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兩性與家庭關係
還想遇到我嗎:鄧惠文陪你走過愛的深沉與寂寞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還想遇到我嗎:鄧惠文陪你走過愛的深沉與寂寞

  • 作者:鄧惠文
  • 出版社:三采文化
  • 出版日期:2010-05-14
  •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愛情給予的回報不一定是幸福,而是面對自己本質與極限的機會。 亞洲療癒系新天后----愛情心理作家 鄧惠文 睽違兩年新作 每次戀愛都受傷,但還是繼續戀愛。 每一次都以為是最後一次,以為再也容不下新的創傷。 掙扎著遺忘,然後又奮力地記憶。 或許,這其實是人生最美妙的階段。 即使擁有專業的精神科醫師背景,但是在面對愛情時的感受其實都是一樣的,從《寂寞收據》的主題「失落」到本書的「取捨」,作者鄧惠文醫師在本書 以更生活化的筆觸、更中肯的觀察見解,讓讀者從中思考關於愛情、婚姻關係,關於男人與女人,以及現代女性的蛻變與成長。藉由一句句細密懇切的心情文字,不 僅療癒你我的心靈,更期待我們能與完整的自己重新相遇。 【特別企劃】 時尚插畫家手感封面創作 鄧惠文×張琹 (張曉萍) 鄧醫師細密的女性思維與獨到的見解總能牽引著都會女子的情感共鳴,而一向擅長表現獨特女性形象的知名時尚插畫天后—張□(張曉萍),亦早已深獲 廣大女性讀者的支持與喜愛。本書力邀插畫家張□以獨特善感的筆觸詮釋現代女子的情感,讓書中最深刻、最私密的女人心情故事有了完美的起點。 【推薦經典句】 ◎除了你以外:女人當然喜歡「我跟別的女人不同」的想法。但這種「特別」應該用來讓自己過得更幸福,而不是用來拯救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男人。 ◎過份:對一段折磨的關係,習慣試盡溫和的方法,非不得已不忍重手破壞要害。但如果過程拖得太長,本來無辜的終將變成別人眼中咎由自取的一方。 ◎永遠的經典款:衣服的體積是歲月的體積,而整理衣物時的取捨,是自我形象的取捨。深諳衣物淘汰學的女人們,別再追究愛人為什麼棄舊逐新了,問自己如何成為永遠的經典款吧。 ◎禮物或贈品:愛情不該算計,本來就應該無私,但別忘了用心把付出包裝成禮物,讓對方知道它的價值,愛情才能在彼此的感恩中茁壯。 ◎如果我是斑馬:一個愛好自由與力量、美洲豹一樣的女人,勉強扮兔子演小女人,難免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喜歡撒嬌被疼愛,就別裝豹紋逞強充面子了。

目錄

Ch1. 若我不能遺忘
若我不能遺忘
那天,海那麼美
從朋友那兒聽說
他不愛妳
過份
給我一點安慰

Ch2. 還想遇到我嗎
還想遇到我嗎
除了妳以外
禮物與贈品
戀人的風災
明天要做什麼?
受傷的小白兔
你在哪裡
愛情與權力
寶貝,讓他帶
只有你知道

Ch3. 從前有一個公主
從前有一個公主
不適合結婚的女人
從不失戀的人
現代睡美人
世故壞美人
做家事的女人
自戀的女人
花蝴蝶的晚宴
男人與貴人
跳舞的女人

Ch4. 態度的時尚
時尚女奴與愛情逃兵
永遠的經典款
我的紅底鞋
如果我是斑馬
沒有人那樣
白無垢與紅外掛
瘋狂高跟鞋
能在瑜珈教室睡著的人
咖啡店裡的婆婆
穿上黑襪子動的男人

Ch5. 跟我去旅行
軌道之外
浴衣之姿
人氣寶貝
北極熊與海豹
誰的STYLE
倫敦的餵奶殺手
到下雪的地方過冬

序跋

從失落到取捨

◎文/鄧惠文

  每次出一本書,都像整理一段思考的歷程,作上標記,歸類歸位,之後空出一些腦袋和情感的空間,容納更多新的體驗。如果說上一本書—《寂寞收據》 的主題是「失落」,在承受、忍受、接受失落後還能繼續去愛,那麼《還想遇到我嗎》的主題應該是「取捨」,為了保全最珍貴的理念而放棄其他部分的能力。

  例如,在極端的時候為了保全最後一點自我而切斷與人的連結。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有時拋棄比被拋棄還要困難。

  又如,為了保有自由逐夢的可能,毀壞已經構築的基礎,回到零的起點,重新出走。乍聽之下只是自我的抉擇,並未影響他人,但試想為了出走而毀壞的 架構如果是與別人共有的,例如愛情、婚姻、共同的事業,而另一個人並不想歸零,怎麼辦呢?想要雲遊就辭掉工作的人,想要戀愛就出軌的人,如何允許自己冒險 又不傷害共同體中的其他人呢?

  不忍心傷害別人是一種善良,但有些時刻,在別人與自我之間,終究得傷害一個。當彼此的存在互相牴觸時,因為不願傷害別人、無法取捨,最後可能瀕 臨自我的消失。這類經歷較少被觸及與討論,或許是因為不安吧?不管愛帶來甚麼痛苦,只要確認是對方造成的,就覺得自己很坦然。但相反的,要承認自己造成別 人的痛苦,在自我與他人之間選擇維護自我,是很困難的。

  看起來失落是被動的,取捨是主動的。愛情結局中的失落者面臨自己是否不值得被愛的疑慮,取捨者則承擔自私、殘忍、破壞的罪名。

  真的是這樣嗎?

  愛情、婚姻,任何親密的關係都是一個互動的系統,當系統出現問題,無法排除累積的內在壓力,需要發生變化時,看起來總像其中一個人無情,另一個 癡情。一個人叛逃,另一個追捕。一個貪婪,一個正直。一個聰明,一個愚傻。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對的兩種角色之間,哪一個比較輕鬆,哪一個比較痛苦,不足為 外人道。

  照著習慣的標籤認知事物──背叛就是過錯、拋棄就是忘恩、守候就是付出,顯然比挖掘內心糾結或探索深層原因來得容易。但停留在這樣的階段就永遠無法瞭解自己,也無法瞭解別人。

  人的內心不只有一個自我,或者說,除了最主要的那個「我」已外,還有許多被潛意識割裂的部分,那是自己不喜歡或害怕的部分。把不願正視的部份切 落,向外投射到別人身上,讓別人扮演自己討厭的角色,然後可以輕蔑、指責、抗議別人,藉由這樣的過程,攻擊自己討厭的東西,確保自己已經跟它們無關,遙遠 得很安全。這是克萊因學派客體關係理論的核心。其實沒有人不曾如此,但明白自己如此的卻很少。

  從失落到取捨,從無奈地被人影響到檢視自己對別人的影響,我覺得這次的故事充滿扎手而容易被人丟棄或擱置的「自我概念」的碎片。期待我們都能與完整的自己重新相遇。

內文試閱


那天,海那麼美

  分手的原因不是窮追猛打就能問出來的。惟有帶傷前行,在沉澱與釋然之後,才會從思考中浮現,一種明淨的理解。

  女孩說,她的男友突然變心了。

  「一夕之間,風雲變色,晴天霹靂!」她說。上周末還帶她到海邊喝咖啡,整個下午都很開心,band演奏時,他也把手臂擱在她的肩上,隨著節拍一起搖擺哼唱。在別人眼中,無疑是一對甜蜜的情侶,在她心中當然也是。

  「根本沒有異常的跡象!」

  可是,從星期一開始,打電話給他就一直不接,最後傳來這樣的簡訊:「不用再打了。我不會接。我已決定分手。不需要討論。」

  女孩痛苦極了,拼命思考到底怎麼回事。

  「那天我做錯了甚麼嗎?沒有吧?碰面時,他第一眼覺得我的洋裝顏色很花,但我解釋去海灘應該不算太誇張,他也點頭說『這的確是海灘風格』……無論如何,不可能為了一件衣服突然想分手吧?不可能。但除此之外,根本沒有發生任何摩擦啊!」

  朋友提醒她:「妳不能只想去海邊那天,之前應該就有問題了吧?」

  之前?女孩愈來愈困惑。自己平常當然有些缺點,誰沒有缺點呢?但交往那麼久了,都沒有構成分手,最近又沒有新增缺點,他為甚麼現在變心?

  一旦想法至此,就無法避免毀滅性的念頭出現──「既然我都沒改變,表示讓他從愛我變成不要我的原因與我無關,一定是有別人!」

  「他愛上別人了。他被別的女人拐去了。」於是,女孩的情緒由失落轉為憤怒,不能忍受自己竟然被揀選然後又被丟棄。她寫信、留言、反覆詢問所有認識他的朋友,還打電話到他家中哀求伯母告知真相。除了追尋這想像中的解答,她的生活完全停擺。

  我遇到那個男孩時,相較於女孩的憔悴,他看起來還是一身活力。

  「分手那麼突然啊。對方很難受呢。」我說。

  「不突然啊,我認真想了很久,大約三個月前就決定了。」他一臉嚴肅。

  「咦?分手前一天一起去海邊時還很甜蜜,不是嗎?」

  男孩聳聳肩:「原本約她出去就是想談,結果那天海那麼美,用來分手太可惜了。」

  「原來如此……」

  可是,三個月前就決定分手,都沒有讓女孩知道嗎?總不會每天都看到很美的海吧?

  男孩試著回想:前一次見面時,看了悲慘的電影,女孩已經哭了,他不忍心開口。再前一次,去了昂貴的餐廳,不想用分手糟蹋頂級的牛排。另外一次,她穿了性感的吊襪帶,他覺得「一個女孩子興高采烈地穿新內衣來找男朋友,這時說分手太侮辱人了。」

  「總之,氣氛不是太好就是太差,一直沒有適合提分手的日子嗎?」

  男孩點點頭,「不是故意隱瞞,我也想早點解決啊!」

  我想起另一個女孩,她和男友半同居地交往了七年,最後一個晚上,他徹夜無眠,坐在陽台不斷地抽菸。到了清晨,她忍不住逼問:「你到底在煩什麼?」他避開眼神,許久才艱難地開口:「我該走了。我今天要結婚。」

  分手,就是這麼回事。一方愈是沒有察覺,一方愈是難以啟齒而繼續拖延。拖延愈久,最後另一方受傷更深。

  無可選擇地被告知分手後,總是很想追查原因。挫敗多次,才明白分手的原因不是窮追猛打就能問出來的。惟有帶傷前行,在沉澱與釋然之後,才會從思考中浮現,一種明淨的理解。

  或許到那時,女孩也會同意「那天,海真的很美」。
他不愛妳

  我們都可能踩到愛情的大便,脫身需要時機,更需要面對與承認的勇氣,放下討價還價的執著。

  還有甚麼比這更令人難過──為感情心痛,如刀割淌血,毫無保留地對好友泣訴。通宵坐在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咖啡店,服務生來回加了十幾次水之後,終於把事情的 始末解釋完畢,滿懷期待地等著好友分析癥結,計畫下一步該怎麼跟男友溝通,結果好友只說了一句:「妳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了。」

  「妳的意思是,其實沒有問題,都是我太鑽牛角尖了?」

  好友無奈地搖搖頭,露出那種醫生要宣布嚴重病名時的表情:「不,我是說,妳講得那麼複雜,甚麼個性、溝通模式、因為他從小討厭被媽媽管等等的,但事實只有一句──他根本不愛妳!」

  認真勸過朋友的人都有經驗,一旦指出「對方不愛妳」,一開始跑來抱怨男友如何可惡、如何讓人傷心的女生就會開始辯駁,說著:「不,妳不瞭解,他其實很愛我,只是……」最後讓她哭得雙眼紅腫、眼淚鼻涕齊流的人並不是男友,而是這位一語道破的好友。

  身為好友的人,如果覺得自己負有點醒夢中人的義務,往往會說出讓人崩潰的評語,讓本來只是生氣的人剎那間感覺活不下去。我有幾位見解精確、洞察人心的朋友,不過他們安慰人時是這樣說的:

  「妳心情不好,他竟然不想談?不肯討論為什麼讓妳生氣?嫌妳歇斯底里而關機?這樣妳還在問為什麼?妳頭腦壞啦?他根本不愛妳!」

  「可是我離不開他,他有很多優點,應該可以再溝通……」

  「喂,踩過大便嗎?妳踩到大便了!一腳踩到,自認倒楣,趕快走開去洗腳換鞋就會沒事,妳卻無法接受自己竟然會踩到大便,接著還用手去挖,硬要相信大便裏藏有甚麼好東西,妳有病啊?」

  「……」

  「承認自己愛錯人了,他就是大便啦。」

  「……」

  「不要再挖了,妳會臭到底,臭到以後就算走開也沒有辦法跟別人在一起了!」

  「……嗚……哇…….」

  我們都需要這樣的朋友,但也常常發現,不能直接把他們當作心理治療師來用。

  朋友負責同仇敵愾,不負責處理矛盾。好友或親人之間很難保持心理治療般的客觀距離,看到姐妹傷心,為之氣憤、為之不捨,急著想把她往外拉。可惜在情緒尚未沉澱、思考尚未就緒之前,別人所給的結論不管如何精確,只會引起心靈的抗拒。

  明知是對的,卻直覺地抗拒,因為無法接受覺醒帶來的疼痛。因為情感還沒走到失望透頂的程度,才會纏著朋友一夜,苦苦詢問解決的方法,不然早就分手了。

  療傷有階段之分。對一個還在強烈矛盾、處於否認階段的人說「他根本不愛妳」,並不會就此驚醒夢中人,如果無法瞭解他們內在的掙扎,就無法幫助他們改變。

  為什麼她已經看見事實,卻需要否認?

  如果要她立刻停止否認,接受失落的事實,她能夠承受依存系統崩潰的壓力嗎?她有能力開始新生活嗎?

  就像營造必須等待水泥乾固,才能於其上繼續構築,療傷時必須微調速度與力道,在個人能夠承載的基礎上,逐步安置挫折與現實的重量。

  即使朋友不諳此道,找他們安慰時總像雪上加霜,但我常在事過境遷之後,發現當初最不想聽的那句話,其實是最關鍵的一句話。我們都可能踩到愛情的大便,脫身需要時機,更需要面對與承認的勇氣,放下討價還價的執著。問題不是愛或不愛,而是自我的整合。

  領悟總在多年之後,療傷可以固執,可以用自己的步調慢慢地走,只願在那之前,不會因為抗拒真相而失去敢說實話的朋友。
從不失戀的女人

  被人無條件地愛上,是動人的;無條件地愛上別人,是危險的。這種人我之間的矛盾,冷靜與情熱之間的掙扎,是愛情對人性的挑戰。

  「各位,失戀過嗎?」有著可愛瀏海的團療老師問大家。

  在場學員的平均年齡大約是二十五歲。如果我二十五歲時如此被詢問,一定不以為意地搖搖頭,心想「失戀這種事哪會發生在我身上」。

  遙遠的二十五歲,對戀愛只有愈挫愈勇的灑脫,稍有不順就說再見,彼此也不會太糾纏,相信下一個對象會更好。

  到了三十五或四十五歲,失戀就很難是輕鬆的話題了。

  失戀?

  有時是遭人拒絕。

  有時是自己為了停止某種痛苦而離開。

  還有一種情況,為了忠於已經無味的伴侶,必須斷絕相見恨晚的真愛外遇,那種悲傷其實與失戀無異,卻無法得到體諒或同情。

  從送出第一顆巧克力的少女到不能再吃巧克力的熟女,尋尋覓覓、跌跌撞撞或渾渾噩噩,如果一直對感覺誠實、一直不關閉愛情的頻道,有幾人能安然度過,從不遭遇任何形式的失戀?

  於是,失戀成為人類語言中最淒美的名詞之一,帶著幾分神聖,書寫時彷彿前面該空一格似的。如果不將失戀的記憶封存隔離,就無法前行。而一旦封存,我們都不 打算輕易開啟。那是曾經以為永難脫身的夢靨,雖然過了許久,還是不敢回頭,深恐碰觸之後再度被它巨大的力量攫獲。

  大約就是這麼想著,好幾位學員不動聲色地把椅子往後退,露出不希望被點到的表情,看來正是慘重失戀過的人,結果老師一個也不放過。被點到的人都輕描淡寫地說:「好久了,忘記了」「失戀不都是那樣嗎」,但之後卻是一陣無法掩飾的黯然,全場無聲。

  只有一位女性不以為然──在場最活潑的一位,她很有自信地說:「沒有。我不會失戀,因為我不會喜歡不喜歡我的人,也不會愛對我不好的人。」

  大家紛紛抬頭,讚嘆地看著她。她的年紀已經不是未經世事的少女,竟然不曾為愛傷神,這是何等境界啊!不過,想想自己跟這種境界實在差距太遠,大家又紛紛低下頭去。

  想變成這樣嗎?

  不該喜歡的就不喜歡,不值得愛的就不愛?

  心真的能夠如此聽話嗎?把這種能力寫成愛情規則、戀人指南之類的書,一定會很受歡迎吧!不過,這種不失戀族只能跟自己的族人談戀愛,遇到浪漫族或敢愛族時,彼此是無法溝通的。某種程度上,這位永不失戀的人好像一只寫不進去的硬碟,沒有天線的收音機。

  一個人需要為愛情設限到甚麼程度?取決於一個人承受傷害的容量有多大。

  容量極大的,像電影Terminator(終結者)那樣,不管被砍成幾段都能迅速重組復原的人,就不受拘束地愛吧。即使愛上不負責任的人、不容於世間的對象、沒品德的惡棍,都能毫髮無傷地通過。但真的有人容量這麼大嗎?

  容量小的,每次失戀都像掉入地獄的,不得不在受傷後學習設限,保護脆弱的自我。每個人多少都有關於對象的基本原則,一般如「沒有責任感的不行」、「會打女 人的不行」、「別人的男人不行」……,挑剔一點的如「上完廁所不洗手的不行」、「沒工作的不行」、「垃圾不分類的不行」等等,差別在於嚴格度、現實感和可 行性。

  不過,多一分理性和預設,就可能在愛情中少一分可愛,這是無奈的事實。如果把愛戀之心規範到「永不失戀」這種程度,就好像穿上厚重的盔甲,雖然安全,卻很難讓人擁抱。

  愛情之所以壯闊唯美的元素之一,不就是「反理性」嗎?被人無條件地愛上,是動人的;無條件地愛上別人,是危險的。這種人我之間的矛盾,冷靜與情熱之間的掙扎,是愛情對人性的挑戰。

  對於奮不顧身的可愛可憐人,愛情給予的回報不一定是幸福,而是面對自己本質與極限的機會,至於看清之後會趨向幸福或者毀滅,就要看個人的心性了。一個心性真誠溫柔的人,即使錯愛受傷,最終也會癒合成美麗的痕跡,有何可懼呢?

延伸內容

最溫柔的相遇

◎文/草莓圖騰

  「問世間,情是何物」,自古以來,這個世紀之問,就一直纏繞著許多為情所困的煩惱靈魂,沒有解答。感情是生命中那麼重要的一環,可是很多人卻陷在苦楚憂慮的迷宮中走不出來,為情所困,黑暗中摸索,顛波流離,狹窄的險路,隨時有可能跌入深深的迷津。

  鄧醫師的散文就像是漆黑中的一盞明燈,專業,理性,思路明晰,文筆優美,不慍不火,和緩的輕輕指點出問題的癥結,可是口吻又那麼大大的溫柔,真使人有如沐春風之感。

  坊間有無數兩性散文跟教戰手冊,我很少對這種類型的文字感興趣,感情於我,是非常私人的事情,遇到問題,只在自己肚子裡面做文章,苦苦忍耐,努力思考,並不接納所謂專家的建議。可是,我會很願意聽聽鄧醫師怎麼說。

  去spa的時候,很喜歡裡面播放的自然音樂。浪濤,雨聲或是溪澗淙淙的水聲,偶然傳來的啁啾鳥鳴,使得氣氛更加寧謐幽靜,輕柔的音樂安撫煩躁的心靈,情緒漸漸沈澱,火氣全消。

  閱讀鄧醫師的兩性散文,也給我相同的感受,深谷幽林中,溫柔的小溪澗淙淙流過,給憂煩的心情帶來一絲清涼。

  《還想遇到我嗎》,鄧惠文醫師的新書,如果你還沒有遇到你心目中的那個人,要看這本書。如果你已經遇到你心目中的那個人,更要看這本書。

  我跟鄧醫師的新書,共度了今年最溫柔的相遇。

作者資料

鄧惠文

如果按照正規的資歷介紹,她是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作家、廣播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她參與戲劇演出和製作,還有一張舞踊的師範證照。私下她視自己為一種譯者與橋梁,為不同的對象譯解深層心理。這種譯解有時需要用語言文字,有時是戲劇或舞蹈,更多時候是無法形容的,心的靠近感。 從小唯一感興趣的一件事就是愛。愛很美麗但總讓人挫折困惑,為了能一直愛下去,不得不努力了解自己與他人,結果變成了志業。她與治療室、講堂上、生活中的有緣人們共修療癒,並持續書寫分享這些探索,目前已出版十二本書和兩本繪本。 她常描繪女性的感受和思考,因為「這世界總是割裂女人的角色和自我」,女人活在「是這樣,就不可能那樣」,「要這樣,就沒有那樣」的掙扎中。從年輕女孩的迷惘、人妻人母的蛻變,一路寫來,這次看她如何撫觸熟年心境,為讀者再次展現,人與人之間,必有情,才有理。明晰的看清心理,不是為了超脫,而是為了承載人情的濃重。唯有心靈能不蒼老,永遠為愛溫柔細語。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所碩士。 曾任台大醫院、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師。於英國榮格分析心理學會、塔維史托克中心及伴侶關係研究中心、美國國際心理治療機構等,進修榮格分析、精神分析與婚姻治療。 著作: 《媽媽變成鴨》、《我不想說對不起》、《婚內失戀》、《愛情非童話》、《不夠好也可以》、《有你,更能做自己》、《學習。在一起的幸福》、《直說無妨:非常關係2》、《別來無恙》、《非常關係》、《還想遇到我嗎》、《寂寞收據》、《寫給妳的愛情床邊故事》、《解開愛情的鈕扣》。 Podcast:〈鄧惠文 不想說〉

基本資料

作者:鄧惠文 繪者:張琹(Chin Chang)沈鳳如(Amily) 出版社:三采文化 書系:Mind Map 出版日期:2010-05-14 ISBN:9789862292662 城邦書號:A2000571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