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 Living
閱讀與生活電子報
NO.190 JUN. 2023

折價碼:CFKP969ZA
使用期限:2023/06/30
(使用方式詳見頁底說明)


文/城邦書虫公司總經理 林福益

從不心甘情願讀書到愛不釋手

  認識新朋友時,我都會很職業病地帶入一個話題:你平常會讀書嗎?當我拋出這個疑問時,多半心裡是有數的。這年頭有各種吸引大家關注的聲光娛樂選擇,加上網路如此便捷,動輒分散注意力,有誰還會將閱讀當成排遣生活的興趣。但其實發現,還是有人保持閱讀習慣,當遇到這樣的新朋友,自然有種投契的熟悉感。

  因為都是愛書人,自然會分享交流偏愛的書籍內容,或是推薦最近在讀的書。於是那種因書會友的興味盎然與趣味度,就能快速提升對彼此的好感度。如果有人直接表達不喜歡閱讀、甚至連書本都不想碰,我會試著理解不愛讀書的理由,或進一步探求對方在書本之外的替代物為何?思考如何讓書本進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笑)

  身為出版人,理所當然會希望影響身邊的人,愛上閱讀,即使明白要讓大家重新回到文字閱讀的挑戰難度,但始終只想傳達一個意念:永遠要相信閱讀能為每個人帶來力與利,而每個人也都值得等待這樣的一本書出現。

  對我而言,閱讀像是環繞在興趣享受與工作之間的轉換器,無論是開啟哪種類型的書的內容,都能夠巧妙地串起這三者間的互動與關聯。

  閱讀本身帶有知識觀點與話題廣度,向來是我平日生活消磨時間的興趣之一。因為興趣,所以會持之以恆,從中尋求並建立生活態度工作運用

  閱讀的過程,是一種享受。有時候想獲得一些心靈上的滿足想像力,無疑地就會從書本世界裡去探尋,沈浸於閱讀帶來天馬行空的無限享受。享受必然成癮,無形之中強化了興趣的強度。

  當然,有時候我也會心煩意亂,無法定下心來閱讀,但因為有工作上的需求與責任,就必須半強迫地耐著性子將書讀完。結果,因為工作而閱讀,不盡然是一種痛苦。反而常常會為了錄音或推薦書籍的任務需求,在趕進度的壓力下,意外從閱讀之中沉澱心情、去除雜念。

  所以,我常跟朋友分享,感謝工作逼我讀書,好幸福!閱讀成為我工作的一部分,總能填補我的零碎時間,或者一定得將閱讀放入我的生活安排中。事實也證明,這樣的為工作而讀的書,其實常帶來不同的收穫,開啟了我對某些類型知識或閱讀領域的興趣建立,體會到各種閱讀刺激帶來的享受。

  這就是我認為的閱讀能為每個人帶來的力與利

  閱讀帶來的力,是一種能量與態度。閱讀一本書的過程,強化了專注力;增長了知識力;更進而提升了競爭力。用於生活工作層面,則是擁有了問題的解決力、環境的適應力,與對人事物的感受力。至於閱讀所形成的利,是一種價值與信念。閱讀行為的特殊性,讓知識取得極為便利;文字蘊藏累積後的價值紅利,源源不絕;將閱讀運用得宜所產生的功利,無可限量。

  每個人,都能從閱讀之中獲得自己所需的力與利。我也在從事出版工作的閱讀日常中,刻意或是深刻地被閱讀影響著。相信,一本適合你的書是值得被等待的。只要願意拿起書,就算一開始不是心甘情願,合上書時,你會愛不釋手。

書虫公司總經理 林福益

如對本電子報有任何意見,歡迎惠賜意見批評指導,謝謝。來信請寄ramson_lin@hmg.com.tw
推薦閱讀:
《EFT情緒療癒》
10分鐘情緒排毒敲打操
《你可以跟孩子聊…》
每天二十分鐘,聊出思辨力與素養力
《賺錢,也賺幸福》
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
《自我提問的力量》
走出你的困境、創造炸裂潛力
編輯說書

  一個人會選擇記錄在日記裡的,都是他在乎的事。而從艾倫.瑞克曼的日記裡,你可以發現他其實很喜歡「人」。

  在《瘋狂與深情》這橫跨四十年的日記裡,幾乎九成以上的篇幅都會出現人名,大至政商名流國際影星、演藝同僚,小至他的醫生健身教練風水老師、打掃清潔人員、親戚等,艾倫.瑞克曼都不厭其煩地記錄下來——這也讓翻譯編輯工作成了一大挑戰,因為很多時候他未必會寫出完整名字,或是有著自己特殊的寫法(就像很多人寫日記時會習慣用縮寫來表示人名)。到最後,譯者和編輯的工作反倒變得有點像在考據艾倫.瑞克曼的職業生涯,還有從他的角度一窺那幾年演藝圈(主要是英國)、乃至整個世界發生的大小事。

  不知你是否也有寫日記的習慣?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很少會在日記裡鉅細靡遺寫下生活中出現的人名,或是記錄整個世界發生的大事(我們通常比較偏好關注在自己身上),而這也表示艾倫.瑞克曼那雙作為演員的雙眼,始終注視的是對人事物的觀察和關切(還有美食美酒)。

  其實,這一路以來的編輯心境不斷變化著,一開始懷著興奮、帶點粉絲八卦的心情,接著編輯的頭腦開始介入,心想是否所有讀者、粉絲都能接受這些如此「原汁原味」的內心話?

  但看完整本日記後,必須說,我越來越喜歡這個充滿英式幽默和對他人關切嘮叨的演員,甚至在某些時刻,我在他身上發現與自己的相似之處。而他極為人性的一面,像是為了工作成果不如預期而懊惱、焦躁,他很少選擇逃避或撒手不管,而是持續與導演和劇組溝通(甚至冒著惹人嫌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我愈發欣賞他的地方——他在日記裡寫下的種種工作磨擦或對工作夥伴的抱怨,往往都是他願意直接跟對方說的話。也是因為認真看待工作、在乎演戲,他才會選擇將這些事記錄在日記裡。很多時候他都在練習放下個人的堅持,在與他人的標準之間做出妥協。這點,我想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值得去借鑑的。

  希望翻開這本日記,你能體會到與我相同的感觸,與走下舞臺的艾倫.瑞克曼親自相見。

推薦閱讀:
《菊島朝聖之歌》
來一場澎湖風土巡禮
《黎.米勒》
二十世紀傳奇女性黎.米勒的多重人生
《所有的表面,都是…》
贈價值$605限量贈品套組
《魔杖之外》
「跩哥.馬份」湯姆.費爾頓親筆回憶錄
閱讀特輯

  每年,「日本推理文學大獎」都會公開徵稿,評選出新人獎。二○二一年,《藍色的雪》在評審一致通過下,摘下了獎,原本是家庭主婦的作者也獲得踏入文壇的門票。

  「即使經過十年,這部作品依然不會過時。」作家恩田陸如此評價,究竟這部作品有何特別之處?故事從一個冬夜拉開序幕,一名女孩墜樓,身旁的雪地上散落著鮮紅花瓣,然而她在死前卻喃喃說著「藍色的雪……」,留下了一個謎團。多年後,因家族關係自小認識的四名少年少女,一起來到避暑勝地,他們最疼愛的小妹妹竟離奇失蹤,為他們的童年蒙上難以抹滅的陰影。之後,一封突然出現的告發信,將看似無關的兩起案件連接了起來……

  在避暑別墅失蹤的幼童、禁忌的家族祕密、遭複雜的血緣關係翻弄命運的年輕人們——《藍色的雪》彷彿聚集了老派的情節,然而,如果先放下質疑,放鬆閱讀,會發現另一個故事主軸:四名少年少女如何面對生命中的種種荒謬、不可理喻,成為真正的自己?

  整部作品的時間線,跨越主角們的童年、青春、踏入社會的生命階段,作者藉由四人的視角轉換,一方面鋪設了謎團與伏線,另一方面也讓《藍色的雪》宛如群像劇,每個人都在訴說自己的故事。

  《藍色的雪》不標新立異,只專注於永恆的人性議題:不受框架束縛的「」。血緣就代表一切嗎?自己的價值又是由誰來決定?當你與書中的某個角色產生共鳴,或許會有更深刻的思索。

推薦閱讀:
《執法鎔金:謎金》
書迷期朌已久,山神布蘭登暢銷作精彩大結局!
《千千萬萬都是你》
BookBrowse最佳新人作品
《往智利的難民船》
一段愛欲與家國情懷交纏的六十年歲月
《讓我最放不下的人》
軌跡版.首刷限量附贈精美明信片組
閱讀與生活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煩惱?下班後很想自己做晚餐,可是時間不夠用,該怎麼辦?在意家人是否吃得營養與健康,想自己動手做,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廚藝不好,但還是想自己做在家吃得健康的美味料理,適合新手的料理方式。

  調理保存+快速料理的製作手續特點,讓你做菜事半功倍,天天省時輕鬆煮──

  預漬備料真的是一件方便省時的事呢。事先前置備料,將食材調理冷藏,一到準備晚餐的時間,由於備料已是半調理成品的狀態「不用費工處理」、「不用等待」、「不用另外再調味」,直接進行烹調就可以。不必從切洗開始,時間變得充裕,烹調遊刃有餘,真正省時輕鬆煮。

  書中盡可能的把料理的手續變得簡單化,每道料理不超過2—3個步驟就能完成:前置處理不花功夫,後續烹調不需費工切配,連加加醬油或添等的調味手續都省了。只要用簡單的平底鍋湯鍋,將調理好的食材備料,直接下鍋炒、煮、煎,或微波加熱就可以了,快速又方便。更棒的是,這些都不需要繁複費工的高超技巧,而且幾乎10分鐘就能搞定。

  親民的季節食材、簡單快手的步驟、快速的烹調時間…一本凝聚了許多美味、貼心巧思,專為想快速開飯的人設計的實用料理書──

  用單純的手法教你把肉類魚類蔬菜的美味最大化,靈活變化豐富美味的主副菜色。像是簡單將豬肉鹽漬調理,提出鮮味;鮭魚抹鹽吸掉水分去除腥味,凝縮美味;白蘿蔔刨緞帶薄片帶出爽脆口感;利用蔬菜鋪底吸附鮮美的肉汁…。還有將食材發揮多樣的處理方式,可說是有效的完全運用,降低丟棄浪費的情形。92道兼顧營養攝取的料理搭配,標示鹽分、卡路里,全面貼心的呵護,溫暖全家人的胃與心,為全家健康的飲食把關。

推薦閱讀:
《梅酒‧梅乾‧梅香料理》
梅子好好吃究極版
《鄭清松 手作法式…》
45種千層美味秘訣全公開
《日本點餐完全圖解》
秒懂日本美食喔伊細的精髓
《五行九宮》
母親給蔣勳的食物記憶
新書搶先看

  自從《被討厭的勇氣》上市後,坊間掀起一股阿德勒風潮,至今不曾停歇。阿德勒心理學更是普遍應用在心靈成長育兒方面,職場上當然也不會缺席。或許你會納悶,怎麼阿德勒像萬用轉接頭一樣,哪都用得上啊?事實上阿德勒心理學的三大特點的確在現今多元化的職場能發揮極大的功效:

  一、阿德勒心理學很重視「橫向關係」

  在阿德勒心理學的看法中,「領導者和部屬,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身為人的尊嚴上沒有不同」。對日趨平等的職場來說,這是非常適切的觀念。

  二、阿德勒心理學很重視「建設性」的觀點

  在阿德勒心理學中,比起用「正確/錯誤」或「好/壞」的觀點來判斷事情,更重視「具有建設性/不具有建設性」的觀點。價值觀的不同有時會演變為「正確性」的衝突。當衝突演變得太激烈,經常會發展為毫無意義的爭執。其實只要專注在「從現在開始能做什麼」,去思考「解決方法」就好。

  三、阿德勒心理學很重視「對共同體社會的貢獻」

  「共同體」指的是「複數人類」的意思,例如家庭、公司、地域社會及國家。對自己隸屬的團隊或公司來說,「是否具有建設性」、「是否有益處」是很重要的事。換句話說,阿德勒心理學是非常重視「團隊」與「組織」的心理學。

  現今,工作者的想法與價值觀漸趨多樣化,這表示社會愈來愈朝尊重每個人思考與性格的方向邁進。「讓每個性格不同的單一個人,在社會中互相信任,互助合作,做出貢獻,有所發展、成長」,秉持這個想法的阿德勒心理學正是最符合這個時代的心理學。

推薦閱讀:
《一看就懂!圖解…》
讓人生好轉的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一日4頁哲學課》
一天4頁x只要10分鐘,就能擁有「人生指南針」!
《廣末涼子散文集》
看見廣末的思考地圖
《麥肯錫最強問題…》
7步驟解決人生所有難題
優惠活動
折價碼使用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