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 Living
閱讀與生活電子報
NO.210 FEB. 2025

折價碼:YBFK525WX
使用期限:2025 / 2 / 28
(使用方式詳見頁底說明)


文/城邦書虫公司總經理 林福益

作者將一生的智慧「輕巧」了!

  最近有位同事感慨分享,在她的朋友圈裡想要找個人一起討論讀書心得,或交換推薦某本書的觀點內容,根本沒有對象。因為看書的人愈來愈少,對書本的興趣也提不起勁,就算掛一百個保證好讀易懂,精采有趣,朋友都會認為看書就是一種耐性的考驗,紛紛以欠缺專注力、領悟力差等藉口,敬而遠之。

  但回頭看看身邊的場景,大家低頭滑手機的專注度倒是十分認真,不只是用來打發時間的娛樂性質內容,有時也涵蓋了生活資訊與身心靈成長觀點的語錄。問年輕朋友為什麼不從閱讀中更深度地探詢領略作者的智慧經驗,寧可相信短短數語內容的影音內容?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看書太累了」、「內容太長了」、「看不下去」……。

  有人主張,在AI領軍的時代下,知識內容都應該被快速摘錄,不必再像過去用苦讀的方式,一字一句一章節地吸收知識養分。網路上截取的資訊,能針對自己的提問需求,立刻比對萃取精華,給予最合適的答案;或者將動輒兩、三百頁的書籍內容,濃縮轉換成重點節錄,讀來既方便又節省時間。與認真閱讀一本書的氣力相較,顯然才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學習方法。

  我完全能理解在數位時代下被各種資訊誘引、被忙碌工作瓜分時間,以及被高壓控制無法喘息,想逃離、想圖個輕鬆心情的現實需求。現實環境下,大家沒辦法像過去那樣有時間好好在沙發上讀一本書,好好沈浸享受閱讀時光的餘裕。所以,出版人如何用最簡明易懂方式來闡述一個理念、呈現一個完整知識架構、或者講述作者一生觀察體悟的智慧,十分必要。

  以分點、項次條列的精義表述、傳達知識,成了現在出版更接近讀者需要的編輯智能。我隨意翻閱了最近的一些好書,作者都將一生的智慧經驗「輕巧」了。原本要讀很久的體悟,變成了方便輕鬆可以理解的操作運用。這樣的編輯方向,讓閱讀不再沈重,也打破了閱讀的必要流程順序,讀者根據自己所需要的狀況與困境,隨意便能夠找出問題的所在,對應出一個具體的解決建議,獲得寬慰被理解的溫暖療癒同理共感。

  於是,閱讀可以不再沈重,一樣展現了錦囊妙計般的好用實用。

  當我們老是困陷於人際關係,老是受限於過去的成長經驗或陰影,91歲的日本身心科醫師告訴我們應該要學會「剛剛好的遺忘」,在71則溫柔的人生智慧裡,提醒我們該忘的忘,才能記住重要的事。這些人生智慧,沒有教條式的論述,而是家常般的簡單關心叮嚀,讓讀者思考,如何適度遺忘「人際關係」、「過去」,並且別忘記「好好照顧自己」、「做點小挑戰」。

  生命中難免遇到失落,有時很想要逃離現實壓力好好喘口氣。曾經參與過越戰、兩次痛失愛子、走過戰場死亡幽谷的精神科醫師,羅列出了「這一生,你一定要體會的30件事」,給予我們如當頭棒喝的提醒,卻也是誠實療癒的人生淬煉,幫助我們重新審視那些過去以為的失落,找到做自己、有勇氣、面對情緒、接受不同關係變化的領悟。

  覺得自己很難對抗?26個心態管理法則會幫助我們如何控制自我、保持謙遜;害怕中年來到的恐懼茫然,心理醫師媽媽走過自己的中年之路,給40歲女兒的38個提醒,彷彿也是對我們的呵護與支持。面對父母的照顧焦慮,「陪伴失智雙親的18堂照顧心法」無疑說出了大家的擔憂與心聲,給予實用的建議。

  我常在想,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年輕人重拾閱讀的熱情與樂趣。其實,簡單閱讀一本書,改變你的大人生,真的,可以輕鬆啟發有感。

  當我想要擁有像丹麥人下午4點就下班的幸福工作法,藉由78個思考面向,或許就能找到高效工作又兼顧身心平衡的要領。最重要的是,我要立志推廣閱讀,永保出版人的熱情,讀完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25個創作信念後,真的會大聲吶喊:「拜託你了,讓我工作吧。」

書虫公司總經理 林福益

如對本電子報有任何意見,歡迎惠賜意見批評指導,謝謝。來信請寄 ramson_lin@hmg.com.tw
推薦閱讀:
《一流、二流...》
激勵他人,改變行動力的48個提問訣竅
《時間管理...》
告別拖延,布萊恩.崔西高效時間管理21法則
《地球上最...》
來場幸福之旅,解鎖世界30國的快樂秘方!
《你的人生...》
決定你一生的6種物質,影響人生的成敗!
注目作家

  史上第二位出道作即獲本格推理大獎,橫掃日本四大推理年度排行榜——伊吹亞門的歷史推理小說《刀與傘》可謂一鳴驚人,除了得獎光環的加持,評論家和日本讀者更是將其與米澤穗信拿下各大推理獎項的《黑牢城》,甚至是與連城三紀彥的不朽代表作《花葬》相提並論。

  《刀與傘》故事的舞台,是在幕末到明治維新的京都,由兩位主角擔任偵探——奠定日本司法制度基礎的江藤新平,和他旗鼓相當的盟友鹿野師光。以兩人的相遇、重逢、決裂、訣別為主軸,對應在歷史陰影下發生的五起離奇命案。

  動亂的時局下,兩人遭遇的案件真正能動搖歷史的很少,犯人們也往往是無法站上歷史表舞台的人物,可能是市井小民,或是被時代拋下、在歷史洪流中被迫退場的人。不僅如此,每一起案件都最大程度地運用了本格推理的要素,不可思議的謎團、最後的真相,皆與時代背景緊密連結。

  更有意思的是,以「邏輯」為武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江藤,和以「動機」逼近人性、重視原則的師光,不同類型的兩位偵探給出的「真相」也不同,因而產生「反轉」

  同時,兩位偵探可說是一起度過「青春時代」,各懷抱負、惺惺相惜,羈絆逐漸加深,卻也發現對方有絕不能原諒的一面。藉由兩人的推理鬥智,以及「真相不只有一個」,作家帶出「不可能真正理解他人」的難題。五件案子也彷彿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留下的最後羈絆,主角藉著推理來解開。層層精心鋪陳,最後故事將如何落幕?壓倒一切詭計的結局,唯有親身閱讀才能真正體會。

推薦閱讀:
《民王》
顛覆你對國會的想像,池井戶潤爆笑懸疑作
《無敵之人》
《D機關》柳廣司最新間諜推理小說
《我不是你...》
《那年夏天的謊言》作者驚悚新作
《失物之國》
奇幻經典《失物之書》續作回歸
編輯說書

  《電話.睡眠.音樂》這本漫畫是川勝德重自2011年於《幻燈》出道以來,在他二十幾歲時完成的短篇漫畫作品集結。讀這本漫畫時會有一種奇妙的違和感,從開篇〈龍神抄〉到他改編自藤枝靜男、梅崎春生的作品,你會以為這位作者跟柘植義春那輩活躍於《Garo》的創作者同輩。但若是從〈前路茫茫〉看到作者2016年發布在「to-ti web」的同名作〈電話.睡眠.音樂〉,你又會發現這是個當代東京關於創作者、年輕人生活的切片。而這類奇異感受,都可視為作者用漫畫思考《Garo》,探索自己創作軌跡的鑿痕,是那麼一筆一畫,一步一步蛇行迂迴的探問。

  《Garo》,一本活躍於1960-1970年代的日本漫畫雜誌,刊登的作品風格有別於大眾主流、另類而前衛。這些作品中打破邏輯的異想情節、特殊的視覺表現手法,始終有一群忠實讀者。而《Garo》系漫畫還能為這個時代帶來什麼?知名的日本音樂家、作曲家和 DJ——小西康陽說:「我總算想起最適合形容這部作品的詞彙了:新浪潮。就是它了。」

推薦閱讀:
《洛夫克拉...》
一場超越人類理智的浩劫就要來臨
《南瓜與我...》
五十嵐大介與貓的鄉野同棲生活
《要是未曾...》
暗藏的祕密將逐漸浮出水面!
《獨居女子...》
日暢銷漫畫家1000日圓犒賞日記
閱讀特輯

  出版界流傳過一句話:「如果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辦雜誌。」偏偏,有一位對音樂和雜誌充滿熱情的男子,無懼挑戰,勇敢地選擇在東區的黃金地段,開設了一間「boven雜誌圖書館」(以下簡稱 boven)。而且,這一開就是十年。

  周筵川,boven的創辦人,既不是富二代,也沒有強大背景支持,但他依然踏上了這條浪漫創業之路。十年來,他也用創意營運證明了自己。

  「提供人們真正所需。」在文創領域的創業中,許多人容易忽視「服務」這一關鍵元素。boven不僅僅是提供閱讀的場所,更為讀者提供獨特的閱讀體驗,推出「秘密讀者俱樂部」,將雜誌內容轉換為啟發創意和靈感的服務,為其品牌建立了深厚的顧客黏著度。

  這樣的服務理念、客群設定、空間規格充滿啟發性,也讓本書作者、電影導演傅天余決意以「深度訪談錄」形式書寫,並與積木文化攜手,以《打造靈魂的場所:boven雜誌圖書館開店創意學》一書,揭示周筵川如何將一個簡單的愛好,轉化為具有獨特市場價值的創意事業。

  書中,周筵川也分享了自己如何在資金有限、條件艱難的情況下,從「最小風險」實驗開始測試,成功驗證了雜誌租借服務的可行性。他不斷從顧客反饋中汲取養分,持續調整服務模式,也不放棄創新,以「mini boven」的模式,進駐至文化機構、商業空間、旅店、共享辦公室等空間,將其服務拓展至不同領域,進一步證明了創意與商業運營並非對立,而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這是一本真實的創業故事,也是一本關於如何用心經營的書。這本書就像一座燈塔,相信能指引每一位微型創業者,在波濤洶湧的創業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海岸。

推薦閱讀:
《讓你一下...》
零廣告、靠寫作賺到百萬身價!
《真誠Be real...》
接地氣的人生哲學,簡單有用
《品牌翻身...》
從10元小吃到破億連鎖餐飲教戰書
《軟技能...》
不貶值、工作與人生的升級說明書
新書搶先看

透過植物,重新感受蘇東坡獨有的魅力

文/貓頭鷹出版社編輯室

  如果您還不是蘇東坡的粉絲,可能會和我剛編本書時一樣,滿心疑惑蘇東坡這位千年前的古人,為何對現代讀者這麼有吸引力?編完這本書,我認為原因是:擁有極高文學境界的蘇東坡,描寫的卻常常是最普世的情感,像是對政治現實的「憤怒」、妻子離世的「傷心」、吃到美食的「快樂」、四顧茫然的「失落」,無論任何時代的人,都很容易產生共鳴,彷彿在這位文學奇才的作品中看到部分的自己

  如果您還不是潘富俊的粉絲,或許也會疑惑,一位植物學家把蘇東坡作品中的植物羅列出來,究竟能帶給我們什麼?我覺得答案是:本書也是史上唯一的作品,能藉由植物的介紹去勾勒出蘇東坡曾經存在的自然與人為環境,讓您更深刻體會到千古文豪蘇東坡,曾經如何以政治的被放逐者、自然觀察者美食家、醫藥實踐者等身分,深刻又真實地活在世界上,將他生活周遭的植物轉化為文學的元素。

  本書收錄的植物有大部分是我們生活中可見,像是荔枝、龍眼等水果(〈荔支欠〉是蘇東坡惠州詩第一名篇)、香料植物「雞蘇(紫蘇)」、經濟作物「漆樹」、糧食「大麥」,還有大家津津樂道的蘇東坡嗜好「檳榔」(「不可一日無此君矣」)。一路讀來對蘇東坡的入世、認真生活的態度與坎坷的際遇,絕對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推薦閱讀:
《仰望...》
金鼎獎科普作家半自傳半科普作品
《星星、雪...》
用詩人之眼檢視寂靜的阿拉斯加
《草木真情》
國寶名作中隱藏的植物故事
《牛津植物...》
牛津植物學家最刺激的冒險之旅
優惠活動
折價碼使用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