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被罵的幸福:再優秀的人也應該在被罵中成長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被罵的幸福:再優秀的人也應該在被罵中成長

  • 作者:川澄祐勝
  • 出版社:臉譜
  • 出版日期:2010-03-25
  • 定價:260元

內容簡介

一間年參訪人數超過兩百萬的名剎 一段罵人高手與被罵達人相遇的溫馨故事 無人責備是一生的不幸,被罵才能了解別人的痛,責備讓人深思、看清自己 再優秀的人也應該在被罵中成長,克服責備的體驗,令人產生自信,不要剝奪孩子「被罵的幸福」。 【專業推薦】 ‧法鼓山方丈和尚 果東法師專文推薦 「在近代,以嚴厲的方式教導弟子而聞名,就屬我師公東初老和尚……今天聖嚴師父能成為家喻戶曉的宗教師,而不是宗教學者,東初老和尚的功德非常大。」 ‧「人生一輩子都在學習,能有個人在人生中隨時惕勵、責備自己,實在是個福氣。因為,如果一個人沒有責備的價值,別人是不會罵你的。被罵就證明別人認為我是個值得罵的人,因此我滿心感謝。」──川澄祐勝 【好評推薦】 ‧靜宜、暨南、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李家同。 ‧《和佛陀賞花去》作者 釋見介

目錄

◎序
‧無人責備是一生的不幸
‧被罵才了解別人的痛

◎第一章 責罵
被罵的理由,事後才了解/動不動就發怒的孩子「被罵經驗」不足/罵聲中的成長無關年齡/為什麼我被選為高幡不動尊的住持/難忘父親的告誡/沒道理的叱責也有其必要/人的一生在被罵中成長

◎第二章 以心責備
設身處地的責備/嚴格,從愛出發/說得太過火時該怎麼往下接話/罵你,因為你值得/再優秀的孩子也要在被罵中成長/不容許「睜隻眼閉隻眼」的現代/「慈父悲母」意義下的嚴格與慈祥/父母的意見就像茄子開花,每朵都有每朵的價值/父母應以「老」自尊/責罵也好、讚美也好,最重要的是陪伴

◎第三章 認真責備
第一個鐘頭教我師徒之道的師父/師父的責罵是「教導」/食物是施來的,不得有一點浪費/不在事後翻舊帳/「挺直胸膛罵人」的真意/「默認」也是一種讚美/人生一期一會,所以「笑著別離吧」

◎第四章 責備不動怒
「當場立即」是責罵的原則/不得強迫別人道歉/爭執的導火線幾乎都在「第一句話」/無言的責備最是恐怖/萬般叱責比不上母親的淚/不動菩薩的戒惕面容,乃為導正眾生/不動明王般的責備力量,必能傳至對方心裡

◎第五章 以身責備
掃除勝過百次說法/做一個不為得失、不求道理的人/年輕人成長端賴豐富的社會經驗/莊嚴,為小僧的第一要務/「由形而入」收斂孩子的心/「五觀之偈」喻示真正的飲食教育

◎第六章 自我責備
滋潤參拜者的心靈是吾寺的使命/「千羽鶴事件」提醒我對人當有體貼之心/驟聞秋雷響,先師忌日時/教人責備自己的教育

◎第七章 眾人的責備
被鄰居伯伯責罵的幸福/只能從外人身上學到的東西/罵人、被罵都有所學習/克服責備的體驗,令人產生自信/不要剝奪孩子「被罵的幸福」

◎後記

序跋

無人責備是一生的不幸  ◎文/川澄祐勝

  不久之前,社會上似乎很流行「讚美教育」這個名詞,好像不論是家庭、學校或社會都為這個詞所炫惑,盛行一時。

  人們認為讚美不可或缺,挖空心思地尋找讚美的方法,但會不會因此對過錯都視而不見呢?吃飯的時候,看到孩子狼吞虎嚥的模樣,便讚美他「生龍活虎」,卻忽略他粗魯的吃相,甚至有些父母連筷子的正確拿法,都不曾好好的教給孩子。

  人哇哇墜地時是純潔無暇的,因而即使是細瑣小事,都必須經人指導才能學會。

  而且,人不可能一生毫不犯錯,此為人之常情。有時會犯錯,有時有過失,所以我們才需要別人指正、教誨。

  得到大人嚴正的斥責,並且認真領受時,就會產生真正的心靈交流。若是認為用空泛的讚美就能建立美好的親子或帥徒關係,是大錯大誤。

  只有嚴厲的責備才能心靈相通,正因為做錯的時候受到責罵,得到讚美時,才能感受到打動心靈的喜悅。

  我經常被秋山大師責罵,可以說是這輩子過的是被罵的人生。但是,多虧了他的嚴詞責罵,才能造就今天的我。責罵就是教誨。事實上,有很多事沒有師父嚴格的鞭策,自己就忽略了。

  而且,正因為一直處在被責罵的狀況,偶爾得到讚美,或是感到責備之必要時,心裡便會湧出無限的喜悅。

  炎炎夏日裡燒護摩木(譯注:佛教密宗的儀禮之一,日本真言宗、天台宗也保留這個儀式,即在護摩爐中燃燒薪火,投入種種供物,以佛智慧之火燒去心中的煩惱和業),自然是熱得受不了。但是燒完之後,向大家合掌行禮時,迎面拂來的風卻有著難以言傳的清涼,激起人的感恩之情。

  在俳句中,「涼」這個字乃夏天的季語(譯注:日本俳句中必須出現一個關鍵字,也就是所謂的「季語」,這些字象徵時令、季節,除月份、春夏秋冬外,天文地理、祭典活動、動植物、食物都包含在內),取其因暑才知涼的意思。
我聽說最近的孩子們喜愛炫耀手機通訊錄的朋友眾多,想必是來自於「有這麼多朋友」代表自己善於交際的想法吧。

  但是,在這麼多朋友當中,有幾個人會指正自己,或是說出與己不同的意見呢?順著自己說話的朋友,並不是真朋友;有錯指正的人,才是真正可以信賴的朋友。

  我問過十幾歲的少年們,他們的「好友」有幾人。大多數人都說十個左右。所謂的「好友」,至多只有兩、三個人可以來往一輩子,所以這個數字不太尋常。恐怕是根本沒有了解好友的真諦,只是單純把一起玩樂的朋友稱為好友吧。說不定還誤以為那些會說逆耳之言的人不是好友,最好馬上與他們疏遠。

  彼此商量、妥協並不會進步。認真地在意見上交鋒,進而切磋琢磨,彼此提攜,才能嘗到友誼的醍醐味。

  在讚美中成長的人不習慣被責罵,所以,受到被罵這個事實本身的衝擊,別說是感謝,甚至會因此惱恨對方。

  如此一來,被罵就成了沒有意義的事。從這個層面來看,沒有被罵豈不成了人一生中的不幸呢?

被罵才了解別人的痛

  「慈祥而嚴厲!」

  每當有當家長為新生兒前來寺裡祈福或慶祝七五三(譯注:按日本習俗,男孩逢三、五歲,女孩逢三歲和七歲要進神社拜拜,祈求他平安長大。)時,我總會送他們這句話。從小開始該罵的時候就要罵,才是真正的父母。

  光是慈祥,是不夠格當父母的。父母的義務還必須教導孩子確實了解社會的規則,辨別可做與不可做的事才行。

  盡管法律上沒有禁止,但世上還是有很多不可為之事。這些人們心照不宣的事項,我們叫它「不成文的規則」。

  被媒體稱為「堀啦A夢」而名噪一時的堀江貴文,和大言不慚說「賺錢有什麼不對?」的村上世彰(譯注:堀江貴文以經營「活力門」網站起家,後因違反證券交易法被起訴,村上世彰則因股市內線交易而遭到逮捕),兩人的出發點似乎都是「只要法律沒有禁止的事,就可以做」。

  但他們卻超越了「不可再往前」的線。雖然堂堂東京大學畢業,但從小到大卻沒有機會學習社會的規則,可以說是十分不幸的人。

  就算沒有爆發出這麼大的社會事件,「不成文的規則」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俯拾可得。例如,從吃一頓飯當中,就能表現出其人成長的環境和品格。更別說邊走邊吃的習慣了。

  從前,女星黑柳徹子曾說:「長輩教過我,與別人吃飯時,要吃得不動聲色。」

  同為女星,也是散文作家的澤村貞子女士也曾表示過,吃相不夠優雅是她退隱的理由之一。因為這份職業必須面對公眾,外食的時候眾目睽睽,她無法忍受別人看到她吃相不夠端莊的樣子。

  而今,女性在捷運上化妝的光景也已稀鬆平常。然而曾經有段時期,女性絕不在別人面前搽口紅或撲粉。當時的女性總會若無其事地離席,到隱蔽處補妝。

  那種生活習慣現在已全然消失了。現代女性應該沒學過不令他人感到不快,乃社會的不成文規則。

  很多家長說,他們無法辨別何時該罵,何時不該罵。我認為把「責罵」的中心放在期望孩子成為一個懂得別人之痛的人,應該就不會出錯了。至少,他將不會變成一個隨意傷人的人。

  被罵始知人痛。從小在不被責備的環境中長大的人,以為世界是以他為中心旋轉。他只關心自己的傷痛,所以不會留意到別人跟自己同樣是人,也一樣有感情。

  例如,與朋友吵架,有些孩子會脫口說出「去死!」兩字。那樣的孩子便是缺乏體會別人傷痛的想像力。

  人並非生來就能嫺熟社會規則,被罵之後而能領悟社會機微,體會別人的傷痛。

  換言之,受到責罵之後,才能成為堂堂正正的人。也因此,如何虛心領受別人責罵自己的話語,如何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十分重要的。

  一旦體會到它的重要時,就能由衷地心懷感謝,並且品嘗到幸福的滋味。被罵真的是幸福的事。

  接下來,我就以自己被罵的體驗為範例,與大家一起來思考「罵人與被罵」的意義,盼望各位能展卷直到最後。

內文試閱

人的一生在被罵中成長

  有個人曾說,夫妻吵架時,對方沉默不語是最大的折磨。如果對方大聲咆哮,自己還有辯解或道歉的機會,反而比較好。這位人士的太太一旦決定沉默,就會跟他冷戰個兩三天。他似乎為此非常煩惱。

  他說的確實沒錯。我每天都被師父怒罵叱責,但師父無視我的存在,卻是最難熬的。

  一月二十六日是文化財產防火日,由於奈良的法隆寺金堂曾經遭到祝融,因而從第二年起,就明定這一天為文化財產防火日,每到這一天,全國各大文化財產都要舉行防火演習。

  本寺每年都會參加這項活動,由日野消防署和地方上的消防隊協助完成,有時候電視台也會來報導。由於演習規模盛大,消防人員的辛苦也不在話下。

  師父知道我在忙著準備,於是吩咐別人「先把防火演習結束要送的禮打點好」。我在旁補充說:「已經打點好了。」師父冷冷地回道:「我不是跟你說話!」連看都不看我一眼。

  做了萬全準備卻被罵,我心裡暗想,師父難道是心腸太壞,還是今天情緒不好呢?不過他不是沒有原因不理人的人。

  思索了一陣子,我想到或許師父不滿的是我想搶先爭功的念頭。

  我反省自己在準備時的心情,確實有點自命不凡。「這間寺廟大小事都逃不過我的眼睛。接下來只要這麼做就行了。」或是「希望別人認為我是個機靈的人」的心眼,都被師父看穿了。

  師父叱責的是連我自己都沒注意到的傲慢心,他的法眼令我五體投地。

  當時我四十歲,依孔子所言,正是「不惑」之年。然而我卻還必須接受這樣的責備,可見離「不惑」還很遙遠。

  於是我才終於想到師父常說:「有時候覺得會搔頭說『聽不懂』的人比較可愛。」

  有一次師父交給我一個課題,要我寫下漢文的訓讀文(譯注:將漢文以日文的文法翻譯出來的文章),但他最後又附加了一句:「不過我看你再寫也看不懂。」我很不服氣,晚上熬夜與字典奮鬥。第二天一大早,我帶了文章拿到漢詩學家齊藤响在門前的住處,請他看過一遍,然後謄寫好才放在師父的案頭上。

  師父不時會交給我這樣的功課。我認為這是他肯定我的機會,所以總是努力完成,但是他還是會說出剛才那樣的話。

  而且,如果真的搔頭,還是會被罵「笨蛋」的。我想可能師父也看穿我的意圖了。

  人的一生或許就在被罵中成長吧。

  這裡我說一段故事,這是我唯一一次在事後才向師父道歉。

  在高幡不動尊,我要見很多客人,多的時候一天要準備三百人份的素齋。為了做準備,我在大廳後面鋪了坐墊。

  沒想到師父竟把眼前的坐墊踢開去。我一火大,便把那坐墊往後一扔。一用力撞到了拉門,發出極大的聲響。

  那時候我才回過神,心想,這樣頂撞師父恐怕待不下去了。然而師父沒有回頭,往前走開了。

  後來仔細一想,師父的意思可能是告訴我,地板上鋪了三百張坐墊,連出入口都沒了,至少應該留一兩條走道讓客人能通過。

  我到師父房裡向他道歉,師父只說:「知道就行了。」

  像這樣天天被罵,對我來說,卻是一個機會難得的學習機會。 「千羽鶴事件」提醒我對人當有體貼之心

  我在修行時期,直到師父晚年,都不停地受罵。前面也提過,師父罵我稀鬆平常,雷公打到我頭頂的機率約有七成。

  但是被罵讓我學到了很多事情,我是在被罵中受教。師父的責罵中,又以本堂千羽鶴的那次責備,令我受益最多,我學到對人的體貼之心,寶貴的經驗令我至今心懷感謝。

  那是昭和四十年(譯注:一九六五年)左右,當時,身為智山派管長的師父將到九州進行十天的巡訪。用上班族的說法,就是出差。

  師父出發的第二天,文化財產保護委員會建築課的人打電話來。他們說隨後要到高幡山視察文化財產建築的管理狀態,由我負責接待。

  調查官等數人來了之後,我按照電話中的指示,帶他們到文化古蹟不動堂去。

  主管建築調查的官員指著掛在不動堂外側的數十條千羽鶴說:

  「川澄師父,如果有人心懷不軌,用打火機點燃這些千羽鶴怎麼辦?火馬上就會燒到屋頂,七、八百年的本堂恐怕會付之一炬吧。」

  這話令我茅塞頓開,官員說的的確沒錯。

  「快點把它取下來。」我遵照官員的指示,立刻找來不動堂的負責人,小心地將千羽鶴拆下。

  我原想在師父回來後馬上報告。但他回來的那天已經很晚了,第二天早上又要出外參加會議,所以遲遲未說,就這麼過了二天。

  第三天的清晨,師父出現在還未有人上班的寺務所,他見到我,便以雷霆萬鈞之勢、不由分說地罵道:

  「你到底在做什麼!信眾們特意費心折的千羽鶴,你怎麼全丟掉了!你這個笨蛋、混帳,沒見過你這麼蠢的大笨蛋!」

  師父持續怒叱了三十分鐘,才終於有了空檔,讓我向他報告了文化財產保護委員會官員的話。沒想到接下來,又惹來師父更加激烈的叱責:

  「白痴!你小子是拿文部省的薪水嗎?你這不是本末倒置嗎!快去把拆下來的千羽鶴拿回來,再掛上去!」

  我傳話去叫不動堂的管理員把千羽鶴送回來。但得到的回答是:

  「我以為那些鶴不要了,所以全都丟進火爐燒光了。」

  「是你要他燒的吧!」

  接著,師父又連續罵了我三十分鐘。我一句話也不敢回。

  師父說得確實沒錯。信徒們誠心誠意、花了那麼大功夫折好送來的千羽鶴,我卻把它丟棄,真是思慮不周的作為。

  我應該在師父不在的期間,細心打理照顧寺院,在師父回來時,傳達文化財產保護委員會的意見,並且在取得奉獻信徒的諒解下,把它們掛至別處去。

  身為大寺的守望者,就必須有寬宏的視野和處變不驚的心,這件事又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教訓。 第一個鐘頭教我師徒之道的師父

  師父對我第一天的教誨,就是師父級的高水準叱罵。

  前面曾經說過,我在大學學的是經濟,畢業後為了舉行剃度儀式,所以前往高幡不動尊修行了三個月。入寺的兩天前我到寺裡拜會。師父叫我進他屋裡,還倒了茶請我喝。

  師父講究水溫、茶葉的量,和注入熱水後的時間等,花了相當的工夫才把茶泡好。當時那碗茶的甜美滋味,直到現在我都還記憶猶新。

  師父問我:

  「你現在在學什麼?」

  那時候談到經濟即是馬克思。所以我回答:

  「正在讀馬克思的《資本論》。」

  師父便說:

  「你是個用功的孩子。在佛祖的國家印度,從古早以前就是個施行階級制度、身分差距極大的國家。這個階級制度大致分為四種,據說細分的話可以到五百級,甚至兩千級。而佛祖卻在身分制度這麼嚴厲的國家中,傳授人人平等,衪說人的價值決定於他如何過活。所以佛祖的教誨與馬克思有共通之處,馬克思理論也是以平等的社會為目標,可說是原始共產的社會。學習馬克思,你必定一生受用。」

  又問:

  「你會什麼運動?」

  「我打軟式網球。」

  「是嗎?我也會打。下次帶你去。」當時他這麼說。

  隔了一日,我帶著行李正式搬進高幡不動尊。那時,一位師兄告訴我:

  「你不能像前天那樣進到師父房裡了。就坐在走廊上隔著門向師父請安吧。」

  於是我依言從走廊下,隔著門對師父說:

  「我是前天來拜訪的川澄。今天開始請師父指教。」

  然而,房裡靜悄無聲,既無回應也沒聲響。就這樣過了三十分鐘。

  我再次出聲:

  「我是前天來拜訪的川澄,今天開始請師父指教。」

  然而,還是沒有任何聲音。師兄過來對我說:

  「師父沒出聲,你就坐在這裡等。」

  我心裡有點納悶,但還是乖乖地坐了一個小時以上。突然間,裡面傳出話聲:

  「你要在那裡坐到什麼時候!快點到前面去,叫小僧教你念經!」

  在入寺的第一個小時,師父便對我這個一無所知的新人,以「震撼教育」教我師徒之道。

  在一般社會普遍認為師徒關係不合理的現代,師父卻讓我領悟到它的嚴苛,同時也隱隱在說,我必須克服這個難關,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道路。

  之後,他也不時以叱罵教導我形式在禮儀上的重要性。例如,正好在師父經過走廊時報告事務,師父便罵道:

  「這麼重要的事怎麼能在走廊上報告!」

  雖然這也看報告事項的重要性而定,但對師尊做出順路報告的行為,在禮儀上本就太沒規矩,而且也非真誠、嚴肅的態度,師父結結實實給我上了一課。

師父的責罵是「教導」

  師父跟我之間的師徒關係長達三十三年零六個月。在師父逝世之前,我幾乎沒有一天不挨他的罵。

  雖說寺裡被罵的不是只有我,但山門內雷公落到我頭上的機率是百分之七十左右。而且師父性子很烈,所以從來不會平靜的責備,總是大聲叱喝,真如同雷公打下來的感覺。

  剛開始我是為了取得僧人資格才來到寺裡,所以我想:

  「師父一定是認為這種有目的才來寺內短暫停留的人,非得嚴格教育不可,怎麼能讓這種敷衍了事的和尚隨便出寺門?」

  雖然這是我的臆測,但我認為八九不離十。

  師父出生於多摩的福生,如果三多摩壯士(譯注:明治時期在日本神奈川縣領導民權主義運動的團體,但後來卻演成暴動事件)出家當和尚的話,大概就會是師父那個樣子。

  三多摩這個地區位於東京都西側,是舊武藏國多摩郡演進而來的,北多摩、南多摩和西多摩合稱三多摩。從前在政治上,是自由民權運動的重鎮,擔負了關鍵性的角色。此地出了三多摩壯士等的果敢人才,活躍於全國各地。他們的精神傳承到現代的政治人物,對他們的思想和行動上有相當大的影響。

  總而言之,師父是個頭腦敏捷的豪傑人物,同時也是個天才書法家。國內應留有一萬卷師父親筆的真跡。在弘法大師(譯注:即遣唐僧空海,是日本真言宗的開山始祖)出發到唐朝的九州‧平戶田浦之地,還立有秋山大師書寫的大形紀念碑。
師父是個絕對不容半點歪曲的人,所以只要我們稍一怠惰,馬上就會被他抓到,並且白眼伺候。

  一大清早,師父會帶頭清掃寺院,我們一同跟隨時工具不夠,所以師父命我們「去拿些掃把來」,我和另一位小僧一起去取。這時候,廚房的爺爺叫住我們,說:

  「飯都涼了,先去吃吧。」

  我才剛把飯送進嘴裡,門便砰的一聲開了,

  「我就知道你們在這裡!把師父晾在一邊等,你們卻跑來吃飯,成何體統!」

  當然又是一頓痛罵了。師父的直覺非常銳利,似乎可以看穿一切世事。

  此外,我雖然是為了當和尚才從大學畢業,但並沒有從小就修習學佛。有些功課我必須從書本或經典上才能學到。

  於是師父再度嚴厲地訓誡我,用猶如五雷轟頂般的聲音說:

  「從書本和經典上得到的只是知識,不是真正的智慧。佛教是智慧的教誨,不是知識的教誨。你要用全身心去學,才能學到真正的智慧。」

  師父真正是目光如炬呀。

延伸內容

感恩心接受  智慧心處理   ◎文/果東法師(法鼓山方丈)

  法鼓山有個「四它」觀念,就是在遇到任何狀況時,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已成為社會大眾琅琅上口的一句話。但很多人在挨罵時,通常是不舒服、不接受,也不處理,卻讓心裡產生煩惱、罣礙,之後依舊習氣存在、我行我素。

  在日本,腦筋動得快的孩子,只要一做錯事被罵,就會立刻說「對不起」,一來可以平息對方的怒氣,二來在父母的眼中,仍是一位懂得「道歉」的懂事孩子。事實上,孩子或許並不了解自己錯在哪裡,只知道說「對不起」,就是避開難關的絕佳護身符。日本真言宗的高幡山金剛寺的貫主川澄祐勝,觀察到日本社會現象,有感而寫了這一本《被罵的幸福》。

  佛教講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強調要「說好話、做好事」,要常用柔軟語、親切語、慈悲語、智慧語,以欣賞的、讚歎的、勸慰的、勉勵的語氣與人廣結善緣。但誠如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也會以金剛怒目現兇猛的明王相,用憤怒威德來降服貪瞋癡特別重、冥頑不靈的人。

  古代禪宗祖師大德也常以「棒喝」的方式教育弟子,都是為了杜絕弟子執著虛妄的思惟或考驗其悟境,特別用棒打,或是大喝一聲,以暗示與啟悟對方,這是站在「幫助弟子修行更好」的契機契理態度上。沿用到今日,我們要警醒一個人的執迷不悟,或破除其不當行為,就稱為「當頭棒喝」。

  在近代,以嚴厲的方式教導弟子而聞名,就屬我師公東初老和尚。1959年,我的恩師聖嚴師父隨他出家之後,除了為老和尚編輯《人生》月刊,還兼做雜役及秘書。

  東初老和尚有時候看到佛教界不平之事,就要聖嚴師父用筆名出面聲討,聖嚴師父很慈悲,覺得那是多管閒事,犯不著與人結惡緣,東初老和尚卻認為:「大家不管閒事的話,佛教豈非黑白不分了嗎?」又如,師父年輕時喜歡念書、寫作,但東初老和尚總是要聖嚴師父多做事,動不動就對他說:「你已三十多歲,正是做事成就人的時代。」又說:「你的智慧已夠應付得過,就是福報差點,要多做事,多培福澤。」即使後來師父在日本攻讀博士學位時,老和尚還特地寫信以「汝當作大宗教家,切勿為宗教學者」,提醒師父除了具備學識,更要滋長悲天憫人的宗教家情操。今天聖嚴師父能成為家喻戶曉的宗教師,而不是宗教學者,東初老和尚的功德非常大。

  我在出家生活中,也是在恩師聖嚴師父的教誨中成長。我過去曾經擔任法鼓山護法總會輔導法師,認為出家眾就是要慈悲與人為善,廣結善緣。自從2006年9月,我繼任法鼓山方丈以來,我還是抱持這樣的想法,結果每次遇到重大決策時,為顧慮到整體的圓滿,希望面面俱到,加上承擔起創辦人聖嚴師父及全體法鼓山的託付,因此,總是慎重考量,有時會依賴師父的看法與做法。

  這當然逃不過師父的法眼,他多次提醒我,「雖然尊重師父,但要學習承擔,動頭腦思考,想辦法圓滿事情,心胸要廣大,眼光要深遠。」有一次師父更是直接喝斥我說:「這是方丈的事,自己想辦法去處理,不要問師父。」甚至還加一句:「相信你做不到。」後來我自己想辦法去溝通、處理,圓滿了一項能夠利益社會的重大決策,即是有關「環保生命園區」之觀念與做法。事後,師父對其他執事法師說:「我們方丈和尚這一件事情處理得很好。」

  當然,人是有情緒的,不管是罵人者還是被罵者,最重要是不起瞋念。佛教稱憤怒、生氣的心為瞋,瞋也是根本煩惱之一,是無明火,說「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意思就是瞋火能把自己所修的功德都摧毀了,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在《被罵的幸福》一書中,就提到父母愈是「恨鐵不成鋼」,責備就愈是容易情緒化,但往往容易流為情緒激動的發脾氣。顯然現金剛怒目罵人是要有智慧的,或者說罵人也是一種慈悲的展現,因為罵人不是謾罵,嚴格要從愛或慈悲出發,罵一個人都是站在關心對方的立場。

  同時,被罵的人也要用感恩心來接受。誠如該書中所說,人對於「被罵」這件事是永遠不會習慣的,在被罵的當下,心情一定是沮喪的。不過我們不妨這樣想,「有缺點則改之,無則嘉勉兼修忍辱」,如能以感恩心來接受,則是一生之幸福。

  書中有提到一種「自我責備」的情緒管理,這讓我想到佛教是非常重視懺悔,認為人不論在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狀態下,無時無刻都會犯錯,因此必須透過懺悔,來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三種行為,從注意、瞭解自己行為,進而反省、改善修正自己的行為。一個人藉由一次又一次地懺悔,比較容易降伏對自我的執著,讓心更加謙卑、清淨。如果能隨時懺悔自己,生起懺悔心與慚愧心,面對他人的責罵,也比較能夠正面去思考,想一想自己哪裡出錯?為什麼會被罵?

  總之,罵人時當存慈悲心,被罵時則要有感恩心,彼此都能以同理心去為對方著想,如此安定和諧,自然營造豐富人生,那要建設一處「安和豐富」幸福的人間淨土,將是指日可待。

作者資料

川澄祐勝

一九三一年出生於崎玉縣。真言宗智山派別格本山的高幡山金剛寺(高幡不動尊)第三十三世貫主。法政大學畢業,五六年入山後,經歷總務部長、執事長,八九年起擔任現職。致力於一山之興隆與文化財產的保護,曾負責據稱「日本第一」的丈六不動三尊(重文)的修復,丈六不動三尊的製作、寶輪閣、後殿的建立等。維設三萬坪寺院的自然生態,以做為「讓參拜者一年四季都能欣賞的寺院、洗濯生命的寺院」為宗旨。每年參拜者超過兩百萬人,梅雨時節的繡球花、秋季的紅葉尤其出名。八二年曾榮登新東京百景的第一名。作者也以俳人聞名,句集有《煤掃》《風鐸》《御廟道》《俳人協會川澄祐勝集》等。

基本資料

作者:川澄祐勝 譯者:陳嫺若 出版社:臉譜 書系:心靈養生 出版日期:2010-03-25 ISBN:9789862350928 城邦書號:FJ2019 規格:膠裝 / 單色 / 19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