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停車夢魘中醒來,找出都市永續的生機
◎文/臉譜出版編輯部
在臺灣大眾的日常生活中,下面這些狀況是不是很熟悉呢?尖峰時段進入市區,不時會碰到併排(甚至三排!)停車堵住車道,用路人暴躁不已,喇叭聲此起彼落;開車上街採買或辦事時,想停車卻一位難求,急得人一身汗;市郊及大都會周邊鄉鎮非要靠私家車、騎機車代步,才有辦法往來移動,大眾運輸寥寥無幾……
若告訴你,前述種種問題的禍首,就是「停車政策」規畫不善,而只要正確對症下藥,為交通運輸擬定合適的法規與收費方式,就能還給行人、單車族、菜籃族、輪椅族,以及推嬰兒手推車的家長安全的用路環境,聽起來是否很吸引人呢?
在《神啊,請賜我一個停車位》這本書中,長年關注居住、交通與都市政策的作者亨利・葛瑞巴爾將報導焦點鎖定於停車議題,追蹤各地停車位詭異的設置與收費方式,以及處處「為車著想」的道路規畫,是如何鋪天蓋地形塑著當代市井生活與居住環境。而從巴黎、倫敦、波哥大、日本等地的交通主政者身上,他看到了以「人」為本治理城市的寶貴與可能性。葛瑞巴爾反思汽車文化重鎮暨輸出國:美國因停車而生的環境危機、市政沉痾與治安死角,也密切留意道路文化即將、甚或已發生的典範轉移。未來,考量行人步行舒適性、社區鄰里的社交空間,以及對自然最友善的土地利用,很可能才是市政重點。機動車制霸公共路權的現狀或已過時落伍──靠著想像新時代不同的都會格局,才有機會在灰暗瀝青地上,找出城市永續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