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名畫窺探神經疾病的祕密
文/麥田出版編輯部 編輯 張桓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見與神經疾病相關的症狀。比方說,週末狂歡後醉倒,以不正確的姿勢沉睡一整夜,隔天醒來手臂因長時間受壓而出現「週六夜麻痺」症狀;又或者當身邊有人癲癇發作時,第一直覺是壓制患者,甚至試圖用硬物撬開牙關,卻往往因此造成更大的傷害。
知名神經科醫師汪漢澄,同時也是一位藝術愛好者,長年鑽研古今中外的藝術史。在他最新著作《神經科醫師的名畫探案》中,他選擇以醫師敏銳的眼光與偵探般的推理,將「解剖刀」伸向東西方藝術經典,不但爬梳創作史料,更自畫中人物的表情與肢體變化,推敲其中潛藏的神經疾病。比方說,拉斐爾名作《耶穌顯聖容》中,那位意識恍惚、雙眼上吊、彷彿被鬼魅纏身的小男孩,正符合癲癇發作的特徵;又或者,一幅帶有「面具臉」、肌張力不全的男子畫像,背後可能暗示巴金森病的危機。
這本橫跨「藝術」與「醫學」的科普趣味之作,不僅揭示畫作背後動人的創作故事,更為我們帶來正確的神經疾病知識,幫助澄清迷思,並提醒日常防範與治療的重要性。疾病的密碼,或許就隱藏在畫布的一筆一畫裡,也潛伏在我們的生活習慣中。隨著這位偵探醫師的步伐,我們將一層層抽絲剝繭,不僅看見名畫中的祕密,更能在現實中降低健康風險,於病症來襲時,做出更精準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