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2024超級感恩月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left
right
  • 已售完,補書中
    貨到通知我
  •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 作者:星雲大師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9-03-07
  • 定價:200元
  • 優惠價:79折 158元
  • 優惠截止日:2024年11月26日止
  • 書虫VIP價:158元,贈紅利7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150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高齡九十三歲 出家八十一年 歷經二年休養 星雲大師奇蹟病癒後首本著作 呷教,就是靠佛教吃飯。 七十年前的一封信「佛教靠我,不要我靠佛教」成為星雲大師心中一盞明燈,從此發願,以「給人」為一生實踐,做一個能為世間增添美好、犧牲奉獻的報恩人。 名人推薦 高希均、韓國瑜 共同推薦 大師一生的言行,就是人間佛教最具體的示範:「給」是初心,它不拘形式,它沒有終點。細數大師的事業,都是「給」來的,因為「給」就能「捨」,「捨」就能「得」。貧僧反而不貧而富有。─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創辦人 拜讀大師的著作,內心十分激動,畢竟這是一位年近百歲的和尚,一生歷經萬般風霜,所淬練出來的智慧精華。因此書中的每句話,都不斷與我的心靈產生共鳴。─韓國瑜,高雄市市長

目錄

【自序】 「佛教靠我」,是我一生明燈 星雲大師 【推薦序】 「給」是星雲大師的「初心」與「一生實踐」──不要佛教養我,我要佛教成長 高希均 令人景仰的星雲大師 韓國瑜 【編者的話】 星雲大師的祝福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成就人間的願力】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之一)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之二)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之三) 【倒轉逆境人生的心法──增長信仰的力量】 我的信仰歷程 我像一個和尚嗎? 我回味虛大師五十生日詩 生於憂患 長於困難 喜悅一生 【既爾功力必不唐捐──為人間多做一些事】 我對佛教的寧靜革命 但開風氣不為師──我對佛教有些什麼創意 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 【跋】 木有根,水有源:略述我的血脈與鄉土 【附錄】 《星雲大師全集》365冊書目一覽表

序跋

編者的話 星雲大師的祝福   二○一六年十月,大師因為腦溢血開刀治療,承蒙三寶加被,龍天護佑,復原的情形非常順利。面對來自各界的關心,大師說:「我沒有生病,也沒有痛苦,我只是有點不方便。」在休養期間,大師持續書寫一筆字,開啟「好苗子計畫」,幫助青少年順利就學;跟往來求法者,開示《佛法真義》,倡導「說唱佈教」。    而大師關心國家社會,民心所需,陸續在《聯合報》、《中國時報》發表〈敵人──激發我們潛能,可當朋友不可怕〉、〈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我不是「呷教」的和尚〉等文,為人民的安樂福祉、為人間的公平正義發聲。也因為這幾篇文章,引起媒體、民眾的熱烈討論,受到海內外讀者的廣大回響,紛紛來訊請求出書。於是《我不是「呷教」的和尚》這本書,有了和普羅大眾見面的因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式。全書由十篇文章組成,以大師的成長、信仰、發心、弘法、證道為核心,細述大師近百年的生命歷程,為了推動人間佛教,從初發心起,經歷千災萬難到喜悅一生,始終「雖千萬人吾往矣!」大師秉持「不呷教」,自許不靠佛教吃飯,並且發願讓「佛教靠我」、「光大佛教」的信念,做一個能夠給人、為世間增添美好、肯得犧牲奉獻的報恩人。   可以說,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除了是每個人的勵志典範,也是幫助我們進入人間佛教行者的修行寶典,也是大師對世間的祝福,為每一位有緣人的祈願──人人都能提昇自我,發掘自心和悅,繼之帶來人我和敬、家庭和樂,乃至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自序 「佛教靠我」,──是我一生明燈   我出生在戰亂的年代,生活雖然困難,但感謝父母給予我慈悲的性格,自小就愛護小動物,歡喜幫助別人。十二歲出家後,叢林專制嚴格的教育,養成我接受的個性,凡事不怕難、不怕苦。如今我九十三歲,出家八十多年,要說這一生,我想可以用「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一生」十二個字來說明。   我畢生弘揚人間佛教,常以「人生三百歲」來自勉,為了佛教,永不休息;然而,世間因緣和合,老病死生是自然的現象,物質的肉體也會有故障須要維修的時候。二○一六年歲末,我因勞累過度以致腦部出血開刀,感謝高雄長庚醫院陳肇隆榮譽院長率領醫療團隊幫助,也感謝全球有緣人的祝福,得以恢復健康。這一生我以病為友、以忍為力,我並不感覺有什麼痛苦,只是有些不方便而已。我心無罣礙,自由自在,只有歡喜快樂。   在休養期間,弟子們告訴我《星雲大師全集》一出版就受到大家的喜愛,現在已經三刷了,但總計三百六十五本書的量體實在太龐大,不知道要從哪一本讀起。徒眾說,可否以我自己的經歷為主軸,從中選出數篇文章編輯成冊,做為他們行佛的依據準則。我一生說給別人聽的,寫給別人看的,也是我在做的,假如能夠對大眾有利益、對佛教有幫助,我自是樂見其成。聽主編蔡孟樺小姐說,已準備出版一本《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呷教,就是靠佛教吃飯。七十年前(一九四九),塵空法師從浙江普陀山託煮雲法師帶給我一封信,上面寫著:「現在我們佛教青年,要讓『佛教靠我』,不要有『我靠佛教』的想法。」他的這段話,深深影響了我。   是的,我希望佛教靠我,我不要靠佛教,也就是我不要做一個「呷教」的和尚。我自許做一個報恩的人,並且發願:我要給人,不希望人家給我。「佛教靠我」這句話,成為我心中的一盞明燈,經常這樣充電,甚至發光,增加了我的信心力量。   實在說,人間佛教是佛教未來的光明和希望。我受益於三寶的恩惠,一生沒有見過學校,卻做了小學校長,在全世界建五所大學,獲得三十多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許多學府的榮譽教授。我在五大洲建設三百間的道場,一千三百多名徒眾分別從事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各種弘法事業,感謝大家對我提倡人間佛教的護持,佛教已經從明清的經懺佛教,成為二十一世紀給人接受的人間佛教。   本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信念,我以教為命,以眾為我,僅以此書《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供養十方讀者;若還要問我平生何所願?那就以「平安幸福照五洲」來祝福大家了。   是為序。                                   星雲 二○一九年二月                                      於佛光山開山寮

內文試閱

「呷教」,台灣話意思是「吃教」。 台灣才光復的時候,由於過去在日本人的統治壓制之下,生活清苦。有些宗教會給你一些奶粉,給你一些衣物用品,但是你要來信仰他的教。大家為了要生活吃飯,就改變了信仰。所以有人說,這些都是「呷教」(吃教)的。 呷教,就是靠佛教吃飯。 自我懂得佛教以後,我就希望佛教靠我。六十七年前(一九四九年),塵空法師從浙江省普陀山,託煮雲法師帶給我一封信,上面寫著:「現在我們佛教青年,要讓『佛教靠我』,不要有『我靠佛教』的想法。」他的這封信,洋洋灑灑寫了數千言。 我和塵空法師的關係,他是老師,我是學生,我們僅有一面之緣而已。那是一九四七年(民國三十六年),在焦山第一屆中國佛教會務人員訓練班中認識。但是「佛教靠我」這句話,成為我心中的一盞明燈,經常這樣充電,甚至發光,增加了我的信心力量。 報答恩惠 為教貢獻所有 我出身家貧,童年七、八歲的時候,在家裡靠父母吃飯,我就想要去做童工,賺錢貼補家用。後來,我清晨起來揀狗屎,傍晚出門拾牛糞,把它堆積起來可以作肥料,賣一點錢,大人很高興,我自己也很開心。 出家以後,佛教養我、教我,所以受到打罵委屈,我都不計較。在南京棲霞,在鎮江金山、焦山,在常州天寧等多處參學,受春風、夏雨、秋霜、冬雪的蘊育中,我默默的學習、靜靜的長大,總想著:如何報答佛教的恩德。我不能長期靠佛教吃飯,我應該對佛教有所貢獻──這是我從小養成的觀念。 我自許做一個報恩的人,並且發願:我要給人,不希望人家給我。所以師父志開上人「半碗鹹菜」的恩德,讓我立下弘法利生的志願。這就是我的本性。 十年叢林寺院關閉的參學生活,我幾乎每年都做飯頭(煮飯菜)、菜頭、水頭(擔水)等等苦行工作,這許多事不一定是我應該做的,但我自願發心承擔。我不曾休息過一天,我自覺有一點特長,那就是歡喜煮飯菜供養大眾。其實,最初出家,我也沒有什麼志願,只想做一個飯頭和尚而已, 並不想做一個人家說的「大師」,我覺得做飯頭僧可能是我人生最大的享受。 度過十年的寺院生活,有一個機會,我回到祖庭宜興大覺寺。這也是一個貧窮清苦的寺院,但寺中還有一片農場。我原本就是農家子弟,心想可以務農維生;寺院的附近有一所小學,我也很幸運的在裡面教書。我想,我做一個出家人,也要有所生產,才不會給人批評是社會的消費分子。我不要靠佛教吃飯,更不要靠社會來救濟我;我要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不知道是什麼因緣,讓我從飯頭僧苦行的工作,流浪到台灣來。台灣人的善良、台灣的水米,養育我成長,甚至他們禮敬我的法師身分,要我講經說法。我最初想,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講經說法,與煮飯、燒菜供養大眾也是一樣,也就沒怎麼去分別它,而漸漸走上弘法建寺、安僧度眾的道路。坦白說,現在九十歲了,你問我有什麼遺憾的事?那就是我不能做到最初想做的飯頭僧。 以無為有 發心無限無量 一生自稱「貧僧」的我,雖然建了幾百間的寺院、數十所大學、中學、小學、幼稚園、中華學校等等,但這都不是我的,這許多都是社會大眾的,都是佛教護法信徒的。我這「貧僧的性格」,一生沒有改過。這也不是天生的,說來應該是要感謝慈悲的師父,給予我的良好教育。在大陸,我跟隨他十多年,平時不曾給我一件衣服、不曾給我一塊錢,也不准我出外參學。出家做和尚,日子比在家裡的生活還要窮苦。 有那樣一個威風的大和尚做師父,怎麼自己這樣的寒酸?現在才感受到,慈悲偉大的恩師,他養成了我,使我後來的人生,沒有購買的習慣,也沒有對物質的欲望。因此,我常講說「以無為有」的觀念。無,不是沒有,你懂得以後,「無」的裡面,只要有發心,它是無窮無盡、無限無量的。 從此以後,我講經說法,推動念佛、推動教育,投入藝文寫作,為青年辦補習班,為老年人組織念佛道場。我覺得這樣去做,大概我這一生就不會是「吃教」的人了。 (節錄自本書<我不是『呷教』的和尚(之一)>)

作者資料

星雲大師

一九二七年生,江蘇江都人。十二歲禮宜興大覺寺志開上人出家,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一九六七年,在高雄縣大樹鄉開創佛光山,以教育、文化、慈善、共修為宗旨,致力弘揚「人間佛教」。迄今在世界各地創建二百餘所寺院道場、十九所美術館、二十六所圖書館、五十餘所中華學校、十六所佛教學院;美國西來、台灣南華、佛光,及澳洲南天四所大學;二所高中、二所中小學、五所幼稚園等;十所人間大學、四所社區大學;佛光文化、香海文化、人間衛視、人間福報、上海大覺文化等文化事業單位。 社會慈善方面,辦有育幼院、慈悲基金會、佛光診所、雲水醫院等機構,育幼養老,扶弱濟貧。一九九二年成立國際佛光會信眾組織,二○○三年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之一員。綜觀大師一生,實為佛教國際化、現代化、藝文化、人間化,乃至促進宗教融和等樹立良好典範。

基本資料

作者:星雲大師 出版社:天下文化 書系:社會人文 出版日期:2019-03-07 ISBN:9789574574926 城邦書號:A1500906 規格:平裝 / 全彩印刷 / 38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