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醫療保健 > 保健養生
想健康,先戒掉這些「好」習慣!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想健康,先戒掉這些「好」習慣!

  • 作者:岡本裕
  • 出版社:平安文化
  • 出版日期:2013-10-07
  • 定價:250元

內容簡介

跑步讓人健康有活力? 多喝牛奶可以補充鈣質? 被人稱讚是「好人」很得意? 日本良心名醫告訴你……大錯特錯!!! 想健康就不要這麼做! 不要運動! 尤其「不要跑步」,因為跑步容易導致生病和老化! 不要吃藥! 藥物反而會毒害你的身體! 不要攝取過量動物性蛋白質! 你的身體其實不愛吃肉和喝牛奶! 不要吃太多! 減少熱量攝取,反而會讓人活力倍增! 不要當好人! 「好人」就是容易自找壓力的人! 不要盲目相信醫生! 因為醫生的知識是偏頗的! 不要搭電梯! 爬樓梯才是保護雙腿健康的救星! 不要自己一個人! 孤獨會讓人短命,生病時不要獨自面對! 不要當工作狂! 休息,才能讓工作更有效率! 不要熬夜! 熬夜是癌症的「好朋友」! 以上這10個生活習慣,你犯了幾個?原來許多我們平常視為「金科玉律」的觀念,其實根本是錯的!日本名醫岡本裕根據多年行醫經驗,發現只要改變某些原本已成「自然」的生活習慣,就能讓慢性病人甚至癌症患者重獲健康,而且不但容易實行,也更能持久!在本書中,岡本裕醫師即針對其中影響現代人最大的十件事,一一破解健康迷思,並提出最簡單的戒除對策。 一般健康書總是要你做這個做那個,但其實想要健康,你不用急著做什麼,只要「不做」,就能從此輕鬆甩掉病痛,安心過生活!

目錄


前言 想健康就不要這麼做 003

第一章 不要運動!
記住:不要跑步!
──氧氣掌握了生病與老化的關鍵

身體不喜歡跑步運動 021
跑步對健康無益,而且意外地危險! 022
你是不是誤以為「跑步」是「走路」的延伸? 023
跑步是交感神經在鞭策身體 027
心情放鬆地走路最好 029
動物不會動不動就用跑的 030
跑步會讓身體遭受重創 032
氧氣不足,癌細胞就容易增加 034
氧氣過剩,也會破壞細胞 036
馬拉松可能會讓你短命 039
還是走路最好 042
避免不自然的行為,對身體才好 044
為了身體著想,不要參加運動競賽 047

第二章 不要吃藥!
停止服藥,會變得更有活力!
──藥物反而會毒害你的身體!

現代人吃太多藥了 054
過去沒事,不代表今後也沒事 056
藥最多只能吃三種 058
問題在十幾年後才會浮現 060
藥物副作用的犧牲者數量驚人 062
藥只能用來「應急」 064
你曾因為吃降血壓藥而渾身不舒服嗎? 066
血壓為什麼會變高? 069
吃藥前,必須先決定好期限和目標 072
不能說的秘密:全民藥罐子計畫 074
感冒和流感本來就不需要吃藥 076
如果醫生要你吃糖尿病藥…… 080
患了糖尿病,必須先讓胰臟休養 084
想告訴醫師「我要停藥」時 086
現代醫學的缺點 088
想辦法停藥 090

第三章 不要攝取過量動物性蛋白質!
你的身體其實不愛吃肉和喝牛奶!
──長壽的人不吃肉,也不喝牛奶

肉和牛奶真的是優質蛋白質嗎?! 094
促進成長是好事嗎? 097
牛奶會促進癌細胞增加? 099
牛奶不能預防骨質疏鬆症 101
肉食跟體力毫無關係 103
癌症增加與肉食的關係 104
女性比男性長壽的理由 106
癌症病人應該攝取牛奶和肉類嗎? 108
健康的人不吃肉、不喝牛奶 110

第四章 不要吃太多!
少吃才能長壽!
──減少熱量攝取,讓人能量倍增!

照一般情況吃的話,容易吃太多 115
體重減輕,原因不明的不適也會減少 117
減少食量的訣竅:每天量體重 120
輕斷食很舒服 122
我要吃糖──這是惡魔的誘惑 123
不會讓血糖值突然升高的進食法 126
熱量過多會使人營養失調 129
讓植物長壽的植化素,對人體也有益 131

第五章 不要當好人!
好人就是容易自找壓力的人!
──小壓力會帶來大創傷

聽到「你真是好人」時,要當成警訊 137
好人自找壓力的原因 139
不擅長排遣壓力的癌症病人 141
小壓力比大壓力更難應付 143
鼓起勇氣,快點從「好人」班畢業 145
健康的人裡面沒一個好人?! 146

第六章 不要盲目相信醫生!
就算相信醫生,也得不到健康!
──醫生的知識是偏頗的

專科醫生看不見整體情況 152
世上幾乎找不到理想的醫生 155
現代醫生普遍都是專科醫師 158
除了現代醫學,還有其他出色的醫學 160
治療方法不只西方醫療一種選擇 163
醫學不能完全以科學角度去看待 165
東方醫學的治療法也不可或缺 168
醫生其實很短命 171
為了自己好,我們本身也必須努力 174

第七章 不要搭電扶梯!
爬樓梯才是保護雙腿健康的救星!
──看到電扶梯就當成敵人

人只要能動、能吃、能睡,要死也很難 179
不能動,等於被判了「紅牌」出場 181
關節使用期限一旦到期,只能靠自己努力 183
樓梯是保持健康的救世主 187
爬樓梯可以為健康存老本 189
關節和肌肉不常用會退化 191
腹式呼吸的好處數不清 193

第八章 不要自己一個人!
孤獨會讓人短命!
──生病時不要獨自面對

伴侶和朋友會拉你一把 201
群體抗癌可以提高治癒率 204
不想落單,就必須付出努力 206

第九章 不要當工作狂!
休息,才能讓工作更有效率!
──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休息一下吧

好好休息過,才能好好工作 212
不再過度工作,就能快速痊癒 214
工作與休息的「節奏」很重要 216

第十章 不要熬夜!
熬夜是癌症的「好朋友」!
──熬夜對身體真的不好

規律生活是最好的良藥 221
順應自然節奏的人才是贏家 223
違反自然節奏,小心自食惡果 226
一天的節奏,應該在每天一早重新設定 228
睡眠是為今天做保養,替明天做準備 229
提高睡眠品質才是上策 231

結語 一起幸福地邁向健康長壽 234

序跋


想健康就不要這麼做


  要從頭培養一個「對健康有益的新習慣」,需要大量的精力,讓人很難提起勁去做,而且即使鞭策自己開始做了,也很難持之以恆。

  不過我非常幸運,常有機會接觸到許多運用巧思而活得健康又長壽的長輩,還有成功抗癌的人們,瞭解他們是如何下工夫去實踐他們的健康妙方。

  這些工夫,並不是「刻意去做什麼」,重點更在於「不去做什麼」。

  的確,比起從頭培養某些新習慣,改善現有的某些壞習慣,門檻似乎比較低。而且若只要戒掉某些壞習慣,健康就能獲得明顯的改善,也可以讓人理解這些老人家遠離惡習的理由。事實上,這些老人家就活得既健康又長壽,因此可信度十足、說服力滿點。

  首先,要瞭解到我們現有的某些壞習慣到底「壞」在哪裡,然後一一戒除。如果是像這樣的程度,即使是懶惰又沒恆心的我應該也辦得到;而既然連我都辦得到,別人當然也做得來。我就是懷著這樣的想法寫成這本書,冀望造福大眾。

  本書中嚴選的十個壞習慣,全是來自於這些健康長輩的智慧,也就是「只要遠離這些壞習慣,就可以讓健康獲得飛躍性的改善」。再次強調,只要戒掉過去一直有的壞習慣即可,所以應該比從頭開始培養新的好習慣要簡單多了。

  只要確實去理解這些習慣為什麼不好,茅塞頓開,想要戒除應該就不難了。像這樣一個一個地甩掉壞習慣,大家一定可以變得更健康。

  尤其是對五、六十歲的人來說,這些壞習慣是必須火速戒除的。四十多歲的人差不多要加緊腳步;更年輕一點的人,慢慢來就行了。只要確實地一一戒除,就可以大幅延長健康的壽命(也就是活得健康,未臥病在床)。如此一來,就可以享受更令人滿意的人生。

  我怎麼會想到要寫這本書呢?

  我因為一些機緣,以在宅醫療醫師及「e─診所」醫師的身分,接觸到許多長輩及癌症病人。回顧我的行醫生涯,那種眾人心中描繪的壽終正寢,也就是一直到死前都精神奕奕、思路清晰,滿足地回顧著自己的一生,然後爽快地嚥下最後一口氣、瀟灑歸西的例子,真的是寥寥無幾。

  想要朝氣十足地長生,反過來說,就是沒有病痛纏身,健康地離世。換作是我,如果可以選擇,當然也想要壽終正寢而不想被病痛纏身。我想每個人都不例外。

  以機率來說,「壽終正寢」是微乎其微,那麼要怎麼做才能成為其中的一分子呢?

  想要安享天年,健康地歸西──要達成這個心願最重要的是什麼?

  得以壽終正寢的少數人,與無法壽終正寢的大多數人,他們的差別在哪裡?

  這十幾年來,可以說我一直在摸索著這些問題的答案。

  一半是無意識地,一半是出於本能地,我尋找著可以說服自己的答案,而有一次在與老人家相處的時候,我忽然從一位長輩的話裡得到了線索。

  「年輕人都不太會去思考死亡跟衰老這些事啊!」

  確實如此!

  即使理智非常明白這些問題最好快點考慮清楚,但就是覺得它們距離自己太遙遠了。

  那位長輩接著說:

  「等到真的老了,一切都太遲囉……」

  這話說得也沒錯!

  冷靜想想,這是再明顯不過的道理,但人就是會忍不住拖延。既然明知到時候再想就太遲了,那麼早早做準備才是上策,然而卻總是難以付諸行動。

  年老離我太遙遠
  病痛也不關己事
  死的也都是別人

  以我本身來說,我真的是經常這麼想。

  西藏醫學中有這樣的觀點:
  「每個人都是病人。」

  健康是一種幻想,存在的只有疾病,或是疾病的不同程度(或不健康的程度)。我們從出生那瞬間就開始得病,然後衰老,步向死亡。

  這完全就是佛教的教誨。

  請各位想像一條下坡路:坡道的最頂端,就是我們剛出生的時候。現代人的嬰兒死亡率非常低,因此健康的最高峰可以說是剛出生的時候吧!那麼,接下來呢?

  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了──我們開始步向死亡。從出生那瞬間開始,我們的身體就暴露在各種壓力下,逐漸氧化,一步一步地走下了通往死亡的坡道。

  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從出生的瞬間開始,健康程度就不斷地走下坡。換句話說,我們再也沒有一個人是健康的了。雖然有程度之別,但我們全都是不健康的,然後這不健康的程度與病痛的程度逐漸增加,每況愈下。我們可以把這段拖著不健康、充滿病痛的身體走下坡道的歷程,看作是人的一生。

  可以輕易想見,下坡的坡度愈陡,就愈快走到終點(死亡);相反地,坡度愈平緩,就可以愈緩慢地前進,距離終點愈遙遠。

  我想用這個例子表達什麼?也就是說,你很健康、你還年輕,並不代表你就與死亡無緣,可以免除病痛。別說是無緣了,我們從一出生就得了病,從出生的下一秒鐘開始,我們就朝著死亡一直線地跑下坡道。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沒有人是百分之百地完全健康,每個人都是病人,而健康的程度深受下坡的坡度所影響。這個下坡的坡度,正是左右壽命長短的重要關鍵之一。

  說得再簡單一點,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下坡的坡度。因此不管怎麼想,唯有設法過著讓坡度變平緩的生活,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話雖如此,有些人明明是大菸槍,有時候還是個大酒桶,大魚大肉地毫不忌口,完全不顧身體健康,過的是典型的糜爛生活,卻不知為何活得既健康又長壽。這種情況雖然很少見,但確實存在著。

  這些人一定是天生就具備超強長壽基因的「長壽菁英」。不過,這是極為罕見的例外中的例外,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如此。如果我們養成跟這些「長壽菁英」一樣的生活習慣,我可以保證,健康長壽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不過,如果我們也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呢?

  如果照平常那樣生活,絕對無法成為長壽菁英,但只要下一點工夫,付出一點努力,或許我們也能成為長壽菁英一族──如果真有這樣的方法,我認為絕對值得一試。

  我並不希望讀者不問原因,只是照著書中的吩咐戒掉這十個壞習慣就好。我希望各位一一去理解背後的道理,領會並接受,然後再去戒除,並且再接再厲,繼續同樣地戒掉下一個壞習慣。如果各位能夠因此而變得健康長壽,就是我做為醫師最大的幸福了。請各位讀者務必讀到最後,以理解箇中道理。

岡本裕

內文試閱


不要運動!

記住:不要跑步!
──氧氣掌握了生病與老化的關鍵


  本書第一個要建議大家戒除的壞習慣,就是「運動」。

  讓我們從比較容易做到的地方開始吧!

  如果一開始就拉高門檻,有些人可能會失去幹勁,不過我想從「不要運動」做起,每個人應該都可以瞭解原因,並且立刻成功地實行。

  尤其是對懶得動的人來說,這個提議可能會讓你覺得:「這正是我要的!」

  只說「運動」太模糊,如果說得更明白一點,或許可以說是「運動競賽」。這裡說的「運動競賽」,指的是含有「與人競爭」、「追求時間成績」,以及「奔跑」這類要素的運動。大家聽了有什麼想法呢?

  運動應該是有益身體健康的,可是作者不曉得是哪根筋壞掉了,居然說運動有害身體健康?我想各位腦中一定塞滿了問號,不過你沒有看錯,我正是這麼說。

  「運動」與「運動競賽」之間,有著天壤之別,若是把它們混為一談,問題就嚴重了。接下來我將解釋其中的原因,好讓大家瞭解兩者之間的不同。

身體不喜歡跑步運動
  開門見山,從結論說起,也就是:最好不要從事跑步的運動。沒錯,就是字面上說的「不要跑」,可不是「不要全速奔跑」漏了幾個字。

  各位是否都一廂情願地認為運動就一定要「跑」?「運動=跑=累死了」,所以或許有不少人認為自己做不來運動,壓根兒就不想去嘗試。

  若是如此,我希望大家從今天開始把這個觀念修正過來。就趁這個機會,把對「運動」的觀念一百八十度徹底大轉變吧!

  聽起來似乎相當嚴重,不過我認為「運動=跑」這個誤會,不曉得害多少人吃了大虧。反過來說,如果把這個觀念扭轉為「運動≠跑」(運動不等於跑),不曉得可以救多少條人命,幫助多少人延年益壽。

  雖然只有三個字,但「不要跑」的涵義令人意外地深奧,而且對我們的身心都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想想箇中的理由,並且繼續讀下去。

跑步是交感神經在鞭策身體

  我們來具體模擬一下生活型態,以及生活中自律神經的活動吧!

  以早起為例,這當然是很好的習慣,但如果一起床就突然開始慢跑,可以輕易想見,身體一定被嚇壞啦!

  因為在夜晚的時候,一直是副交感神經處於優勢,當然身體也都處於放鬆模式。

  然而一大清早就毫無前兆地突然開始慢跑,副交感神經都還在運作呢,交感神經卻突然插隊進來叫身體馬力全開,全速運轉,不用說,身體一定會被這個蠻橫的要求攪得手足無措。

  在一般自然的狀態下,交感神經會從黎明開始慢慢地活化,然後一點一點地,在我們醒來之後逐步取代副交感神經,支配身體。如此一來,身體便可以順暢地清醒,毫不勉強地從體內湧出活力來。

  然而一大清早就突然慢跑,就像是開車時一口氣把油門踩到底,讓交感神經瞬間全開,這對於毫無準備的身體來說,怎麼想都不可能有好處。

  心臟可能會嚇一跳,讓心跳亂了套(心律不整),負責把營養和氧氣運送到心臟的血管(冠狀血管)也無法回應這突如其來的指令。心臟肌肉由於氧氣及營養不足,無法順利收縮,逐漸陷入跳動異常,搞不好還會爆炸(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臟衰竭)。

  這樣的狀況出現的機率並不低,幾乎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而且愈來愈普遍。

  讓人體隨著自然的節奏緩慢地變化,才是理想的狀態,身體的功能也是一樣,要慢慢地轉變才自然。

  如果因為某些原因而主動去破壞這種自然節奏,整個身體就會陷入大恐慌,別說是心肌梗塞了,腦梗塞、腦出血、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出什麼毛病都不奇怪。以上的說明,應該可以讓大家清楚瞭解這一點。

心情放鬆地走路最好
  相較之下,比方說你早起了──當然,早起是非常好的習慣──不過接下來別再做慢跑這類不自然的行動,改為心情放鬆而愉悅地走路,又會怎麼樣呢?走路不會走到上氣不接下氣,所以身體不會陷入恐慌,交感神經也不會一下子壓過副交感神經而主宰身體。交感神經會隨著自然的變化慢慢地醒轉,原本的生命活動也絕對不會受到妨礙。

  「跑步」和「走路」同樣都是移動行為,卻有所差別。事實上,兩者之間的差異可大了,對身體的影響也可以說截然不同。

  也就是說,移動的時候都用走的,盡量不要跑,才是體貼身體的好選擇。如果可以游泳或跳躍,當然也是一種選項,但在進行時請牢記,千萬不要隨便「刺激」你體內的交感神經。

跑步會讓身體遭受重創
  關於不應該跑步還有其他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跑步會讓我們的身體遭受到嚴重的雙重打擊。

  這雙重打擊就像腹部重重地被打了一拳一樣,後勁相當可怕,教人消受不起,因此最好是能免則免。

  我這樣說,大家應該仍是一頭霧水,不過總之跑的時候會發生接下來這兩種障礙,非常值得我們重視。

  當然,只要我們用走的,這兩種障礙就絕對不會發生。

  我說的這兩種障礙,一是氧氣不足,二是氧氣過剩。

  氧氣不足對身體不好,這很容易理解。 細胞原本就需要營養和氧氣才能夠確實發揮功能,所以萬一氧氣不足(也叫缺氧),就會造成不徹底燃燒,使得能量製造的效率變差,老廢物質也會增加,讓細胞無法完全發揮功能。

  另一方面,如果氧氣過剩(活性氧過剩),這也非常不妙,但究竟是哪裡不妙呢?或許有人認為氧氣多到用不完反而是件好事,然而氧氣過多,其實對身體也有害。

  問題就出在「活性氧」。活性氧是從氧稍微變化而成的物質,氧氣一旦過剩,就會製造出大量的「活性氧」。後面會更進一步詳述,這個氧變化而成的活性氧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東西,它精力過盛,會胡亂攻擊周圍的細胞,當然,組織和內臟的功能也會因此受損。

  回到正題,如果各位有慢跑的習慣,就等於是經常處在慢性氧氣不足當中,也就是缺氧的狀態。跑得氣喘吁吁,完全就是一種缺氧狀態。

  慢跑一方面會讓人陷入缺氧;另一方面因為運動量很大,跑完的時候,也就是缺氧之後,會一口氣吸入大量氧氣,如此一來又陷入氧氣過剩的狀態,製造出極為大量的活性氧來。

  換句話說,跑步這種行為,等於是自己讓身體遭受到缺氧和活性氧的雙重打擊。

氧氣不足,癌細胞就容易增加
  如果沒有能量,我們的身體就無法活動。我們的身體是利用氧和糖(葡萄糖)來製造能量,以維持生命活動,然而一旦氧氣不足,身體就無法順利製造能量,因此不難想像,身體的功能也會出現問題。

  用車子打比方,缺氧就類似汽油見底了。汽油不夠,不管車子性能再好,引擎也無法發動,當然也無法開動。

  氧氣不足如果只是暫時性的,或許不算什麼大問題,但如果日常性地缺氧,或是長期持續缺氧,就會發生一些棘手的狀況。

  這棘手的狀況以某種意義來看,也可以說是細胞求生的智慧,或是面對逆境的適應反應,也就是細胞會自行改變性質,以便即使處於缺氧的狀態中,也能夠製造出能量,這叫做「變異」,是細胞改變自我的性質以承受逆境的狀態。生物從某種意義來說非常聰明,如果環境惡化,就會拚命改變自我的性質來應變。


  比方說,正常的細胞裡有一種叫做「粒線體」的特殊器官,它可以讓氧和葡萄糖徹底燃燒,製造出許多能量(專有名詞叫做「有氧能量供應」)。

  然而若是長期缺氧,正常的細胞就會變異為異常細胞,雖然效率極差,但可以不利用氧氣(正確地說是「沒有氧氣可以利用」),也就是不使用粒線體這個特殊器官,不徹底地燃燒葡萄糖而直接製造出能量來(這叫做「無氧能量供應」)。說明好像變得有點複雜,不過簡而言之,就是細胞會變化成不需要動用粒線體就能製造能量的這種細胞。

  接下來是重點:一旦粒線體不再參與能量製造,不曉得為什麼,細胞就會轉化出一種自行增殖的性質,無法遏止地不斷分裂,這就是一種癌化。因此,如果長期氧氣不足(缺氧),就有可能讓正常細胞的性質發生變化。換句話說,細胞可能會變化出容易癌化的性質,是一種非常不妙的狀況。

  因此我認為明明沒必要跑,卻採取「跑」這種有風險的行動,自行製造出缺氧狀態,實在是不智之舉,各位覺得呢?

氧氣過剩,也會破壞細胞
  缺氧對身體不好,但氧氣過多也同樣有害身體,這在前面已經提過了,理由是過多的氧氣會製造出大量的活性氧,這種由氧變化而成的活性氧會破壞周圍的分子和細胞。

  一般認為活性氧是引發老化和疾病的物質,所以我想大家應該都聽過這個詞。

  顧名思義,「活性氧」是活性過盛的氧氣,如果體內含量過高,活性氧就會不斷地從周圍的分子奪取氫,使其氧化,損害分子的功能,並進一步傷害細胞的功能。活性氧就像黑幫一樣,會大肆掠奪周圍的氫,把周圍的分子及細胞破壞殆盡,壞事做絕,是高度的危險分子。

  所以如果體內氧氣過剩,長期下來持續含有大量活性氧,身體自然會出現種種不適,造成各種疾病上身──尤其是癌症,此外還會加速老化,這些狀況都不難想見。

  即使如我們平常的呼吸,也隨時都會在體內製造出少量(據說是百分之一至二)的活性氧。不過人體製造出來的活性氧,只要是在預期範圍內的量,都可以輕易地被中和掉,不會造成問題。所謂中和,就是遏止氧化。

  換句話說,少量的活性氧,靠我們身體具備的「抗氧化系統」就可以充分對抗,因此不會對身體造成創傷。

  可是如果在生活中加入慢跑這類不自然的習慣,就如同每天都一口氣地吸入大量的氧氣,光靠體內的抗氧化系統是來不及中和掉這些活性氧的。

  於是,這些無法處理掉的活性氧便在體內胡作非為,漸漸地讓整個身體氧化,對各種生命活動造成不良影響,使得身體健康每況愈下。

  想要預防疾病和老化,就必須盡量避免讓體內產生活性氧,這是常識中的常識,而跑步的行為,等於是跟這種常識中的常識當面唱反調。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大家能清楚理解這一點,再好好地去判斷我們究竟該跑步還是該走路。但我不知道人們心裡是不是根深柢固地存有「健康=運動=跑」這種錯得離譜的觀念,仍然有許多人彷彿被這種強迫的觀念押著一樣,就是擺脫不了非跑不可的可悲習性。

  這點總是令我苦惱不已,大嘆為何世人不瞭解我的憂慮,執意地不斷往錯誤的方向前進呢?

還是走路最好
  相較之下,就像每個人都知道的,「走路」基本上風險是零。

  不必擔心「走路不是沒什麼運動效果嗎?」而且走路沒有年齡限制,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走,不需要特別準備,也不用花半毛錢。我認為走路才是最適當的全民運動。

  定期進行適度的運動(健走),可以提升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的活性,提高免疫力,這一點已有許多研究數據證明了。

  而且走路的時候是副交感神經活躍時,可望讓身體獲得極佳的放鬆效果,血液循環和「氣」的循環也會頓時變得順暢,並且可以活化大腦,好處真是說也說不完。

  那麼應該要走上多遠、多久,才算是適度的運動呢?

  結論是一天五千到六千步,換算為距離,約是三到四公里;以時間來說,約一個小時是適切的範圍(以一步=六十~七十公分,一千步=六百~七百公尺來計算)。

  當然,這是一天的總計,所以把在家裡生活行動的量也計算進去了。除非臥床不起,否則只要像平常那樣在家裡生活,應該就會走到三千步左右,只要多活動一些,隨便就可以走到超過五千步。

  換句話說,只要稍微意識到「走路=提升健康=延長壽命」,五千步到六千步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範圍。若是遊刃有餘,在健走的空檔加入腹式呼吸或伸展運動,不必說,對身體健康會更有幫助。

  大家必須記住最重要的一點:若想透過運動來改善健康,走路就非常足夠了。

  走路絕對不是次好的;不僅不是次好,還是最佳的選擇!或許有許多人都誤會了,實際上「走路」遠比「跑步」對身體有益太多了,所以我們不應該跑。不要貪心,千萬別動起想跑步的歪腦筋,才是為健康著想。

  如果無論如何你都想多運動一些的話,則非常推薦可以當天來回的登山活動哦!

避免不自然的行為,對身體才好
  儘管如此,實際上與走路相比,跑步更受一般大眾歡迎。在每個人的印象裡,都覺得跑步似乎比走路更有益健康,或是認為走路不算什麼,實在不足以促進健康。

  若單論運動量,不用說,跑步的運動量當然比走路大多了。可是我們別忘了一個重要的真理:「過猶不及。」說得更直接一點,過度比不及來得更糟糕。

  不只是運動如此,凡事若做過頭,往往都會得到反效果。我想,從田徑選手居然並不長壽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田徑選手當然經常跑步,所以說愈是運動狂,壽命反而愈短,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原因,總而言之就是運動過度,還有對運動的誤解。我要重申,千萬不能小看「缺氧」和「活性氧」這兩大傷害的影響。以某種意義來說,缺氧和活性氧等於是具有破壞力的武器。而前面已經說明,這種破壞性武器是萬惡的源頭,會促進老化和癌化。

  稍微離題一下,我的身邊有一些父母,無論如何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栽培成職棒選手、職業足球選手或是奧林匹克選手,為此卯足了勁訓練孩子。可是有時候我會不小心澆這些父母的冷水(當然是他們主動提起的時候,我才會說)。

  如果自己的孩子擁有成為奧林匹克選手或職業田徑選手的天分,那或許是一件非常幸運、非常棒的事。栽培孩子的才能,使其開花結果,或許是為人父母的使命。

  可是,我們也必須瞭解到伴隨著榮耀而來的負面影響,作好接受它的心理準備,那就是我先前再三說明的「跑」所帶來的負面結果。父母期望孩子成為一流的田徑選手,反過來說,或許也等於是在縮短孩子的壽命。

  最好避免不自然的行為
  最好避免無法持續的動作
  最好避免辛苦難受的動作

  我認為這是很自然的想法,各位覺得呢?

作者資料

岡本裕

出生於一九五七年,從大阪大學醫學研究所畢業後,在大阪大學醫院、大阪市立醫院的麻醉科、加護病房實習,成為專業腦外科醫生。之後在大阪大學的細胞工程中心(現為研究所生命機能研究科)鑽研癌症的免疫療法和遺傳療法,一直從事惡性腦腫瘤的治療與研究,並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二○○一年,岡本裕創立e-Clinic診所,到二○一一年為止,已為三千名以上癌症病患提供專業諮詢,他所建議的方式,臨床數據顯示:病患在淋巴球數的增加、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存活率的提升,都得到顯著的改善。也因為復發率極低、能夠徹底根治,上門求診的病患絡繹不絕。 共著有《90%的病自己會好!》(日本9個月暢銷30萬冊、中文版登上2010年百大排行榜)、《90%的病自己會好2》(榮獲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1年健康好書)、《90%的醫生都誤解癌症!》、《90%的藥都不能吃》、《90%的病不是病!》(暫譯,講談社)、《從宣告死亡到生還》(暫譯,講談社)、《癌症痊癒的必須條件》(暫譯,Kanpo出版社)等書。

基本資料

作者:岡本裕 譯者:王華懋 出版社:平安文化 書系:真健康 出版日期:2013-10-07 ISBN:9789578038820 城邦書號:A2460007 規格:平裝 / 單色 / 240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