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文物,在時代的縫隙找回美好的生命質地
◎文/麥田出版編輯 陳佩吟
故宮博物院是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翠玉白菜、毛公鼎,國寶級的藏品是多數人都能朗朗上口的物件,但您可曾細細凝視過它們?在翠玉白菜晶瑩剔透的光澤下,是瑾妃嫁與光緒時,從母家帶來的祝福;而毛公鼎上的三十二行字,則是傳予後世的諄諄告誡與期待。
閱讀《戀物》,第一篇就讓我流連駐足,汝窯為宋代的產物,關於宋代,除了蘇東坡的盛名,從前只知宋代文人主政、積弱不振、醉心理學,直到在書中反覆翻了好幾次,才知汝窯底部飽滿的成色,正與宋代人堅持的「慎獨」有關,即使是眼不所及之處,匠人依舊讓它於人後,也同於人前一樣美好、始終如一。原來,凝視物件,真的可以從時代的縫隙間探見當代的精神。
邀請您乘著鄭穎的文字,在這些歷久不衰的國寶文物中,看見那些不曾發現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