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學習 > 其他
成語動物學:鳥獸篇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閱讀成語背後的動物故事! 「成語動物學」共包含二本書,分別為《成語動物學:鳥獸篇》及《成語動物學:蟲魚傳說動物篇》。 【兩書特色】 1. 由台大朱耀沂教授導覽成語動物園,廣博精深,趣味橫生! 2. 以現代動物學觀點,解說分析並評論成語的生態意義。 3. 藉由成語,認識古今中外的動物觀與自然生態,並建立正確的生態保育觀念。 4. 每則動物成語,注明出處,解釋內涵,並引述歷史故事或經典文句,考究嚴謹。 5. 兩冊共收錄207則動物成語,涵蓋蟲魚鳥獸和傳說動物,可說是以成語為貫串主軸的動物學百科。 中國文化中,成語是前人經驗智慧的積累,它讓語文的傳達得以言簡意賅。不只如此,每個成語背後往往還有一個精彩故事,或是一則寓言,一個啟示。 透過動物成語,也能發現古人對自然界的有趣觀察,他們經常利用觀察結果,以鳥獸蟲魚的型態與習性,來比擬、批評或諷喻時人時事。然而,在科學並不發達的從前,古人的觀察正確度如何呢? 以現今的動物學觀點,來檢驗動物成語所描述的正確性,是非常有趣的課題。例如《慈烏反哺》這則成語,是說烏鴉孝慈,會反哺母鴉。雖然其義在勉人孝順,但烏鴉真的會反哺嗎?站在現今動物學觀點,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古人為何觀察到《慈烏反哺》的現象呢?本書作者朱耀沂教授除了提出否定,也做了假設,或許確實有人在野外看過小鳥餵哺大鳥的孝親圖,但主角決不是烏鴉,作者甚至揣測,古人所見可能是被托卵的鶯科鳥類在餵食杜鵑科鳥類的超級大寶寶。 又如我們常指人云亦云、缺乏主見的人是《鸚鵡學舌》,但一些長期研究鸚鵡認知的科學家卻相信,鸚鵡能夠有意識地使用人類的發音與人交流。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派博格教授,自一九七七年起,訓練一隻灰鸚鵡三十年,牠已能掌握豐富的辭彙,能辨認五十種物品、七種顏色、五種形狀、七種材質,識別數目的多少,還懂得幾個動詞,能將動詞與不同的物體組合起來! 作者朱耀沂教授,既是著名的昆蟲學者,對於各類知識,也是博學多聞,例如在《貓鼠同眠》的成語中指出,貓是較晚被馴養的家畜,中國的家貓則是在唐朝隨佛經來到中土,目的是為了守護經典免遭鼠害,可惜這番貢獻卻也無緣在西遊記中掙得一角。 在《殺雞取卵》這樣平凡而容易理解的成語中,朱老師也能將想像力拉到鮭魚的世界,在鮭魚迴游產卵的地區,為了保育鮭魚資源,人們會將溯流而上的鮭魚捉來,擠出雌魚肚中卵,再擠出雄魚的精液,撒在卵上,讓它受精,孵化後飼養一段時間,再釋放回河裡。這種採卵方法,可說與「殺雞取卵」沒有兩樣,意義卻大相逕庭。雖然少有人《殺雞取卵》,但殺魚取卵的人卻不少,除了上述的鮭魚,台灣秋冬盛產的烏魚子、俄羅斯的鱘魚魚子醬,都是殺魚取卵的著名例子。 雖然《兩虎相鬥》這種場面想來慘不忍睹,其實在同種類的野生動物中這種情形通常很少發生。兩敗俱傷對雙方都沒好處,因此,自認不是對手的一方,往往會識相地離去。換句話說,「兩虎相鬥」通常只是試探性的比劃,甚少拼個你死我活。然而,當獅子遇上老虎又如何呢?兩者的戰鬥力指數誰強?在這單元中,朱老師也有詳盡的解說。 《囊螢照書》說的是車胤苦讀的故事,朱老師則很認真地計算需要多少隻螢火蟲才能閱讀,在車胤家鄉福建,有什麼種類的螢火蟲光度夠大又不太閃爍。然而,就算辛苦捕來數量足夠的螢火蟲,也不論可養活多久,在當時沒有玻璃、塑膠的年代,以車胤的貧窮程度,應該也買不起高級的絲綢薄紗,只能用透明度較差的棉麻布類,可想而知,《囊螢照書》是個非常缺乏效率的苦讀方式。 在檢視古人留下的動物成語的正確性中,朱老師同時帶領讀者,乘著成語的翅膀,遨遊繽紛的自然世界,並不斷假設、引申、舉例,每一個舉例又都是一個有趣的生態小知識。不過在諸如《漏網之魚》之類的成語中,朱老師也以現代保育觀念,強調留下漏網之魚的重要性,他舉例說:一條雌鮪魚產卵數多達千萬,能夠發育成熟的卻不到十隻,何時捕捉最有經濟效率?是等到成魚體重達一百公斤?或者以量取勝,長到五十公斤就可以?鮪魚類的稚魚幾乎沒有商品價值,但長大到一百公斤時,每公斤卻值上千元,顯然等牠長大後再捕才划算。那麼捕魚時,是不是也該用《漏魚之網》呢! 【名家推薦】 ◎「在《成語動物學》中,朱耀沂教授跳脫了以往成語釋義的窠臼,從科學的觀點提出了新的問題或看法,再結合許多有關動物形態、生理、行為、生活史的發現與分析,進而提出新解,並且適時地引出許多保育的理念。每則成語不過一千餘字,從引言、提問、分析到總結一氣喝成;引述的動物資料豐富多樣,分析的條理清楚易懂,而且文字生動有趣,讓人忍不住循著每則成語一路看下去,為精彩的內容拍手叫好。」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李玲玲

內文試閱

獸類---狐狸:狐死首丘
傳說狐狸死時,頭必定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對故鄉思念。  【這則成語出自《禮記.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戰國時代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在〈九章.涉江〉中,也有這麼一句:「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狐狸死時,頭果真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雖然這樣的描述很感人,但我還是心存疑問。】   我不知道狐狸死時的姿勢如何,只好從牠睡覺的姿勢做些推測。以寒帶狐為例,活動週期可分為三大類,四至八月是育幼期,多在白天活動,九至十月在黎明及傍晚活動,十二月至翌年二月的嚴冬則變成夜行性。休息地點則依季節而異。親狐除了嬰狐生下後的二十天,會在巢窩中陪伴牠,其他時間大多在樹林地面的陰蔽之處休息,而且通常休息或睡個二∼四小時,然後換個地方再休息。   寒帶狐休息時,多半閉著眼睛,但是否真的在睡覺或只是閉目養神,甚難辨別。當牠不斷抖動耳朵,表示是在淺眠狀態;幾乎不搖耳朵時,表示處於深眠狀態,但熟睡的時間只佔牠所有睡眠時間的百分之五,一天連續熟睡時間頂多二十分鐘。可見牠隨時都在提高警覺。至於休息或睡眠的姿勢,依季節或身體情況而異。寒冷的季節,牠會以粗大的尾巴包住沒有毛保暖的腳端,全身變成扁扁的半球狀,只伸出耳朵,有時也會略為擺動身體,伸長四肢及脖子而橫臥,說不定是這時的睡姿讓人以為牠是死狐。   至於「首丘」,一般來說,警戒心較高或在野外害敵較多的動物,大多把頭朝向風尾(背風)方向豎直耳朵睡覺,因為牠們的聽覺及嗅覺特別發達。寒帶狐也是如此,休息時不斷抖動耳朵,注意周圍的動靜。再稍微詳細地說,從風頭(迎風)來襲的害敵,可用嗅覺察知;但害敵若從風尾接近,此時嗅覺就不太管用,容易受到突襲。因此在非洲草原打獵時,獵人或獅子都從風尾接近獵物,長頸鹿、大象、犀牛等也多半面朝風尾方向站立。尤其是長頸鹿,睡覺時多半站著睡,即使坐著睡,還是把頭豎立著,隨時提高警覺,但牠到了動物園,處在無害敵的環境下,逐漸失去戒心,將脖子向後倒伏、以坐姿熟睡的時間大幅增加。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動物們對環境的適應力有多強了。   順便一提,也有把頭朝向風頭睡的例外者,那就是美洲野牛。牠在頭部有一項武器──巨角,因此不怕對手迎面痛擊;還有,牠的前半身被覆了厚毛,不怕迎頭淋雪;但體毛較少的身體後半部,就不能直接面對風頭,任由風吹雨打。   如此想來,狐狸經過一番激烈的行動後,頭朝風尾方向伸出四肢橫臥休養,碰巧風尾方向有牠的巢穴,或許因此讓人產生「狐死首丘」的感覺。 鳥類---伯勞:南蠻鴃舌
譏笑南蠻的語言像伯勞鳥在啼叫。後用來形容跟自己不同的語音。 【這則成語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孟子譏諷楚人許行說話像伯勞的叫聲,粗啞難聽。】   其實孟子聽不慣的是許行的論調,而非異言,否則他如何和許行辯論呢?所謂的「異言」,指的是跟自己不同的語言,廣義來說,方言、地方腔音、外國語言都可以稱為異言。就台灣的情形來說,有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中國各省方言等,單是閩南語也因地域之別而有漳州腔、泉州腔等等。其實語言重在溝通,何來高低之分,「南蠻鴃舌」的說法,多少隱含著文化上的偏見及本位主義。   看看動物界的方言,形態之豐富多元,更甚於人類。除了鳴叫外,還有其他形式的「語言」。例如,螢火蟲利用發光的方式來傳訊、尋偶,雖是同一種螢火蟲,依棲息地域之不同,而有不同的光譜,就像人類的方言那般多元。更絕的是螞蟻的「南蠻鴃舌」。由於螞蟻多築巢在黑暗的樹洞、地下,視覺不管用,又無發出聲音的功能,牠們竟聰明地用體臭物質作為聯絡彼此的工具。由於同巢的螞蟻分泌同一種的體臭物質,附在體表,牠們得以用觸角觸摸對方的身體,看看對方的體臭是否與自己的相同,以此判定是否為同巢的成員。體臭物質不僅因螞蟻種類而異,也因蟻巢而異,不同蟻巢有不同的氣味。因此,蟻巢裡的螞蟻,一發現「異臭」,會立刻將這「臭味不相投」的「異議分子」,趕出蟻巢。   同樣地,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同一種鳥類,也會有不大相同的鳴聲,以下就以日本東京的麻雀為例,來看看鳥的「方言」。五十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東京,曾受到盟軍猛烈的轟炸,棲息於東京市區的麻雀因為環境的大變化,一批一批地遷入近郊的農村地區,當然農村裡早就有不少麻雀棲息了。一些從東京疏散到農村的愛鳥人士很快就注意到,東京來的麻雀和當地的麻雀叫聲不同。本來麻雀的叫聲是「吱、吱、晉、晉、晉」,東京的麻雀也許習慣都市內的雜音,叫聲較有變化且較饒舌,在「吱、吱、晉、晉」後還加個「嘰、俊」的尾音。   通常遷入者會受到原住者的同化,因此,東京麻雀的叫聲應該逐漸像農村麻雀才對,但有意思的是,農村麻雀的雌雀似乎覺得東京麻雀的叫聲比較悅耳,紛紛和東京麻雀的雄雀交配,農村麻雀的雄雀們為了贏得雌雀的芳心,叫聲竟然逐漸東京化。雖然相關的報告如此總結:「農村麻雀的雄雀慢慢學會東京麻雀的叫法」,但事實是否如此,實在很難說。叫聲跟東京麻雀一樣的雄雀,說不定是東京麻雀雄雀與農村麻雀雌雀所生的後代;而且東京腔的麻雀是否一直繁衍於農村,或者擴大分布於周邊的農村地區等,諸如此類的後續報告並未出現。   雖然麻雀叫聲的變化,看似微不足道,只有關心麻雀生態的人才會去注意,但從這裡可以看出,外來動物的入侵常對本地自然生態系帶來意想不到的衝擊。近年來,在寵物店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從國外進口的小型動物,把牠們當寵物飼養當然是很好的一種休閒娛樂,但牠們的體型較小,飼主稍不小心就容易讓牠們溜走,加上依動物學「身體愈小者,繁殖得愈快」的原則,牠們若快速的繁殖,勢必壓迫到本地原生物種族群的生活空間與資源,使其數量降低、甚至滅絕,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

延伸內容

讓好奇的人類 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  ◎文/楊曼妙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閱讀朱教授的這本《成語動物學》,猶如在逛一種另類的動物園,裡面包羅萬象,不一而足,舉凡牽涉到蟲魚鳥獸的成語,大都囊括其中。而講到動物園,不禁讓我想到《好奇的人類》一書的作者萊歐.華生。身為動物行為學博士又曾任動物園主的他,依其獨到的敏銳觀察力將動物歸為兩大類型:獅型動物天生慵懶,在牢籠中天天睡覺,無所世事;虎型則無法忍受怠惰,是個機會主義者,關在籠中顯現不安,四處踱步。華生發現人類的特性也屬於虎型,推論由於人類早期的生活環境需要密集而主動探索,導致現在很容易就有行為氾濫的傾向,不斷在生命過程中尋找更為複雜的表達形式。   成語的使用與發展,正符合上述所謂「好奇的人類」所做的複雜而傳神的表達。這些言簡意賅的成語,背後都隱藏著一些故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流轉,許多原意漸漸流失,我們往往使用時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於是,「好奇的人類」又會想進一步瞭解事物的來源,探究背後的成因,我想這也是促成此書的潛在因素之ㄧ。坊間有許多闡釋成語故事的書籍,其中多數著重於說明背景的歷史故事,偏向人文方面,即使是解釋到涉及自然方面的成語,也多圍繞在現象面的說明,至於其背後究竟有何道理,就像是失落的一環,而此書剛好補此缺憾。   拜讀朱教授這本《成語動物學》,無異是開了眼界!這才驚覺有關動物的成語竟有如此之多,朱教授整理出兩百多則,仍在後記中慨歎有遺珠之憾。全文分上下冊出版,第一冊為〈鳥獸篇〉,第二冊則為〈蟲、魚與神話篇〉。在書中,朱教授不僅說明這些成語的背後起源,引述歷史故事或經典文句出處,同時以他的科學專業,進一步敘述這些動物的相關生活習性與行為等,旁徵博引,豐富有趣,全書可謂是以成語為貫串主軸的動物學百科。此外,書中有時還會與國外類似的的成語互相對照,例如「一箭雙雕」與「一石二鳥」,一中一西各自發展出相同的意涵,形成東西文化相互輝映的異曲同工之妙。更棒的是,朱教授在書中穿插了很多自己手繪的可愛動物圖,不得不令人佩服這位左右腦都發達的學術界奇人。   朱教授是昆蟲界的大師,我雖然從沒能真正修過老師的課,但是受益於他很多,可謂是私塾弟子。而認識的人都知道他知識淵博,實為一位博物學家,相形於他所知道的學問,昆蟲知識真只能算是「雕蟲小技」,讀者可以從他此書及已發表的作品窺知。而此書內容橫跨文史,又讓我見識到朱教授的功力。我懷疑朱教授或許以為我在大學時,由文學院歷史系轉到昆蟲系,可能稍有文學造詣與歷史知識,因此給我這機會寫序,豈知我事實上也只是個「紙紮老虎」!也或許他是想藉此機會展現實力,果然他成功了,我對朱教授的敬佩又加三分,五體投地!  尤其寫此序言,相對於他豐富的內容,令我感到捉襟見肘、相形見絀,加上時間匆促,「狼吞虎嚥」地讀完全文,序言寫來還真有「狗急跳牆」之感。但是答應老師在先,縱有「騎虎難下」之窘境,也非效此「犬馬之力」不可。希望此序文不致「狗尾續貂」,在老師退休後的系列精采書籍與眾多前輩的序言佳作之後,因我而壞了水準。不過私心想來,拜老師之大名為他寫序,或許我日後可以因此而「狗仗人勢」「狐假虎威」,招搖一翻!   以上借用本書的一些成語,雖有濫用之嫌,唯望讀者包涵。有興趣的話,可進一步由本書查到典故與說明,欣賞朱老師如何以博物學家的觀點述說成語故事。恭逢老師退休十週年,七十五大壽在即,願著作等身的老師龜鶴遐齡,健康長壽,繼續寫許多書以饗後輩,滿足我們這些「好奇的人類」。
◎「在《成語動物學》中,朱耀沂教授跳脫了以往成語釋義的窠臼,從科學的觀點提出了新的問題或看法,再結合許多有關動物形態、生理、行為、生活史的發現與分析,進而提出新解,並且適時地引出許多保育的理念。每則成語不過一千餘字,從引言、提問、分析到總結一氣喝成;引述的動物資料豐富多樣,分析的條理清楚易懂,而且文字生動有趣,讓人忍不住循著每則成語一路看下去,為精彩的內容拍手叫好。」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李玲玲 ◎「對學生來說,由於盛傳升學作文測驗時多用成語會加分,對大人而言,談話中引用成語也具有會心一笑的樂趣,因此這些年坊間的成語書出版得很多,但是朱教授這本『成語動物學』是一本絕對令你驚豔的作品,從書中我們不只認識成語的典故,還以生動的文筆將傳說、科學及保育觀念融合在一起。這本書不但能增加我們閱讀寫作與言談的能力,更可以是我們認識自然生態與開啟我們進入自然的行動契機。」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李偉文 ◎「比喻是一個重要的修辭法,採用植物的特性或動物的行為與習性,及其與人類的關係的成語,可充分表達我們心中的最精微與深層的意涵,也更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本書解說動物成語的科學問題,可進一步了解比喻的妙語。」
~林業試驗所所長 金恆鑣 ◎「假如讀成語能像逛動物園一樣,那有如在鬱鬱叢林深處與野生動物相遇的驚喜, 只有閱讀朱耀沂教授的成語動物學方有如此感觸。透過朱耀沂教授的博學,他細心解說鳥獸蟲魚相關的成語故事,更能體會我們中文用語的精緻表現,成語結合動物學是百科辭典中的百科。」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林良恭 ◎「這本「成語動物學」是由治學嚴謹的動物學家朱燿沂教授,以現代的動物科學論據,來重新詮釋我們耳熟能詳及常運用的成語,賦以這些成語新而正確的論點,並以對諸多動物有更深入與廣泛的認知,可謂是一本現代的「新鳥獸蟲魚疏」,值得一再詳讀。」
~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 陳寶忠 ◎「朱耀沂教授是有名的昆蟲學家,他的博學多聞和興趣寬廣在學術圈中更是眾所周知。朱教授以他深厚的專業基礎,以及他對大自然廣泛的知識,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瞭解與動物相關的成語的由來,解釋了其中的意涵,並進一步討論與成語內容相關的當今社會或環境現象。此書應該是每戶必備的參考書或課外讀物。」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劉小如

作者資料

朱耀沂 教授

朱耀沂 教授1932年~2015年。台南人;國立台灣大學植病研究所昆蟲組碩士,日本九州大學農學博士。 1969年~1997年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其著作斐然,包括:《熱帶昆蟲學》、《午茶昆蟲學》、《黑道昆蟲記》、《昆蟲雜貨店》、《昆蟲聊天室》、《蜘蛛博物學》、《台灣昆蟲學史話》、《人蟲大戰》、《情色昆蟲記》、《成語動物學—鳥獸篇》、《成語動物學—蟲魚傳說動物篇》等超過百萬字書寫的專業著作,本本廣博精深! 朱教授不僅是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更是台灣昆蟲研究史上的重量級人物!畢生研究昆蟲與蟲害,擁有豐厚的專業知識,學生尊稱他為「昆蟲博物館」,貼切表達了他在台灣昆蟲學界的貢獻與崇高地位。 認識朱教授的人,皆知其學問之廣博猶如一巨冊百科全書,在昆蟲專業之外,動物學、文史哲領域同樣具備豐富素養。退休之後,他不僅一如往昔閱讀大量書籍、參與國內外學術研討會,幾年間更累積了可觀的相關著作,對昆蟲的熱愛及學術教育的投入,令人景仰讚嘆。 相關著作:《成語動物學【鳥獸篇】:閱讀成語背後的故事》

基本資料

作者:朱耀沂 教授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綠指環百聞館 出版日期:2007-01-15 ISBN:9789861248097 城邦書號:BR7003 規格:膠裝 / 單色 / 384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