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歐美文學
霧中回憶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入圍澳洲圖書獎的2006年度小說獎,作者也入圍年度新人獎! ◆獲選英國最大連鎖書店W‧H‧史密斯連鎖書店(WH Smith)之年度好書! ◆於英國創下自《達文西密碼》之後,單週銷售最佳紀錄! ◆美國版榮獲美國Amazon網站2008年4月份選書! ◆已售出26國版權! 年輕漂亮的美國女導演即將開拍《霧中回憶》、重現英國麗河屯名園風華,卻意外捲入不為人知的祕密…… 75年前的一封速記手札,為何扭轉了「麗河屯莊園」的命運! 98歲的英國老奶奶葛瑞絲在安養院頤養天年,但是一封美國製片寫來的信,引發她心中無數的回憶,讓她不自禁地回到以前在麗河屯莊園為哈特佛家族服務的時光,也回憶起1924年她目睹的莊園湖畔的那一樁悲劇…… 葛瑞絲十四歲就到麗河屯擔任女僕。哈特佛家族原本是和樂美滿的貴族家庭,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家中數起悲劇,不僅兩代繼承人先後死於戰爭,家族企業也因為不敵工業生產而倒閉,男女主人也因而病故。 一心想獨立的貴族大千金漢娜,選擇了以婚姻來逃離父親的羽翼保護,葛瑞絲因緣際會下成了漢娜的貼身女僕,並成為她的祕密夥伴,分享她的喜悅與哀愁。 不料,漢娜在婚姻中並未取得獨立,卻逐漸在乏味的婚姻枷鎖中凋萎,意外與正在倫敦嶄露頭角的年輕詩人羅比,也是妹妹艾瑪琳的男友,雙雙墜入情網。這場戀愛雖然讓她在激情中尋回自我,卻也是悲劇的開始。 終於,在重返麗河屯的一個無比奢華的宴會夜晚,悲劇的終曲奏起,羅比在莊園的湖畔舉槍自殺,僅有的目擊者就是漢娜和她妹妹艾瑪琳,以及漢娜的貼身女僕葛瑞絲。事後,這對原本無話不談的姐妹花老死不相往來,而葛瑞絲,也信守她對漢娜的承諾,保守祕密,永誌不渝。 直到美國製片打算開拍電影,寫信邀請葛瑞絲擔任場景諮詢時,葛瑞絲隱藏心田75年的祕密,終於緩慢的流洩出來…… 【好評推薦】 ◎「澳洲近期出現許多新崛起的年輕作家嶄露頭角。在閱讀其中一位才華洋溢的新作家凱特‧莫頓的《霧中回憶》時,我為她懸疑緊湊的浪漫故事深感著迷,整個閱讀過程饒富趣味又令我印象深刻。」~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 華適文代表 ◎「這部小說的語言輕盈俐落,隨時充滿感性的動能與理性的節奏。」~台大外文系副教授 吳雅鳳 ◎「澳洲作家莫頓的處女作令人愛不釋手,……莫頓的情節緊湊,愛情故事強烈感人,結局令人玩味再三。」~《出版人週刊》 ◎「懸疑和愛情故事的迷人融合。」~《蘭開夏晚報》 ◎「一本由澳洲女作家透過九十八歲女僕的觀點所寫成的小說,是英國這三年內最暢銷的作品。英國書評節目〈理查和茱蒂〉對此書讚賞有加,暢銷程度遠超過作者所能預見。」~〈週日電訊報〉 ◎「這是本迷人的小說,風格精緻,結構緊湊。」~澳洲〈美好閱讀雜誌〉

導讀

【導讀】  ◎文/吳雅鳳(台大外文系副教授)

  原先以為只是盡責地唸完小說寫個簡短的導讀,不料小說一放下手,卻有份揮散不去的依戀。多年來所謂學術的嚴謹(或說「刻板」)訓練,讓我清楚看出作者的文學素養與使命。澳洲年輕小說家凱特.莫頓(Kate Morton)這部向志異小說(Gothic novel)致敬的作品,用的卻是如詩般繚繞的韻律與精準的意象。然而身為一位女性讀者,總有一點感性的渴望,希冀能與故事中女主角認同,經歷她所見所聞,這一點莫頓倒是很慷慨地配合讀者的虛榮心。整部小說皆是從葛瑞絲(Grace)的角度出發,貫穿一九二四與一九九九兩個世代的西方歷史與個人成長。就如同十九世紀經典志異小說的女主角,從卑微無援到獨立自主,其中經過了種種艱辛試煉,最後才知道原本低賤的身份其實掩蓋了高貴的血統。莫頓將傳統的情節帶入她對二十世紀西方重大文化變遷的領悟,成功地拉近文學經典與二十一世紀新世代的距離。

  故事從一九九九年冬天開始,最後也回到此時。住在養老院年已九十八歲的葛瑞絲不顧女兒的反對,接受年輕女導演的邀請,擔任一部歷史電影的顧問,電影的背景便是她在年輕時期曾經擔任侍女十年的麗河屯(Riverton)莊園。這個故事正是導演的家族歷史。由於電影的製作,葛瑞絲又回到一九二四年,莊園的美國新主人所舉辦的盛大夏至宴會上,年輕詩人羅比(Robbie Hunter)舉槍自殺的不幸事件。小姐漢娜與妹妹艾瑪琳親眼目睹慘劇,之後兩人再也沒有聯絡。漢娜死於難產,生活放蕩的艾瑪琳如願成為電影明星後死於車禍。葛瑞絲是唯一還在世的目擊者,但因為葛瑞絲與小姐漢娜不尋常情誼,她一直保守事件的真相,直到她為因妻子去世而離家出走的小說家孫子製作最後一卷錄音帶,我們才得以知曉真實的歷史。葛瑞絲囑咐孫子要等她去世後才能聽這一卷錄音帶,所以在技巧上她還是遵守了與漢娜的秘密約定。

  秘密的氣氛一直圍繞著麗河屯莊園。詛咒、死亡、戰爭等等滄桑變化記錄著哈特佛家族由盛轉衰的斑駁歷史。位於英國東南方艾賽斯郡(Essex)的麗河屯莊園,座落在山丘上,經常霧氣繚繞,彷彿是古老英國的神祕象徵。葛瑞絲的母親年輕時也曾在此工作,後來因為未婚懷孕被迫離開。母親向來拒絕討論莊園的事,只是咬緊牙關以縫紉維生。葛瑞絲與母親的關係並不親近,母親當年沒有將女兒送往孤兒院,決定單獨扶養她,卻始終對女兒保持距離,抱怨女兒是她生命中厄運的開端。葛瑞絲後來對自己女兒的冷淡,或許由於她從來沒有經歷過親密的母愛,也不免帶著些報復心理。離開麗河屯後,她對異性無法維持長久的關係,寧願周遊在偶然的情緣,或許也跟冷漠的家庭經驗有關。她對自己解釋,她這一生的情感都在麗河屯耗盡了。所幸孫子的誕生喚起了她對生命的好奇,情感才有所寄託,而錄音帶的製作,便是要藉由正視過去的悲劇,鼓勵孫子走出災難倖存者的陰影。

  詩人自殺的真相是葛瑞絲保守多年的秘密。電影導演的詮釋是浪漫,她以為詩人無法在兩姐妹中做決定,由戰爭留下的精神創傷因此復發,進而飲弹自盡。只有兩姐妹與葛瑞絲知道,真相往往是最不堪檢視的。因為葛瑞絲不能解讀漢娜以速記密碼所寫的信,只是憑著她交由轉達妹妹的信得知,漢娜將跳湖自殺,所以將艾瑪琳從宴會裡急急找來,希望阻止悲劇發生。正準備與情人羅比私奔的漢娜最後被迫在妹妹與情人之間選擇。此時正值宴會高潮的煙火表演,羅比的彈震症復發,要求漢娜殺了妹妹滅口;而這時漢娜的先生正要帶著賓客前往湖畔參觀,漢娜最後將槍瞄準射殺了羅比,艾瑪琳指示葛瑞絲掩飾所有形跡,向眾人表示羅比是自殺身亡。兩人皆對羅比有愛慕之情,任性的妹妹甚至以為自己從小便愛上了哥哥的同學羅比,不料事情竟然如此發展。漢娜在緊急時,選擇了家人,放棄情人,事後卻懊悔不已,在精神上早已與羅比同去;葛瑞絲也在答應男友求婚後,警覺到自己即將背棄漢娜,而決定放下情人。主僕之間的情誼正是本書最精彩處。雖然葛瑞絲後來了解到自己其實是漢娜同父異母的同齡姐妹,以此來解釋自己對漢娜的忠貞與愛慕;葛瑞絲與漢娜之間的曖昧關係,其實逼近同性情誼。尤其是全府還在籠罩在男主人與長子雙重喪事的陰影下,三人偷偷卸下喪服在花園噴泉乘涼的那一幕,葛瑞絲從旁觀察兩姐妹年輕美麗的身體,而兩姐妹卻未察覺到侍女的存在,正因為僕人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默默服侍主人且不受注意。兩姐妹的美麗與青春,在第一次大戰期間家族繼承問題懸而未決時,顯得無比脆弱無助。漢娜也正代表了葛瑞絲因為貧窮所不能享有的一切。葛瑞絲的侍女身分給了她最佳藉口,得以親近她所心儀的漢娜,她也因此誓言要維護主人。

  這部小說寫得最精采的地方,便是新舊時代的對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英國的傳統仕紳階級損失慘重,地主莊園紛紛凋敝。工業革命在美國興起的壓力下急速發展,英國重品質的人工生產方式,如漢娜父親的手工汽車業,自然遭到淘汰。在這樣新舊交接的動盪大環境下,葛瑞絲與漢娜兩人命運的交會,格外值得玩味。漢娜死後,葛瑞絲頓失人生目標,遂辭去麗河屯的工作,前往倫敦。後來意外懷孕、匆促結婚、第二次世界大戰旋即開始,她慶幸能順勢加入戰地醫院,人生才有了暫時的目標。戰後,她離了婚,獨立扶養女兒,也同時念完大學,成為知名的考古學家。她的自立成功,也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興環境所間接促成的。她曾說考古學挖掘歷史,而電影藝術(包括小說)則企圖重現歷史。另一層有趣的新舊交會就是一九二四與一九九九的交疊。作者技巧純熟地來回穿梭在記憶裡的鑲金歲月與老年失能的平凡現實,尤其是漢娜婚後重返父親莊園與葛瑞絲在導演的陪伴下重返莊園這兩事件重疊呈現,當年新主人尚未完全修復的湖畔小屋,在國家接管後、向大眾開放的一九九九年也未完全重建,當導遊驕傲地解釋莊園的種種設施與典故,只有看來行動遲緩的葛瑞絲知道其中的奧妙。

  這部小說的語言輕盈俐落,隨時充滿感性的動能與理性的節奏。如果一定要挑剔的話,作者對羅比這位靈魂人物的刻畫稍嫌扁平而落入俗套。身為爵士父親的私生子與唯一繼承人,羅比為了逃避父親而參戰,在戰後成為知名的詩人,雲遊四方,卻無法從戰火的夢靨中完全走出。他在泰晤士河上的船屋,就是與漢娜幽會的最佳場所。莊園與船屋、政治與藝術,在在都使羅比與漢娜那位汲汲於爭取保守黨提名的美國夫婿形成強烈對比。透過羅比,作者得以引進喬艾斯當時遭禁的巨作《尤里西斯》。但是除了這些敘事功能上的特性,羅比的個性似乎被架空了。最後他遭深愛他的漢娜槍殺,再由也愛著他的艾瑪琳所掩飾為自殺,讀者好像不會感到太多的罪惡感,反倒惋惜漢娜新生活的破滅。這只是我個人一點小小遺憾,但在這部以兩位女性為主角的小說,男性角色不夠生動,似乎可以預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反而是我在閱讀過程中,重新複習了英國傳統小說的典型人物與情節,如《簡愛》、《咆哮山莊》、《傲慢與偏見》、福爾摩斯偵探小說、還有代表一九二○爵士年代的《大亨小傳》。小說家無疑展現了她的文學傳承與企圖心,也加深這部小說的文化與歷史縱深。

延伸內容

悲歡離合,浮生若夢:凱特.莫頓的《霧中回憶》  ◎文/譚光磊(家西書社版權經紀人)

  一本書的暢銷與否,背後有太多錯綜複雜的因素,即使萬事具備,仍是「本本有希望,個個沒把握」。難怪出版人常笑稱出書好比賭博:有時砸下重金,銷售也不如預期;有時照一般規格出版,卻無心插柳創造佳績。

  在全球最大的英語書市裡,《謀殺的解析》和《第十三個故事》兩本小說,可謂近年來最經典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案例。《謀殺》出自美國法學教授之手,本來是 Henry Holt 出版社進軍小說市場的試金石,他們付了高額版稅,超高規格宣傳早早開跑,卻在最後關頭殺出程咬金,也就是來自英國的《十三》。

  當時美國的邦諾連鎖書店正好推出「每季嚴選」企畫,集團高層選《十三》而棄《謀殺》,這個關鍵的決定造成二書截然不同的命運。《謀殺》上市沒多久便跌出榜外,雄心萬丈的實驗以失敗收場。《十三》則在四萬名邦諾店員的強力促銷下一飛沖天,直竄紐約時報排行榜冠軍,穩居年度風雲大書寶座。

  有趣的是,這兩本書在英國的際遇正好相反。Orion 出版社用百萬美金簽下《十三》,誰知作者的同胞不賞臉,精裝版上市後銷售慘澹。反倒是《謀殺》被電視名人「理察與茱蒂」的讀書俱樂部相中,狂賣八十萬冊,讀者更票選為年度最愛。

因緣聚足的全球暢銷奇蹟

  澳洲作者凱特.莫頓的處女作《霧中回憶》,與上述二書頗有些關連。首先,本書的劇情與《十三》有相似之處:都發生在英國,同樣寫高齡老婦回首前塵,均帶有哥德和懸疑色彩。偏偏《回憶》晚了一步,以致於英美出版社對同質性作品有所遲疑,英語版權的銷售也因此困難重重。《回憶》的美國版權原本由 St. Martin’s Press 簽下,可是後來交易生變,又落到賽門舒斯特集團的 Atria 手裡,這家不是別人,正是《十三》的美國出版社。

  二○○七年六月,《霧中回憶》在英國上市,出版商 Macmillan捨棄先精裝後平裝的傳統出版順序,直接推出平裝版,主打大眾市場。接著它入選了理察與茱蒂讀書俱樂部,彷彿承接了《謀殺》與《十三》所有的好運道,登上全英暢銷榜冠軍,短短半年賣了六十萬冊,堪稱去年夏季最風光的暢銷書。截至目前為止,《回憶》已經售出全球二十六國版權,讓莫頓這位剛滿三十歲的文學博士候選人,搖身變成澳洲新作家最高額版稅的紀錄保持人。

莊園故事的嶄新詮釋

  《霧中回憶》是一個典型的「英國莊園」故事。作為貴族們的鄉間度假處所,這些莊園佔地廣大,需要成群結隊的專人維護,簡直自成一個世界,當然也有說不完的故事。其中的階級衝突和家族秘密,激情與謀殺、華麗和蒼涼,遂成百年來無數創作者歌詠的對象,其中杜.莫里哀《蝴蝶夢》堪稱不朽經典,當代小說家也多所貢獻,如石黑一雄的《長日將盡》和伊安.麥克伊旺的《贖罪》。

  所有縈繞心頭的往事,悲歡離合的記憶,都要回到過去,回到昨夜夢中的莊園。一九二四年夏,英國鄉間的麗河屯,在一場空前奢華的夜宴笙歌之中,年輕的貴族詩人羅比.杭特在莊園湖畔舉槍自盡,唯二目擊者是哈特佛家族的漢娜與艾瑪琳姊妹。事件過後,兩人至死不再往來。詩人死因成謎,兩位貴族千金與他的曖昧關係,更為悲劇增添了幾許神秘的八卦色彩。

  七十五年後,年輕的美國女導演娥蘇拉準備開拍電影「霧中回憶」,重現一九二○年代的麗河屯莊園風景,哀悼貴族家庭的興衰起落。她找上九十八歲的葛瑞絲,請她擔任顧問,親臨片場檢視服裝布景,以期再現過往全貌,還原事件真相。然而真相永遠依稀,風景總是搖蕩,又有誰能看得清楚、說個明白?葛瑞絲,麗河屯莊園的昔日女僕,漢娜小姐的貼身女侍,也是羅比自殺時第三位在場證人。當年的老爺夫人、少爺千金,乃至於總管車伕,早已全數往生,唯有她一息尚存,背負著一個可怕的秘密。

  透過葛瑞絲無所不在卻又不存在的特殊視角,我們得以窺探貴族的神秘生活,玩味主僕的微妙關係。她十四歲到麗河屯莊園幫傭,直到十年後離去,親眼目睹其繁華與沒落,命運不可避免地與之緊密相繫。她走過整個二十世紀,經歷時代的巨變,從卑下的女僕到戰地護士,後來投身學術,成了考古學博士,只因從小愛看偵探小說。葛瑞絲與男僕阿佛烈的曖昧情愫使他們幾度錯身,與漢娜情同姊妹的忠誠則讓她甘願至死守密,直到垂垂老矣。為了找回失蹤的孫子馬可斯,她才終於拿起錄音機,講出一生的故事。

哥德式氛圍下的推理佈局

  除了莊園故事和家族小說的傳統,莫頓也加入了推理懸疑和哥德小說的元素。她自小就是推理迷,對情節要求甚嚴,因此《霧中回憶》的佈局極為縝密,每一個轉折都其來有自,每一條線索都有跡可尋。在葛瑞絲回憶的敘事主體之外,莫頓還用仿造的信件、手札和剪報等形式,增加歷史的真實感,開場更直接以「霧中回憶」電影劇本來交代羅比自殺的橋段(編按:這是澳洲版本的結構,但商周版本係譯自英國版。)。馬可斯的推理作家身份,以及阿嘉莎.克莉絲蒂到麗河屯莊園作客,當然都是莫頓向類型致敬的手勢。

  莫頓以麗河屯莊園為主要舞台,葛瑞絲為敘事者穿梭其間,更重要的是,她召喚了源遠流長的哥德書寫傳統,《霧中回憶》於是變得鬼影幢幢,活靈活現。莫頓在後記中明白寫出自己對哥德元素的深厚興趣,她在澳洲昆士蘭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博士,論文主題正是結合推理與哥德的當代小說。也正因如此,無論往事的陰魂不散、豪宅的秘密、壓抑的反撲、遺產與鬼屋、女性的受困、角色的雙重身份、記憶的不可信賴,乃至於歷史的偏差本質、謎團與未知、告解式的書寫和嵌入式文本,莫頓均信手拈來,揮灑自如。

中文版與美版同步上市

  Atria 出版社雖然很早就簽下《霧中回憶》,但由於檔期的問題,遲遲沒有推出,讓美國讀者乾等了兩年。這未嘗不是好事,一來塑造期待,二來挾著英國暢銷冠軍和澳洲年度小說大獎的聲勢,等於先為這本書的出場暖身。亞瑪遜和邦諾兩大網路書店不約而同選中《回憶》,透過試讀計畫發給網友先睹為快。現在書還沒上市,網路上已經有了上百篇讀者心得,迴響非常熱烈。

  相較之下,商周出版就顯得快手快腳,去年夏天才簽下版權,迅速完成翻譯,今年春季便推出中文版,正好和美版同步上市。幸運的讀者得以與國際接軌,走進那座被遺忘的麗河屯莊園,見證一段半個世紀前的愛慾和糾葛,遺憾與錯身。真相永遠依稀,一切只待霧中追憶。

作者資料

凱特.莫頓(Kate Morton)

凱特.莫頓從小便熱愛閱讀,在就學前便學會讀書。她取得倫敦三一學院的演講和戲劇碩士,目前正攻讀博士班,主要研究範圍是當代哥德和懸疑小說中的構成元素。 凱特.莫頓的第二本小說《The Forgotten Garden》將在二○○八年六月出版。

基本資料

作者:凱特.莫頓(Kate Morton) 譯者:廖素珊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獨•小說 出版日期:2008-04-07 ISBN:9789866662409 城邦書號:BUC005 規格:膠裝 / 單色 / 488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