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價碼:KNSW858GH
使用期限:2024/01/31
(使用方式詳見頁底說明)
虫說新語 | 說出你的一本書,自己的驕傲主張! |
新書搶先看 | 偵探女兒探究自我的波折之路 |
閱讀與生活 | 菇有分公、母?宇宙裡有菇嗎? |
熱門話題 | 古人為何會建造明知此生看不到成果的金字塔? |
閱讀特輯 | 用未來自我學會活在當下,創造屬於你的成功人生 |
優惠活動 | ★2024國際書展搶先場★全館下殺39元起! |
聖誕周末一大早,參加一場溫馨的閱讀論壇。二百多位來自全台各地中小學的老師校長,透過實體與視訊的方式,共同分享交流在學校推動閱讀的經驗,其中更有來自香港與馬新的教育者。這天的氣溫很冷,卻絲毫不減大家對閱讀的熱情。
自己以「閱老派.讀新潮」為題,分享這八年多來以「型男老總書給你聽」的460部影音說書經驗,傳遞AI無法演算出的閱讀智慧。會後,有老師興奮地告訴我,她是城邦「書虫俱樂部」的會員,也是讀書花園網站的VIP,並且訂閱我的YT說書頻道多年。這樣的「身分」相認,讓這場閱讀分享格外開心。
每次對外分享閱讀,最開心聽到的就是:「我也有讀過這本書」,或是「我現在還是有閱讀的習慣」。對比一些調查數據顯示,台灣有二成的人每周都不閱讀,而有閱讀習慣的人也逐漸消退……的現象,這些讀者願意告訴大家:「我在閱讀」,這樣為閱讀挺身而出的表態,是我眼中最有智慧的行者!所以,只要每次有讀者開心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或是討論一本書給予他的想法刺激、心得收穫甚至改變,都讓我感動又欣慰。
讀者願意大聲說出自己有看書、主動分享一本書,我認為這就是「#Booktoo」的態度:以書本標記,將閱讀視為榮耀,無疑是時下最具知識覺醒的印記。
生活之中,我們常從社交軟體上看到「# hash tag」,標記最近的動態發現,像是買了新包新鞋、吃到的美食餐廳、好玩的地點、最時尚的潮流與事務。這個標記是一種推薦顯示,能引發關注,同時也代表自己先人一步,搶得流行先機。
有時候,「# hash tag」的凸顯,目的在讓身邊的朋友得知狀態。無論是討拍、取暖或是炫耀文,都是反映自己心情心得的精要濃縮。
「#Booktoo」將書作為標記,對於閱讀推廣確實有加分效果,尤其是公眾人物名人的加持,更顯威力。多年前歌手蔡依林曾在網路影片中提到自己曾經讀過《脆弱的力量》一書,這樣簡單的一句話,立即造成這本出版多年的書瞬間被搶完一空,出版社緊急再刷、加印,直呼不可思議。
閱讀這樣的行為,從「獨閱樂到眾閱樂」發揮了擴散與認同的力量,從有形的讀友討論到無形的理念傳布,進入生活之中。閱讀與書本,可以不只是個人的興趣,更能夠營造出氛圍,形塑出態度的追求,變成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話題,甚至是同感共念的思想心意理解。
一本書的出版能被讀者看見、被閱讀吸收,甚至主動分享推薦,這是將書籍提升價值的助力;因為愛閱讀,鼓勵身邊的人拿起書,這樣的愛閱傳遞,是表彰自己能從書本中找尋生活解決處方的能力展現;就連有時我們旅行在不經意的角落中發現一家書店,也都會驚呼:「哇!這裡有一家好有特色的書店。」這也是一種#Booktoo的參與。
面對變動的世界,紛雜的人際關係,有時會陷入不知道如何判別真理、可以相信誰的困惑矛盾,但閱讀的行為正是代表願意認識自我、認真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我們喜歡與興趣相投的志同道合者相處,有閱讀習慣的人,正是最安全最無害的選擇判別標準。因為閱讀,不需要大量花費、不需要比拚排場,也不必擔心逞強鬥狠的爭奪。在閱讀的世界裡,可以是分享交流學習,提升思維推理層次,不斷累積知識與視野的廣度,為自己找到安心的所在。
新的一年,我們在城邦讀書花園網站推出線上國際書展搶先場活動「造浪之書」,並以「#Booktoo! 」為閱讀挺身而出作為訴求。我會繼續致力推廣閱讀,號召更多人一起大聲說出「#Booktoo,我在閱讀」,一起擴散、支持閱讀氛圍。期待每位讀者都能說出你的一本書,讓閱讀成為自己最驕傲的主張!
你心目中的「偵探」是什麼樣子呢?古往今來,影劇小說為我們塑造出各種充滿魅力的名偵探,仔細想想,除了偵探本身的特質,偵探鍥而不捨地追求真相、解開謎團的那份執著與決心,也是讓人著迷的原因之一。
在這一點上,《偵探的五個季節》的主角榊原綠,可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我想窺探潛藏在人心深處的東西。別人愈想隱瞞,我愈忍不住想揭露。看來我天生就有這種麻煩的性格。」綠本身有這樣的自覺,甚至明知會因此傷害別人,也無法停止。
這種天性,或許也可稱為「才能」,是在綠十七歲時覺醒。當時的綠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高中生,世界在她眼中無可無不可,如同「常溫水」一般。然而,「偵探的女兒」這個身分,為她帶來改變的契機。在同學的威脅下,綠被迫幫忙調查班導的把柄,最後揭開了醜陋的真相。即使如此,綠察覺自己十分享受逐步剝除人們矯飾的外皮,窺得隱藏的「人性」的過程,或許很適合偵探的工作。於是大學畢業後,她進入父親開設的偵探事務所就職。
作為偵探,綠總能抽絲剝繭,洞悉複雜人性引發的案件背後的真相。只是,她旺盛的好奇心,她的「才能」,不一定能帶來幸福,甚至會造成不幸。她該如何與這様的自己相處?又該成為何種偵探?
《偵探的五個季節》以連作短篇集的形式,藉由綠的生涯中的五起關鍵案件,描繪她逐漸成為一位真正的偵探。這趟旅程起於綠高二的春天,在她產後復歸的春天畫下句點,但闔上書後我們會知道,她的終點還在遙遠的前方。
在迪士尼經典動畫《石中劍》裡,魔法師梅林在和對手鬥法的時候,眼看對手變身成愈來愈大愈兇猛的怪物,他靈機一動化身微小的病毒,讓對手立刻痛苦不堪。在電影《世界大戰》中,外星人以滅絕人類為目的,壓倒性地占領地球,最後卻敗在喝了水,被水中微生物感染而死。
毒蛇猛獸避開就好,但在空氣裡飄散、在水中泳動,無所不在的微生物,才是我們除了抱持敬畏之心(還有勤洗手)之外,實在拿它沒輒的地球居民(先別說它們也可能會比我們先上火星)。
自微生物學開始發展,人類無不驚奇於這些平時看不見的微小生物,是如何大大宰治著地球生態,透過顯微鏡,一沙一世界讓人著迷……顧曉哲博士就是這樣迷上真菌的。從《菇的呼風喚雨史》到《日常菇事》,他毫不保留地向讀者揭示他對真菌的熱愛,這些「菇菇」以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姿態,在食衣住行,還有各種研究領域裡不停地刷著存在感──當你放一把美味金針菇到火鍋裡,或是開開心心打開一瓶紅酒、切下一塊乳酪,又或是懊惱地看著麵包上的黴菌時,你還可以想到更多!菇能感覺到痛嗎?菇能聽到音樂嗎?菇為什麼總和雷電連結在一起?有分公菇和母菇嗎?宇宙裡有菇嗎?菇吸收了輻射之後會變成超級英雄嗎?臺灣有松露嗎……
各種既科學又腦洞大開、關於真菌的天馬行空和田野踏查,是顧曉哲博士即將帶我們展開的旅程,「像菌絲一樣探索」,無遠弗屆,一言不合就走岔,絲絲縷縷糾纏不清就是所謂的「迷上真菌初期症狀」。加入「喜歡菇」的那群人吧,你不會寂寞的。
馬克‧吐溫曾說,「人類擁有的」時間,是艾菲爾鐵塔頂端「尖頂旋鈕上的一層油漆」。為了抵抗他所處的時代以人類為中心的傲慢態度──聲稱數百萬年的演化,只是為了人類而將世界準備好──他諷刺寫下:「因此,艾菲爾鐵塔上的油漆層,就是建造艾菲爾鐵塔的目的。」
作家約翰‧麥克菲也曾經提出一種量化比喻:當你平直伸長手臂,若最遠指尖與鼻尖之間的距離是地球的深度時間,在中指上用「指甲銼劃一下」,就可以抹去所有人類歷史。
當人類感知到時間的深遠,認清自身(在一條極長弧線上)的位置,發現未來之後還有未來。發現我們不是人類世的末尾,而是開端。會不會重新看待我們所做的一切決定?一隻熱愛堅果並以之維生的花栗鼠,當覺得冬日就要結束,跟發現後面還有漫長的凜冬,牠消耗或收集堅果的速度是否會不同?又為什麼?
這大抵就是《深時遠見》想探討的事。人類不是花栗鼠,人類的心智複雜許多,複雜到目標是求生卻可能自取滅亡。作者理查‧費雪從古人的時間觀,一路談到工業革命過後的加速節奏,並舉了大量商業上、政治上、全球事務上的短視實例,故事精采而讀來憂心。
但這不是作者寫作本書的目的,正好相反。他用下半版書談論,人類也正因種種的複雜性,而具備迷途知返的能力。好比人類有語言,故事讓人能任意回到過去、前往未來,這種穿梭心理時間的獨特能力,將提供一種宏觀的洞見,讓我們拉高視野看到堅果在哪裡、看到春夏秋冬之後的春夏秋冬,看到往前和往後一代代的花栗鼠,因而做出不一樣的決定。
全書製作期間沒有任何花栗鼠被提及或受傷。
你常因當前的處境而怪罪於過去的選擇與作為嗎?
這種因果論述的決定論觀點,長久以來困住了無數的人,總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過分苛求自己、反覆陷入決策疲乏,甚至認為未來不可能改變了。久而久之,你不再追求未來,也沒有期待,只會癡癡地等待好運降臨。
然而研究顯示,過往並不會驅動或支配你的行動,其實你是被自己的未來拉著往前走。不妨思考一下:你的每個行動是不是都有個目標?這是出於人們心中都有一個「未來自我」,期待有朝一日能成為那樣的人,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甚至沒有與其連結而已。
當你理解未來自我是個什麼樣的人,現在的你就能為他們選擇更有意義的目標,採取深思熟慮的行動。例如:你期望未來能夠擁有健康的體魄,現在開始你的行為舉止就會朝此目標努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努力、累積的好習慣會產生複利效應,讓未來自我身心更富足。
除此之外,沒有明確的目標很難產生心流,因為目標會約束人們的思維,使其全神貫注。要是每天的生活毫無目標,你怎麼知道要把焦點放在哪裡?換句話說,人類的智慧體現在他們能否刻意地、有知覺地設定驅動自身行為的目標。沒錯,你必須「刻意」地與未來自我連結。
而這種刻意的做法必須要你拋開舊有思維、與你的未來自我建立強大的連結。本書就是一套指南,透過升級思維、排除障礙、明確化步驟,一步一步讓你的思維和行動都與未來自我對齊。
未來自我指引你的行為、思維與潛意識,只要你願意,改變現在與未來的驚人革命就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