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價碼:FJNS494CD
使用期限:2023/09/30
(使用方式詳見頁底說明)
虫說新語 | 感謝消沈,讓我感受不一樣的豐盛閱讀 |
編輯說書 | 每個字都是伏筆!您能比他們更早發現「真相」嗎? |
閱讀特輯 | 未來孩子可能不知道ㄅㄆㄇ |
新書搶先看 | 要不要買房?加拿大央行前總裁告訴你! |
閱讀與生活 | 琥珀,深遠影響歷史的美麗寶石 |
優惠活動 | 25周年慶重金回饋,天天送2500 |
最近的自己,身心有些消沈。對事情提不起勁,也不像從前一樣,喜歡將生活安排得充實有趣;嚴重的時候,連朋友之間的邀約都顯得意興闌珊。身邊的人很擔心我是不是心情憂鬱,怕是心理生病了,甚至揣測可能是步入男性更年期,希望我要快快找出原因,趕緊恢復「正常」。
我一直不是會輕易放過自己的人。自己的想法與行為改變,當然會有意識,知道這是件「不應該」的事。只是,面對朋友善意熱情的邀約,我就是無動於衷,除了出門上下班工作、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之外,多數時間就是一個人靜靜待在家中,哪也不想去,就連思緒似乎都隨著停滯的心情,完全靜止。
因為不想對外求援(或許是不知道該怎樣發出訊號),自己就得找些方法排除心中的低悶。追劇、電玩殺時間不是我的主要興趣,很慶幸有滿屋子的書,成了我最豐盛的富足療癒方法。
以前的閱讀,多少夾帶著工作的職責或是解決問題的需求,這種現實的功能,沒有不好,卻是為讀而讀。有時候愈想去挖掘問題、剖析自我,反而情緒會愈加複雜糾結,愈陷愈深。與其亟於追求困惑解答,不如給自己一個寬緩的空間,以從容的餘裕,慢慢梳理、沈澱心情。
窩居在家的時間,我邊整理房子邊隨興看著架上的書,以漫無目的不設限的心情,徜徉在一書一世界的無限寬廣,沈浸於閱讀的神奇魔力之中。有時是一本小說的天馬行空,將我從煩悶的苦惱中抽離;可能是一本旅遊文學,帶我走入異鄉地域的風土民情,渾然不覺現實的侷限;或者一本趣味天真的繪本,讓我回到童真的單純,忘記大人無奈的壓力與責任……
原來,閱讀不只是我的陪伴,更讓我發現臣服的力量。
那些積累在身上的莫名壓力,在書中都有一個對應的理解、同感與相知相惜。從作者真實經驗的書裡人生,提供了自己「書」理人生的機會與角度。
以世界為家的《游牧十年》,最後走上歸鄉之路,找到回家的意義,幫助我尋思旅行的初衷;《老青春背包客的樂活遊學日誌》告訴自己:想做什麼,都不該再等,任何事永遠沒有太遲的設限;《創造力的修行》分享創作的心法,打開了想像與突破的一切可能。本來以為作者的人生經歷與我無關,這時忽然產生了啟發,讓自己重新去看待生命的意義與可能。
仔細盤想,困頓自己的,可能是過度想要留給別人完美形象的期許,以及永遠必須表現於外的滿滿正能量,因而衍生出各種「不應該」。不應該陷入低潮、不應該耍廢無所事事浪費周末假期、不應該表現出脆弱面讓人擔憂、不應該原地踏步不思長進、不應該自我封閉放任情緒。彷彿必須戒除改變這些種種的「不應該」,才是真的「正常」。
人生,不是只有一種可能,更不會永遠保持在高亢的狀態。從書中,看見了別人的世界,對比了自己的心情。我明白,永遠沒人能夠為自己找到真正的答案,但至少在這段徬徨不安的時刻,閱讀確實引領著我,在文字的閱讀節奏,清晰了迷茫的路徑。
向來,一直將閱讀當成是豐富生活的興趣;此刻,珍惜閱讀通透澄清我內心的匱乏。無意強求的閱讀素材,反而產生了意料之外的對話過程,藉此觀察、經歷現階段的不足。
感謝這段消沈,讓我感受到不一樣的閱讀豐盛。相信必能從閱讀中兌獲人生的動力,接納不一樣的自己。
喜歡這群感情很好的人們的碎嘴日常。《Cozy Boys:居酒屋消失之謎》是部「強烈感受到作者熱情」的推理小說,書中收錄七則推理短篇,篇幅小,題材包羅萬象,育兒方針、喝酒吃食、家庭情感、日常盲點、人性百態都有。
──我姊姊怪怪的、我的漫畫工作室中發生了犯罪事件、我的兒子莫名其妙拆掉了心愛的機器人模型、遇到了不是來偷東西的而是來給我錢的小偷……背後到底有什麼真相!?
行文幽默有趣,主角群全是推理小說愛好者,聚在一起討論推理小說,每個人談起推理小說都像孩子般充滿熱情,更完全不掩飾幼稚一面。對一個故事類型愛恨交雜的樣貌,正是狂熱粉絲才有的姿態──有趣也在此,正因如此狂熱,主揪這場讀書會的雜誌編輯,還特別訂下一個規則:「在這個讀書會上,可以盡情說推理小說的壞話,但絕不能說人的壞話。」
嗯哼當然沒有人遵守。
其中一篇的開頭還是推理作家與評論家的針鋒相對,爭論起「作家當然是要用想像力來書寫故事,就像沒犯罪過也要寫得像犯過一樣」和「正是因為沒經驗沒取材,所以文字才寫的輕飄飄的啦」──哎呀簡直就像是出版社人員的對話,充分展現出作者「想要寫出讓大家肩膀放鬆的推理小說」的一面,想必愛書人都能從中找到搖晃著身子捧腹大笑的片段。
作品中也有很古典的橋段,當決定性台詞出現的那刻(不能說得很清楚,但讀時就能捕捉到了),也是「邀請讀者一同參與推理」的挑戰瞬間,關於解謎的線索,實在讓人想偷偷借用某推理小說的日本原出版社書腰文案──每個字都是伏筆。因為短小輕盈,因此決不能浪費篇幅,輕鬆談笑之間一個謎團就構成了,解開謎團的線索也構成了,是個乍看簡單卻不簡單的好故事。
最後,我個人最喜愛,也很想拍額說一句「實在是敗給作者你啦」的就是──這一本書有超多篇「後記」!七則短篇,七則後記,還有一篇全書後記,沒見過這麼愛寫後記的作者!也是資料量滿滿的後記,作者在每則短篇都附上和該篇短篇有關的「國內外推理小介紹」,好好地推薦了自己喜愛的故事,以及「許多推理小說都有附贈的後記和解說都超好看不要錯過」的推薦。
全書滿滿地是作者對「推理」的愛,滿懷讓人莞爾一笑的溫柔熱情,當然,還有個絕不可錯過的部分,那就是由台灣插畫家DreamQ繪製的可愛封面,可愛的蛋糕、好吃的茶點──希望這本書,也像這些下午茶點般好使你入口,又帶來好心情!
到了某個階段,朋友聚會上的話題難免逐漸圍繞著小孩的就學、教養打轉,從近年政府力推英語教育的公立「雙語學校」政策,到公幼體系老師不教注音符號ㄅㄆㄇ,繼而衍生跟不跟得上小一新生語文課程的問題,不一而足。或焦慮、或熱切、或憤慨的家長,話匣子一開常常就是整個下午。縱然站在旁觀/旁聽者立場,並未與這些事有太直接的關聯,卻很難不察覺一個明顯、但無人點破的事實:母語教育十之八九會在話題中缺席。
嬰兒潮世代的子女輩,尤其若加上生活在都會中,身邊同代人不論來自原住民族、客家、福佬家庭,又或者1949年遷台的外省家庭,這群人官方語言之外的母語經驗,有很大機會能利用到豐富的沉浸式「聽力訓練」;父母與一眾手足及祖父母用鄉音親切熱鬧地交談,哪怕沒有小輩插嘴的分,耳濡目染聽懂七八成是可以的。然而,觀察更晚近的少子化現象,今天常見的獨生孩子的父母輩,手足或許以一至二人──甚至同樣也獨生──為主,加上這些家長不見得具備戰後出生的上一輩那一口流利母語,於是一代又一代人對這些小眾語、家鄉話的掌握與熟悉,便漸漸稀釋了。
官方語之外各族群的母語紛呈多樣的風景,是否注定走上消失一途?《請說「國語」》這本書給的答案並非全然悲觀。作者詹姆斯.格里菲斯(James Griffiths)從全球四、五處「語言保衛戰前線」帶回實況報導,要與讀者分享威爾斯人、夏威夷人、廣東與香港的母語鬥士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最終斬獲階段性勝利果實的經驗。那麼台灣呢?台灣各族群的母語將何去何從?在各種幼兒美語教育、學ㄅㄆㄇ不嫌早的風氣下,母語未嘗不是更該受到正視與思索的課題。
我的工作穩當嗎?我買得起房子嗎?現在是買房的好時機嗎?房貸續約應該簽短期還是長期的好?股市是不是快崩盤了?
不確定性無所不在,牽涉到經濟的時候尤其如此。這些日常問題對個人來說已經夠難了,但是它們對公司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公司必須預測未來的經濟趨勢,譬如銷量、價格、利率和匯率,才能把這些判斷轉化成包含人力招募、原物料訂單、設備採購、擴展方案等在內的商業計畫書,也必須擬定對應的財務計畫。
簡言之,雇主和員工共同面對同樣的經濟不確定性。經濟成長與衰退、通貨膨脹率、利率水準、匯率、股市、就業機會增加或裁員、薪資水準、房市狀況、政府支出與稅收前景等,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很重要。
在這本通俗易懂的書裡,加拿大央行前總裁史蒂芬・波洛茲(Stephen Poloz)描繪出正在形塑未來經濟的構造力,包括①人口老化、②技術進步、③愈演愈烈的不平等、④愈來愈多的債務,以及⑤氣候變遷。這些力量的交互作用將大幅影響通貨膨脹、就業市場、房地產市場、企業與投資環境、政府與央行的政策。
作者以自身的小故事、略微輕鬆的筆調,結合了過去與未來、經濟理論與現實生活,以無門檻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經濟趨勢。無論讀者是企業家、投資人、政策制定者,或是會和家人圍在餐桌上討論就業與房貸的上班族,本書都是在面對愈來愈動盪的未來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讀物。
無論是否迷戀琥珀,你都能透過它奇異的色彩濾鏡,體驗著不為人知的傳奇⋯⋯
在大眾印象裡,琥珀是透明、帶深褐色的美麗石頭,而裡面包裹著蜥蜴的類標本型態,也成了人們對它的刻板印象。和許多寶石的不同,其成形前也不過是樹木因受傷而流出的樹脂,且需經過一連串陽光照射、分子聚合、地質活動等「巧合」,才能晉升這種「成熟化石」。在身世之謎解開前,十六世紀的普魯士文人甚至覺得它是一種瀝青呢!琥珀的存在也展示著世界史的支線劇情,無論希臘神話中法厄同姊妹汨汨流出的淚滴,抑或野生公猞猁尿液硬化後形成的石頭,都對後世如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藝術作品,以及啟蒙運動中評論家的思考產生莫大影響。
世界各地礦床的出土文物,也潛藏著不同時代的生活風景。距今四萬年多年前的丹麥,琥珀便已悄然站上裝飾配件的舞台。而後,無論是繩紋時代中期的日本、波蘭和德國北部的北德平原、伊拉克北部底格里斯河畔等地,也都陸續發現刻有簡單紋路的雕件。也有米蘭神職人員,收藏著琥珀製的念珠、日晷、燒瓶和食器等,讓人不禁驚嘆著琥珀參與人類生活的面向之廣。許多人甚至不知道,近世歐洲和中國,也都有將琥珀運用在醫藥和香氛領域的紀錄,據說能治療喉嚨和鼻竇等部位的病症。
本書揭示琥珀在神話、藝術、宗教、政治和科學等領域的完整知識,甚至還很歪樓地網羅了「山寨」琥珀的方法。在英國博物館學家Rachel King的妙筆下,琥珀不再只是個單純的藏品,更是記錄萬物生活軌跡的膠卷,等待讀者們一一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