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價碼:YAFK525VW
使用期限:2021/02/28
(使用方式詳見頁底說明)
虫說新語 | 消失的閱讀,都會在某個角落出現 |
編輯說書 | 愈是艱鉅的時刻,更需要用彩色的心看世界 |
編輯推薦 | 穿越鮮紅、霧灰、慘白與闇黑城市,飽覽魔法的幻變色彩 |
出版幕後 | NAZOMAN:《瘋狂山脈》與尋找謎團的人 |
閱讀特輯 | 當愛吃鬼發現飲食這件事並沒有那麼簡單…… |
優惠活動 | 閱讀相挺!線上國際書展,轟動登場 |
COVID-19疫情紛擾了一年多,攪亂全球的生活步調,更讓出版人二度遭逢台北國際書展停辦的命運。去年此刻,疫情不明,國際書展面臨是否如期舉辦的天人交戰,我也曾經在《虫說新語》中冀望書展「好事多磨」,延後到五月與愛書人見面。未料,同樣的場景重現,只是這一次,直接宣告今年無緣讓愛書人歡聚書展。
緊急停辦決定消息傳出後,出版人一片譁然,難免沮喪。畢竟不到一周的時間喊卡,所有活動已井然就緒,各式文宣海報印製備妥,箭在弦上,企劃邀訪的作者講座活動與新書上市計劃,少了國際書展這個舞台,似乎顯得落寞;而許多讀者原本打算到書展現場盡情買書的心情,也因為這閱讀嘉年華會的消失,忽然覺得沒有新年伊始的閱讀儀式感。
曾經,有人對於國際書展舉辦的形式內容與意義,提出不同的批判,甚至直言書展淪為「大賣場」的作法,不值一顧。姑且不論這些年國際書展策展內容是否符合國際版權交流的拓展視野版圖層次,對於出版社與讀者之間,仍舊存在一種「一年一會」的默契與期待。尤其,現在閱讀風氣每況愈下,難得能藉由國際書展的大張旗鼓,也算是難得的推廣閱讀高調宣傳。
事實上,每次在書展現場,總會有讀者抱持著「一次買足一整年好書」的心態來逛;而出版社更希望透過與讀者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無論是講座形式或是推薦銷售,都能讓書籍有再次與讀者見面的機會。那些因少去逛書店而錯過好書的遺憾,在這裡可以用更直接、多元的樣貌展現,再次為讀者填補並帶來閱讀的感動與美好。
所以,每位出版人都知道這六天書展下來,必會耗費心力、付出諸多有形無形的成本;而營業額的多寡充其量只是反應出讀者熱愛閱讀的數字指標,不是獲利的具體保證,但心中想到一次大型書展可以凝聚愛書人對出版工作者的支持與互動,大家在偌大會場中盡是對閱讀參與的滿足欣喜表情,便是最棒的回饋與成就。即使過程再如何艱辛,此刻,足矣。
實體書展停辦了,出版人對閱讀熱情展現出的強大力量,並未止息。為了今年國際書展首賣推出的新書,如期上市與讀者見面;精心規劃的數百場講座活動,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在不同展場、書店業者的支持下,接力展開;原本為鼓勵讀者支持閱讀的優惠銷售折扣誠意不減,想方設法自辦小型銷售活動,或是直接轉往網路上進行,兼顧防疫避免群聚的風險。
那些被疫情消失的閱讀,仍舊以各種不同的形式、節奏與驚喜,在某個角落陪伴著讀者,持續進行著閱讀的樂趣與期待。
猶然記得那天宣布國際書展停辦的訊息傳出後,不少非業界的朋友、讀者粉絲傳來問候的訊息,給予我們溫暖的安慰與鼓勵。更令人感動的是,辛苦規劃了近半年的同事們,並未氣餒,更積極善後停辦後的各項事宜,同時部署之後的「國際書展2.0」應變方案。國際書展確定停辦兩次了,可是並未停止出版人任何可以為讀者舉辦閱讀年會的承諾努力。
曾經,在疫情趨緩時,對於再次能於國際書展與各方出版菁英、愛書讀者齊聚一堂,十分興奮。對於難以掌握的變局,又停辦一年,心中頗有感慨……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知道它將裝滿我們對閱讀的所有想法與滿滿能量,不論何時開啟冰箱,都是最佳的保鮮狀態與風味。我也相信,今年的疫情並沒有失效了國際書展的入場券,我們只是暫時將它放入冰箱,保存著我們對閱讀的深摯情感,以最完美的溫度約定,永不變質。
這是春光第四次出版具鏡善老師的書了。當時這位來自韓國的圖文作家,用「Benny」這隻可愛的兔子感動了無數位韓國和台灣讀者,不論是首次與台灣讀者相遇的《即使如此,這一天也不錯》和著色書《今天也是快樂的一天》,到之後講述母女親情的《謝謝妳,成為我的媽媽》,作者以療癒可愛的插圖和樸質的文字,將自己內心的濃烈情感轉換出來,呈現到讀者的面前。
在這次最新出版的《到哪裡都會有好事發生》裡,集結了很多作者旅遊或身處他鄉時的遭遇和觀察到的人事物。作者也彷彿在跟讀者報告,她的確有好好過人生,甚至鼓起勇氣實踐很多從前不敢做的事,像是去國外旅行、前往陌生的新場所、與更多人相遇,甚至是找到了自己的伴侶!從這些隨筆中可以看到,她除了慢慢敞開心房,勇敢去做很多嘗試外,更因此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幫助。例如在夏威夷遇到一整排汽車駕駛為她開路的小小奇蹟,泰國水上巴士的工作人員積極協助她上船,還有同行友人引導有夜盲症狀的她,看見蒙古夜晚草原上的遼闊星空……收到這些善意和溫暖的作者,懷著感謝之情,也決定自己成為幫助他人的角色,成為照亮世界的力量:
「謝謝你,多虧你才能看到那麼美麗的風景,我會永遠記在心底。」
在全球疫情依舊嚴峻的此刻,這本書對我這個編輯來說宛如一本禮物之書。雖然書裡的故事都是疫情還沒爆發時所寫,但透過作者旅行的所見所聞,自己彷彿也重溫了過去旅遊時面對新鮮事物的悸動和快樂,才驚覺原來能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去各種地方,是多麼值得珍惜的一件事。作者的圖文也似乎點亮了如今有些灰暗沮喪的世界。
《幻色闇倫敦》故事中所設定的世界,曾經無處不充滿魔法,人們能夠操縱元素、創造各種奇觀,但曾幾何時,失控的魔法變成瘟疫,開始到處流竄蔓延、奪走所有活物的生命力,世界的不同區塊在這場異變中的受災程度決定了它們如今的風貌:最遠處的紅倫敦幸而保持了自然與魔法的平衡,能夠如常度日;灰倫敦不再有魔法的存在,如同我們現實中的十九世紀歐洲;白倫敦的自然資源和魔法能量同時枯竭,人民陷入飢貧與暴亂;而被隔絕起來的黑倫敦,仍然是死滅的危險禁地。並且,四個倫敦之間的通道封閉、聯絡斷絕,只有數量愈來愈稀少的「血魔法師」能夠穿梭其中,主角凱爾就是來自紅倫敦的血魔法師兼皇家信使,在一趟旅程中與灰倫敦的女賊萊拉狹路相逢,兩人看似毫無共通點,卻都無法滿足於固守自己的所屬之地、渴望更奇異壯闊的見聞,因而一起捲入了即將再度威脅各個倫敦的另一場災難……
近年關注英美書市的奇幻迷,對本系列作者V.E.舒瓦(或是她的另一個筆名維多莉亞‧舒瓦)都半不會陌生。她的創作範圍橫跨長、短篇,讀者群包含青少年與一般成人,出道不滿十年已出版近二十本著作,而從2015年《幻色闇倫敦》的首部曲推出以來,她最具能見度和代表性的作品,就非這個系列莫屬,兩本續集不但都受到書迷殷切期待和熱烈好評,故事的精采度更是從頭到尾保持驚人的續航力,一氣呵成地同時演繹出主角群的冒險歷程與奇幻世界的命運轉折。
時光飛逝,準備迎來2021年的此刻,同時也是獨步文化成立十五週年。還記得五年前獨步十週年時,一直在日本類型小說勤懇耕耘的獨步,為了追求更多我們喜愛的故事與謎團,勇敢踏入了歐美類型小說的領域。五年來,獨步出版了超過十本的歐美小說,雖然類型各有千秋,不變的是獨步始終追求以「謎」為中心的故事。五年後的2021年,獨步決心再次推出全新的出版計畫──那就是名為「NAZOMAN」的漫畫書系。
提到「漫畫」你會想到什麼呢?長久以來台灣漫畫市場始終以日本少年、少女漫畫為主流,但在越來越多漫畫讀者的熱情下,在這幾年來也開始有了以往較為少見的圖文出版品。在這樣的風潮之下,我們也開始思考是否能以專屬獨步的視角推出適合的圖文出版品,或許現在正是一個好機會,讓那些始終只聞其名,卻一直無緣相見的經典作品,能夠以嶄新的面貌來到讀者面前。在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和籌備後,獨步帶來的答案是全新的漫畫書系「NAZOMAN」。
「NAZO」是日文的「謎」的發音,也是獨步一直以來出版的核心,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正是介紹讀者以有趣的、令人愛不釋手的「謎團」為中心的故事。「MAN」則是漫畫的日文發音「MANGA」的前半段,也隱含著創造「謎」的「人」的意義。
而這樣一個嶄新的書系,當然也需要一部分量十足的作品來開頭。獨步選擇了由日本新生代漫畫家田邊剛的代表作品──《瘋狂山脈》作為和讀者見面的第一部作品。《瘋狂山脈》是美國恐怖小說之王H.P.洛夫克拉夫特在1936年發表的長篇作品。透過一支大學科學探險團在南極大陸的恐怖經歷,凝縮了洛夫克拉夫特的創作觀核心「宇宙恐怖」,以及他對於科學的愛好。然而洛氏的寫作風格放到21世紀的現在,確實某種程度不符合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而田邊剛的改編方式則恰好替讀者找到了一條全新的通往洛氏宇宙的路線。若是曾經在閱讀《瘋狂山脈》的小說過程中屢次挫敗的人(像是責編本人),請務必翻開《瘋狂山脈》漫畫版一讀,你將會發現一個嶄新的恐怖世界。
身為愛吃鬼的我有陣子專找與食物有關的書,英文書名只要有「food」全都拿來看。有天發現有本書的封面是戰場,但書名卻藏了個food,心想,這是在講軍中伙食的書嗎?
仔細一讀才發現這案情不單純,這本《戰爭的滋味》是有提到軍中伙食沒錯。但說得更多的是:二戰開打的原因,食物是其一。什麼,食物可以引發戰爭?這可不是兄妹搶零食這麼簡單而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仔細一看才發現,全書從過去討論二戰時很少提到的面向:德國因為勞動人口的肉類消耗量大幅增加、日本都市人口對稻米的需求也上升,而這兩個國家無法自行生產足夠的糧食,加上國內右翼人士的鼓動,他們便試圖向外「擴張」,而這個擴張便為日後的戰爭埋下種子。二戰開始之後,除了爭奪食物來源外,在戰場上衝鋒的士兵們,更需要有飽足戰爭的動力。但查看史料會發現,各國在這方面的「貧富差距」有天地之別。美軍的伙食種類繁多,而日軍是連溫飽都有問題,甚至要士兵出發後自行在當地搶奪糧食來源。戰時死於飢餓的人幾乎等同於戰死的士兵,可見糧食供應與軍事行動對人口的影響同等致命。
除了探討二戰起因之外,因為戰爭而造成飲食習慣的改變,更是影響至今。戰爭期的飲食需符合易保存、方便運送等特性,從而刺激了食品科學與食物加工的進步:罐頭、奶粉、即溶咖啡、調理包……都是當時開發出的新品。這些現在看來常見的食物,在當時可是安撫、滿足了許多士兵、及糧食不足區域的人們。而今,化身為每個人都品嚐得到的「戰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