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濟/趨勢 > 趨勢
金融霸權的誘惑:買下全世界後,中國夢的下一步會往哪裡去?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法國杜爾哥金融經濟書籍獎 看到書名,你或許會認為,這只是.又一本.關於中國強權再起的書,或又是一本講述歐洲影響力下滑、美國苦持霸權的書。 這樣你就錯了! ★終於在一本書裡,可以看到中國目前遭遇到的問題與阻礙! 不同坊間其他中國議題的書,曾任銀行高階主管的巴黎大學政治科學院教授——克洛德.梅耶,以中立的角度出發,優劣分析中國的金融實力,及中國共產黨在策略上所面臨的挑戰與阻礙,並分析當前狀況與預測未來的經濟,向我們描述,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中國夢」構想之後,世界將會有什麼變化。 ★第一本「第三方觀點」的中國經濟評論,透析中國金融擴張的全貌! 本書提供全方位的視野來解讀中國的崛起。中國的崛起,可分為三個方向,第一是經濟崛起,再發展成金融擴張;第二是和平崛起,發展成軍事擴張;第三是亞洲崛起,發展成全球擴張。本書指出,照這三個方向發展下去,自然浮現一個更深層的問題,那就是中國會繼續壓抑自己的野心,還是終究會挑戰美國的霸權,尤其是金融霸權?也就是說,中國會滿足於當多極世界中的一個霸權,還是會難以抗拒獨霸的誘惑?本書以歐洲人在美中兩極中的「第三方觀點」來看中國經濟,這對台灣來說,全新且中立態度的觀點,對將來處理兩岸關係,極具參考價值,可降低來自意識型態不必要的干擾,得到更全面、且更抽離的視野。 ★中國夢的終點就是全球金融強權的制霸?一場即將開打的人民幣與美元對決? 繼世界工廠的身分之後,中國正在全球掀起一波財務金融巨浪。這個新興金權會取代美元嗎?中國會成為世界金融霸權嗎?在商業統治與金融擴張下,中國能抵禦稱霸的誘惑嗎?作者以論證的方式,為上述問題提供強而有力的回應,沒有武斷的批判,更沒有揶揄奉承。 ★中國資金在全球配置的最佳指南! 本書將中國資金在全球的配置做最完備的整理分類,並對許多大資金案例的前因後果,詳加說明與檢視成敗,可說是一本研究了解中國資金全球化的最佳指南與參考書籍! 【本書特色】 ◆從海外擴張來理解中國結構轉型。 ◆中國成為金融強權的兩大重要觀察方向。 ◆中國不曾公開的海外投資數據。 ◆人民幣全球布局比重。 ◆第三方觀點分析下的中國弱點。 【國內外推薦】 吳中書(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作者克洛德.梅耶所呈現出來的,是歐洲人在美中兩極中的『第三方觀點』。對台灣來說,見識這種方法論上的中立態度的美麗與哀愁,對台灣將來處理兩岸關係是極具參考價值的,因為這種冷靜與深刻足以降低來自意識型態的不必要的干擾,讓台灣人得到更全面、也更抽離的視野。」 ——吳嘉隆(AIA Wealth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這本書是中國資金在全球配置的最佳指南!」 ——陳清文(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中心 首席研究員) 「這是一本介紹中國財政金融現況的傑出著作。」 ——《世界報年度特輯》書評 「克洛德.梅耶不但清楚指出,中國明確地將經濟重點放在取得世界金融主導權上;也進一步指出、分析中國地方財政的脆弱。」 ——《回聲報》書評 「克洛德.梅耶指出,習近平的中國夢是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影響的潛在可能性。」 ——《國際選項季刊》書評 「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正慢慢地改變這個事實,成為主導全球金融的世界銀行家?克洛德.梅耶丟出這個問題,並向讀者提出了暗示的答案」 ——《十字架報》書評 「中國想要什麼?克洛德.梅耶向我們宣示,中國想得回他在二十世紀失去的,他應有的地位——位居世界經濟之首。」 ——《朝聖者週刊》書評

目錄

推薦序 導讀 中國海外擴張戰略的「第三方觀點」 序言 中國夢-重返帝國富國強兵的榮耀 第一部 當務之急的金融擴張 第一章 海外投資是必要的戰略 ◎脆弱的經濟,企業國際化程度低 ◎複雜多樣的資本流動 ◎黨國體系是策略制定者、管控者也是執行者 .國營企業是金融進攻的矛頭 .中國兩大主權基金的奧援 .資本雄厚的國營銀行與四大商銀 ◎中國各銀行家由黨令來任命 .周小川:改革派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蔣超良:善於危機處理而崛起的平民百姓 .王洪章:半個銀行家、半個黨工 .肖鋼:足智多謀的政治家 .姜建清:一流的銀行家、平庸的政治家 ◎中國海外投資戰略的內情 第二章 缺乏天然資源的巨龍 ◎暴飲暴食的巨龍 .對天然資源供不應求的恐慌 .黨國體系在資源爭奪戰中所扮演的角色 ◎爭奪戰略資源 .經濟成長的燃料 .大舉收購海外稀有金屬礦業 .掠奪森林與耕地? 第二部 目標明確的全球策略 第三章 優先尋找天然資源 ◎快馬加鞭執行全球性任務 .北美:從失敗中記取教訓 .亞洲和俄羅斯:對中亞的賭注 .拉丁美洲:征服者與金主 .澳洲:受保護的天堂 .非洲:北京的雙贏模式 .歐洲:各有不同的機會 .中東:由西方大型石油公司把持不放的禁區 .北極:新黃金樂園的夢想 ◎中國是掠奪者? 第四章 消弭科技落差,引導企業國際化 ◎歐洲:投資策略尚未明朗化 .各式各樣的投資動機 .投資的國家與各項產業 ◎美國:日本式的投資策略 ◎中國海外投資對當地的影響仍不大 第五章 中國作為金主的全球影響力 ◎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 ◎小心翼翼經營歐洲市場 ◎第二家世界銀行 第三部 金融擴張的源頭 第六章 中國巨額的儲蓄 ◎儲蓄是最好的保險 .一個中階主管的焦慮 .幸運的暴發戶一族 .家庭儲蓄率飆升 ◎蓬勃發展的企業 ◎中央政府累積儲蓄,地方財政搖搖欲墜 第七章 不斷攀升的貿易順差 ◎不可抗拒的商業擴張 .外商位居第一線 .節奏快慢不一的二○○○年代 .不對等的貿易關係 .竊取科技與山寨仿冒品 ◎中國,世界第二大債權國 第四部 綁手綁腳的金融實力 第八章 遭黨國壓制的金融體系 ◎國家機器蔓延的陰影 ◎不符合需求的金融體系 .日本的教訓 .經濟持續成長的必要條件 .銀行體系國際化的必要性 第九章 人民幣被抑制的力量 ◎人民幣,發展貿易霸權的次要武器 .一九八○年代日本的前例 .人民幣走強,也可以為中國帶來利益 ◎人民幣慢步朝國際化邁進 .人民幣在亞洲:地區性的商業運用 .人民幣:未來的主要儲備貨幣之一 .一場人民幣與美元的對決? 結語 霸權的誘惑 ◎中國的金融實力能否持續? ◎中國,未來會成為全球金融超級強國嗎? ◎歐洲如何面對中國的挑戰? ◎中國能成為世界領袖? 附錄 ◎附錄A 中國海外投資概述 ◎附錄B 中國海外直接投資(FDI)與海外契約的統計數據 ◎附錄C 二○○五至二○一二年中國主要投資交易 ◎附錄D 如何蒐集中國經濟的資訊

序跋

作者序
  自從本書法文版在二○一四年付梓,中國在經濟與金融層面上,又有了許多重大的發展。   首先,中國啟動了三項巨大工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俗稱金磚銀行,以及簡稱亞投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第一項計畫,亦即「一帶一路」,是要在中亞以及俄羅斯等國進行巨額的投資,以連結亞洲和歐洲地區。除了陸路,這項計畫還擴及海洋航線,所謂「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要經由穿越東南亞、南亞等地的航線,然後經過蘇伊士運河,達成與歐洲大陸的聯繫。二○一四年,北京當局更成立了一個規模達四百億美元的「絲路基金」,以投資該計畫必要的基礎建設。第一筆投資,已經選定落在巴基斯坦,以建立其與中國之間的「經濟走廊」,而巴基斯坦正是中國一向的盟國,也是其南亞戰略的重要支柱。   第二項計畫是二○一四年七月成立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又稱「新開發銀行」。其建立的目的是為新興發展中國家提供基礎建設融資,讓上述「南方」國家擁有除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以外的其他融資選項,總部設在上海。   或許更重要的是第三項計畫,也就是中國推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該計畫儘管受到美國的排斥,施壓要求歐洲和其他盟國不要加入,但仍然得到相當程度的支持,吸引全球五十七個國家加入成為創始會員國,可說是北京當局在外交場域的成功。如此一來,中國也在二○一五年順利站上全球國際治理的舞台上。事實上,在不斷叩關布列敦森林體系機構,期望其經濟地位獲得重視未果後,中國遂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家多邊開發銀行,希望能與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互別苗頭,或至少補其不足。亞投行設立的宗旨,是要提供亞洲各國進行運輸、能源和電信等基礎建設的必要融資,儘管的確有助於亞洲的發展,但北京當局更期望收割的是重大的經濟與戰略成果。該行的資本額為一千億美元,其中七十五%由亞洲成員國出資,二十五%由其他成員國補足,而各國之出資額則依其國內生產毛額來決定,如此一來,中國將出資三十%,並享有總投票權的二十六%:可以想見,中國將在該行的治理政策上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更何況亞投行的總部設在北京。   實則,亞洲地區在基礎建設方面的需求,估計每年約為八千億美元,而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所提供的融資,卻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中國既然握有大量的金融儲備,的確可以藉由亞投行為上述基礎建設需求提供融資,同時也為中國營建廠商開啓廣大的市場。然而,亞投行所象徵的,其實是中國在與美國角力的戰場上,獲得了一場區域性甚至是全球性的勝利。事實上,中國從不諱言其在亞洲的戰略目標是要遏止日本成為區域性強權,並且減弱美國在當地的影響力。自從華府宣布將戰略重心調整回亞洲地區,中國和美國的角力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對於中國來說,亞洲開發銀行 由於由美、日各持有十六%的資本,所以幾乎等於是美、日在亞洲的霸權象徵。因此,中國推動亞投行與其互別苗頭,等於宣示要在亞洲重建對其有利的經濟與金融秩序。然而,中國的企圖心決不僅止於成為區域性強權,其野心是要成為全球強權,並且重回其「應有的地位」,這當然包括金融層面。中國在國際關係領域所主張的多邊主義,使其不斷抨擊美國在金融上的霸權,不管是美元的地位、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享有否決權等都是。中國始終認為自己在國際性金融組織當中,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無怪乎其欲以創立新國際性金融組織的方法來進行對抗,如金磚銀行或者亞投行等。雖然如此,但單就亞投行的個別案例來看,該行應該會與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密切合作,例如共同進行各種投資案。如此一來,既可以利用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長年累積下來的經驗,又可以善用中國雄厚的資本,將使得亞投行成為協助亞洲發展的一項利器。此外,無論上述功能發揮得如何,亞投行的創建都象徵著中國重新回到世界秩序當中。   除此之外,還有兩項元素有利於中國融入世界金融秩序之中,亦即人民幣在全球的運用增加,以及國際貨幣基金本身的改革。的確,自從二○一○年以來,人民幣作為貿易交易工具的使用量已經大幅增加:舉例來說,二○一一年中國貿易額有五%以人民幣計價,二○一三年已來到一三%,而二○一五年更已達二三%。以全球貿易來看,人民幣作為貿易交易工具的排名也已經從二○一三年的第十名,來到二○一五年的第五名,占全球貿易額的二.五%。更重要的是,二○一五年十一月國際貨幣基金已經決定將人民幣列為特別提款權的「一籃子貨幣」當中的第五種貨幣。如此一來,等於國際貨幣基金認可了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也承認其在金融自由化方面所做的努力。這樣的一個決定,具有重大的象徵意義,對於中國的國際地位如此,也會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化,讓中國的貨幣逐步成為各國中央銀行的儲備貨幣。   另一項重大的決定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生。二○一○年,G20決議改變各國的資本和投票權份額,讓中國成為第三大出資國,出資比率從原本的三.八一%來到六.○七%。然而,是項改革卻由於沒有經過美國國會通過,而遲遲無法落實,直到二○一五年十二月美國國會才終於批准。這樣一來,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的投票權,將比較符合近幾十年來全球經濟的演變。   以上金融發展對於中國可以說是有利的,然而中國自己的經濟情勢卻在相當程度地下滑當中,尤以二○一四~二○一五年最為嚴重。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一路從二○一二年的七.七%下降到二○一三年的七.四%,二○一五年更跌到六.九%,來到極富象徵意義的七%之下。在此同時,中國股市也接連出現動盪,人民幣也再度貶值不受中國央行的控制。   中國當前的主要經濟指標皆呈現萎縮狀態(外銷、進口、投資、工業產出等),而經濟成長的下滑也造成北京當局沉重的壓力,擔憂會產生社會動盪。即便是在其他國家,中國的經濟成長趨緩也造成相當的擔憂,主要是因為中國在全球生產中的分量。國外分析師一般來說抱持較為悲觀的看法:他們憂心中國經濟的硬著陸,並且認為近年來中國的經濟成長是藉由過度借貸來支撐過度的投資;此外,他們也懷疑實質的經濟成長率低於官方數據,因為電力的消耗等數據根本不符合。   雖然如此,對中國經濟仍須抱持寬廣的視野,因為經濟成長趨緩本來就可以預期。首先,經濟「追趕效應」已經減緩,一方面是投資的邊際效益自然遞減,二是離鄉背井從鄉下來到都會區的人口遷移趨緩(中國工人的生產率不到中國農民的四分之一)。此外,人口結構的演變也逐漸變得不利。最後,中國經濟的競爭力正大幅流失,原因是近十年來的薪資幾乎成長了三倍。根據當局者的期望,中國經濟正在朝新的發展模式前進,不再像過去是由投資和外銷帶動,而是藉著內需、服務與創新成長。為了提高消費,必須要降低儲蓄率,如此一來又需要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才能讓中國一般老百姓釋出儲蓄,安心消費。當然,無可避免的中國政府也必須減少對各個產業的干預,特別是針對國有企業的營運方面,才能讓市場機制扮演決定性的角色,就如同二○一三年十一月所決定的那樣。   橫跨二○一六~二○二○年間的第十三個五年計畫,已於二○一六年三月通過,確立了前一個計畫中設定要在二○一○~二○二○年間將國民所得翻倍的目標,如此一來,中國勢必得在接下來五年維持至少六.五%的經濟成長率。以二○一六年為例,中國總理便指示要將經濟成長率維持在六.五~七%之間。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其實有一定的難度,必須要有短期措施,也得要進行結構性的改革。舉例來說,要達到二○一六年的經濟成長目標,中國政府將得啟動各種財務和貨幣政策,並付出預算赤字達三%的代價,這比往年都要來得高,勢必也將加重財政負擔。在此同時,中國必須要降低其產能過剩的情形,尤其是在煤礦與鋼鐵工業方面,並且關閉一些長期虧損,靠著銀行支撐才能存活的「殭屍企業」。此外,中國也必須繼續進行產業科技升級,尤其要支持在這一方面往往一馬當先的私有企業,才能讓其產出的品質提高。   在金融產業方面,歷經二○一五年八月和二○一六年一月的兩次股災,中國投資人可以說是餘悸猶存。從二○一四年十月到二○一五年六月,上海與深圳股市的證券指數雙雙翻倍,然而從去年六月開始一直到八月,中國股市的市值蒸發了四○%,在短暫回穩後,二○一六年一月又再度崩盤。這樣的發展有好幾個原因:首先是經濟基本面的指標轉壞,讓接近八○%是散戶的中國股市心生恐懼,但不可諱言,中國有關當局的危機處理能力也同時出現問題。同樣在二○一五年八月,人民幣無預警地貶值三%也讓市場戒慎恐懼:投資人擔心中國以人民幣貶值發動貨幣戰爭,試圖讓中國外銷得利。雖然事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中國央行只是想順應市場的趨勢來界定人民幣的匯率,但有關其決策的說明卻是失敗的。事實上,當時人民幣匯率確實承受多股向下貶值的壓力,包括過度的放貸,以及流出中國尋求更高報酬率的資本。因此,中國人民銀行當時非但沒有想要讓人民幣貶值,相反地還進場賣出美元以購買人民幣,試圖穩定匯率。正因為這樣的舉措和資金流出中國,使得中國的外匯存底一下子從二○一四年十二月的三.八四兆美元降到二○一六年二月的三.二兆美元。中國負債的持續擴大,尤其是企業的負債,但也包括中央政府與一般百姓的負債,是另一項令人憂心的趨勢,已經從二○○八年金融風暴前相當於其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五五%,來到如今的二四○%。除了本書後續會提到的其他問題,像是地方政府的負債和「影子銀行」等,企業的負債可能導致部分企業隨著經濟成長趨緩而倒閉,使得呆帳與壞帳率飆升,直接影響到中國銀行體系的健全。   鑒於以上難題,北京當局要達成第十三項五年計畫所面對的挑戰,可以說是相當嚴峻。因為一方面要在這段過渡時期繼續維持經濟成長,又要繼續進行深度的經濟與金融改革,以便讓中國經濟轉型為消費與創新取向。   二○一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寫於巴黎   註:該多邊金融機構是以世界銀行為範本,成立於一九六六年,一共有六十七個成員國,而中國僅持有其資本額的六.五%。

內文試閱

  竊取科技與山寨仿冒品   讓西方工業罵聲連連的還有中國違反智慧財產權的行為。儘管中國政府自認為有在管制,但中國仍然充斥著一大堆山寨仿冒品。也許是國家太大而各省自治的狀況又不同,使得中國難以嚴厲執法取締山寨。但感覺上,中國其實可以做得更好,只是當局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嚴格取締山寨仿冒品,因為¦b¬Y¨Ç¨ä¥L»â¢X줤¢Xꪺ¬ÝºÞ¥i»¡¬O無孔不入。更廣泛地說,製造山寨仿冒品等¤j³W¼Ò的非法活動,只是特定中國企業¦b¸gÀÙ¡Ó¡¸êªº®Ø¬[下進行的部分活動。   先前提過,中國的經濟擴張相當程度上得歸功於外國科技的貢獻。有些科技是從專利授權、合資或收購海外企業等合法取得的,但也有許多不管是民間或軍事的科技,是竊取得來的。中國因此能夠以更低的成本,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加速科技的發展。許多美國和歐洲的報告,譴責中國竊取工業科技的規模,已經造成外商企業的嚴重損失。違反智慧財產權的情形也常在中國企業間出現,例如:二○一二年,法院受理的八萬三千八百五十件申訴中(相較於二○○八年只有二萬七千件),只有二%和西方企業有關。但西方企業遭受的損失仍然相當可觀。一些中國企業竊取專利、商標、商業機密等,並大量生產山寨仿冒品來供應國內市場,甚至出口。在歐洲被海關查獲的山寨仿冒品,有八七%都來自於中國。根據美國官方報告指出,美國每年遭海外集團竊取的科技成本高達三千億美元,其中有五○~八○%應歸咎於中國。   二○一三年,在美國曾發生一起可再生能源的案例,鬧得沸沸揚揚。六月二十七日,中國的華銳風電科技公司(Sinovel)與旗下三名員工,¾D¨ì¬ü¢Xêªk¢X|³­¼f¹Îªº¢X_¶D¡A¸o¦W¬O竊取美國超導公司(AMSC)的科技。華銳風電是中國最大也是世界第二大的風力發電機製造商;而美國超導公司是一家中型的高科技公司,販賣電流控制與´õ½üµo¹q¾¡Ò¥Í²£³ÌÀu¤Æµ¥先進系統。二○一一年三月,美國超導公司的最大客戶,華銳風電無預警拒收七億美元的貨物,宣稱是因為品質有問題,使得美國超導公司ªºªÑ»ù下跌八○%,造成該公司嚴重的財務危機。   後來美國超導公司發現了真相。原來美國超導公司在奧地利的一位員工,收了µØ¾U­¡P¹q一百五十萬美元的賄款,助其竊取美國超導公司產品的程式和原始碼:如此一來,華銳風電就不再需要該筆訂單,未來也不再需要任何訂單。被逮到的員工後來招供了一切,並拱出數百封與華銳風電來往的電子郵件,其內容都是關於要竊取的程式以及交貨方式。更過分的是,在此期間,華銳風電已經利用竊取的科技製造出風力發電機設備,賣給了一家距離美國超導公司總部只有七十公里的營運商!這是非常代表性的案例,因為此案例結合了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兩個階段:先是竊取敏感的科技來填補落後,然後利用該科技在被竊企業本身的市場和其他市場上與其競爭。中國遵循同樣的¬ì¡¡ÓÞ竊取模式,也讓許多法國企業都經歷過類似的挫折。   在這樣挖掘科技和商業機密的過程中,中國企業顯然是馬前卒,而且他們還得到國家的後援,舉例來說,如同第二章曾提過的,中國情報單位可能會參與協助竊取機密。不僅如此,中國派送國外的研究人員、學生和實習生,也都可能成為商業間諜,例如:二○○五年,一位中國實習生在法國汽車公司法雷奧(Valeo)工作時,因涉嫌從事間諜活動,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二○一一年,在法國洛林地區的電氣化與自動化設備製造商Converteam,有兩名中國實習生也因同樣理由遭到逮捕。   中國除了以傳統的非法手段蒐集情報,還會藉著網路進行大規模地攻擊。原自中國的電腦入侵事件多到罄竹難書。二○一三年二月,由美國麥迪安網路安全公司(Mandiant)發表的報告引起了轟動;根據這份佐證資料充足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自從二○○六年以來,一個部署於上海浦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單位,已經針對一百四十一個組織和企業進行網路攻擊。北京當局當然堅決否認此事。   然而以客觀的角度來看,必須承認軍事及民間間諜活動並非只有中國才有:大多數國家都同時是受害者也是肇事者。但是以中國的情況來說,有兩個因素扮演著獨特的角色:一、黨國體系與中國企業之間的緊密掛鉤程度;二、全球最大的ÅѨú¬ì¡¡ÓÞ規模效應。的確,世上除了美國的稜鏡計畫(PRISM,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自二○○七年起開始實施的絕密級電子監聽計畫)之外,大概沒有其他國家能與中國在這方面匹敵,況且,¸WÃè­p¹ºªº性質與竊取科技完全無關。   中國,世界第二大債權國   貿易順差年復一年的持續累積,是中國金融擴張的動力來源。這使得中國的海外資產淨額在二○一二年底估計有一兆七千三百七十億美元的價值(占國內生產毛額的二一%)。鑒此,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的債權國,僅次於日本,而日本的海外資產淨額將近中國的兩倍,價值三兆一千八百九十億美元(占日本國內生產毛額的五四%)。   中國通常被當作是美國最大的海外債權人,也被認為是世界第一大的債權國。第一點說得沒錯,因為由海外所資助的美國國債,中國持有二三%,其次是日本(二一%)。但中國並不是世界第一大的債權國,一般人會有這樣的誤解是因為把中國擁有全球最多外匯存底的事實給搞混在一起了, 而海外資產²bÃB,ÅU¦W«ä¸q,其中列入計算的不只有資產,還包括各種負債。   根據®ü¥~¸ê²£²bÃB這一項指標,可以知道特定國家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的關係是債務人或債權人,而日本確實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債權國。這樣看起來似乎有點自相矛盾,因為日本背負著龐大的公共債務。但事實上,這日本的公共債務有九五%由日本人自己持有債券,只有五%是由海外投資者投資。日本會成為世界第一大債權國,是由於自一九八○年代開始,日本就已經開始累積大量的經常收支盈餘(譯註:Current Account Balance,CAB。經常帳是國際收支的主幹,記載一國與外國包括貨物的進出口、服務的輸入及輸出、從外地賺取的收益及支付予外地的費用,以及從外地及輸往外地的經常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和流入的狀況。當餘額為正數時,即為盈餘,也就是財富流入,表示本國對國外貿易或投資淨值增加;當餘額為負數時,即為赤字,也就是財富流出,表示本國對國外貿易或投資淨值減少,也就是對外的負債增加)。如同今天的中國,日本當初也定期將盈餘投資到海外。   對美國來說,歷史正在重演。一九八○年代,是日本展現其工業和金融勢力:貿易順差替東京累積了越來越強大的金融實力,而美國卻正陷入債務漩渦中。一九八六年,美國的海外資產淨額發生了逆轉,使美國從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先是成為債務國,而後再變成全球³Ì¤j¶Å¢XÈ¢Xê¡A¥Ñ日本成為其主要債權國。   如今,美國的對手已經轉變為中國,就算日本仍對美國享有穩定的貿易順差,也仍是美國重要的債權國。不管是面對日本還是中國,美國經濟都有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由於儲蓄缺口,需要由海外資助其貿易和財政預算的雙重赤字。儘管如此,美國對海外資金的依賴,還不曾威脅到其在金融產業的領導地位和優勢,包括美國大型銀行的勢力,以及掌管¬ü¤¸µo¦æªº所謂「特權」,畢竟美元仍是國際貨幣體系的關鍵貨幣。   總而言之,龐大的儲蓄在某種程度上,讓中國擁有在金融界需要的銀彈,但要成為全球金融霸主,這還遠遠不夠,中國還必須進一步部署身為金融強權所需要的各種工具。

作者資料

克洛德.梅耶(Claude Meyer)

經濟學博士、前銀行負責人。目前任教於巴黎政治學院,並在法國資訊研究與教育中心(CERI)以及全球經濟研究中心(GEM)擔任研究員。出版過許多亞洲相關的書籍與專文。著有《誰是亞洲領袖:中國還是日本?》,二○一二年由巴黎政治學院出版(已譯成英文、簡體中文和日文等版本)。

基本資料

作者:克洛德.梅耶(Claude Meyer) 譯者:林俊安詹文碩 出版社:今周刊 書系:future系列 出版日期:2016-06-02 ISBN:9789869137164 城邦書號:A2470028 規格:平裝 / 單色 / 36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