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擇與性擇,在演化的拔河賽中拉鋸!
◎文/馬可孛羅編輯 力宏勳
這本書一開始,就從達爾文與華萊士的恩怨情仇講起。事實上,對於誰先發表了天擇論,華萊士還是折服於達爾文的,但對於天擇接下來如何解釋生物的特徵及行為,兩人爭執不休,並在接下來百年來的演化生物學界不斷激出論戰。主流意見認為,達爾文與華萊士共同倡議的天擇理論,足以解釋「生命之樹」的每一根枝幹與分叉及每個物種的演化特徵。作者透過觀察鳥類,發現到他跟達爾文一樣,演化上有很多的不合理現象,例如雄孔雀的羽毛,一點都無法幫助孔雀生存,他只是在雌孔雀眼中看起來很美罷了。從這一點出發,作者完整論述生物的型態與行為,都落在天擇與性擇的光譜之間。其實你不知道你現在為何「長」這樣子。這石破天驚的發現,會撼動我們的對生物演化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