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 Living
閱讀與生活電子報
NO.195 NOV. 2023

折價碼:HLQU636EF
使用期限:2023/11/30
(使用方式詳見頁底說明)


文/城邦書虫公司總經理 林福益

書,從來不是用來看懂的

  「讀一本書要多久?」常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對我來說,讀一本書可以分成「讀完」與「讀懂」兩種狀況。想讀完一本書,只需要花時間一定就能將書從頭到尾讀完;但有時候讀完書未必能讀懂書,合上書頁之後,反而衍生出更多不解與疑問。

  書讀完了,就一定真能看懂書嗎?這跟個人的閱讀需求、偏好與習慣有關。如果我們「任書擺布」,對於閱讀抱持著盡相信書、照單全收的接納態度,跟隨著作者在書中的觀點陳述脈絡前進,很容易就可以進入書本的世界。通常書頁翻到最後時,不僅讀完了書,也能通曉書本的意涵。

  只是,有些書籍的內容帶有專業深奧的艱澀難度,一時之間難以消化,這樣的書籍在理解程度上就會花費較大的心力。尤其是非屬於自己熟悉的領域或課題,確實容易出現「卡關」的情況。這時候必須經過反覆的思考,多次推敲其間的論述,才能探知書本所要闡述的義理。一旦缺乏耐性或不求甚解,書讀完未必真能讀懂書。

  還有一種情況是,對於自己擅長的類型與知識內容,當書本出現不同以往的認知概念,顛覆了原本的邏輯信念時,也會有種愈讀愈不明白的窘境。每每遇到這樣的矛盾疑問時,我會去將以前類似的書本拿出來重新閱讀一次,比較其中的觀點差異,以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分析精神,剖析並建立新的理念認知,想辦法將書讀懂。

  這樣的讀懂書雖然得花上一本書以上的時間,但往往因為比較、複習、分析歸納的過程,印象更深刻。

  其實,讀書真正的意義,從來不是寄望能由一本書就此看懂這個世界真相。讀書的過程是在建立自己的思維與解析事物的能力,並將過去讀書習得的概念與知識系統加以比較驗證,得到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真理。當我看完一本書、但心中有種看不懂的疑慮時,我反而感謝作者開啟了我質疑好奇之窗,讓我有機會再就這些不明白的地方,找尋答案,祈求聯結共識

  書,從來不是用來看懂的,是用來發掘更多事實的面向。於是,讀完書是累積思想養分的一次灌注;而讀不懂書,正可以幫助開啟我們對於探尋知識與真相的好奇心,建立於不同書籍的論點之上,豐富並擴展我們的思維路徑,形成如神經網路般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但不可否認,只要認真將書讀完了,一定能夠理解該本書的意義,即使不一定與過去的概念一致,但無論如何是得到了一個新的觀點與想法。就像是讀推理奇幻小說,可以從作者天馬行空的故事架構裡,看見真實生活永遠不合邏輯的故事脈絡。換個角度思考,或許在解謎的當下,不見得立刻能懂得作者的推理思路,但認真跟隨作者的說法,最終也能在心中驚嘆:哦?原來是這樣啊!

  誰都希望在讀了一本書之後可以獲得滿滿的閱讀成就感與收穫,但漸漸地,我發現,書或許不是為了讓我們看懂而存在,而是幫助啟發另一種思考。想想,讀完書還讀不懂,也是閱讀的另一種趣味,考驗的是你的耐心,還有永遠不「認書」的挑戰毅力。

書虫公司總經理 林福益

如對本電子報有任何意見,歡迎惠賜意見批評指導,謝謝。來信請寄ramson_lin@hmg.com.tw
推薦閱讀:
《狄波諾思考力…》
讓思考成為第二天性
《PSR全方位問題…》
李良猷從破解難題到發現機會的實戰思維
《知識複利筆記術》
卡片盒筆記法的數位應用實戰指南
《栗山筆記》
一生受用的經典閱讀法
編輯說書

  我讀到第二次才意識到自己喜歡《382個卡拉》,而且異常喜歡。我想最初完全是放錯期待方向,這部作品以多重宇宙為設定核心,女主角是個特殊的女孩,她是個在每個多重宇宙中都非常容易死去的少女,因為她的貧困和膽大,使她總是用盡一切努力從社會底層爬上高處,但她所處的階級、環境和性別都讓她這趟過程變得比旁人更艱難,總是常常被各式各樣的流彈擊落,死去。

  我最初期待的是,作家如何藉由多重宇宙、穿越平行世界的設定,寫出奇想絢爛的娛樂大作,可能有很多動作大場面,人與人的狡詐對抗,卡拉可能像惡靈古堡的女主角,遍體鱗傷,但跨越所有困難,倖存下來,殺破敵人──然而事實上《382個卡拉》,儘管有著使人無限遐想的幻想設定,但本質上是一個利用多重宇宙、謀殺、逃亡,看似娛樂大作必備的外皮,來寫一個女孩的自我重生和救贖,而且文字充滿詩意,情感豐沛。女主角卡拉看起來是個女打仔,但其實是個受驚受怕又故作堅強的女子,還是個工作狂,一休假就擔心被扣薪水,超級需要帶薪假,在她一生中遇過許多分不出愛與傷害的事件,她想得到愛又恐懼愛,而一個證實了多重宇宙的世界,終於讓她有機會重新審視傷害過她的人、她傷害過的人、愛過與恨過的人,令她鼓起勇氣彌補缺憾、試圖付出、得到不同方式看待人生,獲得重生的機會。

  女主角卡拉是個倖存者,她在原來的世界有個愛她就是揍她的情人;然後,她也是個小偷,因為就在某日被虐待到快死而不得不逃亡的時候,她發現荒漠上有具屍體,而那具屍體居然就是「她」本人,而那個她有個奇怪機械,不斷在呼喚「卡拉蔓塔」這個名字,卡拉取走屍體的裝備,在一陣突如其來的閃光下,她居然抵達「另一個世界」。在那裡的卡拉曼塔有間公寓,愛她的妹妹、疼她的上司、還有關心她的夥伴,卡拉在這裡「住」了下來。她學習成為卡拉蔓塔,隱藏自己的身分,取用她的職業──穿越者,到不同的平行世界獲得資源給這個世界的科學家和有錢人使用。她原本就想這樣過下去,作一個不是自己的人,然而事情總是會出錯,使她再度面對逃離的人生,而這次她將要作出自己的決定──要成為卡拉蔓塔?過去的卡拉?還是更好的她?

  作家瑪卡雅.強森理所當然讓卡拉成為更好的自己,但這得來不易,過程種種,便是故事主軸。最後,再一次重新思考關於故事的科幻設定,作家筆下的多重宇宙更像是一種讓主角蛻變的詩意象徵,書中這麼寫著,科學家認為這叫作穿越世界,然而宗教家們則覺得這是一種前世今生,背後有一個叫做「妮雅美」的女神,她是坐擁無數個宇宙星球的至高之神,決定穿越者的命運,審視他們。卡拉藉由多重宇宙來意識到自己的每一個版本的前世與今生,就像翻動沒有血緣關係卻又和自己緊緊相依的古怪家族相本,看遍了這些自己,也真正意義上將「自己」埋葬、哀悼,接著新生。是個非常美麗浪漫的故事。

推薦閱讀:
《緇衣巫女》
阿泉來堂顛覆讀者世界觀的全新力作!
《寂靜的緯線》
《歐普拉雜誌》盛讚「奇蹟之作」
《福爾摩斯案外案》
令人拍案叫絕、回味再三的冒險奇案
《鬼入侵》
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為之折服的經典名作
新書搶先看

  Google前人力分析團隊總監柯爾曾為Google開發一套資料視覺化課程,多年來將Google人改造為「用圖表做簡報」體質,她將功力化為《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一書,輔出版即榮登世界十餘國暢銷榜。作者接到成千上萬讀者的感謝與疑問:「學會『圖表力』之後,該如何精進『故事力 』,吸引觀眾不被手機簡訊分神、理解簡報要傳達的訊息,最後激勵他們採取行動。」

  這個煩惱,找柯爾就對了!柯爾原本是個內向又社恐的人,藉由練習說故事技巧,才成為廣受歡迎的講師。這次,為了幫助有相同煩惱的讀者,《說一場有故事的簡報》誕生了——這不只是一本書,柯爾把豐富的經驗提煉成12堂課,透過極具臨場感的學習體驗,引導讀者變身為把簡報說成好故事的高手。

  這趟學習之旅可以分為三段:首先是「規劃」:先要了解你的觀眾是誰、你要傳達什麼訊息、如何能有效溝通、達到什麼目的。例如:你對著公司的高階主管提案擴大年度慈善捐款規模,以供應更多社區低收入居民餐點,你可能該多講大局而少談細節,如果有些觀眾想要知道細節,可於會後逐一討論。

  接著,你會學到「製作內容」:將你的想法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包含「情節」,概括了故事開始時發生的事,人物以及地點和時間所營造出的氛圍;隨著故事進展,出現「突發性事件」讓故事進入緊張氣氛。這種張力透過情勢升溫,達到高潮,進入轉折的部分,意味某事出了差池需要解決;隨後是情勢降溫,緩和故事的張力,結局是解決了這個問題,並讓故事進入尾聲。例如:供餐捐款持續十幾年,已獲得巨大成功,然而,2020年因突發疫情而減少供餐量,2021年的供餐量雖上升,但仍低於原水準,有許多社區居民在挨餓,今年(2022年)我們有機會改變困境,接下來我們來討論吧!

  最後一部分就是「上場演說」,包含模擬上台,建立自信,自我介紹,當突發意外時心態可以怎麼調整。例如:錄製自己講解一小部分投影片的影片,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比方說,我注意到有幾個地方必須精簡文字敘述,也不要使用太多的手勢,以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我提出關鍵要點時。

  正如前Google前人資長拉茲洛・博克所說,「一個想法雖好,除非它能激勵人心,否則就沒用了。柯爾又寫出一本好讀、好懂的書,幫助你成為好的溝通者、講者和有影響力的人。」這12堂課,讓你和你的故事影響台下所有觀眾,甚至全世界!

推薦閱讀:
《辯》
美國最強辯論名家的言語攻防密技
《全圖解!避開99%…》
讓你的商業簡報不再踩到地雷!
《募資提案教父的…》
五百強企業必讀.全球百萬暢銷書
《底層邏輯2》
用簡單數字輕鬆破解復雜的商業模式
熱門話題

  透過幹細胞技術從實驗室培養的史前生物肉品,你願意一嚐嗎?如果能夠量身設計下一代的特徵,你會煩惱該怎麼訂製嗎?或是有朝一日你可以透過基因技術來增強自己的身體,你會想做哪方面的強化?

  這些看起來十足科幻小說內容的情節,也許真有一天可以一一實現——而且也許就在不久後的將來。近年來,「合成生物學」、「CRISPR」等詞彙悄悄進入大眾視野,合成生物學有機會是繼網路時代後,對人類未來產生重大改變的關鍵學科;而我們對它,有足夠的瞭解嗎?

  合成生物學是結合生物學人工智能技術的新興學門,有別於傳統基因工程聚焦在編輯已有物種的基因,合成生物學有著更為宏大的想法——讓人類掌握編輯和創造生命的強大工具,並以此大幅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同時拯救岌岌可危的地球生態環境,諸如因應個人基因體而量身訂造的特效治療藥物、人道且風味豐富的幹細胞培養肉品、用於各種易碎表面且能自我修復的環保生物塗層等等。

  《未來的造物者》是一本充滿憧憬的書,描繪了許多合成生物學能為我們創造的美好未來,令人由衷地嚮往著那樣的生活何時會到來;但同時,書中也列舉了許多不明朗的因素,甚至是危險因子,提醒我們不要掉以輕心,因為每一項新技術,都有機率為社會、環境與生態帶來負面衝擊。

  本書將帶你一覽合成生物學的源流發展和不同持份者的聲音,並邀請所有人加入思考和討論,一同決定生命的未來走向。

推薦閱讀:
《明天吃什麼》
人類的明天可否產出足夠的糧食?
《破解基因碼的人》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珍妮佛.道納傳記
《我們源自何方?》
古代DNA革命解構人類的起源與未來
《新AI與新人類》
學習、認知與生命的進化新路程
閱讀特輯

歷史是日常堆疊出來的樣貌

文/麥田出版編輯 陳佩吟

  皇室文化、武士精神、茶藝等元素,建構出日本文化迷人的色彩,而那些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人,想必都是偉大的吧?也許搭配著一個稱號、事件或著作,在歷史課本上被標註、記誦,但這些一定要認識的人物,除了課本上或史書裡的記載,我們還能怎麼認識他?

  從前讀《我是貓》只覺夏目漱石輕快詼諧又不失社會批判的創作手法令人敬佩,不知原來寫作時的他其實處於神經衰弱的狀態,亦不知「吾輩」這隻貓之所以被夏目漱石收養,是因為按摩師說了貓咪的腳掌肉球若是黑色的,那便是吉祥貓;或者讀到日本戰國時代的歷史時,只知豐臣秀吉以平民任職關白而聞名,在權力鬥爭中征服日本各地的勢力,進而統一日本,卻不知現實生活中他同我一樣是個貓奴。這些日常,正是歷史最有趣的片段。

  《茂呂美耶的歷史手帳——十八個你一定要認識的日本人物》是一本探究日本歷史文化的入門書籍,作者茂呂美耶是生於台灣高雄的日本女作家,考量中文讀者的閱讀習慣,精選了較廣為人知的日本人物,用平易靜人的字句和口吻,講述這些歷史人物最貼近大眾的樣貌;如果攻克日本歷史猶如登山一般,那茂呂美耶的文字就是最好走的山徑,沿途可以看到歷史人物的生活百態,拾起那些麟光片羽,成為繼續研讀日本歷史s的指標與方向。

推薦閱讀:
《日本世代標籤》
日本一世紀社會變化的世代標籤事典
《米開朗基羅與教宗的天花板》
不朽名作《創世記》誕生的故事
《老屋時態》
隨書贈鏤雕剪影藏書票
《沖繩戰的孩子們》
揭開沖繩戰役中最黑暗的一頁
優惠活動
折價碼使用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