紗,輕鬆拍出美麗夢幻的星空
  培養觀察世界的眼光與對事物的細微體會,讓你從「拿相機的人」成為「會攝影的人」
 
沒有這些植物,我們的世界將會截然不同
  來到二十一世紀,我們雖然享受石化業產品帶來的種種便利性,但對於植物的需求依舊強烈,植物不僅擔任地球生物能源轉換的重要任務,人類的食物、棲身之所、身上穿的純棉上衣或靛藍色牛仔褲、搭乘的車輛與船隻,甚至是各式各樣的醫藥,絕大部分來自植物。總括來說,沒有了植物,人類就無法生存。

 回望這段植物史,更會發現它緊緊牽動著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以穀類為例,大約一萬一千五百年前的全新紀初期,氣候和植物地景產生劇變,小麥、大麥、小扁豆和豌豆等這些基礎作物,是讓人類適應新環境的最大功臣。植物也會產生類固醇,墨西哥山藥蘊含的廉價類固醇製成了避孕藥,是過去半世紀最重要的醫學創舉之一。書中詳盡介紹80種植物背後的精采故事,廣泛而簡述了牽動人類文明躍進的馴化植物歷史,讀起來輕鬆有趣,卻又不缺乏知識深度。

  這是一本結合藝術與科學的書籍,其所收錄的手繪插圖來自英國皇家植物園授權,一張張華麗復古的擬真植物插畫,讓整本書充滿了詭譎又美麗的氣息,帶領我們踏上一場賞心悅目的植物求知旅程。

愛情果──番茄
番茄源於南美洲西部,是被當作蔬菜的幾種水果之一。安地斯山脈的民族恐怕把它當作一種無趣的雜草,不過自從種子向外傳播──至少有一部分靠飛鳥傳送──之後,就在中美洲被馴化。最早的番茄會長出類似櫻桃的小果實,不過到了十六世紀初,西班牙征服中南美洲時,阿茲特克的市場已經有了各種大小、顏色和質地的番茄。阿茲特克人把番茄拿來生吃,並且和辣椒混在一起製成辣醬。「Tomato」來自阿茲特克語,只不過早期的描述有時會把番茄和一種酸漿屬植物弄混──當地的原生植物,有小小的綠色果實,阿茲特克人同樣食用。
西班牙人嚐過番茄之後覺得好吃,於是把種子帶回歐洲。然而番茄並沒有馬上受到歡迎;原因之一是番茄的葉子(不可食)和致命的有毒植物顛茄(Atropa belladonna)的葉子很像,後者和馬鈴薯一樣都是茄科(Solanaceae)植物。早期有一位博物學者把番茄和曼陀羅歸為同一類,可能是因為兩者的根部很像。因此番茄一度被當作春藥。


喚醒全世界──咖啡
咖啡因是全球使用最普遍的精神刺激藥物。事實上,茶葉的咖啡因濃度比咖啡豆更高,但一杯咖啡產生的咖啡因卻是同樣一杯茶的十倍。咖啡屬(Coffea)兩種特別重要的樹種,阿拉比卡(arabica)和羅布斯塔(robusta/canephora),實際上涵蓋了全球所有的咖啡生產。前者的香氣和味道比較濃郁、細膩,而後者比較廉價、酸澀,也比較苦,是即溶咖啡最愛用的原料。大多數的商業咖啡是把兩者混合。
咖啡屬於熱帶的茜草科植物,這種灌木在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的高海拔地區生長得最好。咖啡樹的原產地是現在的衣索比亞,當地仍是栽種咖啡的地點,但也有野生咖啡生長。傳說是一位牧童發現他的山羊吃了咖啡漿果(種子或豆子)之後,開始活蹦亂跳,異常活潑。他自己後來也吃上了癮。無論傳說是真是假,吸吮咖啡豆幾乎可以確定是最早的一種用法。最後,把葉子和果實加水煮滾,產生一種包含咖啡因這種興奮劑的飲料。


鱗莖的狂熱──鬱金香
從貿易之旅或海外探險帶回來的異國植物引發廣泛的興趣,許多人熱烈地想擁有及展示自然界的奇珍異寶,對鬱金香的愛好正是其中一環。根據歐洲人對鬱金香的喜好,他們偏愛外觀比較豐滿的花朵;花頭通常很大,花莖則要修長。但激發鬱金香狂熱的動力是顏色。不是現在大量栽種和花店裡常見的那種純粹的單色鬱金香,而是經由某種神祕過程而變得色彩斑斕的精緻羽紋和火焰紋花朵。這個過程叫作「嵌紋」──看起來像是有一種顏色嵌入花瓣上的另一種顏色,彷彿是用最細的畫筆畫上去。最受歡迎的條斑有三種,黃色系(Bizarres)是黃底紅紋,紅色系(Roses)是白底紅紋,而紫色系(Bybloemens)是白底紫紋。
現在我們知道這種懾人的美是病毒造成的,病毒干擾了在花瓣上產生特定色素的蛋白質基因密碼。病毒也使植株變得脆弱,延緩了小鱗莖的形成。如果寄生的病毒和鬱金香宿主同時生存在花匠的花壇裡,也有可能再長出人們最愛的嵌紋鬱金香。因此,說來諷刺,市場上交易最熱絡的竟然是瑕疵品。
馬可孛羅編輯 陳郁侖

閱讀推薦:
(cover)植物巡禮精選套書 (cover)扭轉近代文明的六種植物 (cover)種子的勝利:穀類、堅果、果仁、豆類、核籽如何征服植物王國,形塑人類歷史 (cover)從地圖看歷史套書
植物比你想像的更複雜多變,也更懂得生活的溫存與智慧   近代西方國家快速崛起與植物有關?植物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
  一花一世界,一顆種子一種生存哲學!看種子如何征服植物王國,形塑人類歷史
  地圖即故事,地圖即生命。從地圖看世界歷史!
  原味純粹,一場關於影音說書的美麗邂逅  
  亞洲最暢銷武俠女作家──鄭丰出道10周年紀念代表作《巫王志》  
  專訪金鐘影后王琄,最幽默感性的大齡絮語《只要心中還有溫柔就好》  
  邂逅浪漫絕美的日本傳統色──《日本色彩物語》  
  吳映蓉博士零藏私的日常營養學,強勢回歸!  
  大廚教你活用家中廚具,輕鬆做出五星級的Sous Vide料理。──《低烹慢煮》  
(BN)2017周年慶
(BN)《入夜,擁抱你》書展 (BN)科幻的繼承書展   (BN)《叛逃共和國》延伸書展
(BN)《秘密庭園的少女》延伸書展 (BN)麥田出版奧修作品系列展   (BN)《比小說還離奇的12堂犯罪解剖課》延伸書展
       
   
   

如欲訂閱更多精彩電子報請至【城邦讀書花園–電子報館】

本著作權屬於書虫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著作權所有人,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城邦讀書花園(底部BN)
底部阿虫 城邦讀書花園
FB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