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價碼:GJPT525DE
使用期限:2021/10/31
(使用方式詳見頁底說明)
虫說新語 | 讀書練腦,提升思考力 |
編輯推薦 | 《遺留的殺意》,宮部美幸的創作軌跡 |
閱讀特輯 | 解開「成功」這個惱人的緊箍咒 |
新書搶先看 | 從吃什麼到怎麼吃,一段「吃飯皇帝大」的歷史考察 |
閱讀與生活 | 迷人高雅的香水產業背後,是香氣採集者的辛勤勞動 |
優惠活動 | 學無止盡★精選書籍5折起,滿千贈$300影音課程券 |
這幾年,健身運動風行,許多人養成到健身房報到的習慣。除了追求健康保持活力,藉由重訓等器材的鍛鍊強化出肌肉線條,更是讓人心生羨慕的成果。身體肌肉可以靠按部就班的訓練過程與恆心毅力,打造完美體態;我們的腦袋裡的思考能力,也能如運動般地激發、提升嗎?
同事常問我怎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以利在工作效率與執行成果中更見顯著改善。其實,關鍵不在將腦袋變聰明,而是要訓練思考的能力。
誰都想要擁有一個心思敏捷、舉一反三的大腦,但大腦的思考判斷,可不是我們想像的「認真」。大腦每天光是要應付我們為了生活所做出的動作、反應、決定,數量之多動輒以萬計,而且常得在數秒瞬間完成(有些甚至不到一秒)。因此,如非必要,大腦很怕麻煩的事,尤其是思考這件事。
但即使你的大腦想要偷懶輕鬆,有些事是它無法逃避的,那就是閱讀與書寫。神經科學專家發現,當我們在閱讀或書寫時,大腦迴路會變得十分活躍,神經突觸的訊息連結更為緊密。這時候的大腦不會只認知眼前的事物或做數量的計算,而是會更深層地開始進行思考與記憶,讓當下讀到與抄寫的內容,移轉成深度理解與反覆判斷的學習。於是,大腦會從聚集式的單點反應(即隨便給個反應),變成發散、非線式串連的檢視驗證與推敲,慢慢找到答案與分析,形成你知識。
換言之,大腦在閱讀行為的刺激與訓練之下,會累積出個人的資料庫內容,並存放在一定的歸位系統之中。一旦讀到不同於以往的訊息或文字,進入「燒腦」階段,藉由推理邏輯、同理心比對、碎片拼湊等步驟與練習,慢慢養成思考的能力。雖然我想大腦此時一定會痛恨這個過程,但你會發想,原來強迫自己閱讀,大腦自然可以幫助你靜下心來理解內容;也因為大腦需要思考,所以相對地也會提升你的專注力。
或許這時你會說,我就是沒辦法專注閱讀啊。別擔心,藉由觸摸書籍的一些閱讀動作,大腦就能投入並感知文字的的記憶,收錄在腦海之中。像是翻頁、手指沿著文字段落輔助閱讀、朗讀出聲、看完一段落後自己試著摘要或想像情境演示,都能為閱讀思考加分。
閱讀一本書對大腦來說,會比從網路上看到碎片資訊所產生的思考效果更好。可千萬別以為只要是閱讀文字就能鍛鍊大腦。內容太淺顯、能快速翻閱或一味只是說故事的書,對於訓練大腦思考無法發揮太大的功效,對於網路上的短文或是資訊,大腦只是單向接收,不會輕易啟動思考的迴路。如果想要藉由閱讀練腦,還是建議要挑選具有一定難度的書籍,或者內容稍微複雜,讓大腦接受到挑戰的指令,才能深入剖析,進而形成判斷、精進思考的層次。
大腦喜歡安逸穩定的環境,習慣以經驗值的循環模式,應付每天發生的事。想要以讀練腦,一開始難免會有適應上的問題;加上現代科技產物分散了我們的專注力,需要長時間與深度思考的閱讀能力,似乎成了一種特殊技能。為了讓閱讀可以循序漸進成為生活的日常,不妨可以先從與生活經驗有關的書籍開始培養習慣,把不懂的內容變形有趣的理解;再慢慢提高閱讀的難度,建立大腦的閱讀訓練模式。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當機立斷、即時做出最好的決定。但有時候腦中閃過的最初答案,未必是思量周延的正確判斷。大腦就像肌肉一樣,如果缺少鍛鍊,恐怕最後就像不愛運動造成的肌少症,只會流於形式的維生功能,無法自由地上山下海跑跳,生活也就平凡乏味了。
今天起,排定你的讀書練腦計劃,把大腦當肌肉對待,好好動起來!
讀宮部美幸早期的短篇集,《鳩笛草》、《不需要回答》、《人質卡農》與《遺留的殺意》,一路下來,我覺得自己好像在重新認識宮部美幸這位作家。
譽為「松本清張的女兒」,日本國民作家宮部美幸的譯作最初來臺,就是以她屢摘大獎,備受文壇肯定的大部頭鉅作為主,對於從《模仿犯》、《火車》開始認識她的讀者來講,也許不容易想像她初出文壇,寫起短篇故事是如此面目,依稀窺見作家心靈世界的「素顏」,後來逐漸一路磨練,終於成為無堅不催、完全見不到「作者痕跡」,世故又城府深,把讀者吊足了胃口的大作家。
她的短篇輕巧幽默,令人忍俊不住,又時而白刃一閃、瞬間出鞘,砍得人措手不及──更可從中窺見宮部美幸長篇靈感的痕跡(比如《蒲生邸事件》、《火車》),使人驚嘆:原來這些事物都有跡可循,熟悉的「符號」老早反覆出現在她的故事,還見到以往都不曾特別留意過,但實際上長存在她創作世界的微小主題,比如「戰爭」。
如今在臺出版的作品《遺留的殺意》是宮部美幸一九九一年出版的獨立短篇集,書中收錄七則故事,同名短篇〈遺留的殺意〉、〈救命淵〉、〈形影不離〉、〈在我死後〉、〈耳語〉、〈在場的男子〉、〈我唯一的他〉,各篇順序有其意義,潛藏有她未來創作的軌跡,從頭到尾都精心算計讀者的心情,在絕望的時候給你一點希望,悲傷的時候給你一點笑點,愉快的時候再推你進入深淵,其中有幽默可愛的故事,也有給你滿口刀片的故事,也很抱歉,在此不能對各位讀者說得明白,才能讓諸位嘗嘗我閱讀時的萬劫不復。
大學時曾經很想要轉系,努力了半天,卻因為跟系主任吵架,除了轉系不成,一門課還被當掉;出國念書前立志勤學向上,殊不知安排遊玩比擬訂課業進度還要認真;工作之後一度以為自己充滿鬥志,但職場流轉幾年,才發現自己心無大志。你說這是失敗嗎?或許算不上,只能說是生命旅程中難免的磕磕碰碰,但總之事情就是沒有照著自己的原訂計畫走,心裡的那種挫敗感,那種離目標越來越遠的失落感,正是「失敗學」要教我們學會去面對的課題。
成功是現代人的緊箍咒,我們越是在意別人眼光、越是活在世俗的價值下,它就箍得越緊!然而,你我心知肚明,失敗才是人生的常態。升學率很高,但你想念的學校就是進不去;男人女人很多,你喜歡的那個就是不愛你;同事來來去去,老闆就是不賞識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你的那部經卻連翻都沒機會翻開⋯⋯每個人都說得出幾件失意的鳥事。
現在,這本書要解開這個緊箍咒!你會看到迷失、失去、失戀、失婚、失敗,你也會覺得鬆了一口氣,因為他們都撐過來了,步伐走得更穩健,甚至可以說,沒有這些「失」,就不會有後來的「得」。
不同於一般翻譯書,這本書除了失敗經驗無國界,還特別收錄七位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屢敗屢戰的人生選手們的心得感想,句句發自內心、字字血淚,若你看得心酸與受鼓舞,別忘了他們就是每一個你我,也因此每一個失敗都可以帶我們走向不同的可能!
你能想像四百年前的台南人啃著麵包,走進酒吧的模樣嗎?不太吃牛的台灣人聽說在日本時代就懂得吃進口的神戶牛!養殖虱目魚,據說有五百年以上的歷史!難道四面環海的台灣無魚可食?
台灣是擁有多樣化餐飲的美食王國,這是歷史上不同族群移居台灣生根發展的結果。今天我們走出家門、線上點餐,幾乎各類美食都可輕鬆品嚐。但我們是何時開始吃麵包,懂得牛肉的美味,會享用虱目魚肚,以及吃火鍋懂得加沙茶呢?
在這本由美食文化偵探曹銘宗和台灣史專家翁佳音合作的新書中,延續曹銘宗《蚵仔煎的身世》與《花飛花枝花蠘仔》兩本書的精神,意圖從歷史中尋找台灣美食的脈絡。本次我們更著重於歷史面向,透過史料將過於簡化的說法檢視一番。比如,有人認為戰後台灣人開始吃麵。確實,當時外省移民帶來了不同於本省麵(油麵、意麵)的外省麵(陽春麵等生麵)文化,而美援時代政府也鼓勵大家多吃麵食製品。但其實,台灣不但早就有麵,甚至荷蘭時代就有人會吃麵包,而且耙梳史料更會發現,清代磨麵粉的牛磨店還會被政府苛稅。
因此,過去只將飲食文化歷史推到日治甚至戰後的想法該改改了,這本書將告訴你,原來古人他們也很懂得吃,也很「先進」,沒有他們的發明,也沒有今日的美食可吃。
美食王國的誕生不是沒有道理。在台灣,吃飯皇帝大,追求美味理所當然,懂得美味的歷史,也許會讓你享受美食更覺有趣!
你喜歡的香水是哪一款呢?是嬌蘭(Guerlain)的「蝴蝶夫人」那帶有清甜果香與灌木氣息的柑苔調,還是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的「鴉片」淡香裡,由草木與辛辣感交織而成的神秘風格?
無論它們之中誰讓你深深著迷,我們都得感謝香氣的養育之人。他們精心栽培、辛勤勞動,只為了讓這些香水用植物,能在最好的狀態下被進一步蒸餾、萃取。他們是「香氣採集者」,由花農、採集工、榨汁與榨脂工、伐木工人、運輸商隊等工作者集結而成。
從安達盧西雅的岩薔薇開始,一路邁過普羅旺斯山腳廣闊的野生薰衣草田,到風情萬種、宛如流金般的傳統蒸餾玫瑰精油,每滴花草精萃,都是香氣採集者們用生命凝結的珍寶。然而,新世界政府的迂腐貪婪,以及走私商與劫匪的無情豪奪,不僅對底層社會造成衝擊,也在香水產業優雅醉人的背後,寫下令人汗顏的一頁。
雖說這一行擁有數不盡的陰暗面,但多明尼克並沒有讓眼光停留在這太久。決定完成這本書的同時,他就肩負著一個重要使命:記錄香氣採集者所傳承的文化。
無論是寮國的安息香、斯里蘭卡的肉桂,還是遠在印度和澳洲的檀香樹,樹脂的香氣萃取麻煩程度,可是完全不會輸給花花草草。當地居民向樹木捶入釘子,或在林間搭建盪鞦韆,手舉火把燃燒樹皮,一切都只為了加速樹脂形成的速度。這不僅是先人的智慧,更是世代傳承的工藝。
多明尼克自格拉斯展開的這趟旅程,走過波斯、印度、寮國、薩爾瓦多、委內瑞拉等足跡遍及全球。作為一個香水產業的「中間人」,除了可以在他的手記裡得到豐富的香氣萃取知識,或許也能在字裡行間,找到對香氣不同於以往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