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可以減輕病症,還可以竄改記憶?
文/臉譜編輯部
「暗示」是一種具有影響力的溝通方式,會在你心中悄悄種下一顆信念的種子,等到破土而出時,它將長成你深信不疑的「真實」。與此同時,「暗示」其實也具有生理學的基礎。
一個人遵從暗示影響行為的程度高低,稱作「可暗示性」。每個人皆帶有可暗示性,只是程度因人而異。當暗示在意識中發揮作用,生理狀態也可能隨之改變,甚至影響疾病治療。在本書中,作者阿米爾.拉茲透過妥瑞氏症、乳糖不耐症、哮喘等各種疾病的病例研究與實驗說明暗示如何深入大腦、操縱行為,甚至影響身體機能,為醫學帶來新的可能性。
阿米爾.拉茲作為擁有豐富表演經歷的魔術師,同時是一名頂尖神經科學家,描繪出魔術與科學的共同之處,展現「暗示」在人心中的深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