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風雲錄》——鳴響浮世的迴聲
文/麥田出版編輯部 編輯 張桓瑋
若說《長恨歌》透過女主角王琦瑤自帶傳奇色彩的一生,羅織洶湧的愛恨,王安憶的《兒女風雲錄》則開啟上海另一扇故事窗景。角色敘事褪盡繁華,從中國五○年代寫至千禧年後,以細筆工法的白描,勾勒舞者老爺叔——「小瑟」及其周遭人事,以刺繡般的「格物」筆法,寫盡人生迴旋起落:這些人如何隨波逐流、登高踩空,甚至如何面對時代演進中,現實階級下的輪替與消亡。
此書可說與《長恨歌》互為表裡。相較於《長恨歌》的傳奇性,《兒女風雲錄》更著眼於人世的「浮泛」,深談浮泛當中的幸和不幸、情和無情、愛欲和禁欲,小說中的人物,彷彿我們身邊庸碌奔忙、載浮載沉的人們,被時代巨輪推著前進;跟隨主人翁北上習舞、走過上海舞廳文化、小布爾喬亞階級興衰、文革工農兵世代崛起⋯⋯彷彿人世所有掙扎都濃縮在衣袂翻飛的舞動之間,期許中帶點酸澀,在各種選擇中錙銖必較、步步為營,這是浮泛人的營生,看似平庸,卻是真正的活著。
談起這些浮泛的人們,王安憶坦言,「浮泛有浮泛的好,雖不能昇華,也不至於沉淪,活著,活著,廣大的人世間就是由他們充斥,否則就虛無了。」小說在各個人物的虛妄拚搏間,埋藏幕啟幕落的悲喜,當每個人都害怕被「打回原型」,下一章的生命走向,誰又能料得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